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原始时代-第2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落有小有大,小的部落人口可能不足一百,大的部落人口有数千甚至上万,联盟和阵营的人口都能够达到上万,无论叫法有什么不同,统治体制有什么区别,实际上部落、联盟、阵营三种统治体制最终能够进阶成国家。
拥有一定的人口基础,拥有明确的疆域范围,拥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拥有强力有效的统治机构……综合起来既是国家,龙部落显然是满足了这些条件。
对其他人来说龙部落的名字该不该无所谓,但是在苏焱心中“部落”是落后的,唯有国家才是才能代表一切。
夏国即将成立,龙部落内部没有多少事情需要转变,不过对外还是有一些事情需要进行的。
第一件事就是(第二)熊氏族和(第二)狼氏族的搬家,正好中京城还有足够的空缺,将熊氏族和狼氏族暂时都迁移到中京城来,不到两千人口,即便加上两个氏族的人口,中京城距离原定的一万五千人口还有两千多的差距,在夏国成立前,会将缺口补足。
目前龙部落的船只足够多,三十三艘甲型船,三艘乙型船,实际上这些年来一共建造三十四甲型船,有一艘倾覆了。
在夏国成立前后,龙部落所有的船只都将放弃对外贸易的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派出两支船队将熊氏族和狼氏族迁移到中京城来,在苏焱一家搬到中京城前一个月,两支船队就已经出发,预计最多二十天时间,两个氏族就会入住中京城。
第二件事情比较简单,但非常重要,就是邀请龙部落与之交易接触过的部落来参加开国大典。
这件事情已经进行中,派出的迁移熊氏族和狼氏族的船队顺便将这个任务执行,不过熊氏族和狼氏族都在中京城东方,龙部落还派出一支船队前往中京城西方接客人。
能够邀请到各个部落的首领最好,即便各个部落的首领不来,也要让部落中地位比较高的人来参加夏国的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是夏国展示自身实力的时刻,规模“宏大”的中京城足以将夏国的强盛表现出来,在开国大典上,苏焱还准备进行一下阅兵。
史书中有关于“阅兵”的最早记载,要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涂山会盟了。
《淮南子·原道训》中就说,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很高的城墙来保卫自己,大家都想离开他,其他部落对夏虎视眈眈。
后来禹当了首领,拆毁城墙,填平护城河,把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兵器,用道德来教导人民,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别的部落也愿意来归附,禹在涂山邀请诸侯会盟。
据说在大会上,禹手下的人手持用羽毛装饰的兵器,和着乐曲载歌载舞,表示对南方部落首领的隆重欢迎,而前来会盟的氏族部落首领都带着玉器和丝绸一类的贵重物品,表示对禹的臣服。
涂山会盟中,尽管禹没有发一兵一卒,但他的武力展示足以威慑诸侯,从而“化干戈为玉帛”,禹的行为,实际上也就是“阅兵”的雏形。
另有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在孟津举行大规模的“观兵”,同时宣称伐纣,要替天行道,此后,武王亲率大军,东渡孟津,与商朝军队决战于牧野,重挫殷纣王主力部队,奠定了周朝立国的基础。
从这可以看出,此时,“观兵”作为一种检阅部队、震慑百姓或敌人的军事手段,已经开始被有意识地,有计划地使用。
观兵即阅兵,苏焱想要进行一次两千人到三千人规模的大阅兵,参加阅兵的战士皆是成年男性族人,以此来让众部落感受夏国的强大,让更多的部落加入到夏国来。
第460章 龙凤之争1/2
(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以六万多人为基础建立的国家,放到中国历史上只是一个非常非常小的国家,当然,也有比即将建立的夏国还要小的国家,比如周代诸侯国中小国,估计有的小国还没有夏国人口多。/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苏焱也想让龙部落拥有更多的人口,但是这非常困难,第一个原因是龙部落成立时间比较短,只有二十三年,若是能再给龙部落二十三年时间,到时候龙部落人口最起码也要在现在的基础上翻两倍。
第二个原因则是时代的局限,这个时代大地上所有部落加在一起才有多少人口,往多的说有五百万,那也是分布在星球上各条“母亲河”四周,放到黄河这边,即使加上龙部落,黄河两岸流域所有部落总人口也很难超过五十万。
第三个原因则是龙部落自身,六万多人口,这对于其他部落来说已经非常多了,相当于四个到五个日部落阵营或者渔部落,龙部落人口越多,管理越麻烦,随着城池的增多,苏焱还要设立二级管理机构,倒不如现在就将龙部落转变成国家,一切再开始进行。
距离建国之日还有一个月时间,苏焱手书一则通告,下发至龙部落各座城池。
对于建国的事情,只有龙部落诸位高层、中层比较了解,普通人仅仅是听到一点消息内容,这一则通告就是向龙部落所有族人告知“龙部落将变成夏国”,同时列出“国家”的意义。
通告中写出由“龙部落”转变成“夏国”时,龙部落内部不会发生多少变动,基本上只是名称的转变。
最后通告中还写出在建国之日将会举行大阅兵,现在开始选拔各座城池中的成年男性族人,平均每座城池要出三百人。
