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谋天下 >

第428部分

明谋天下-第428部分

小说: 明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辅明鉴,皇爷的确还有手谕示下!”

    手谕?

    在场剩下的三位阁臣顿时神色一凝,隐约感觉到事情并不简单,尤其是沈鲤心中更是一沉,有些后悔方才没有拦住朱赓的冲动,错过了第一手的消息,就意味着错失先机啊!

    “上谕,朕以治国之要,首重吏治,圣王治下,无不是吏治清明,言路畅通,四海升平,如此百姓方能各享安乐,昔先皇在时,曾耳提面命于朕,言道自英宗皇帝以来,我朝士风日下,百官拉帮结派,结党营私,以致朝廷冗员误事,反应迟缓,军国重务往往难以迅速处置,朕原以先皇久居深宫,故有此念,登基之后,兢兢业业,夙夜不敢懈怠。

    然朕登基已有月余,所见者廷臣

    明哲保身,无有担当,阁臣拉帮结派,相互攻讦,区区钦差人选,拖延十数日而未决,岂非正应先皇评语乎?朕日见此景,忧心社稷更痛心疾首,然诸臣尚不知自省,以国家公器为私心所在,阁臣为一钦差争论不休,互不相让,不得不上奏朕决,此为臣下当行之事乎?先皇之音,犹在耳畔,朕字字句句皆不敢忘,望与诸臣共勉,勿负先皇与朕之重托,此谕!”

    王安面无表情,宣读诏书的时候口气干巴巴的,不带一丝感情,却叫在场的大臣一阵惶恐,额上冷汗直流。

    沈鲤站在一旁,心中更是一阵冰凉,无比后悔自己刚刚为什么不拦住朱赓。

    和天子的这份诏书比起来,什么韩爌的去留,钦差的人选,又能算得上什么,天子在这个时候下了这么一份看似言之无物但是词锋严厉的诏书,绝不单单是训斥廷臣这么简单。

    以沈鲤的政治智慧,自然看得出来这份诏书背后隐含的意味。

    天子终于按捺不住,要对吏治出手了!

    “臣等惶恐,请陛下降罪!”

    这番恍惚之间,沈鲤却感到身旁有人拽了拽他的衣角,顿时清醒过来,跟着王锡爵一同大礼参拜,开口说道。

    这是为臣的礼节,天子震怒若此,作为臣子,姿态是一定要有的。

    王安点了点头,将诏书放在王锡爵的手中,转身带着人离去了。

    风波平息下来,三位阁臣面面相觑,皆是苦笑一声,不过让王锡爵有些郁闷的是,衷贞吉和沈鲤望着他的目光当中又多了几分莫名的意味,显然是觉得,天子的这份诏书和他脱不了干系,毕竟一直以来,他都致力于肃清吏治。

    揉了揉额头,老首辅心中亦是一阵感叹,这位新天子对时机的把握果真是炉火纯青,一点不起眼的小事都能借题发挥。

    他的确打算肃整吏治,可是却没想到,天子动手的这般果决,看来接下来的一段时日,可有的忙了。

    摇了摇头,王锡爵提起笔,命中书舍人取出一份龙纹黄绢,挥毫泼墨,片刻之间,一份豪气万千,词锋严厉的旨意便在他手中缓缓成型,然后从身旁的桌案上拿出一枚银印,重重的在上面盖上自己的印记,然后交给一旁的中书舍人,道。

    “送交司礼监用印,然后即刻下发六科,不得延误!”

