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谋天下-第4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优秀的将领,有着领导一场战争走向胜利的力量,遣派何人为将,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这场战役的胜负。
眼见得出兵之议定下,朱常洛便开口问道。
“此战务必要克敌制胜,率军将领人选极为重要,该遣派何人为将,不知诸位先生可有人选?”
“陛下,老臣举荐后军都督府右都督麻贵将军!麻将军战功赫赫,早年曾任大同副总兵,和土尔默部对抗多年,熟知边境军情,以麻贵将军为将率军出征,定可马到功成!”
朱常洛的话音刚落,一旁的兵部尚书石星就开口说道。
“其他爱卿可有意见?”
朱常洛点了点头,道。
说起来,其实这将领之事也没什么可争论的地方,如今的大明,依旧有不少猛将,但是要论起能够挂帅出征的人,其实也就那么几个,排在首位的就是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李如松和后军都督府右都督麻贵,二人并称为东李西麻,乃是朝廷的两位心腹大将。
曾经参与过宁夏之乱和朝鲜之役,并且在这两次大的战争当中立下了赫赫功勋,其他小的战役更是不计其数。
可以说,如今若论军中的资历和战功的数量,大明朝没有人能够超过这两位的,唯一能够和他二人比肩的,就是都督同知刘綎,不过刘綎此人,虽则勇猛,但是挟功自傲,其性骄恣,并非一时良将,所以朱常洛也并没有打算将这个重任交给他。
所以人选就只能在麻贵和李如松当中选了,说句实话,朱常洛心中其实是属意李如松的,因为他最初出宫的时候,跟李如松打的交道相对多些,后来的辽东之战,也是由李如松来主导的。
对于李如松的能力,朱常洛还是比较相信的,相对而言,麻贵对于朱常洛来说,就陌生的多,虽然同样在辽东之战当中立下了战功,但是朱常洛却并没有真正和他打过交道,所以心中还是有些担心的……
很显然,抱着这样想法的人不止朱常洛一个,石星话音落下,崇信伯费甲金就上前一步道。
“陛下,老臣举荐中军都督府右都督李如松将军!李将军骁勇善战,战功累累,一门忠勇,曾大破倭国,若以李将军率军出征,定可扬我大明军威!”
应当说,单看目前的地位和功绩的话,李如松比麻贵是要胜上一筹的,辽东之战,李如松主持全局,但是麻贵却只能率领左翼配合,便可以看得出二者的地位。
而对于武将来说,军功就如同文官的声望一般,是硬通货!
军功更重的武将,无疑更会令人信服!
“陛下,臣也以为,李将军更为合适,麻贵将军虽然战功赫赫,但是并未真正主持过大型战役,多为侧翼辅助之事,故而老臣以为,可以李将军为主将,主掌全局,令麻贵将军为副将,从旁辅助,如此最为妥当!”
说话的是次辅衷贞吉,这算是一个比较客观的说法。
衷阁老和石星费甲金二人不同,他是纯粹的文臣,从未真正接触过武事,算得上是在场大部分文臣的代表,所以衷次辅只能从军功和名声上面来考虑,李如松曾经主持过辽东之战,经验丰富,让他来做主将,无疑更为合适。
应当说,衷次辅的建议还是比较靠谱的,麻贵和李如松其实是合作过不止一次了,宁夏之役当中,二人便曾经同在帐下为将,李如松率领右路人马,麻贵率领左翼人马,大破敌军。
辽东之战当中,二人也相互合作,由李如松牵制住倭国的正面主力,麻贵从后方突袭。
如果这次依旧是这般的搭配,倒是也算得上合理。
“陛下,老臣以为不妥!”
不过让朱常洛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回,兵部尚书石老大人却是意外的坚持,直接了当的反驳道。
“战场变化莫测,岂可单看战功而论?李如松将军虽则曾经主持辽东大战,但是他并未有和鞑靼打过交道,若此战在辽东,臣定当支持以李如松将军为将,但是此战乃是对敌鞑靼,麻贵将军镇守西北十余年,与鞑靼交战超过百余场,从未有过败绩,更是曾和土尔默部数次交手,若论对敌了解,李将军绝不及麻将军,故而老臣以为,当以麻将军为主将,由李将军率军辅助!”
朱常洛皱了皱眉头,脸色却是一变,不得不承认,石星说的也有道理,李如松和麻贵,的确是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
不过他注意到的却不是这个,而是另外一个问题,刚刚石星说话的时候,朱常洛的脑中猛地想起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很重要,但是方才分了分神,朱常洛却是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摇了摇头,朱常洛心中一阵纠结,最后还是决定将主将交给比较熟悉的李如松,不过就在他准备开口之际,却是想了一下,转头对着王锡爵道。
“元辅之意呢?”
“陛下,老臣以为麻贵将军更加合适!老臣虽不懂兵法,可也晓得兵家讲究知己知彼,麻贵将军更加熟悉边关局势,自是更加合适几分,李将军虽骁勇善战,可到底常在辽东,转战西北,或许会因未熟悉局势而有冒失之举,反而不美!”
王锡爵沉吟了片刻,缓缓开口道。
说实话,老首辅其实对于这两位将军也并不是特别熟悉,但是到了他的程度,其实对于军功之类的东西反而并不看重,这么多年下来,大大小小的战役足以证明这两位将军都是优秀的将领,战功多少,不过是机会的多少而已,能力上或许差距并不大。
但是如果看局势来说的话,无疑,熟悉土尔默部状况的麻贵是更加合适的……
不过让老首辅也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话说完,御座上的天子脸色却是猛地大变,斩钉截铁的道。
“就依元辅之言,此战,以麻贵将军为主将,令李如松从旁辅助!”
