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梁山终结者 >

第32部分

梁山终结者-第32部分

小说: 梁山终结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蔡京奉诏还京时,把朱冲父子一起带了回去,并嘱咐童贯给他们搞了假军籍,冒充军功做了官。

    因赵佶徽宗喜好奇花异石,蔡京便让朱冲父子“秘取浙中珍异以进”。

    不久,朱勔即将三株奇异的黄杨运进宫苑,朱缅因此得了赵佶宠幸,此乃花石纲的缘由。

    东南百姓苦花石纲久矣,恨不得寝其皮,食其肉。

    朱家父子必死无疑,却要经过公审才能死。

    不然怎么安抚民心?

    待到反抗停歇,自有文书进入,开始清点借条、田契、钱财等物。

    缴获丰盛,足足清点了一天才点算完毕。

    现金便有钱五十万贯,银一百万两,金二十万两。

    账面也很好看,各处庄园二十余处,田地三十万余亩,粮食二百余万石。

    苏州城内,最繁华的地段,最大的商铺,有三百余间。

    得了汇报,刘韐叹道:“果真是半吴郡,名不虚传,只是不知道里面有多少百姓血泪。”

    方天定笑道:“有了缴获,赈济灾民全无困难,只是伯父辛苦。”

    刘韐回道:“辛苦倒是无妨,只盼以后再无此等恶贼。”

    石宝接道:“所以还要义军全取天下,再无此等恶贼产生的余地,让百姓才能都快活。”

    刘韐叹了口气,拱手行礼后,自去忙了。

    朱缅豪富,根源还是在赵佶身上。

    若非他昏庸无道,贪图享乐,如何会有朱缅这等小人幸进的机会,更没有义军发展壮大的机会。

    抄了朱家,刘韐对赵宋再无指望,死心塌地为义军效力,以求天下早定。

    也不是没有好处,朱家宅院广大,房屋尽有,稍微挤挤,所有灾民尽数安置得下。

    这可省了刘韐的好大麻烦。

    住宿解决,自然是重新建设房屋,都不用调拨军粮,朱家的粮食绰绰有余,根本用不完。

    第三日,随着攻占朱家庄园的队伍回转,缴获越多。

    计有牛羊猪两万余,鸡鸭无算,俘虏的护卫家丁奴仆近万人,佃户、奴婢也有三万多。

    朱家缴获,比其余大户加起来都多,让人直感叹真不愧半吴郡的称呼。

    最让方天定开心的是,同时缴获了五千余良马。

    可以作为战马的良马,其中数十匹乃是宝马,日行千里的那种。

    这一下,义军骑兵直接翻倍,各将的坐骑也尽数解决。

    让方天定诧异的是,还缴获了五千余套兵甲,不乏神臂弓这等利器,还有十万斤好铁。

    “这家伙怕是疯了,他是要造反么?私藏兵甲可是诛九族的勾当。”方天定叹道。

    石宝回道:“大郎却是想差了,这些兵甲铁锭,都是朱缅贪污来换钱的。”

    方天定了然,难怪兵甲库里只有破烂一堆,感情好东西都被朱缅划拉进了自家腰包。

    只是也太蠢了。

    有皇帝的宠幸,捞钱的办法多不胜数,挪用军械却是最低级的办法。

    若是赵佶心血来潮清查,发现朱家有这么多兵甲军械,再怎么真爱,也要用他的人头安抚天下。

    不然人人效仿,如何了得?梁山终结者

    zj190128g

 三十九 春天来了

    一月下旬,天气已经暖和,草抽绿叶,树发嫩芽,风光正好。全本小说网,HTTPS://。.COm;

    打下苏州,缴获丰厚,又招募了三万新兵,义军上下都是喜气洋洋。

    孙长官有些忐忑,犹豫了半晌,他敲响了李韶的办公室。

    “进来!”

    孙长官推门而入,立定敬礼问好。

    李韶问道:“孙长官,有什么事情?”

    孙长官在攻打苏州的战斗中获得了斩首,自己也负了伤。

    颁发勋章和慰问伤员见过两次,李韶也记住了他。

    孙长官道:“报告总管,我要结婚。”

    结婚?李韶问道:“你是要退役还是怎么的?”

    “不是。”孙长官涨红了脸,说道:“我的未婚妻就在军医队里,这次受伤时我看到了她。

    我们也老大不小的,就想着在军中把婚事办了,不然还不知道要拖多久。”

    在孙长官离家返军不久,高小芳左右寻思一番,银牙一咬,报名加入了军医队,成了一名护士。

    本来打算混熟了再去找孙长官,那想到在苏州就遇上了。

    情侣相遇,喜不自胜,自然也谈婚论嫁了。

    于是,孙长官找到了主管李韶。

    只是有一桩难处,军中对于士卒婚姻并没有明确规定,孙长官的情况也是第一次遇到。

    沉思片刻,李韶站起来道:“此乃好事,只是我也不确定是否允许,你先回去,我去汇报。”

    李韶径直去找方天定汇报此事了。

    重建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工匠和青壮都是汗流浃背,忙的不亦乐乎。

    时近中午,只见一义军士卒敲响铜锣,喝道:“开饭啦!”

    各人纷纷洗手,打了饭菜,吃了起来。

    吃饭时,免不了东拉西扯。

    一人问道:“展二,今天来的可早了不少。”

    展二笑道:“你不也一样。”

    又一人道:“这是为大家自己建房子,又有工钱粮食可拿,能不出死力。”

    众人都笑。

    大家虽然着了火灾,可是义军管吃管住,又花钱粮雇佣大家给自己修房子,谁不承情?