    这便是圣旨的正式流程,由天子下诏,送达内阁,然后内阁拟旨,送交司礼监用上天子宝印,随后下发六科复核,再由六科下达到各衙门,如果是下达给某个人的圣旨,六科则是会转交行人司前往宣诏。

    而这个过程当中,每经过一个部门,都要用上部门专属的印章,写清经办人的名字,才算是合理合法的圣旨。

    一份完全遵照流程的圣旨上不仅应该有天子的宝印,更应该有内阁的印信,司礼监的印信,再加上六科的印信,这四者缺一不可。

    沈鲤和朱赓在旁看着,叹了口气,也上前在黄绢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他们已经可以想见,这份诏书签发之后,将会在朝局引起多么大的震动……

 第六百九十八章:辞官吧

    内阁动起来之后,天子的这道诏旨自然很快就到达了六科,六科按制复核之后,便直接送到了京城诸衙门,由于天子诏书当中申斥的是百官群臣,所以京城的大小衙门,有一个算一个,都在傍晚之前接到了这份言辞严厉的诏旨。

    这份被后世称之为壬寅清吏诏的圣旨在下达的当天,便引得京师一片云动,有些资历的朝臣皆是嗅到了一股浓浓的危险气息,京城上下顿时笼罩起了紧张的气氛。

    庞大的官僚集团因为这份诏书纷纷动了起来,京城当中到处可见代表官员身份的青衣小轿,大多步履匆匆,四处寻找着同年故旧打探消息,倒是让维持秩序的五城兵马司压力骤然增加,不得不紧急从顺天府调集人手才算没有闹出乱子来。

    夜,李府。

    这已经是叶向高这些日子以来第三次拜访李府了,每次所怀的心情都不尽相同,和上一次被横眉冷对不同,虽然李家的老仆这一次仍旧没什么好脸色,但是礼节上总算周到了许多,想来是受了主人家的吩咐。

    当然,叶向高也无暇顾及这些小处,在李府家仆的指引下,大步到了李府书房,却见李廷机好整以暇的坐在书房中,面前的桌案上正摆着一份公文样的物事,其上的内容赫然便是今天新鲜出炉的诏书。

    “李兄都知道了?”

    两人已经是老朋友了,也就省去了诸多繁冗礼节,叶向高大步走进书房,直奔主题,开口问道。

    “看来陛下那边应该已经心中有底了,想必老夫的去处,也该定下了吧!”

    李廷机倒是镇定,端起一旁的茶壶,为叶向高添上一杯茶水,轻声问道。

    “这……刚刚得到的消息,天子似乎是想要将李兄调往南京吏部……”

    叶向高微微一愣,神色之间却是有几分黯然,道。

    从来只有六部往内阁转调的,一旦入阁,基本上也就宣告着没了退路,除非在内阁当中继续前进,不然的话无论是往国朝的哪个部门转调,都算是贬谪。

    而且阁臣的贬谪和其他朝臣不同,其他的朝臣遭了贬谪,还有希望重新升迁回来,但是阁臣一旦转调他部,基本上也就宣告着政治生命的终结……

    “南京吏部?想到了!不过这恐怕不是天子的意思,是方中涵的主意吧?”

    李廷机面上浮起一丝嘲讽的笑意,眼中却是森寒一片。

    见此状况,叶向高暗自叹了口气,知道往日的和煦景象从此之后再也见不着了,这个消息是他从宫里得知的,与此同时,他也同样知道,出这个主意的,的确是方从哲……

    “李兄,现在不是操心这些的时候,若是真的被调往南京,便万事皆休矣!为今之计,李兄当尽快递上辞呈,抽身而去,如今已然为陛下引下了大部分的目光,陛下并非无情无义之人,单凭这一点,也定会允准辞官归乡的!”

    摇了摇头,叶向高决定不掺和李廷机和方从哲之间的恩怨,言辞恳切的说道。

    或许在不懂行的人眼里,叶向高是在害李廷机,反倒是方从哲在帮李廷机,转调到南京好歹还有一个尚书衔,但是辞官岂不是干干净净什么都不剩?

