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血刃 >

第854部分

盛唐血刃-第854部分

小说: 盛唐血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应看着这一幕,非常意外。重装步兵,终于看到高句丽人的重装步兵。高句丽人的重剑士表现相当惊艳。尽管分属对阵双方,陈应也不得不承认,高句丽的重剑士不愧为精锐中的精锐,他们这帮这帮牲口,穿着如此沉重的铁甲动作还是这么灵活!

    唐军的戈矛兵一旦被人贴近,就难逃一死了,高句丽重剑士就像老鼠一样在他们脚下窜动,重剑挥抡,长qiāng兵一个接一个惨叫着倒下。

    而从后面刺来的戈矛兵也毫不留情的刺穿这些重剑士的面甲和咽喉,甚至将一些试图冲进qiāng阵中的重剑士钉死在地上,但还是阻挡不住重剑士的攻击。

    看着追兵被重剑士阻击住了进攻的态势,原本如同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跑的高句丽溃兵,终于像找到了主心骨,纷纷汇集在yuāngàisu的将旗之下。

    随着唐军被迟滞住追击的步伐,汇集在yuāngàisu旗下的高句丽溃兵越来越多,虽然安西军将士损失越来越多。

    就连那些高句丽轻装步兵也加入了反击之中,尽管后面的安西军横刀锐士冲上来,但是戈矛兵的压力非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大。

    没有经历过战功的李嗣业顿时慌了:“父帅,现在怎么办?”

    陈应此时身边如果有陌刀军重装步兵,倒是可以硬碰硬,关键是陌刀军并没有随陈应抵达高句丽,毕竟在陈应的印象中,高句丽山多平地极少,陌刀军的劣势会在这里无限放大。

    但是,看着安西军将士纷纷战死,依旧大喝进攻,陈应脑袋一热,嘶吼道:“让钩镰qiāng骑兵上!”

    其实,骑兵面对这种剑士在地面专攻下三路,反而是历史上岳飞亲军背嵬军的看家本领。岳飞正是用这种强弩、轻骑、地躺刀联合的办法,把金军打得狼狈不堪。

    陈应自然知道这种剑士的厉害,骑兵冲上去,肯定会损失惨重。不过,那只是重装骑兵,而钩镰qiāng骑兵,却不算轻装骑兵,也不算重装骑兵,其实这个钩镰qiāng骑兵,既没有重装骑兵的过硬的防御能力,也失去轻装骑兵的灵活机动能力。

    不过,钩镰qiāng最大的优势是,qiāng非常长,有一寸长一寸强的优势。

    果然,排成密集阵形冲锋的钩镰qiāng骑兵,整齐将钩镰qiāng斜下刺去。

    就在高句丽重剑士准备砍马腿的时候,他们突然发现自己飞了起来,

    钩镰qiāng骑兵用钩镰qiāng把他们一个一个从地面上挑飞。

    钩镰qiāng所指,所向披靡。

    一路冲击,一地死尸。

    面对安西军的钩镰qiāng骑兵,yuāngàisu再次陷入了迷茫之中。陈

    “怎么会这样?”

    yuāngàisu只是率领三万余名高句丽精锐,准备伏击陈应而已。只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一次撞到硬茬子了。

    平壤上城墙上的大对卢渊太祚终于悠悠醒来,他看着城外yuāngàisu麾下不足五千之数,随时都可能被唐军的军阵淹没,这个时候,他终于下令道:“渊净土,你出把你哥哥接回来!”

