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谋天下 >

第479部分

明谋天下-第479部分

小说: 明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知道,虽说冒险的收益可能更高,但是涉及到这等朝廷大事,就不能昏了头的去胡乱冒险了。

    这可不是说,试试成不成的事儿,联合哪一方,在何时出兵,出兵何地,发兵多少,这些都是事关战局之事,需要两方配合才能完成,所谓的联兵,绝对不会是各自为战,乱打一通。

    卫拉特部距离大明路途遥远,消息传递不便,单是这一条,就可能会导致难以估量的后果。

    更何况,虽然王锡爵不清楚卫拉特的具体状况,单是想也知道,纵然是有天大的仇怨,这么些年下来也淡了,无缘无故的,想要说动人家举兵配合大明,哪是那么容易的!

    和卫拉特联合,固然战胜的可能性高,单是同时承担的风险也大!

    反观科尔沁部,虽然实力不及卫拉特部,但是胜在离得近,自辽东都司往北,越过建州便是科尔沁部,联络方面相对方便的多。

    而且说动他们的把握,也大的多,科尔沁这些年来野心勃勃,一直在希图扩张,若不是因为察哈尔部这些年以来一直对科尔沁防范甚深,恐怕科尔沁也不会无奈之下将目光转向了女真部族。

    现如今察哈尔趁科尔沁出兵女真之际,联合土尔默大举来犯,正是后方空虚之时,只要科尔沁能够及时调兵,定可以直捣王城!

    “言之有理,不过还有一个问题,该如何说服科尔沁,让他和我大明合作呢?”

    朱常洛沉吟片刻,却是点了点头。

    的确,卫拉特部虽然实力强盛,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何况别人不清楚,但是朱常洛却是清楚的,此时的卫拉特,同样也是内忧外患,外有沙俄虎视眈眈,内有和硕特部心怀不轨,就算是派人去了,卫拉特也未必会出兵相助……

    “陛下,老臣没记错的话,李如梅将军如今正在辽东镇守吧!”

    眸中闪过一道精光,王锡爵轻声开口道。

    “不错,现在镇守辽东的的确是李如梅,元辅难不成是想……”

    朱常洛挑了挑眉,仿佛是心有灵犀般的抬头望向王锡爵,却见后者微微一笑,轻轻点了点头。

    “陛下英明!不过如此一来,恐怕兵力便显得有些不足,何况此战既起,无论如何是无法避免一战了,大同被袭,损失自不必说,宣府又须得防备察哈尔部,不能擅自调兵,那么御敌大军该从何处调拨,倒是一个难题……”

    不过只是片刻,老首辅就收起了脸上的笑意,皱眉道。

    大明的兵力其实不少,足足有将近八十万之众,但是这些兵力当中,有将近七十万以上都不能擅动,此刻要调集大军出征,却是一桩难事。

    王锡爵为此发愁,朱常洛却是微微一笑,道。

    “元辅不必忧虑,兵力一事朕心中已有定计,前些日子总督大臣泰宁侯陈良弼前来禀报,说是三大营如今已经全部训练完毕,朕意,此次出征,便以三大营为主力!”

    “三大营?不可!”

    不过让朱常洛没有料到的是,他话音刚落,老首辅的脑袋就摇成了拨浪鼓,道。

    “陛下,三大营身负戍守京师重任,断断不可擅离京师!”

    “元辅此言差矣,如今四海升平,各地虽有小患,可诸地皆有军队镇守,闹不出什么大乱子的,何况朕身居京师,有上直二十六卫护身,能有什么危险?”

    朱常洛还以为王锡爵是担心他的安全,顿时摆了摆手,开口道。

    这点自信他还是有的,大明立朝数百年,除了成祖皇帝之事,还从未有过地方反叛京师之举,现在是万历三十年,距离大名鼎鼎的小冰河期还有些年头,大明还远远没有到烽烟四起,需要时时将军队留在身边护卫的程度。

    何况朱常洛一直都觉得,军队是要用的,没有经历过战场的杀伐洗礼,怎么可能锤炼出一支真正的军队!

    不料他说完之后,老首辅先是一阵愕然,随即便是有些犹豫,片刻之后,还是下了决心道。

    “陛下请恕老臣妄言之罪,但是先英宗皇帝殷鉴在前,臣不得不虑!恳请陛下三思!”

 第七百八十七章:定议出兵

    望着王锡爵坚决的样子,朱常洛不由得一阵无语,心中也忍不住叹了口气,土木堡之变啊……

    这个象征着耻辱的战役,着实是给大明君臣留下了太过惨痛的印象,以至于百年过去,现在想起来依旧是心惊肉跳。

    他自然听得出来王锡爵在担心些什么,当初的土木堡之变,遭受打击最为惨重的,就是三大营!

    在土木堡之变以前,三大营有成祖皇帝的遗泽,坐拥六十万大军,兵强马壮,堪称是精锐中的精锐,但是一场土木堡之战,三大营将士战死超过三十万,负伤者超过十万余众,可谓元气大伤。

    更可怕的是,三大营本是天子亲军,身负戍守京师之责,土木堡一役,三大营遭遇重挫,残部仅剩几万人尚且留在京师,精锐大军尽败与土木堡,所以等到也先长驱直入,兵临京师城下之时,京师当中几乎是无兵可守的。

    若非是兵部尚书于谦及时出面,重新整备三大营残余兵力,并且紧急从各地调兵来援,说不定连京师都未必能够保得住!

    说到底,三大营的本职是守卫京师,一两场战役的失败和国都皇城的安危,孰轻孰重,自然不言自明……

    边境失守,朝廷可以从各地调拨大军援救,但是若是京师失掉,那可就是千古罪人了!

