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皇戚 >

第123部分

汉末皇戚-第123部分

小说: 汉末皇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怀疑归怀疑,有些话还是要说的,只见伏泉正声道:“昔太公涓钓于隐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尝得一鱼,今董公钓于江州,可有鱼乎?”

 第二百一十四章 益州分野有王气

    江边,一老一少都怔怔望着江面上那隐入水里的丝线,如果有人细细观察的话,会发现那波纹泛起的江面上,有些轻微的倒影。

    仔细查看,那竹竿所绑丝线似乎极短,在它的另一头,竟然根本没有钓钩,而是绑的一块碎石,此刻因为丝线长度的关系,那石子就在江面下一点,旁人若是细心观看,肯定都可以看到江面下的那不是鱼饵的石子,有人能这样钓到鱼吗?

    怪不得董扶的鱼竿半天不见动静,谁有本事只用一块碎石头就能吸引鱼儿上钩,可他明知钓不到鱼,依旧死死盯着江面,也不管自己弟子钓了多大的鱼,伏泉来时他还一直对伏泉不理不睬,丝毫无名士风范,一切都令人怀疑。

    来时所见的一幕幕不断浮现在伏泉脑海,联想着此刻那江面上,董扶根本钓不到鱼的鱼竿,伏泉确信这董扶有古怪。

    醉翁之意不在酒,这董扶今日来此定然是有原因的,不然为何伏泉前番几次来垂钓都未见到有人来这僻静处,今日却偏偏来人了,而且来人中还有一个用着没钩的鱼竿,根本就永远也不可能钓得到鱼的董扶。

    将自己所见到的这一切细细思考,伏泉能得到的结论也只有一个,这董扶今日来此根本不是为鱼而来,而是为了人。

    至于何人?

    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从董扶与伏泉素未相识,却能一口报出伏泉身份来历看来,他来此地除了为伏泉而来,几乎没有第二种可能。

    想到此,这才有伏泉那句“昔太公涓钓于隐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尝得一鱼,今董公钓于江州,可有鱼乎”的疑问,太公便是姜尚姜子牙,当年他渭水边垂钓,却不是为了和常人一样钓鱼,而是为了“钓”王与侯,也就是周西伯,后来的周文王姬昌。

    姑且不论周灭商到底是纣王无道,武王名正言顺,兴义兵灭之的天道循坏的结果,还是一个野心的西方小国准备多年,终于趁着商朝主力军队不在国都,周军瞬间叛逆侵略商朝国都,奸猾狡诈般的夺得商朝天下的不义之举,反正姜子牙靠着假装垂钓,“钓”到了周文王姬昌从而发迹,乃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如今董扶也不钓鱼,也似乎有“钓”伏泉的意思,这怎么不能让伏泉有此疑问,心里面,伏泉也在暗暗思索,这神鬼道道、传播迷信思想的谶纬大家到底在打的什么主意?

    伏泉话语刚落,也不知过了多久,董扶转头看着伏泉笑道:“有鱼如何?无鱼又如何?吾不为太公,只为君侯而来。”说完,董扶将手中鱼竿抽回,只见不长的鱼线末尾,捆着一颗黝黑的小石子,在董扶向上甩的惯性力道下,很快便被抽了出来,带出一道轻声的破空之声,掉落在江边草地上。

    江面上顿时泛起了无数波纹,刺眼的阳光下映射出无数发光的斑斑点点,此时的董扶在这光辉之下,隐隐更显现出一种出尘的仙风道骨,让伏泉不由一叹,莫非玩神鬼之说的人,年长了都有这种风采?

    董扶可不知道伏泉心思,即使知道估计也不会介意,因为他的心思完全不在这里,只听他道:“板楯蛮乱时,益州分野有王气,如今匿于巴郡,君侯可知乎?”

