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不语诡异档案-第3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伯父夜轩被我的话顶住陷入了思考中,半晌才说道:“不错,我确实有自己的想法。不过,你现在考虑的一切问题都出在,古尸出土的地方究竟是不是养尸地上。那很简单,你去实地看看不就好了。如果真的是,我们再仔细讨论下一步的做法。”
这句话比较实在,我爱听。于是微微点了点头。
“很好,我叫王紫瞳研究员带你去。”二伯父拿出手机拨通号码说了几句,不久后那个呆板内向的‘女’孩就走了进来。
“夜教授,您叫我?”或许是因为不习惯和人相处,‘女’孩的眼神毫无聚焦点。
“嗯,王研究员,请你带这位夜研究员去出土古尸的工地走一趟,他要采集一些标本。”二伯父冲她点点头,毫不客气擅自将我的身份改为了他属下的研究员。
“是。”她低着头,声音轻的如同蚊子的睫‘毛’一般:“请,请往这边走。”
顿时,我和二伯父同时叹了一口气。这‘女’孩,果然只适合生活在博物馆和图书馆这种与世无争的清净地方,她,实在太腼腆了!
挖出古尸的地方处于漠松镇西南方向,虽然博物馆不大,但占地面积也不小,所以规划的时候就朝偏僻的地方修建的,要到西南郊区,刚好要穿过整个小镇。我开着租来的车,王紫瞳一路上都低着头,不知道在干什么。
“那个,我叫夜不语。你叫什么?”实在受不了车内压抑沉闷的气氛,虽然明知道她的名字,不过我还是没话找话的问道。
“啊,我姓王,王紫瞳。”她轻言轻语的回答,或许没有想到我会主动和她搭话,一紧张,手里的资料全都洒落在了地上。
“对不起,对不起。”也不知道她在对不起个什么,便将她慌慌张张的底下身子捡东西。
我少有的善意笑了笑:“王紫瞳,嗯,很好听的名字。”
“谢,谢谢。”她的脸上顿时染满了红晕。
我又笑了笑,放开右手指了指她的眼镜:“对了,那个,你有近视嘛?”
“不是。”她低着头摇头。
“那,能不能提个要求?”我转过头冲她眨了眨眼睛:“把眼镜取下来,那么大的镜框,我都看不到你的脸了!”
‘女’孩没有说话,只是一个劲低下头,丝毫没有执行我的善意要求的意思。
气氛顿时又沉闷了起来。
自己的要求是不是过分了一点?我少有的检讨了下自己,然后继续没话找话:“听说,那具古尸是你发现的?”
“不是,当地农民发现的。我第一个到了现场。”说起考古的东西,王紫瞳终于有了点神采,话也稍微多了:“很可惜,当地人发生了哄抢,很多珍贵的文物都没有办法追回来了。”
她的脸上有些遗憾,一看就是个真心热爱考古的人。难怪二伯父那么推崇她,在某些方面他俩颇有蛇鼠一窝的感觉。“哦,这样子啊,能不能告诉我当时的情形?”虽然看过档案,不过听当事人亲口描述更能增加代入感。王紫瞳点了点头:“这具古尸是8月5日早晨在一个农民整地,准备修建房子的时候发现的。我在当天下午就赶到了。当时墓‘穴’已经被挖掘机整个破坏掉了,而陪葬品也被哄抢的七七八八,甚至当地警察都在哄抢中。”
第五百三十九章 诡异古尸 下
“我到的时候还好棺木很完整,只是已经被打开了,里边的古尸翻的‘乱’七八糟的,有几个警察还坐在棺材上讨论怎么分赃。'燃^文^书库'''访问:。我好不容易才将哄抢行为制止住,并在第一时间劝他们将抢走的文物退回来。”王紫瞳说。
和报纸上描述的完全不一样,不过也在情理之中。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漠松镇有那么‘混’蛋的局长,肯定就有一样的手下,他们不加入哄抢的大军才诡异的说。只是很难想象,像王紫瞳如此害羞的‘女’孩,是怎么将他们拦下来的。
“当时我看到尸体的时候也是吓了一跳,死者是名男‘性’,从皮肤和面容判断不出究竟是死亡了多久的尸体,因为尸体竟然没有腐烂,而且保存的相当完整。只能凭借他的服饰判断,他应该是明朝人,其后找到的戒牒也证明了这一点。从戒牒来看,它的持有者名叫杨福信,戒牒是明代正统四年颁发的,也就是公元139年,距今大概是500多年。我和夜教授讨论了几次,初步推断这具尸身就是这个戒牒的主人。”
我沉‘吟’了片刻:“看档案上的描述,据说你将手伸入棺材时,居然发现尸身‘摸’起来寒冷如冰,是不是有这回事?”