    渊净土是渊太祚的次子,时年二十二岁,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

    他二话没有,调头就朝着城下走去。

    高建武大惊失色。

    唐军的战斗力表现得淋漓尽致,根本就不是高句丽可以力敌的。北部的杨万春所部,已被李世绩从高市城越鸭一般赶到了萨水,距离平壤不足三百里。

    可以说,现在高句丽已经山穷水尽,好在他有先见之明,早在李世绩在辽东动手之际,他已经派莫离支男生出使大唐,准备和谈。

    就在陈应率领大军与yuāngàisu会战平壤城下时,长安城迎来了高句丽的使团。高句丽使节以莫离支男生为主。莫离支是高句丽后期,专门为了抑制大对卢渊太祚与yuāngàisu父子而设立的官职,可以对比唐朝的尚书右仆射。

    面对如此规格的使团,李建成这个宽厚的皇帝,并没有规格方面拿捏高句丽,而是派出以礼部尚书唐俭为首,负责接待,并且负责谈判事宜。

    高句丽使团一行人刚刚抵达下榻的礼宾院,莫离支男生就迫不及待的向唐俭提出会变要求。

    唐俭欣然同意。

    男生气势逼人的向唐俭道:“关于这场战争……”

    不等男生说完,唐俭毫不留情的说道:“关于这场战争,责任全在高句丽,如果你们能贯彻落实,自大业十年,前高句丽王高元签订降表,奉我大唐为宗主国,永世为藩臣,那么这场战争,就不会发生了。只是你们高句丽人太过自以为是,我们大唐给过你们机会,你们却不知道珍惜……”

    男生深得汉文化的熏陶,等唐俭的长篇大论说完后,这才侃侃而谈道:“大唐在辽东和平壤军事行动是chiluo裸的侵略,是对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的主权的无情践踏,是对正义的践踏!”

    听着这话,唐俭脸色越来越冷。

    男生接着道:“我方强烈呼吁大唐能够尊重高句丽的主权,我们高句丽是爱好和平,希望大唐立刻停止军事行动!双方保持克制,停止军事对抗,用对话代替对抗,回到谈判桌来!”

    唐俭一脸冷漠的道:“莫离支,我看你还是没有睡醒!”

    男生一脸疑惑。

    唐俭转身离去。

    男生望着身边的随从道:“他是什么意思?”

    随从不敢回答,在男生的逼问下。

    随从只得道:“他的意思是说,莫离支不要再做梦了!”

 第一七二章人老心不老

    第一七二章人老心不老

    随从想从莫离支脸上看出失望,或者愤怒。/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出其意外,莫离支男生脸上并没有这两种情绪,相反,他此时更加冷静。一张脸,沟壑纵横,却古波不惊。

    仿佛看出了随从的惊讶,莫离支男生耐心的解释道:“你很意外吗?”

    随从点点头。

    男生望着随从道:“金成轼,你要永远记住,这就是小国的悲哀!”

    男生的目光突然间变得深邃,仿佛要穿越时间和空间。

    “我们高句丽自太祖王建国开始,我们一直屈居在辽东苦寒之地,面对华夏这么一个大国,我们每一次试图扩张,都会被他们沉重的打击!知道原因吗?”

    金成轼试探着问道:“用他们唐人的话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不错,正是这个原因!”男生深深的叹了口气道:“我们高句丽最初无意挑衅强大的汉国,我们的目标都是东沃沮,只是,我们刚刚吞并萨水地区,就遭到了大汉的武力干涉!我们的丸都城被摧毁,我们的国家被肢解……”

    面对这段历史金成轼非常清楚,后来高句丽重建了丸都城,在东汉末年,趁着中原大乱,高句丽想要进攻辽东,意图染指中原。但是他们的命运实在太苦了,遇到了蛮不讲理的公孙赞,被公孙赞的白马义从一顿胖揍,最终第二次丸都城被毁。

    高句丽人并没有放弃复国,他们终于等到了再一次崛起的机会。

    两晋时期,诸胡乱中原,高句丽也要分一杯羹。只是他们遇到了鲜卑慕容部,慕容部雄霸辽东近百年时间,一直压着高句丽人打。

    好不容易将鲜卑慕容部熬死,他们就遇到了中原的再一次统一。

    虽然他们在隋朝的四次战争中,获得了胜利。然而,自辽东以东,萨水以北,超过一百座城池毁于战火,死伤惨重。

    隋朝灭亡之后,大唐以更加强盛的姿态屹立世间。

    男生似乎有点悲愤。

    高句丽人也是一个拥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国家,然而,他们始终要面对与中原的致命战争。

    金成轼似乎看出了男生的心思。

    试着问道:“唐人无意和谈,我们是不是要回去?”

