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皇戚 >

第131部分

汉末皇戚-第131部分

小说: 汉末皇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敢不让龚苏去秦宓营帐,毕竟有伏泉的名义,真要汉兵到了,他们还得留一条后路,只能同意。

    夜幕深深,龚苏真以为伏泉有口信给他,只是入了秦宓营帐,事情出乎他的预料,秦宓的回答让他非常诧异。

    “口信?明府又非不识字之人,此事相谈,书信先生便可,何需口信?”秦宓小声回道,他确保两人声音只有自己听得清楚。

    “什么!汝……”龚苏惊喊了几个字,就被秦宓制止。

    只见此刻秦宓以手遮住龚苏嘴巴,同时轻声道:“嘘!先生莫大声,当心隔墙有耳。”说完,他眼神望向营帐几处方向,那里在黑夜外营地的火把下,影影绰绰的多了不少人影。看他们笔直站立的模样,看着像是戍卫的蛮兵,但无疑人有些多了,几乎几步便有一人,按理来说即使秦宓是汉使,身份特殊,但也不该有这么多人,可此时帐外之人如此多,只能说明一点,有人在听风。

    眼神眨了几下,龚苏示意自己明白,这才在秦宓放手后问道:“既如此,先生却为何如此狂吾?只需言语一声,苏必来也。”

    “不如此,帐外诸人可准先生来此地乎?”秦宓看了眼帐外晃动的影子,嘴角露出一丝笑意道。

    “这……”龚苏顿了一会,点了点头,不知如何言语。

    的确,现在帐外中立或者反叛的板楯蛮渠帅都在打听汉军是否真来此地,如果没来,,他们就不害怕汉朝;而如果来了,这些人肯定要投降。这种关键时候,没有特殊情况,这些人肯定不会让身为汉朝使者的秦宓与营地里的蛮人有太多接触的,毕竟如果板楯蛮内部混乱,分歧不一的真实情况被汉人知道,他们还能做什么?

    这其中,一直支持反叛的蛮人更是如此,此刻在营帐外偷听的度康便是明证,只是,无论他如何竖起耳朵偷听,都听不到多少声响。龚苏一开始还能听清几个字,到后来渐渐听不到了,而那秦宓,则是一开始就听不到声音,任他如何贴近都不能听到,仿佛那秦宓就是个哑巴一样。

    该死的汉人,一定是早就料到自己会偷听,特地这样防范自己。还有那龚苏老匹夫,真是忘了自己是什么人了,竟然和汉人一起同流合污,难道吾板楯蛮就真的拼不过汉人?前番若非这匹夫劝降,族人又心系家人亲属,怎么会答应投降?当时那阆中县不过就两万汉军,怎么能是他们蛮军数万人的对手。

    度康咬咬牙恨恨想着,眼看是根本什么有用的信息也得不到,只能愤懑离去,而与他一样没得到消息一起离去的还有几人。营帐外,一下子便空旷许多,不过依旧有不死心的人站守在帐外,可是他们注定也得不到任何线索。

    “如今局势不明,宓敢请先生教吾今日板楯蛮到底出了何事?”

    “天使稍待,且听苏细说……”

    营帐内,谈话在继续,在龚苏将如今板楯蛮内的内部情况全部告诉秦宓后,秦宓眉头紧锁,未想板楯蛮内部如此乱,这事情真是棘手。的确,前番看似汉军劝降板楯蛮解决了后患,但这其中内部隐藏的矛盾依旧未解决。

    自古出现叛乱,多数都是一些不满现状的人振臂一呼,带动了更多本来逆来顺受,将心里的不满压抑在心里,任凭统治者剥削的其他平民百姓一起反抗。换句话说,假如没有那些带头反叛的人存在,根本不会出现所谓叛乱和起义。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所谓的兴义兵诛无道,不过是汉人封建统治者为了证明自己得天下的正统性而已。因为这些举起义旗的领袖,说穿了,本身就是原来王朝的臣民,他们只是那些臣民里极其不安的因素而已,剔除了这些因素,剩下的臣民再如何受剥削和压迫,在舆论洗脑和王朝军队面前都不能成事,后世的天朝不久如此?这才是所谓的长治久安,太平盛世,只是其中到底有多少黑暗被隐藏,也只是知道事情本质的一些人明白而已。

