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谋天下 >

第419部分

明谋天下-第419部分

小说: 明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有了李廷机的教训,韩爌就不得不重新审视眼前的局势了……

 第六百八十二章:顾及大局的韩爌

    从表面上看,李廷机被皇帝厌弃,对于韩爌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他真的这样想的这么简单的话,他也就不必在这朝堂上混了。

    所谓物伤其类,韩爌和李廷机同为帝党,同样受皇帝倚重,甚至于在廷议的事情出现之前,李廷机还是帝党在朝堂之上的代言人。

    如此地位却被皇帝下如此狠手惩治,如何能不令韩爌心惊?

    民间有句话叫伴君如伴虎,意思是越是在皇帝身边,危险的系数就越高,因为稍有差池,就是倾覆之危。

    李廷机的事情让韩爌彻底警醒起来,也同时打破了他步步高升的美梦,也让他看清楚了朝局的残酷之处。

    当今固然性格温厚宽仁,待人谦和,但是皇帝就是皇帝,一旦触碰到了当今的原则,恐怕连翻身的余地都没有。

    这一点对于帝党来说,尤其明显!

    就拿这次的事情来说,朝中党争多年,浙党和其他诸党的斗争有大有小,有几次都闹得朝局动荡,而浙党的核心人物,正是内阁的两位阁臣。

    但是时至今日,陛下都没有对他们有任何动作,甚至还下旨温言抚慰。

    这一方面是因为浙党的根基深厚,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浙党的存身根基是朝中无数的资历深厚的官员,他们成群结队,相互引援,即便是皇帝也须得忌惮三分。

    可帝党不同,帝党说白了就是一群少壮派,在国朝这个最讲究资历的地方,唯一能够依仗的就是皇帝的宠信和扶植,而一旦被皇帝厌弃,仕途也就基本走到了终点。

    而李廷机犯的错误虽然是妄图挑起党争,但是韩爌心里清楚,挑起党争只是今上底线的一部分,今上真正的底线应该说是维持朝局稳定,而维持朝局的稳定,则是为了顺利的更易中枢层次和推行天子心中的政令。

    说一千道一万,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朝局,为了社稷!

    唯有扣住这个大前提,才能正确的揣度天子的心思,李廷机所做的事情,就是危及到了朝局和社稷,所以才被今上毫不留情的打击了。

    想清楚这一点,韩爌便渐渐明白了自己以后在今上身边的行事准则,很简单,只要一切以国事为重,秉持公心,纵然对天子稍有冒犯,以天子的性格,也不会太过苛责。

    相反的是,如果行事之间只为一己私利,而导致大局失衡,影响到朝廷社稷的稳定,就算是关系再亲近的臣子,天子也必定会痛下杀手。

    所以韩爌当机立断,将这件差事坚定的推了出去。

    无他,如果抛却个人层面的因素,他的确不是一个合适的人选,韩爌对自己的能力是有自信的,但是他是自信不是自大,能力的确很重要,但是经验的确重要。

    苏州府税赋重地,地方关系必然错综复杂,这次的差事的确是大功,但是同时难度也很大,若是没有经历过地方庶务的历练,必然会处处受挫。

    韩爌自问,他若是到苏州府去办这件差事,只有五成的把握成功办妥,而且耗时不会短。

    但是很明显的是,当今要的是快刀斩乱麻!

    他要用苏州府来证明税赋改制的必要性,这件差事只能成不能败。

    而汪应蛟此人韩爌了解的很,由他来主持钦差之事,成功率至少能够提高三成,而韩爌还年轻的很,未来的有的是机会,不必在急于一时。

    以他如今的身份,哪怕是按部就班的转迁,也至少能够成为六部七卿之一,何必如此急功近利。

    所以韩爌才大着胆子,拒绝了皇帝,转而举荐了汪应蛟。

    “启禀陛下,汪应蛟大人南直隶徽州府人氏,万历二年进士,曾历任南京兵部主事,山东右布政使,山西按察使……”

    虽则心中笃定,但是韩爌也知道,天子为了替他争取钦差的差事费了不少心思。

    所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别说皇帝是一番好意,想要替他铺平升迁之路,就算是皇帝一纸诏命要他辞官归隐,那也是隆恩浩荡。

    更别提皇帝明显是想要提拔他,韩爌这种行为,说的好听了叫犯言直谏,但是说的不好听了叫给脸不要脸。

    或许皇帝时候能够体察他的用意,但是当面拒绝皇帝的好意,毫无疑问是驳了皇帝的面子,万一自己方才的一番猜测都是错的话,那他的仕途也就到头了。

    所以韩爌方才说话的时候,着实是担心了大半晌,此刻见得皇帝的脸色略略好看了几分,连忙对着一旁的王锡爵递了个感谢的眼色。

    若是没有这位老首辅的帮忙,说不定今天自己真的就要玩完了。

    与此同时,韩爌也紧着开口,卖力的介绍起这位汪应蛟大人。

    “万历二十年七月,我大明与倭国与朝鲜交战,汪大人时任山东右布政使,于七日之内,筹备军银二十五万两,输送前线,而所辖境内物价平稳,民生如常,朝鲜事宁,汪大人巡抚保定,岁遇旱蝗二灾,民岁入不丰,汪大人下令从诸地调粮赈灾,减免税赋,令平安度过灾年,曾受朝廷嘉奖,又以右佥都御使巡抚天津,汪大人广兴水利,开垦民田,令朝廷造册民田增多五千余亩,桩桩件件,均可看出,汪大人久历地方,体察民情,对于地方庶务熟稔无比,又兼熟悉民政税赋,故而臣斗胆,以为汪大人若出任钦差,必可钳制地方,顺利推行税赋改制!”

