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皇戚 >

第381部分

汉末皇戚-第381部分

小说: 汉末皇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堂内众人一番见礼,随后皇甫嵩、朱儁、伏泉三名朝廷指定的平乱大将,按照主次,坐到堂上,开始了此番军事会议的探讨。

    “蛾贼渠帅彭脱合汝南、陈国二地二十余万众,军势甚大,西华城内汉军多久不习战,若欲胜之,甚难矣!”大堂之上,朱儁率先说出如今情势事情,并且摇头叹道:“如之奈何?如之奈何?”

    话语落下,骑都尉曹操便出声喝道:“纵蛾贼百万,吾等唯死战尔,有何惧哉!”

    此话一出,堂内气氛却是一震,像是开出了话题一样,各部文武都相互思索,讨论对策,不过敢出言皇甫嵩、朱儁二人,自己所想对策者,实在寥寥,而其对策被堂内文武和皇甫嵩、朱儁、伏泉三人所采纳的也是一个也没有。

    看着堂内一众人等,都皱眉苦思,看似讨论,却毫无对策的样子,伏泉不由摇头,此刻大汉如今“关东出相,关西出将”的形势已然明了,这些久未习战的汉军将领,军事素质还是差了些,怪不得后来被董卓这一支关西凉州军给完败了。

    当然,看到曹操在大堂内振声大喝,一脸坚毅决然之色,伏泉眼中也不由出现一丝诧异,心道无论后来曹操经历了什么,变成了什么样子,但现在,他依旧是那个想在墓碑上刻下“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的志向青年而已。他一心想为大汉建功立业,可是没想到,历史却给他开了好大一个玩笑,最后让他成了魏之开国雄主,人生际遇,殊是离奇。

    堂内诸将皆未有合适对策,皇甫嵩见此,出声打断众人道:“今伏平寇来援,正当其时,吾有一计,破贼易耳!”

    众人闻声皆闭嘴,带着疑惑目光,望向堂上的皇甫嵩,暗道其有何计策。

    皇甫嵩望着众人目光,却并未多说,只命令诸将今夜整顿兵马,安排兵卒休息,待三更随其出兵。众人虽不解其意,但皇甫嵩身为主将,又知兵事,自不会无理取闹,只能听令,待此番讨论结束,去安排各自兵马。

    临走之时,皇甫嵩叫住伏泉,嘱托道:“流川初来,人马皆乏,便令出战,嵩甚愧之,然今日天时已至,望流川倾力助之!”

    伏泉听后诧异,按皇甫嵩这话,今夜自己会是重要因素,随即问道:“不知中郎何意?”

    “时机未至,不可泄矣,出战之时,流川自会知晓。”

    看着皇甫嵩老神在在的装逼,伏泉真想撂摊子走人,不过还是忍住,与其打了招呼,便随后离开。而大堂之内的其他文武,也相继离去,顷刻之间,便只剩皇甫嵩、朱儁与二人所带的亲兵等人。

    “中郎!伏流川远来至此,吾等便令其出兵,其可应乎?”朱儁望着伏泉离开的背影,不无担心的向皇甫嵩问道,毕竟,前番长社城外,伏泉可就是带着怨气,让他们到了不少时候的炮灰,才出兵的,见识到伏泉的强横脾气,实在不由不让朱儁担心伏泉这次会不会被突然勒令出兵,而撂摊子。

    “吾军精骑,皆在其手,如今军情紧急,其若敢不从,休怪吾军法无情!”皇甫嵩也看着伏泉背影冷冷回应,然后语锋一转道:“况且其于颍川久呆,纵远来西华,然其军亦有气力,如何不应?”

