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铸新明-第1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皇帝这究竟唱的是哪一出?难道……
在没有猜透崇祯的心意,就连那平日里嚣张跋扈,敢于痛骂崇祯的言官,此时也变得鸦雀无声,闭口不言。
一时之间,京城的局势显得有些波谲诡异。
皇城宫内苑,周皇后知道周奎守财如命后,难过的对崇祯叹曰:
“吾父周奎平日深受大明王朝养育之恩,受陛下宠爱信任。
臣妾却没有想到他如此吝啬,鼠目寸光至极,一旦城破之日他的家财万贯又能保住多少?
竟然不知,只要大明在一天,便少不了他的锦衣玉食。”
“若不是秦爱卿提醒,朕也绝对想到国丈会如此。”
崇祯长叹一声,昔日秦浩明之言仿佛犹在耳边。
不要找武清候,那只是自取其辱,让百官知晓,皇上颜面俱失。不若找国丈试试,毕竟是一家人。成与不成,命他不得张扬。
当时,自己尚不相信,国丈身家百万,田产无数,自己身为天子,又是他女婿,双重身份借不来区区几万两纹银?
哪知,真让秦爱卿一语成谶!
这几天,盘桓在他心头的一直是大明究竟怎么了?难道是朕如此不得人心?抑或如秦爱卿所言,是什么制度有问题?
“大伴,是朕失德吗?难道朕用人真如秦爱卿所言,有问题?”
困惑中的崇祯,扭头朝边上侍候的王承恩问道。
王承恩人老成精,在一旁一言不发,颔首低眉,整个人如同一具雕塑一般。
他本人向来坚持太监不干政的原则,就是平日里崇祯批阅奏折遇到了难题无法解决,向他再三询问,他也是含糊其词,打太极圆场。
实在躲不过去了,一句全凭圣上决断,老奴不敢妄言,往往将崇祯堵得是哑口无言,摇头苦笑。
崇祯清楚这个老奴的忠心,也正是不干政的原因,让他格外信任这名老太监。
这也使得王承恩平时里虽然很少给崇祯提意见,但是只要一提,崇祯却是总能听到心里去。
只不过,崇祯今日这个问题不答不行,他躬身弯腰沉声说道:“历朝历代,再也没有比皇爷勤政的帝王。
不是皇爷失德,是能帮助皇爷的大臣太少,私心太多。若是大臣俱同秦督、卢督一般,老奴相信朝局不至于如此颓靡。”
“唉,可惜他们分身乏术,又各有重任在身,也不知秦爱卿杀猴骇鸡这一招,朝廷究竟会有什么反应?”
崇祯眯着眼睛,无奈的摇头。
陈演才质平庸且为人刻薄,为官期间大肆排除异己,公报私仇,欺瞒自己。这些年来,自己多有察觉。
然而他平常行事,颇和自己心意。甚至自己想做什么,不用明言,他往往能够办好,这也是为什么自己多次放过他的原因所在。
只是,这一次……
霞光之下,崇祯陷入沉思。(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百九十九节 两手准备
(全本小说网,。)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夏天的夜晚总是那么的陶醉迷人,漆黑的天穹里布满了点点生辉的星星,显得格外耀眼。
一轮明月高高地悬挂在空中,淡淡的光像轻薄的纱,飘飘洒洒,倾泻在兵部驿站的每个角落。
躲藏在草丛中的青蛙也开始放肆起来,叫个不停。不知什么时候萤火虫也飞出来乘凉,在树上一闪一闪地,特别好看。
如此诗情画意的夜晚,原本是吟诗作赋的好意境,奈何秦浩明和董长青两个粗人,偏偏做那煮鹤焚琴之事,聊的都是一些阴谋诡计。
“秦督,京城事务基本都安排得差不多,有几个店铺作为联络点,兄弟们也都是一些老人,分别由徐鸿轩、李建单线联系。
另外倪宠之死对刘泽清触动很大,无论是家中和外边,防卫严密,近期倒是不方便动手。
至于德州府目前还算平静,虽有宵小碍眼,但总的来说无关大局。故而,暂未做理会。
有德州输血,目前暗卫运转资金无忧,尚有盈余,属下已经命文案做成账册,请秦督预览……”
董长青仿佛述职一般,事无巨细,把这段时间的布置安排统统说了一遍。
作为德州府的守备,未得兵部召征,是不能离开驻地,私自进京。
可目前京城疏松的防备,根本对他没有任何效果。
“很好!”
秦浩明欣慰的盯着董长青,一张脸谈不上英俊,但却轮廓分明,犹如刀砍斧削,这种面相,典型的杀伐果断。
如今证明自己当初的决断,董长青正是负责情报细作的不二人选。
“建奴是死敌,对于他们的布置乃重中之重,宜趁早进行,哪怕前期有些纰漏也在所不惜!
先不要一口吃成胖子,妄图往建奴的朝廷或者大城市派人,可以先把海岸线一带的地形人口摸清状况即可。
同时,李自成、张献忠那里不妨派人潜入,必须时刻掌握他们的动态,他们是真正的祸乱根源,杨嗣昌不是他们的对手。
还有,财务做好的同时,不要有盈余,全部用来招人、买粮,必要的时候向大户“借”,只是手段要注意。”
董长青短时间能有此成绩,秦浩明相当满意。但同时,他发现一个问题,董长青把矛头首先对准的大明朝廷。
他有此心态也不奇怪,秦浩明知道在他心中,无论是建奴、叛贼、大明,都是敌对势力,大明最强,自然要早做筹谋。
“当今之世,天下大乱,正是勇力与智谋争逐之时。崇祯才能平平,大明已经救无可救,秦督为何还要逆天而行,替他们出谋划策?”