    一语而出,伏泉脸色一变,董扶的话什么意思,益州分野有王气,现在在巴郡,这话说得怎么这么像一些造反人士的迷信大义的理由。此刻,伏泉心里一顿,董扶现在就像那些劝人造反的地方术士,随便编几个虚无缥缈的祥瑞谶语,就骗得别人脑袋一空,扯开大旗造反。

    “不知茂安先生所言王气何来?”伏泉冷冷道。

    “青徐风姓王气,西往巴蜀,君侯不知乎?”

    “茂安先生说笑耳,太祖高皇帝有言‘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今余非刘姓,乃异姓之人,岂可封王?谶纬一事,玄之又玄,先生莫再言此,余不信也。”伏泉对着老家伙逐步挖坑让自己跳十分不满,狠声回了话后,便欲起身离开,他再也不想和这满脑子迷信的老家伙扯淡了。

    什么青徐风姓王气,西往巴蜀,现在在巴郡的青州徐州人有多少?而且还是风姓后人,此时能真正算出祖辈世系有几个,便是世家大族,虽然成名于两汉,但有的祖辈却是布衣出身而发迹的,能真正算到自己祖先支脉的也没几个。

    但是恰恰这两点伏泉都符合,董扶的意思已经不言而喻了。伏泉本身就是徐州人,而且伏氏可是直接就可以追查出自家世系的,他是西汉济南伏生之后,而伏生是春秋时孔子弟子宓子贱之后,正经的风姓伏羲氏后人,这董扶这么直接的和自己说王气是青徐风姓后人,如今在巴蜀,这不是明摆着说他吗?

    若是现在是汉末天下大乱时,伏泉说不定还会对他有礼,反正说不得自己可以靠这光武帝赖之成事的谶纬之言,就像袁术“代汉者,当涂高也”那样,即使争霸天下,擅自称帝,也有正统的法理名义,还有一大批狂热百姓跟随。

    毕竟,东汉自刘秀开始,上至世家豪族,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布衣黔首都对图谶之类的迷信语言坚信不已,这也是张角三兄弟,靠着邪教迷信洗脑,再借着“大汉四百年之期”的图谶纬语,编了一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反叛,使得追随者疯狂拥护,即使到了黄巾基本被平定时,依旧那么多死忠的狂热百姓追随的原因。

    现在,这董扶竟然如此直言不讳的勾搭自己,明显企图不轨,自己好端端的官不做,犯不着和这人有牵扯,传了出去反而会让人怀疑自己?

    这老家伙还真是大言不惭,还益州分野有王气呢?你怎么不现在去和刘焉那家伙去说益州分野有天子气,好让他提前动了入川的心思?

    等等,貌似和刘焉说这话的人似乎也叫董扶,他们不会是同一个人吧?……一瞬间,伏泉瞪大了眼睛,望着身边的老者,打消了自己离开的念头,心里碎碎念道:不会这么巧吧,这人是劝刘焉入蜀的董扶?自己倒是要看看,你这老家伙到底能扯出什么东西来。

 第二百一十五章 起死回生

    秋风习习,江面波光粼粼,江边这块僻静地方除了董扶、伏泉这两拨人外,也就只有三、两个闲人前来垂钓。伏泉和董扶单独在一边谈论,其他人距离两人处稍远,倒也算无人打扰,所以两人谈话时也未顾忌太多

    适才伏泉的话意思很明显,当年刘邦得了天下后,与群臣定下白马之盟,即汉朝“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盟约。当时他们杀白马取其血,并用手指蘸血来涂在嘴上,以示恪守盟约,因此,除非特殊情况,像王莽之事,大汉是不会再有异性为王者。

    如今这董扶提起自己身携王气,显然不对,而自己若不能是汉室异性王,这王气又由何而来?难道他的意思是像历史上他和刘焉说得那样“益州分野有天子气”的相同含义吗?可也不对,因为东汉并不避讳妖言,即使他明说有天子气,朝廷也不会因他之言而治罪,真是令人费解。

    话分两头,董扶并未因伏泉言语中的不信任而表露不满,反而笑道:“君侯不信谶纬之学,仆亦难强辩,然《易经》有言,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君侯先祖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君侯却不信谶纬之学,实乃贻笑大方耳!君侯不敬祖先,愧对家学,真枉为宓生后人也。”