    “也罢,此事再议,王安,你去外殿将其他的先生们叫过来吧!”

    摇了摇头,朱常洛摆手道。

    事实上,或许在一众朝臣看来,当今天子是一个强硬无比,宁折不弯的形象,但凡是下了决心的事情,无论谁去劝阻也不一定会改变,但是其实却并非如此。

    朱常洛不过是懂得因势利导这个词而已,他会随着朝局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易自己的手段和态度,仔细回过头去看他的所作所为就会知道,虽然朱常洛做了不少触动文臣底线的事情。

    但是他每一次出手,都提前做了缜密的布置,并非是单纯的以势压人,而是通过各种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这个过程当中,的的确确触碰到了某些人的利益,但是直到现在为止,朱常洛从来没有正面和文臣有过大规模的冲突。

    承天门一事,算得上是他登基以来最激烈的君臣冲突,但是那一次虽然听起来吓人,但是说穿了不过是一群御史的冲动之举,朝廷的重量级人物,没有一个人真正下场搏杀的。

    这才是朱常洛放手施为的原因所在,假如当时的承天门外站在扣阙一方的有一个尚书级别的大员在,朱常洛绝对不会是如此强硬的态度!

    这一点在后面的事情当中很明显就能看得出来,朱常洛要杀游士任的举动,遭到了一干大佬的反对,朱常洛的态度便立刻软了下来,虽然最终还是杀了游士任,但是自降身价,朝着内阁认错已经算是表达了自己的诚意。

    所以实际上,对于跟文臣该如何相处,朱常洛心里是有一杆秤的,但凡是有可能会引起群臣一致反对的事情,他都绝不会一意孤行的去做。

    就像如今的状况一样,老首辅既然是这样的态度,那么其他朝臣的态度恐怕也可见一斑,强行遣出三大营,或许不会闹出什么大的变故,但是君臣之间却必然会闹出一场大大的不愉快。

    老首辅如今大病初愈,朱常洛可不希望一个不小心,再把他老人家气病了……

    “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群老大人在偏殿当中倒是安心的很,美美的享受了一顿皇帝御赐的午膳,在他们想来,有老首辅在,定可以将皇帝劝服。

    进殿之后,眼见得天子和老首辅各自而立,脸上并没有争吵过的痕迹,便自然的以为,二人已经达成了一致。

    “诸位先生,土尔默起兵叛乱,进犯大同,杀我大臣,伤我军民,实乃罪不容恕,朕已决意,遣派大军前往大同与尔等决一死战!定要将土尔默部杀的永不敢再犯我大明!”

    不过刚一起身,天子器宇轩昂的一句话顿时将他们砸的晕头转向。

    这……这是个什么情况?

    分明他们出殿的时候形势还是一片大好,天子马上就要被他们劝住了,怎么出去用了顿午膳的工夫,回来就成了这副样子,瞧天子的这副样子,分明比刚刚还要激动……

    一时之间,所有人的目光都将疑惑的目光放在了老首辅的身上。

    却见后者沉吟了片刻,上前一步道。

    “战!土尔默部犯我大明,显而易见图谋不轨之心久矣,若不能大败其军,扬我国威,恐令鞑靼其他各部心生觊觎,故而此战必战,而且若战,则必定要战而胜之!”

    一众大臣的心凉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原本还打算让老首辅去劝皇帝来着,怎么这短短的几盏茶的工夫,老首辅竟变得比天子还要激进了。

    其实到了如今,王锡爵的心里也是苦笑不已,他又何尝想要如此?

    本来是来说服天子的,结果到了最后,反倒是被天子说服了!

    不过老首辅最大的优点,就是遇事果断,认准了的事情就不会改变,这一点他甚至比朱常洛还要执拗,既然鞑靼的情势如此,此战难以避免,那倒不如就放手一战,若此战能胜,至少五十年之内,大明将无边患之忧!

    “陛下英明,我大明待土尔默部不薄,屡有赏赐,然则尔等不知感激天恩,反而起兵攻我,实乃罪在不赦,当出兵征讨之,以彰我大明煌煌之威!”

    众臣被天子加老首辅两人的一致表态给一时弄愣了,最先反应过来的还是某李姓阁老。

    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李阁老瞧得分明,天子独留老首辅一人详谈,谈过之后老首辅的态度便是大变,这其中定有他们不晓得的内情,既然老首辅都决定出兵,他们也不必去做这个坏人。

    所以李阁老头一个站出来支持皇帝的决定,紧跟着李廷机,站出来的却是兵部尚书石星,石老大人自从上次的事情之后,就一直坚决拥护着天子的各种决定,在这种大事上,自然也不会违逆。

    如此一来,朝臣当中便有两位内阁大臣加上一位兵部尚书,合共三位大佬支持出兵,剩下的几位面面相觑了一番,也只得无奈的点了点头……

 第七百八十八章:主将之争

    众臣原本还打算着,让老首辅劝服皇帝,却没想到不过片刻,老首辅反倒被皇帝给劝服了,再加上某无节操的李姓阁老和兵部尚书石星的支持,一众大臣虽然无奈,但是事情也只得如此定下来。

    不过既然定下了出兵之计,那么摆在首要之地的便是遣派何人为将!

    大明虽然上承宋制,文尊武卑,但是有一点比宋要好的是,大明虽然文尊武卑,却并非以文驭武,和打仗有关的事儿,文臣们是不怎么插手的,很少出现文臣挂帅,内行指导外行的状况。

    所以确定何人为将,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这个通讯交通不够便利的时代,战场上的胜败,往往依靠的就是将领对局势的把控力和判断力。

    一个优秀的将领,有着领导一场战争走向胜利的力量,遣派何人为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