趁此机会,董长青索性问出困扰心中多时的疑惑。
随着掌握暗卫机构,得以有机会更深入了解大明,他已经发现大明弊端缠身,并不是崇祯或者几个能臣就可以解决问题。
甚至他认为,即使秦督坐上崇祯的位置,面对从上到下整个体制腐败及弊端,在整个利益网的掣肘下恐怕也未必能够力挽狂澜?
反而是跳出圈外,打破所有既得利益者,重新制定新的秩序,相对来说更加简单实效。
为此,他才把重心放在对付大明上。
“一朝英雄拔剑起,又是苍生生死劫。”
秦浩明低叹,说实话他心中委实纠结,不知崇祯能否完全听他的意见,能否长期坚持,更不知自己此举是对还是错?
“秦督,大明不乏明臣猛将,只惜崇祯未能尽用其材。关键是其为人才智不足,又心下多疑,优柔寡断,故多受制掣。
诚然不错,他今日是听秦督之言,朝局往好的方向发展。可若秦督离开后,受其他奸臣蛊惑,他又有别样想法,那应如何?
其自身能力不足,如此君主,守成尚且艰难,更何况置身于战乱相争之世?”
董长青算是已经看透,若无秦督去年把建奴赶出关外,把山阴晋商连根拔起,并且查没他们的家产资助大明朝廷,现在,他都不敢想象结果?
在他心中,是秦督凭借一己之力,并且没有走错一步方有此结果。如此人物,才是带领大明走出泥潭的不二人选。
同时他心里奇怪,纵观秦督平日所为,绝对不是迂腐之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是经常挂在嘴边,为何现在好像对大明忠心耿耿的模样?
“大明能救则救,不能救则取而代之!不过是两手准备而已!
你必须明白,对我们来说,只要登州水军发展起来,无论是哪种结果,我们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秦浩明贴近董长青,锐利的眼神紧紧盯着他,小声的说道。
作为自己的心腹,且是掌握着最核心机密之人,秦浩明明白,有些想法必须跟他说明,他才能有的放矢。
否则,他会无所适从,没有目标方向,不知如何布置。
“属下明白!”
终于听到确定答案,董长青重重点头,脸瞬间涨红,心里喜悦无比。眼神不再是迷茫疑惑,代之的是那缕缕精光。
“大明对于我们没有秘密,还是把重心放在建奴身上。”
“诺,属下明白!”
董长青心结顿解,精神奕奕的回答道。
可一会,他红着脸扭扭捏捏小声的说道:“秦督,属下准备和怜月姑娘结婚,她已经有身孕了。”
“结婚?”秦浩明愕然盯着他,继而蓦然大笑,“看不出你小子下手挺快,枪法不错啊!
好,正好拐到德州府,到时好好乐呵。只是,你母亲同意吗?”
对于秦浩明来讲,怜月的身份自然无所谓,可是董母的意见却非常重要,毕竟观念不一样。
“家慈上月到德州见过怜月,没有异议。”
董长青声如蚊呐。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既然有了身孕,事不宜迟,你立马回去准备,尽早办理。对了,通知老卢、云弟,大家乐呵乐呵!
可惜老余太远,时间上不方便。你小子,倒是先走一步。”
一听董母没意见,秦浩明笑嘻嘻说道。
刚好趁此机会,在临走前把内部事情梳理一遍。(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百节 暗潮涌动
(全本小说网,。)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目前布局的宣府、德州、登州、临浦四地,相互间隔甚大且都比较独立,在自己坐镇宣府的情况下,尚看不出什么问题。
可等到自己离开到福建后,宣府、德州、登州由于交通和通讯落后的原因,是很难形成一股凝聚力并且一致对外。
故而,在他临走前,这些事情都要安排妥当。
当然,现在是发展时期,名声不彰,没有引起有心人的注意,后期可就未必如此。
京畿,雄伟的皇宫已然亮起灯火,宫门紧闭,守城的侍卫来回巡逻。
喧闹了一整天的京师在夜里陷入沉寂,一阵急速奔跑中的马蹄声,在宁静的夜里哒哒响起,直奔皇宫紧闭着的大门而来。
皇宫门口的侍卫纷纷被惊动,有的拔刀,有的弯弓搭箭严阵以待,眼睛注视着主街上远方的黑暗之处。
几匹快马渐渐从黑暗中跑出,未见其人却先闻其声:“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有要事禀报天子。”
一块黑呼呼的铁牌从快马上的人手中飞出,直接落到宫门口的侍卫脚下。
侍卫只是扫了一眼,便立即挥手让其身后之人退开。宫门刚刚打开一条缝,快马便疾驰而入,瞬间消失在皇宫内。
乾清宫平日里堆积如山的奏折,近几天比往常少了许多,崇祯皇帝也是乐得轻松。
每天的奏折几乎千篇一律,无非就是几种,请饷、赈灾、党争。要不然就是那些拍马屁的大臣,以及一些鸡毛蒜皮的弹劾奏章。
要说这弹劾,在大明官场上是再平常不过了,早朝打哈欠,弹劾。衣冠不整,弹劾。谁要是没被弹劾过个几十次都不好意思说是大明的官员。
一个小太监手提一盏灯笼快步而来,乾清宫门口处的内侍中,一个年纪和王承恩差不多的老太监伸手拦下小太监,低声问道:“何人求见?”
“锦衣卫骆指挥使。”
“快宣!”
老太监不敢怠慢,天子深夜守候,不就是等骆养性通报今日情况吗?
乾清宫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