    但是话不是这么论的,事实上,叶向高才是真正向着李廷机的,国朝的惯例,阁臣转迁到阁部,基本上都是转迁到南京六部,说的通俗些,就是养老去了。

    基本上这样的人,要么是在政治斗争当中失败了,要么就是年龄到线退位让贤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只要转调到南京六部,就基本上宣告着不会再转调回来了,没有这样的规矩,即便是李廷机,也难以违背这样的惯例。

    很简单的道理,即便是担着一个虚名没有实权,也终究是在官场当中的,只要在官场当中,就要遵守官场当中的规矩。

    但是辞官归乡却不同,无论是因故被罢官,还是自己辞官归乡,都算是脱离了官场。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国朝的规矩,官场的事情在官场解决,不得迁怒株连,一个人脱离了官场就和江湖上的金盆洗手差不多,官场当中的所有恩怨一笔勾销,即便是有仇家,也不能用官场上的手段继续追究。

    这是为了保护所有官员致仕之后的生活而衍生的潜规则,违背的人会受到整个官僚集团的排斥,正适合像李廷机现在满朝皆敌的状况,只要他上疏致仕,天子批准的话,按照规矩,就不会再继续受到攻讦,可以顺顺利利的解除现在的困局。

    而第二个好处,叫做起复!

    国朝有一个很神奇的规矩,叫做起复,意思是曾经做官的人因故,主要是守制而归乡之后,守制期满或者朝廷需要可以将其召回起复,起复的官阶基本上和原本的官职相同,这也是大明朝言官科道猖獗无比的原因所在,罢官之后可以起复,不过在乡间呆了数年,还是会回到原来的官位,而且赚了名声,何乐而不为。

    不过一般来说,起复比较随意,算是铨选的一个特殊补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子的心意,要是有真的不长眼的将天子得罪死了,也甭想着起复了,没有天子点头,就安心做个富家翁吧。

    事实上,上一次登门拜访的时候,叶向高就曾经向李廷机提出这个建议,但是当时被他否决了,因为那个时候,天子尚且需要李廷机来当靶子,吸引出某些人的行迹。

    但是现在情况大不相同,天子既然已经下诏整饬吏治,说明天子已经查清了朝野上下的势力分布,而这个时候李廷机的作用也就变得可有可无了。

    当然,或许因为东林之事,天子心中对于李廷机还有芥蒂,但是李廷机这么久窝在府中替天子吸引火力,算是立下了一功,应当说,没有李廷机的刻意配合的话,天子的计划不会实施的这么顺利。

    以叶向高对天子的了解,想必天子此刻对于李廷机的处置也在犹豫不决,一方面不喜他勾结东林,另一方面又看到了他的这番功劳。

    只要这个时候李廷机递上辞呈,天子念及他往日的功劳,有很大的可能会顺手准了。

    等过些时日,风波邸定,叶向高再想法子在天子面前美言,寻个机会让李廷机起复也并非没有机会。

    不过让叶向高没有想到的是,李廷机听了他的话之后,沉默了片刻,却是缓缓摇了摇头……

 第六百九十九章:绝地方能逢生

    叶向高愣了愣,有些难以置信的望着李廷机。

    如果说几日之前,他还有拒绝自己的理由的话,那么现在,他又是为何依旧如此固执呢?

    要知道,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即便是天子心中有意宽宥李廷机,也总要顾及朝臣的情绪,无论如何,李廷机是难以继续在这个位置上待下去了。

    方从哲之所以想要将李廷机调往南京吏部,也正是打的这个主意,对于朝臣来说,这件事情终须有个结果。

    与其到南京吏部去养老,从此告别仕途,分明现在就致仕而去才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为什么,李廷机依旧会拒绝自己呢?

    叶向高相信,以李廷机的眼光,不会意识不到自己现在的状况,那么唯一剩下的可能就是……

    “难道李兄不相信老夫不成?”

    眉头一皱,叶向高罕见的露出一丝怒意。

    毫无疑问,现今的情况,对于李廷机来说,致仕是最好的选择,但是致仕之后同样有一个风险,那就是起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