    前番降服板楯蛮,伏泉对他们很是宽容,除了一些大恶不赦者,不杀不足以立威,伏泉都一一赦免,只有像度康那样死不肯降的人,不接受汉军的招安而逃离。当然,即使那些投降的板楯蛮人里,也有不少只是暂时投降的人而已,毕竟有的人会隐忍,能屈能伸,只要保存实力就可以再来,而有的人却没有那般心性。

    这样招降的弊端在度康这些人逃回板楯蛮人里后,一些投降了,但心里依旧想反抗汉朝人的板楯蛮人顺势与他们联合,密谋再次反叛。而这次板楯蛮人的异变,说到底就是想要安稳生活的蛮人和心里依旧藏着野心的蛮人一次势力上的碰撞而已。

    只是,即使现在明白这次板楯蛮人异常行为的原因,也没办法解决,毕竟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汉军野战是很难击败板楯蛮人的。击败不了,只能劝降,而劝降的后果,便是要忍受这些心中依旧没有归顺的蛮人被赦免,不然若是灭了他们,肯定会让那些真心投降的板楯蛮人心中恐惧,最终导致他们不降而反。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在自身实力不如反抗者的情况下,统治者面对反抗者都会选择妥协,和自己的统治被摧毁相比,赦免那些人,给予他们适当的社会身份,维护自己的统治,可比硬拼却有可能被反噬强的多了。不然,对这些统治者而言,那些反抗者就该灭绝,不屠光这些不稳定因素,怎么能保证自己的长治久安?杀一儆百,莫不如是,宁可杀错,不可放过。

    很快,秦宓思索一番,取来笔纸,细细写了一封书信,将板楯蛮内部情形写明,然后将这信交给龚苏,在他耳边细细言语一番,便结束了两人之间的对话。

    当龚苏出了秦宓的营帐后,立即便有数个板楯蛮渠帅统领,假装刚刚遇到龚苏一样,和他亲切的打了招呼。然后,不断旁敲侧击的询问他刚才做了什么,希望能得到一些有用的消息,不过很显然,龚苏也不是什么傻子,哪能不知道这些人的心思,只是不断的敷衍他们。

    终于,在将最后一个渠帅头领应付过后,龚苏回到自己营帐里,在营帐等了良久,确认周围没有人监视后,这才招来自己的亲信蛮兵,将怀中书信交给他,对他言语数句。

    夜已深了,天上的皎月显然不能让所有人眼睛明亮,龚苏的亲信出了蛮人营地好久,这才回到营地里,只是他的身上已然没了那封书信。

 第二百二十七章 千余乌合之众

    当伏泉在得汉城里得到秦宓书信时,已是一天后,这信是经过阆中县令的手,由他派兵士火速送来得汉城的。因秦宓来时事先拜会过阆中县令,也私下言语了他若有事会设法送信前来,所以这阆中县令在见到秦宓手书后,特别是信上的印章,不敢怠慢,立即派人送信。

    得汉城官署里,秦宓手书的书信在案几上轻轻放着,王谋见伏泉沉思,上前行礼后,便拿出书信阅览。随后那封将板楯蛮虚实情况写清楚的书信,就在官署大堂里,被伏泉麾下众人来回传递,很快明白板楯蛮虚实的众人纷纷抬头目视伏泉,等待他的言语。

    未几,伏泉感受众人目光,眼神转到堂下的得汉令身上,问道:“城中如今有兵几何?”