    宓生,即伏泉西汉的十六世祖伏胜,那位济南伏生,因宓字和伏字通用,伏姓也叫宓姓,其后子孙称宓姓。换言之,伏泉也可叫宓泉,不过几百年过去了,琅琊伏氏早已习惯用“伏”这个姓,而不用宓姓了。

    伏泉闻之一愣,暗道这老家伙果然狡猾,又给自己挖坑。自己只是不信谶纬这种迷信的学术,可这董扶竟然直接又给自己扯到自己先祖伏羲创《河图》、《洛书》这两本数理玄学上去,用河图洛书里面的迷信玄学来反驳自己。

    毕竟这个时代流传的谶纬之学,多数都含有河洛之学里面的玄学思想,甚至连官学的今文经学也为了附和河洛而改编过。西汉时的刘歆就以河图为八卦,以《尚书·洪范》为洛书,到了现在演变,汉代的纬书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以九六附会河洛之数。官方的教科书都如此附和,刻意为之,统治者的不断宣传,可想这谶纬之学对东汉的影响有多深。

    没想到这董扶竟然抬出伏羲的河洛之学反击,伏泉诧异,反驳道:“茂安先生言过了,余先祖所创河洛之学,多以数理为主,谶纬一学多为后人妄语而已,岂可信之?”

    “哦?”董扶应了一声,随即脸上带着莫名古怪道:“仆来时占星望气见到王气西往蜀地,又得占卜王气所应风姓之人乃天命无疑,其人熹平元年似有起死回生之象,命星尽失,已然殒命,如今却生机续存,尽得杀伐王气,君侯可知为何?”

    “起死回生!”伏泉脸露惊恐,大呼一声,声音太大,令得周围四散的人纷纷转头望来发生何事。

    他真的是算出来的吗?还是胡言乱语的……无数想法涌现在伏泉脑海,自己附身来到汉末,不正如起死回生一样,难道汉代的谶纬之学真有那么神?

    一时间,伏泉感觉自己来此后世的科学观三观尽毁,难道古人所展现的种种祥瑞异说都不是迷信洗脑吗?他突然想到自己能穿越而来,不也是对迷信之说最大的讽刺吗?

    沉下心来,伏泉静静沉思,或许,世间真的有神灵作祟,或许,一切皆是虚妄,毕竟后世有许多科学解释不通的事情,那么多的奇妙物语等待后人去发现。本着自我安慰的原则,伏泉心中也为他不相信的事情找理由,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既然董扶这么说了,就这样应对吧。

    “想是先生看错,世间岂有起死回生之事?”伏泉说道,反正要他承认自己重生这事,那是千万不可能的,自己说出来,指不定要被古人当做怪物,什么火烧水淹的尽管招呼的消灭。

    董扶点点头,并不言语,此刻的他也在思索自己所学的谶纬之学是不是有错,人死不能复生,这是常识。当年秦始皇、汉武帝都是何等英明神武之人,都为了追求长生之道,四处寻访灵丹妙药,却始终不得,直到驾崩,而自己面前之人却让他占的起死回生之象,这多么令人匪夷所思。

    一阵清爽的秋风拂过,卷起众人的袖袍飞舞,董扶也不知自己想了多久,最终还是没想明白,索性留着回去再思索,今日他来还有正事。只见董扶正声问道:“巴郡百废待兴,万民需君侯劳碌,仆观君侯左右多为良将,文士却唯有王元泰一人,恐难为君侯分忧。君侯若治理巴郡,如此为之,甚是艰难。”

    伏泉眼神一凛,这老家伙又在打什么注意,给自己送人吗?的确,自己现在身边合适的将帅很多,但唯独缺少良士。不是那种随处可招揽的掾属小吏,而是能为自己排忧解难,治理一地的智谋之士,想王谋这种人物正是自己需要的,可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