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皇戚 >

第392部分

汉末皇戚-第392部分

小说: 汉末皇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帐下听命。

    徐荣年岁已过三旬,躯体粗壮,脸如紫铜,留着一撇长须,身上散发着一股冷若冰霜的沉着气息,一看就是拙于言行之人。通常这种人,都有一定的才能,他们更愿意埋头做事,听从上官命令,最好的完成任务,这种人不善于勾心斗角,是每个君主都颇爱的人才,难怪他能在王允那老阴谋家清算下,免于一劫。

    “都乡侯、左中郎将至!”

    随着中军营帐外,汉军兵卒一声大喊,皇甫嵩手持节,走入营中,众人按照官职,依次分列左右。

    一番客套虚礼后,皇甫嵩直接进入正题,下令明日起兵,大军放弃董卓计划,率兵继续使用卢植所留计策,围攻广宗县城,先破太平道黄巾蛾贼首领,“大贤良师”、“天公将军”张角部,将黄巾蛾贼的希望灭除,之后再克下曲阳城,攻打张角弟,“地公将军”张宝部。

    这番提议,有人赞同,自然有人不赞同,赞同者原因很多,有卢植计策很好,也有想用实施卢植计策,来挽回功劳的。而不赞同者,原因却只有一个,因为这是全盘否定董卓的计划,使得现在董卓走后,他们一切努力都化为泡影,当然,这些人只有那些被董卓从河东和凉州带来的凉州军兵将。

    “皇甫中郎此言何意,董中郎所留计策甚妙,只需依计而行,克拔下曲阳城,何需转道广宗?卢中郎……”当下,便有一少年人,用凉州口音十分纨绔的喝道,伏泉循声望去,这人却是他熟人,他正是昔年征讨鲜卑时,自己认识的凉州少年武将才俊之一的胡封。

    “胡闹!住口!”不过,胡封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他身边一个长相不算英俊,却十分有威严的中年汉子喝骂。

    随后,那中年汉子向皇甫嵩请罪道:“边地之人,不识礼数,望皇甫中郎勿怪!”

    只是这人话语里,却并未有太多责备的语气,却是十分令人疑惑,而且他说胡封出身边地,这也不是在变相的说皇甫嵩这个同样出身边地的人,不知礼数吗?

    细细看之,这人其实还有几分模样和胡封相似,就是身上那股战场的杀气,从里到外,油然而生。胡封这所历战事不多的少年屯长和其相比,显然太多幼稚,这人乃是李傕,董卓旧部,伏泉第一次见到时,心里也是暗道,果然外甥有时候长得像舅舅,可不是随便乱说的。

    明里喝斥,暗里支持,凉州人拆凉州人的台,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冷场!

    气氛极度尴尬!

    大汉名将竟被一少年军官反驳,而那少年,却被其舅舅明为训骂,其实却是在袒护,这可是颇有舅甥二人,合伙打脸主将的意思。

    最令人感到不解的是,这主将皇甫嵩,却是和他们一样,都是出身凉州,现在凉州人却打凉州自己人的脸,这可是让在场不少兵将产生了看戏的意思。

    皇甫嵩脸色冷清,他虽然早就想过自己下此令,会让军中凉州诸军不满,只是没想到这些凉州骄兵悍将,会这么猖狂,一时间难以接受。

    在他看来,以他的叔叔“凉州三明”之一的皇甫规的名声,即使自己做出了有悖于凉州军利益的事情,这些凉州兵也会明白自己以大局为重的意思,帮助自己作战。虽然最后凉州兵将所得到的功劳收益,会少一些,但是早点结束战事,大家立了功勋,回家安居乐业不更好?

    然而,出乎意料,这些凉州兵可不领情,或者说任何一个兵将都不会领情,都不会希望自己的到手的功劳会少大半。

    正当皇甫嵩准备喝斥李傕、胡封这对舅甥时,早得到皇甫嵩示意,直到大军作战计划,这才愿意入营的幽州系兵将,却是提前出言为皇甫嵩助威。

    “董中郎之计,已有明证,大汉天下精锐,围攻下曲阳城,两月不克,此等计策,比之卢中郎之计,相差甚远……”

    只见,公孙瓒一脸恨意的出列反驳,然而话未说完,便听胡封直接打断喝道:“若非尔等,今日下曲阳城早当破之,如何会如此?”