    那得汉令连忙行了一礼道:“原有役兵二百余,这几日四处亦来援兵数百,如今共计八百四十七人,然兵马不精,恐难与板楯蛮一战,另尚有役兵因路途耽搁未至,不知其数。”

    伏泉点点头,这几日得汉城四处城池接到伏泉守令,得知板楯蛮有异常都在警戒,同时知道伏泉就在得汉城,不敢怠慢,除了留下必要的留守兵马外,便抽了一部分兵卒前来得汉,毕竟若是伏泉出事,他们这些巴郡官吏还能有好下场?

    当然了,那些城池兵马也不多,能抽调来的也有限,少的十几二十人,大约一两什兵卒,多的却有百余人,一屯兵卒左右,不过这些人守城尚可,真要让他们野战则有些勉强了。毕竟前番板楯蛮平定未久,这些派兵支援的城池原本守军几乎被灭,现在的兵卒都是新近募集征召的,训练日子都不多,你能指望这些刚刚拿起兵器的田野农民,山间樵夫,林地猎人之流,匆匆被组织起来一个月不到能有多大战力?

    不管任何时候,军队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是根本成不了一支强军的,而一支铁军,则是在高强度的操练后,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血与火的战役,在残酷的战场上磨砺出来的,这不是嘴巴说出来的,而是用人命填出来的,慢慢磨砺兵员素质、意志、武力和战斗经验,从而练出来的。

    “城中马骡几何?”伏泉又问道。

    “马骡?”那得汉令心中一惊,脑门突然急得冒汗出来,蜀地少马,除了大城,小城哪有多少马匹,他平时一心在如何挪窝升官上,也未多关注官署马厩,哪里知道马骡有多少。不过此刻上官在此,他深知不能在伏泉面前表现自己,被太守因此记住的可能性肯定不大,只能快速回想,好在有前方板楯蛮攻得汉城,当时他他亲自带人组织守城的,城内物资还是有些印象的,连忙忐忑回道:“二十余匹。”

    “二十余几?说具体。”伏泉有些不满这得汉令的回答,语气中带着些许怒意,若是马匹多了含糊些也就算了,现在就二十多匹,竟然也没有准确数字,这如何能让他满意?

    “厄!”得汉令轻声叫了出来,眼中焦急,可是他真的不知道县里马骡的具体数量,身为一城长官,这种事情他那需要记得那么清楚,他敢确定伏泉是自己也不能回答出来。那二十还是他隐约记得的,现在也不知道县里的马匹有没有被借外用,别到时候只剩十几匹。只是现在伏泉身为上官,他可不会管你如何,就如后世领导人问下属事情,他需要的是结果,而不是你的理由一样,回答的好,就被记得,回答不好就被忘记你是谁,是一样的。

    此刻伏泉逼着这得汉令问,让他难以回答,他感觉自己背后似有冷汗冒出,随着伏泉目光的逼视,眼看是回答不出了,好在他身边有自己的心腹主簿。

    那主簿见恩主为难,哪能不知道那得汉令的意思,连忙趁着众人不注意伸出两根手指,像是什么事也没有一样,装模作样的随意的挥了一下自己袖袍,看着十分无礼。

    因那得汉令和这主簿位置接近,是以深知自己主簿性情的得汉令,知晓自己主簿不敢在这种场合如此无礼的,所以他很快便注意主簿的异常,顺带着也看见了自己那主簿伸出来的两根手指,顿时心领神会,连忙又行礼道:“城内有马二十二匹。”

    “马匹都配予兵卒,随吾出征。”伏泉正声命令道。

    话语既出,堂内众人无不变色。伏泉这是打算去送死吗?书信离都明言了蛮人此时在克制,如果就这几百不到千人去,以这些训练不久的新兵实力,估计刚与蛮兵接触相战,就有人害怕溃逃了。

    伏泉继续道:“令,仓吏开府库、兵库,募卒吏招募城中敢战之士!”

    说完这句,又道:“厩驺强征城内马骡!”厩驺,掌一县车马之政,知晓城内谁家有私人马匹,此时汉军需要马骡需要他去带人征收。

    接着伏泉继续道:“狱掾开牢狱,释放囚徒入军!令城内恶少年、游侠速来集结,违者,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