    “不……现在还不到时候!”男生冷冷的道:“只要唐人在高句丽碰壁,吃足苦头,他们终究会与我们和谈的,我们高句丽实在太需要时间了,我们必须等着我们初生的勇士长大成人,也需要我们的子民,努力把我们的储备粮仓装满,更需要我们把战马养得膘肥体壮!”

    ……

    陈家堡,内堂。

    长孙无垢的闺房内,苏音给长孙无垢铺着被褥,一边铺一边说着话:“娘子,你说陈郎君出了高句丽,会不会有危险?”

    长孙无垢站在窗前,若有所思地望着窗外,随口答道:“应该不会!”

    苏音不解地问道:“不会?”

    长孙无垢分析道:“无论胜败,高句丽都不会为难陈郎君,不是他们不能,而是他们不敢!”

    苏音拍了拍胸口道:“就是、就是,高句丽一旦为难陈郎君,恐怕陛下会发疯!”

    长孙无垢转过脸看了她一眼,轻轻叹息了一声。

    苏音突然想到了什么道:“娘子……”

    长孙无垢淡淡一笑道:“音音啊,赶明我去找公主,把你许配给郭洛!”

    苏音喜笑颜开道:“那便好了。”

    她转过身继续铺床。突然间,苏音终于明白过来,马上羞红了脸:“谁给嫁给他了!”

    长孙无垢望着她矮小瘦弱的身影,无声地叹了口气:“我还不瞎!”

    ……

    太极宫太极殿中,大殿之上,相国房玄龄躬身在丹墀之下,正在侃侃而谈:“……昔日精兵简政,盖因事涉政务,令出多门,偶有所歧见,则各执一词,纷攘不息。自事归六部二十四司以来,事权有所统,庶务有所归,今若骤然变之,臣恐武德之弊,再现于今日。”

    王看了一眼站在班列当中的魏征,却见魏征低眉垂目,全无反应。

    他忍不住出班奏道:“陛下,诚如房相国所言,铁路、交通乃新兴事务,概而无前例可寻,非专事专管不足以布施。新设四部十六司,虽有冗官之虑,万一有变,歧见纷纷,事权不一。臣窃以为不取。”

    丹墀之上,御案之后,李建成听得头痛,眼睛半闭半合,随口问道:“魏相国怎么看?”

    满朝文武,面面相觑。

    魏征缓步出班,躬身奏道:“陛下,臣还没想好。”

    李建成皱起眉道:“这个,乃骠骑大将军、太子太保的奏请,行与不行,你总要有个态度。”

    魏征不慌不忙地道:“臣鲁钝。准与不准,皆各有利弊,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臣此刻,尚未有所得。”

    李建成皇帝笑了笑道:“也罢,奏表誊抄两份,送去陈相国和老侍中府上,看看他们怎么说。”

    房玄龄诧异的望着魏征。

    他知道魏征不是怕事之人,断然不会因为怕得罪陈应,而不发表意见。

    似乎事情有所隐情,房玄龄本想询问魏征。

    只是魏征也退回到自己的班位上。

    王远远看了魏征一眼,魏征却低垂着眉毛,眼观鼻,鼻观口,神情泰然。

    至于下面唐俭奏报高句丽来使事宜,房玄龄一个字都没有听进去。

    直到散朝,房玄龄便迫不及待的追上魏征。

    魏征不等房玄龄开口,便道:“玄龄,回去说!”

    出了太极宫宫门,房玄龄登上魏征的马车。

    马车缓缓启动。

    房玄龄就质问魏征道:“玄成,今日朝堂之上,你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