    “竖子!再敢胡言,吾必杀尔!”

    “来就来,真当吾凉州儿郎,怕尔‘白马长史’之虚名?”

    “尔……”

    ……

    “住口!中军大帐重地,再喧哗者,军法从事!”

    ……

    营内,陡然之间,火药味渐重,胡封不知是自己本身天不怕地不怕,还是有人刻意授意,和公孙瓒口舌争执不断。言语不断升级,大有一言不合,直接动刀枪之意,不过,最终都被中军营帐中,脸色铁青怒气十足的皇甫嵩喝斥,不敢再有言语。

    当然,言语是没有了,可是眼神攻势依旧,胡封那一脸少年英雄傲气,盯着公孙瓒的样子,任军中谁人看到,都不得不暗暗夸奖,李傕其人有个好外甥,小小年纪就敢随张奂出征塞外征讨鲜卑,现在更是不怂公孙瓒这早就闯出明堂的大汉边将。

    其中,那些凉州系的将领,见到胡封这般模样,都是高兴不已,对这凉州的后起之秀,更加看重,毕竟,胡封此举,可是实实在在的帮了这段时间憋屈的凉州人,出了一口恶气。

 第五百五十八章 吾等去伏中郎处投奔

    帐内,随着之后皇甫嵩以主将身份,严令诸将不得再有喧哗军营者,并且下了死令,全军转攻贼首张角所在的广宗县城,这才将这番插曲平息。

    公孙瓒望着面前的凉州少年,若是其他时候,胡封的样子会让他想起昔年的自己,让他从而对胡封拍手称赞。

    可是现在,心中对其赞叹的同时,公孙瓒却不能认同他,因为认同胡封,这就是在说明他恩师卢植当初所制定的策略是错误的,而朝廷治罪卢植是正确的,他们幽州军此番在北方为大汉平定黄巾蛾贼之乱的大部分功劳,都将被他人分割,这无疑是公孙瓒所不能认同的。

    当然,公孙瓒也明白,胡封说得对,其实无论皇甫嵩换不换董卓的策略,汉军都有可以胜利,毕竟冀州的黄巾蛾贼,现如今最大的两股就被汉军围困在广宗、下曲阳二地。而且,这二地里,可是盘踞着太平道黄巾蛾贼三大首领,“大贤良师”、“天公将军”张角,“地公将军”张宝和“人公将军”张粱三人。

    只要灭了这最强三人组的势力,群龙无首的太平道,最终只能沦为普通流民军了,毕竟,让汉军忌惮太平道的就是张角三兄弟对于信徒的蛊惑,能让他们短时间内产生巨大的战斗力,这是很可怕的。

    而没有了张角三兄弟的信仰加持,明白太平道这个邪教背后的虚伪目的,就是太平道主力的信徒,也会因为失去信仰,失去大部分狂热的战斗力。

    只是,明明知道如此,但是汉军却屡番未能得逞,其实这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卢植当时为主将,明白穷途末路的太平道会爆发出惊人战斗力的他,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毕竟,无论汉军现在优势如何大,但攻城者伤亡一定比守城的十余万黄巾蛾贼大。

    卢植自然会选择围攻张角,待广宗城内粮食用尽,城中的黄巾蛾贼,为了生存主动和汉军野战,从而可以用最小的伤亡换取最大的代价。

    不过,这一点,却因为左丰陷害卢植一事,而最终失败。

    换到董卓,一方面为了保证凉州系兵将的权益,另一方面,他也知道卢植在广宗的做法是对的,可是朝廷需要董卓快速结束战事,所以董卓最终选择舍弃广宗县,而围攻城池守备相对更弱的下曲阳县。