第七百八十九章:被人卖了还数钱
对于天子突然的情绪大变,众臣皆是一阵惊愕,不过倒也很快平静下来,无论是李如松还是麻贵,都是朝廷大将,履立功勋,足可以看出他二人的能力,所以无论这两人哪一个率军出征,对于在场的大臣来说,都是无不可的。
毕竟在场的大部分都是文臣,所以并没有和武将那边有太多的牵扯,更不存在什么站队或者利益之争,既然不存在利益纠葛,这些老大人也就好说话的很,眼见天子已然心有定计,众臣便拱手应道。
“臣等伏惟圣裁!”
倒是崇信伯费甲金有些闷闷不乐,以他来说,麻贵固然合适,但是军中亦是派系林立,他和李如松一脉相对亲近,所以这一次出征,自然想要将李如松举荐上去,不过谁晓得这次石老大人竟是意外的坚持,最终让天子改了主意……
而除了费都督之外,还有一个哭丧着脸的,就是户部尚书赵世卿老大人了,他压根不关心谁要率军为将,他只心疼国库的银子,原本说的好好的,派兵不打仗,谁想到出去吃了个饭的工夫,就变成了决一死战!
这轻轻巧巧的四个字,背后可是要烧掉一大笔银两的啊!
“好,即刻宣旨,调麻贵将军与李如松将军入宫觐见!”
若是在往日,朱常洛少不了要勉励他们二人一番,但是如今的朱常洛却是压根没有这个心思了。
因为就在刚刚,他突然想起一件事情,历史上的李如松,就是战死在和鞑靼的一场遭遇战当中。
史载,李如松当时率军迎击鞑靼土蛮进攻,带领三千轻骑直捣敌巢,却遭遇了数万鞑靼大军伏击,面对将近十倍于己的兵力,浴血奋战,最终全军覆灭。
这件事情应当是发生在万历二十六年,但是因为朱常洛的到来,和他有关的人的命运也自然而然的发生了改变,在现在的万历二十六年,李如松因为和朱常洛有过旧交,所以并未被派往边境镇守,而是被闲置在了京城,直到辽东之战才重新启用。
但是毕竟原有的历史上,他的确是死在了和鞑靼交战的过程当中,虽然时间已经变化,但是朱常洛却不敢去赌这个可能性。
对于李如松战死的原因,历史上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当时李如松打算奇袭敌军,犯了轻敌冒进的错误,结果偷袭失败,反而落入重围,兵败身死,另一说便是李如松被手下出卖,有人向鞑靼透露了李如松出兵的时间和路线,才导致他被敌军埋伏。
这两种可能性到底哪一种为真,已经难以考证,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李如松长期在辽东镇守,对于辽东的局势谙熟于心,能够挥洒自如,但是面对鞑靼,却未必一样能够来去如风。
其实在朱常洛看来,历史上的李如松兵败身死,或许并非是一个原因而已,可能既是因为有人泄露了他的行军路线,也是因为他太过轻敌,或者说,他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要知道,李如松为将多年,治军亦是有自己的方略,岂会不防备有人泄露军情,他之所以会率军突袭,其实更大的原因是因为,三千铁骑,在辽东几乎是无敌的存在!
他在辽东多年,主要针对的是女真各部,而女真当中,建州部落最为强大,但是也一直对大明十分恭顺,其他各部实力不强,李如松亲率三千铁骑,足以扫平辽东,能够应付的了任何突发状况,所以他才会放松了警惕,轻敌冒进。
只是他或许没有想到的是,他面对的不是分散弱小的女真部落,而是大明数百年来的强敌鞑靼。
鞑靼虽然四分五裂,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几个部落当中,随便哪个部落都能聚集的起上万的兵力。
朱常洛不认为历史还会回到原点,有了他的介入,实际上历史已然改变,李如松恐怕想要重蹈历史上的覆辙都难。
但是他还是不能将主将的位置交给李如松,因为这件事情虽然没有发生,但是却充分暴露了李如松的缺点,如同老首辅所言,他并不熟悉鞑靼的局势,也缺乏和鞑靼对敌的经验,一旦出现决策失误,那么对于整个大军来说,将是致命的!
而相对来说,麻贵虽然名声不及李如松,但是他行事稳重,奇正相辅,更重要的是自从军之时便镇守边境,与鞑靼有过无数次的交战,对于鞑靼的实力和手段有着清晰的认知,由他来带领大军,才更万无一失……
心中叹了口气,朱常洛一抬头,却是发现一众大臣皆已告退,但是还有一位老大人踌躇不去。
“赵尚书还有何事?”
留下的人却是户部尚书赵世卿,老大人苦着一张脸,期期艾艾的道。
“陛下,老臣斗胆,想请问陛下,此次朝中众臣清报家产,收缴银两几何,可否……”
可否把银子都还给户部……
到了此刻,赵尚书对于朝廷的贪腐状况还是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虽然所有官员的申报都是通过户部的,但是统计银两却是严格保密的,除了内阁大臣和皇帝之外无人知晓具体的数额,在赵尚书的预想当中,这次收缴赃银,怎么也能收上来几百万两银子。
到时候国库紧巴紧巴,再添上一点,大概或许可能说不定,就能填上军费的坑了……
“哼!提起此事朕就生气,朝廷养士多年,却不曾想养出一帮贪官污吏!”
提起此事,朱常洛的脸色顿时就阴沉了下来,怒声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