当通告下发到各座城池被所有龙部落族人所知时,大部分族人对“龙部落”转变成“夏国”没有多少感觉,反正内部也没有多少变动,对自己的生活也没有多少影响,只当是名称的变化。
族人们最最关注的还是通告中最后一条——选拔成年男性族人参加大阅兵。
“我想参加大阅兵!”一个个成年男性族人暗自下定决心,参加大阅兵已经成为一种荣耀,只有实力强大的战士才能参加大阅兵接受王的检阅。
龙部落中成年男性族人有八千二百余人,平均每三个成年男性族人中只有一个人能够脱颖而出,成为被王检阅的一员,这个比例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野/战军、城防军的战士们直接获取资格,其他成年男性族人只能竞争剩下不多的资格。
苏焱将选拔战士的任务交给各座城池的兵部分部去进行,先选拔出来足够的战士,然后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进行队列训练,到建国最后几天时间里前往中京城,进行最后的训练的排练。
实际上队列训练对于龙部落族人来说并不陌生,野/战军、城防军的战士们经常进行队列训练,后备军的族人们在冬季里也经常进行队列训练。
不要求达到现代中国/军人的那种水准,只要整齐一些就行。
中京城王宫中,苏焱将梅花、娥月、香香三女还有十位少女召集起来,将一个重要的任务交给她们。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交给你们,夏国即将建立,我需要你们给夏国绣一面国旗,就是这个样式,在黑布上用金黄色的线绣出一个大大的‘夏’字,再用金黄色的线绣一条神龙环绕在‘夏’字四周。”一边说,苏焱一边拿出一张国旗的草图。
草图上设定国旗长三尺宽二尺,‘夏’字磅礴大气,围绕‘夏’字的神龙更是活灵活现、威武霸气。
多年下来,苏焱的毛笔字和绘画技巧是龙部落最高超的,放到现代即使不是大师水准也距离大师不远了。
听到自家夫君交代的任务,娥月笑着说道:“夫君,这很简单,不用一天时间我们就能绣出来。”
缝制衣服是龙部落所有女性族人都要掌握的技术,少女们也早早接触相关的知识并亲手缝制出现一些小物件,高级学堂中更有专门的纺织课、刺绣课,每个女学生都要学习。
苏焱想了想后回道:“先绣一面出来我看看,若是合格,就多绣一些出来,到时候龙部落的每座城池都悬挂一面旗帜。”
苏焱将任务交代下来,三女和十位少女也开始忙碌起来,拿来几批黑布,再拿来金黄色的线,众女围坐一圈,先对照好草图,再下针。
另一边苏焱将任务交给众女后,突然又想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和国旗有些关联,既然国旗有了,那是不是应该有专门的龙袍、凤袍。
苏焱转身前往书房,先画一个草图,等众女将国旗绣几面出来后,再将这个任务交给她们,反正不需要多么复杂,在建国之日到来前都能够完成。
龙袍,凤袍,龙部落只有龙,可没有凤,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龙的地位可想而知,不过凤的地位也不低,常常用龙代表男性,凤代表女性,龙凤胎即一男一女。
传说中龙图腾就是各个部落的图腾融合而来,凤图腾大概也是这般来的,凤图腾也可以说是鸟图腾。
炎黄部落联盟是龙图腾,九黎部落联盟是鸟图腾,两个部落联盟大战,最终是炎黄部落联盟胜利,九黎部落联盟战败,但没有被覆灭。
一时的胜利,不代表永远的胜利,一时的失败,不代表没有翻盘的机会,龙凤之争一直没有停下。
夏朝时还是以龙为尊,到了商朝,“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朝是鸟图腾,所以商朝取代夏朝的真相,其实就是凤图腾对龙图腾的胜利,接着西周的建立,凤鸣歧山,说到底还是鸟图腾内部纷争。
周朝立,分封八百诸侯,其中楚国的图腾是凤鸟,最终崇拜龙的秦人建立大一统的秦朝,却被楚霸王推翻,凤图腾再立。
可惜楚汉之争刘邦笑到最后,刘邦是平民出身,一帮功臣之中,也没有几个贵族,他们是实用主义者,对于龙呀凤呀,只要有利于自己,就全部拿来用。
这种情况下龙图腾和凤图腾开始融合,龙凤呈祥,偏偏古代社会是一个男权社会,当龙代表男凤代表女的情况被定下后,龙凤地位可想而知。
【关于龙凤之争是珩毅看《天下珍藏》这本小说了解到的,看小说找灵感,这话没错】
第461章 客人将至2/2
(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对于龙部落来说,本身信奉龙,再拿出来一个凤也没有多少问题,反正龙是苏焱拿出来了,苏焱自己再编一段话,凤也就出来了。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关键在于龙部落要祭拜神灵,更要祭拜祖先,神灵是虚构的,只有祖先才是真实的,是祖先们在这片大地上挣扎着将血脉传承下去,才有了我们的今天,但是有一个问题出现:龙部落没有祖先。
是的,仅仅成立二十三年的龙部落是没有祖先的,等到苏焱逝世后,苏焱大概是夏国子民祭拜的第一位祖先。
好在苏焱想到了解决的办法,龙部落没有祖先,那加入龙部落的各个氏族都有祖先,不知道祖先姓名,那蛇氏族的祖先就是蛇祖,虎氏族的祖先就是虎祖,每个氏族都出现一个祖先代表这个氏族。
每当夏国要举行祭祀的时候,要祭祀神灵,也要祭祀各个氏族的祖先。
……
回到龙部落三支船队分别起航前往中京城西方和东方执行迎接客人任务和两个氏族搬家任务的时候。
前往中京城东方的第二贸易船队和第三贸易船队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