    这番话一出,朱儁恍然点头,不再多问,心中暗道怪不得皇甫嵩在伏泉今日入城后,就如此火急火燎的按照先前他制定的计策,命令伏泉出兵,原来是早就看出伏泉之所以呆在颍川良久,是已经休养不少时候了。

    官署之外,荀氏宗族一行人,步行回自己住处,他们来时所带的马匹,都被皇甫嵩以军中缺马为由征调走了,导致他们即使有车,却也无马可催动驱使。

    初时,荀氏宗族年轻人都因此对皇甫嵩有所怨言,不过在荀爽的压制下,只能交出马匹。后来了解到整个城内的马匹,无论贫富之家,都被皇甫嵩强制征调后,若无交出,便以从贼论处,他们也是再无怨言。

    其实,这也怪不得皇甫嵩,在长社之时,伏泉将二人军中所有马匹都带走了,整个军中,也只有一些高级将领,尚有马代步,其他人只能步行了。而皇甫嵩出身西北,自然知道骑兵对于军队是何等重要,特别是对付那些黄巾蛾贼,更是利器之一,为了再凑一支数量可观的骑军,这一路上,皇甫嵩可是每到一地,除了大肆征募兵卒外,就是征集马匹,然后以自己麾下的凉州步卒转为骑兵。

    凉州人出身边地,也多善马,即使是步卒,但只要挑选一番,也会找到不错的骑兵兵员。很快,皇甫嵩就凑了一支千余人的骑兵队伍,不过,虽然兵员素质不错,但是这马匹的质量却有些良莠不齐了。

    虽然汉代善养马骡,自前汉武帝以后,天下马匹都不是后世宋明那般奇缺,就是豫州一地,也能搜刮出数千匹代步马骡。但终究水土有别,无论是比体格、比力量、比度、比耐力,中原都远逊于边地马匹。

    这也是皇甫嵩明明有了计策,却一直没敢用自己那临时拼凑的骑兵作战的原因,实在是骑兵马匹不行,不能胜任作战需求。也因此,这些天,皇甫嵩除了带兵守城以外,就是坐等伏泉将他带走的汉军主力骑兵带回,因为那些汉军精骑,可是此战能胜的两个重要因素之一。

    却说荀氏一行人步行回家,一路之上,有族人探讨皇甫嵩将行何策,然左思右想,皆是不得其法,直到有人见到荀彧、荀攸叔侄,皆是一脸智珠在握的神情,便出声问询。

    不过,荀攸本就拙于言行,并未说话,而荀彧也知提前泄露皇甫嵩之密不好,同样没有说话。荀氏族人见此,只能追问,而叔侄二人也是坚持不说,直到那边荀爽也被勾起好奇,知晓荀彧、荀攸二人能力的他,出言相问,二人见荀爽问话,对视一眼,终碍于尊卑,只能道出心中所想。

    当然,这话只有荀彧在说,至于荀攸,却是呆于一旁,并未言语。

    只听,荀彧看向自己一众族人道:“诸君可记得皇甫中郎此数日,勒令全城搜集火油等物乎?”

    一行人中有人回道:“记得,皇甫中郎有言,军中火油已无,需搜集守城。”

    荀彧点头,然后反问道:“然军中火油早已用完,这几日皆未使用,为何突然搜集?”

    “兴许为军中此时急需!”

    “然尔等这两日可见守军用火油乎?”

    “这……”

    荀彧这一番问询,令得众人有些手足无措,的确,荀彧不说,他们还没注意到皇甫嵩以军中缺乏火油守城,下令全城搜集火油等易燃物,却根本不用那些火油的事情,这实在有些自相矛盾了。

    很快,有人问道:“文若既知,直说便可!”

    “此事易知尔,皇甫中郎欲夜袭,以火攻蛾贼!”荀彧正声回道:“彭脱所部蛾贼,依草结营,乃兵家大忌,此时已至夏暑,若以火攻,则贼必溃也!”

    众人一惊,随即恍然,不过又有人道:“既如此,这几日,皆有大风吹作,为何皇甫中郎拖至今日?”

    “无它,缺精骑尔!精骑一至,为防天有不测,无风可依,自当从速夜袭贼营。”

    “精骑在何地?”

    “伏平寇处也!”