    义军如此仁义,老小都是快活。

    笑了一阵,有人问道:“你家天神怎么没来上工?这一天工钱可不少呢?”

    展二笑道:“我家天神啊,以后都不来上工啦!”

    看他那喜气洋洋的模样,众人心中了然。

    再一追问,果然如大家所想,展天神报名投军成功。

    杭州时,只要是青年投军,来者不拒,现今义军士卒足够,招募士卒也有名额限制的,没有一把子力气,还真进不去。

    熟识的人加入了义军,也是喜事,众人决定下工后凑着出些酒钱,庆贺一番。

    展二笑道:“嗨,天神刚送回了安家费,义军又有平价物资出售,大家只管来喝酒便是。”

    “义军到来,犹如冬去春来,本来就该庆贺,我们工钱也不算少,买些酒肉还是可以的,权当迎春嘛。”

    闻得此言,众人皆是称赞。

    对土豪劣绅如冬天般冰冷,对百姓如春天般温暖,可不正是义军的作风。

    义军入城,扫荡了狗大户和害民官,直如春风到来,吹走寒霜冰雪。

    春天来啦,好日子也来啦。

    于是,众人相约下工后相聚庆贺一番。

    且说展天神送回了安家费,来到了城外大营。

    只见营门处有一群士卒聚在一堆,熙熙攘攘的也不知道说什么呢。

    展天神好奇,不禁走了过去。

    原来众军兵在看一张告示,展天神不识字,问旁边一老军上面写了什么。

    这老军看到展天神腰间的军牌,又是百姓服饰,老军知道他是新兵,也乐于卖弄。

    “通令:某部士兵孙长官,与军医队护工高小芳提出结婚申请,军部研究后,决定同意,择期为其办理婚事。

    另,为解决官兵婚姻问题,经研究决定,甄选历次俘虏、解救之单身女性,取其单身者,嫁与官兵为妻。

    有意向官兵,皆可提出申请。因名额有限,年龄大者优先,伤残者优先,有军功者优先。

    以上,特此通告。”

    展天神听了,咋舌道:“投军而来,只为推翻赵宋过上好日子,却不想还发媳妇。”

    说着话,展天神忍不住咽了口水。

    老军哂笑,努嘴对着人群,道:“别想的那么简单,你没看到这群单身狗都快疯了嘛,你这种小年轻啊,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那也有个盼头。”嘀咕一句,展天神问道:“老哥,你申请了嘛?”

    老军冷笑道:“且让这群单身狗发春去,老子已经立誓,不封侯不结婚!”

    展天神立刻露出崇拜的眼神,决定学习这老军,不封侯不成家。

    营房内,刘子羽笑道:“大郎,你也是单身,莫不如兄弟们替你挑一个。”

    “便是纳妾也是好的。”石宝也劝道。

    众人皆是点头,深以为然。

    方天定觉得有些心塞。

    一眨眼,已经春天啦,他还是单身狗一条。

    穿越前就是单身,穿越后还是单身,也是够了。

    都怪宋江!

    若非担心未来大战,何必把自己搞的这么狼狈。

    哎,本来也没想起来这茬,却没想,被孙长官强行喂了一嘴狗粮。

    刘子羽又来扎心。

    望向北方,方天定决定,等到把宋江干趴了,怎么的也要找个媳妇。

    一个不够,起码三、四、五、六……

    看到方天定不开心,刘子羽开心了,又道:“大郎,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再不济,先娶两房小妾生几个儿子出来,也好继承义军大业。”

    这刀捅的……方天定心里有几分躁动。

    纳妾,这个真可以有。

    以他如今的身份,不论小家碧玉还是大家闺秀,尽可以娶来。

    感情?不需要!

    日久生情便是,也没人敢给他戴环保帽。

    方天定回道:“现在不是谈这个的时候,打下江宁府再说。”

    见方天定态度坚定,众人不再劝,说了几句各自散去。

    事情那么多,实在耽误不得。

    看着大家的背影,方天定心更塞了。

    你们倒是再劝一劝啊,说不定我就答应了呢。

    可惜,没人听得到单身狗心中愤懑的呐喊。

    苏州应奉局内,诸多工匠喜气洋洋,翘首以盼。

    义军搬了朱缅这座大山,百姓们都轻快了许多,工匠们也不例外。

    不一刻,莫都带着两个军官走了出来,喝道:“肃静!”

    立刻鸦雀无声。

    工匠们看向莫都的目光中,充满了激动。

    莫都说道:“各位,根据命令,我军为各位补发后半年拖欠工钱。”

    此话一出,立刻有工匠跪下,道:“义军仁义,可是救了小人一家老小。”

    “义军仁义,大王仁义。”

    莫都连忙避开,道:“义军为民做主,此乃应有之意,诸位不必如此。”

    工匠们只是拜。

    他们都是被拘来应奉局的,这里的差事,真不是好差事。

    崇宁元年,置造作局于苏州、杭州,制造宫廷所用珍巧器物。

    四年,又置应奉局于苏州,搜罗东南各地奇花异石、名木佳果,由水陆运送京师,称职花石纲。

    时至今日,已有二十余年。

    工匠们被强征而来,虽说给工钱,可是每月只有三五百文,如何维持得了生活。

    差事又繁重,累倒得病全然不管,死于其中者,不计其数。

    如今废了花石纲,义军又给结算工钱,工匠们如何不感激涕零。

    等到工匠们起身,莫都继续说道:“现在开始结算工钱。”

    两个军官打开一个箱子,莫都按照名册开始点名。

    每个人少则三五贯,多则二三十,总计有三十余万贯。

    结算中,一个军官高声说道:“诸位,因为军事需要,我军要招募两千善于挖掘地道者……”

    话未说完,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