    然而,换来的结果却是两月未克,这其中,固然也有下曲阳县城的黄巾蛾贼,面对绝境所爆发出的强大的战斗力以外,同样也有当时董卓麾下,实力最强大的依旧是汉军幽州系的兵将的缘故。

    这些人深恨董卓抢了卢植位置,并且要窃取他们的果实,转而让凉州系上位,一直出工不出力,不肯为董卓卖命。

    至于董卓麾下,身为客军的凉州兵,纵然朝廷抽调了不少凉州的精兵悍将给他,可是实力上依旧不足,并且相对于一马平川便可直入冀州的幽州军,其他如并州、司隶的精兵,明显在数量上,因为路程远近难行,和幽州兵不能比。

    至于冀州本地的精兵大戟士,承平日久的冀州,州郡本身所拥有兵力就不多,也就是太平道起事,张角作乱,各郡县才开始大肆募兵平贼,指望冀州本地能给董卓多少支援,也是不太可能。

    因此,卢植、董卓二人都未能成功,但却留下了让得两军都不能和平合作的烂摊子。

    当然,想到皇甫嵩昨日私下里和他见面时,皇甫嵩所提的几个条件,就让公孙瓒动心,同样,也让幽州系的其他兵将动心,这也是他们今天一反两日前常态,全部来兵营的原因。

    皇甫嵩提了两个条件,第一放弃董卓所改变的进攻策略,从而沿用卢植先前所用的先攻广宗县城的张角部;第二,战事之后,幽州兵将会得到主要功劳,甚至其本人也会向皇帝和朝廷上书,为卢植求情,并且以他所平定太平道黄巾蛾贼的策略皆为卢植所献,从而让朝廷放出卢植。

    这两个条件,完全符合幽州系兵将的利益诉求,因此自然让幽州系兵将高兴,转而让失去了功劳的大部分凉州系兵将不满了,甚至有的人竟然私下说出皇甫嵩是他们凉州人的叛徒。只是,以皇甫嵩以及皇甫家族在凉州的名望,凉州系兵将即使再不满,也不敢违逆其意,出工不出力,最多也只能发发牢骚,挑起些事故而已。

    也正是因此,才会让原本对皇甫嵩态度相反的幽州人,现在对皇甫嵩的态度越发好,同时也让原本应该对皇甫嵩态度,没有太多敌视的凉州人,竟然生出不信服之意。

    随着皇甫嵩以主将的命令,严令军中秩序后,帐内气氛明显有了军营的样子,皇甫嵩见此,这才转头对身边的几名文士模样打扮的问道:“此事诸位如何看之?”

    当下,便有一个中年文士出列行礼道:“卢中郎之策,乃妙计也,然所需时日尚久,若如左丰之事,朝廷有变,亦难有成效也。”

    这中年文士年纪在四旬上下,身量适中,脸容清瘦,五绺长须,目光奕奕有神,直透人心。此人伏泉认识,前番入营旁人将其介绍过,其乃冀州别驾从事沮授,魏郡广平人,字子与。当初太平道张角发动叛乱时,安平、甘陵二王相继被黄巾蛾贼俘擒,冀州大骇,刺史、太守、相国争相逃亡,沮授见此却是临危不惧,率领势力尚弱的州郡吏员官兵合力抗衡,屡施妙计与黄巾蛾贼周旋,才不使冀州尽落于那些黄巾蛾贼之手,此番却是皇甫嵩闻其谋略之名,招入军中问策破贼。

    别驾,亦称别驾从事史,别驾从事,简称“别驾”,自汉以来设置,为州刺史的佐官。与治中堪称刺史的左膀右臂,尤以别驾权势最重,号称“任居刺史之半”,就是说这个职位相当于半个刺史。

    能得别驾之职者,自非常人,伏泉初见沮授其人,也是带着一股遗憾可惜而又敬佩的目光,看着这个智谋之士的。毕竟对于沮授,伏泉认为他可以说是河北最有气节的义士,同样,他也是一个堪与荀彧比肩的奇才!

    其人战略、战术两者具佳,曹操能够快速崛起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就是他率先提出来的。他从一开始就建言袁绍东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