    ……

    随着荀彧一番解释,众人终是明白了皇甫嵩的想法,的确,如果真如荀彧所说,那么汉军的确需要精骑,而皇甫嵩军中的那千余骑,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显然都不够去冲破黄巾蛾贼大营,从而放火的。

    从古至今,用骑兵以少胜多的战例是不少,但多是集中在己方骑兵精锐的情况下,而所谓精锐,自然是从马匹到兵员素质,和作战装备都精良的情况下,毫无疑问,原本皇甫嵩麾下的那一千余骑,是达不到这标准的。

    这也是皇甫嵩在伏泉麾下兵马进城,就连忙安排作战的原因,实在是这几天连续起风,皇甫嵩可不敢保证,休息几日后,还能有这样的好天气,只能立即召集诸将,下令作战。

    至于刚才讨论对策时,皇甫嵩等人让城内诸将商谈对策,除了是为了迷惑众人,担心消息走漏外,也是希望看看有没有人会想到更好的计策。不过,很显然,那些文武将领所提计策,没有令二人满意的,可能是他们的智谋只有如此,也有可能,有智谋者,都没有说话的机会,展露才华。

    其实,火攻之计,皇甫嵩早有准备,这是某日夜里,他巡视西华县城,见到城外黄巾蛾贼营地而偶然想到的计策。

    时乃夏日,烈日炎炎,那些黄巾蛾贼皆怕酷暑,所以都选择西华县城外,阴凉潮湿之地,扎营歇息。这些地方,多是野草丛生之地,而黄巾蛾贼本就多为流民,除太平道忠实信徒外,向来不守军纪,无有法度,更不知兵家大忌,依草结营。

    当然,这里面,除了那些流民以外,就是渠帅彭脱,也不知依草结营的危害。虽然他为防止汉军火攻,小心谨慎的命令麾下兵卒,将西华县城外的树木,砍伐一空,命人全部拿去制造攻城器械去了,但是对于那城外漫山遍野的野草,却是未多加注意,没有令人除去,从而留下了祸根,让皇甫嵩寻得良机。

    不过,恐怕就是彭脱严令,估计也不可能把那些野草除去,终究这些黄巾蛾贼,和纪律严明,受到严格训练的正规军队有所差距。

    却说官署之外,荀氏族人在听荀彧讲解,明白了皇甫嵩所思,而在另一边,伏泉也是在戏志才、徐福二人的讲解下,明白了皇甫嵩的用意。

    闻讯之后,相对于自己身边,一众摩拳擦掌,准备夜袭黄巾蛾贼营地,建功立业的将领,伏泉脸色却是有所古怪,暗道莫非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自己断了原本皇甫嵩在长社的火攻大功,却让他在西华在复制一遍他历史上该有的功劳吗?

 第五百四十八章 关云长可排第几

    夜晚,风高月黑,星月潜行,连续几日肆掠的狂风,依旧大作,引得西华县城城墙上的汉军旌旗不断飘扬。

    三更时分,西华县城东门内,匆匆集结的汉军将士,在饱食酒肉后,于东门内待命。

    皇甫嵩刚对面前集结的汉军说明今晚夜袭策略,随后看了眼城头上的汉军旌旗,不由大喜,道:“天助吾也!大破贼军便在今日!”于是命汉军军士各束草一把,由伏泉麾下汉军精骑和城内新募骑兵为前锋,出城袭贼。

    西华县城东门缓缓打开,无数汉军快速出城,一路直奔黄巾蛾贼军营。此刻,黄巾蛾贼军营内,营火渐熄,刁斗无声,无数白日苦战的黄巾蛾贼都已进入梦乡,唯有一些彭脱安排的精锐的蛾贼兵卒在营内外巡逻。

    一路之上,汉军并未掩饰行踪,黄巾蛾贼太多,斥候四撒,任汉军有天大的本领,也不可能毫无声息的潜伏进贼营。倒不如趁着汉军骑兵众多,以骑兵的冲刺之力,快速消灭沿路来犯之敌,冲入贼营放火,再趁着敌营混乱之际,和后到的汉军主力齐工贼营。

    却说汉军在各部将领的带领下,引军出城,首当其冲的便是关羽、黄忠等人所率的伏泉所部骑兵,和鞠义、皇甫郦所率的皇甫嵩新旧兵卒组建的凉州骑兵,之后,便是汉军各部步军兵将,依次出城。

    黄巾蛾贼本事围城,故而其军扎营之地,离西华县城并不远,汉军骑兵一路狂奔,胯下马儿撒开蹄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