“不错。”一旦涉及了自己的专业,王紫瞳的语调便越来越流畅了,完全看不出丝毫呆呆的模样:“不光是尸体,就是棺材打开后,破除了密封‘性’,在烈日下暴晒了接近六个小时,里边的温度也依然很冰冷。当时我拿温度计测量过,零下一度。真的很不可思议。”
“确实有点难以理解,不知道他们怎么做到的!”我一边开车一边思忖着。
“我的报告上也提到过。很有可能是因为两个方面造成的。”她微微整理了下思路,说道:“第一,杨福信的墓室采用的是浇浆结构。四壁用青砖砌起,棺椁放入后,再把三合土浆浇注在砖墙与棺椁之间,给棺材包裹上了一个结实的密封层。而且它的浇浆中还使用了一种特殊物质,明矾。明矾可以作为一种‘混’凝剂,防止浇浆开裂,从而加强密封‘性’。由于墓室密封、恒温、缺氧,细菌没法繁殖,这就为保存尸体创造了条件。”
所谓三合土,是用糯米熬制成浆,再加上石灰、黄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与现在的水泥相类似。只是这种方法虽然常用,但却给我一种说不出来的不舒服感觉,似乎想到了什么,又老是抓不到一闪而逝的灵动。
“第二种是棺液。对外我们宣称的是,当棺木被取出后,我们意外地发现,墓底部的处理相对简单,三合土浆也要比棺木四周和顶部薄许多。漠松河一带河道,地下水位较高。特意做薄的底部,使得地下水在500年的时间里,从下面一点点地渗透进去,形成棺液。而在此之前,因为墓室密封缺氧,尸体**已经停止,后来棺液的浸泡恰恰帮助它保持了湿润。”
王紫瞳不知为何笑了笑,样子有些顽皮:“其实我们至今都不知道棺液的成分。虽然棺材打开后,棺液就全部蒸发掉了,但夜教授还是从棺材的木质中提取出了一些棺液。拿去化验后,省研究院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番话顿时让我原本不好感觉产生了更加严重的不好预感。
糯米、加了明矾的三合土,神秘的棺液,为什么埋葬一个普通的云游僧人会那么麻烦?就算是得道高僧估计也得不到如此好的照顾才对。究竟那个僧人有什么特殊之处?从墓‘穴’的描述上来看,修墓的人肯定是个颇有才学的‘阴’阳师或者风水师。他,如此费尽心力的修出这个墓‘穴’,一定有不得不为的原因。
可这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越想越觉得不舒服,眼皮甚至也凑热闹的‘乱’跳了起来。随着王紫瞳一声细声细气的:“到了。”
我停住车,走下来,向墓‘穴’的位置望去。
耶和华对亚当说:“你既听从妻子的话,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地必为你的缘故受诅咒。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藜,你也要吃田间的菜蔬。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旧约创世纪》第3章17…19节。
古人认为人之血‘肉’属于人间,必须待其腐朽之后再作正式埋葬,死者灵魂才能脱离尸身进入‘阴’间后投胎转世。
在一般情况下人的尸体埋葬在泥土里很快就会腐烂掉。这是因为人体是由蛋白质、脂肪、炭水化合物和磷钾钙等组成的。尸体在土中经**细菌破坏后很快就会成为一种气体挥发掉,剩余物质也因各种化合物的脱离而腐烂,最后只剩下一堆白骨。
所谓“养尸地”,它的土质相当‘阴’寒,土‘色’呈黑。如果是炙阳干地,则只会让尸体变为干尸,因此懂得风水之人一般用地灵测其方位,或者简单地手指的触觉甚至干脆用舌尖尝试泥土来判断。尸体只要埋入“养尸地”,由于土地胶质粘‘性’和酸碱度极不平衡,闭气‘性’能良好极不适应有机物的生长。因此,棺木不会滋生蚁虫、细菌等,尸体埋入后即使百年甚至上千年,尸身肌‘肉’‘毛’发等也不会腐坏。
王紫瞳带着我走到挖出古尸的地方,这地方方圆三百米的范围都已经被警戒线围了起来,很有二伯父的作风。
古尸棺材原本的摆放处已经用工程用朔料袋修起了一个简易的挡雨棚子,我掀开雨棚,就看到里边有一个大约3米多深的土坑。土坑里还有一些残余的三合土以及碎掉的砖块。。我下到坑底,用手抓起一把土。土稍微有些凉意,很黑,也很湿润。但是也并没有呈现出典型的养尸地‘性’状。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很普通的一块农地而已。
第五百四十章 养尸地 上
摇摇头,我钻出雨棚,随意的远眺了下四周。'燃^文^书库''';最新章节访问:。没看多久,便发出‘咦’的一声,眉头也紧皱了起来。
由于经常遇到诡异离奇事件,这么多年来,我也对风水、民俗等方面有所涉及,虽然说不出专‘精’,但还是称得上懂行,这一看之下就看出了问题。
王紫瞳虽然为人木纳,大大咧咧,而且眼神游移从来不敢正眼看我,可突然用余光瞟到我的脸‘色’变化,不禁结结巴巴的问:“夜研究员,你发现了什么?”
“你看。”我指了指远处:“这块地的南侧是一个外凸隆起的地形,而用眼睛稍微目测一下就能发现,埋在古尸的地方却是整个山谷地势最低的地方,和山体形成了一个较窄的夹角,其间多出一些参差错落的山石深入地下。这种情况很有可能便是墓葬风水中的一种俗称‘狗脑壳‘穴’’的养尸地。”
“养尸地?”考古的人大多数都听过这个名词,所以她也不觉得唐突,只是也微微皱了下眉头:“你的意思是,养尸地才是造成了古尸五百年也不腐烂的主要原因?”
“不只是如此。”我用手在空中丈量了一番:“王紫瞳小姐,你相信僵尸吗?”
她摇头:“不信。”
“其实我以前也不信的。”我笑起来。
“你现在相信?”她因为好奇,终于忘记害羞,看了我的脸一眼,然后又迅速底下了头:“我,我是说,你以前遇到过僵尸?”
这‘女’孩虽然有些腼腆,但绝对不笨,一下就抓住了话中的重点。
我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只是淡淡讲述道:“如果你学过民俗的话,就知道永安贡川等地,至今都还广泛流传一则有关“养尸地”闹鬼的故事。据说是清代时候,有一孕‘妇’因难产而死亡。家人悲痛之余,草草将其下葬。一日,某人行至乡间路旁小饭店。
店家一把拉住他高声索要欠债,告称曰:其妻在店中赊欠饭钱已多年,旧债未还又添新债!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