    似乎是生怕朱常洛听不明白,韩爌介绍的时候格外详细,倒是叫朱常洛一阵哭笑不得。

    他承认,韩爌当时开口拒绝的时候,他的确是生气的很,自己辛辛苦苦的布置了这么久,就是为他让他能够尽快扛起帝党的大梁,谁知道这小子不但不领情,还反过来举荐别人。

    但是经过王锡爵的一番劝说,朱常洛冷静下来,也明白过来,先前是自己太着急了,急于要帮帝党稳住脚跟,以至于忽略了韩爌是否合适这趟钦差的差事。

    而韩爌也算是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在这等大功的诱惑之下,尚能保持本心,不为外物所惑,为大局考虑,这一点上,李廷机可是远远不及。

    一念至此,朱常洛也开始重新在心中考量起这趟钦差的人选问题……

 第六百八十三章:不见兔子不撒鹰

    沉吟片刻,朱常洛转头朝着王锡爵开口道。

    “元辅以为,汪应蛟是否合适?”

    “回陛下,汪应蛟乃老臣同乡,照理老臣不该多说,不过方才韩谕德所言,老臣却是甚为赞同,此次苏州府的差事繁复杂乱,须得有地方经验的风宪科道官前去方可,而纵观汪应蛟的履历,其人的确在税赋一道上颇有见地,可以列为吏部的候选人之一!”

    王锡爵倒是平静的很,客观的品评了一番,最终也只是将汪应蛟定为了候选人之一。

    不过韩爌却知道,这件事情基本上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事实上,当天子问出这句话的的时候,就代表着天子已经认可了汪应蛟,只是缺一个合适的理由而已。

    而老首辅的话也说的很有技巧,看似只是简单的品评,但是最后的一句话才是重点。

    列为吏部的候选人之一,怎么列?

    像这样重要的朝务,想要任职的话,除了自身的能力之外,还需要有一个足够有分量的人开口举荐。

    就如裴应章,郭惟贤等人,皆是被阁部大臣举荐,而韩爌这边虽然稍差,但是举荐的人也是兼管翰林院的方从哲,论清流士林当中的地位,不比沈朱二人要差。

    更何况若非韩爌有心要推掉这趟差事的话,原本他的举荐人,应当是御座上的皇帝陛下的!

    所以说汪应蛟要列席候选人,也必然要有一个足够拿得出手的人物来举荐,韩爌肯定是不行的,为了等这趟差事,天子一直压着他的官职,至今还是一个左谕德,未曾正式进入朝堂当中。

    而天子本人自然是不能出面的,若是韩爌要上的话,天子出头还有个理由,但是汪应蛟并无派系,天子也不好太过偏袒他。

    不过不要紧,在场还有一位重量级的人物,有他的举荐,至少能够让汪应蛟成功的几率加上三成。

    这个人就是当朝首辅王锡爵!

    而老首辅的这句话,无疑是在说,他会亲自举荐汪应蛟出任钦差!

    “嗯,既然如此,王安,传旨内阁,召天津巡抚汪应蛟回京述职,朕要亲自见见他,另外,你往吏部跑一趟,告诉孙尚书,就说元辅举荐汪应蛟出任钦差,统辖苏州府税赋之事!”

    见得王锡爵的反应,朱常洛沉吟片刻,淡淡的开口吩咐道。

    “遵旨!”

    王安拱了拱手,领了旨意便转身离开了乾清宫。

    而一旁的王锡爵和韩爌却皆是脸色一变,王锡爵是脸色变得有些古怪,而韩爌则是微微泛起喜色。

    如果说汪应蛟原本的把握只有五成的话,那么有了这道旨意,至少能够变成七成。

    要知道,这次的差事早已经被浙党盯上了,唯一能和浙党相争的唯有帝党,原因就在于浙党人多势众,唯有有皇帝支持的帝党能够抗衡。

    而内阁当中,王锡爵固然强势,但是内阁也要顾及朝堂舆论,汪应蛟本人的缺点在于他本人并没有派系色彩,这在朱常洛眼中是好事,但是同时也代表着,汪应蛟在朝臣当中不会得到大规模的支持,这是他的短板。

    这一点就算是王锡爵都没有办法,他虽然贵为首辅,但是平素并不拉帮结派,在这一点上却是比不上浙党的。

    但是朱常洛的这两道旨意,就明摆着是在告诉朝臣,圣意所向!

    虽然碍于前一道旨意,皇帝不方便直接指定钦差的人选,但是这不妨碍皇帝释放出自己的意思,他肯将指定钦差的权力让给内阁,已经是给了浙党面子了,要是再得寸进尺,觉得这趟差事就是他们囊中之物了,未免太过分。

    所以朱常洛可以毫不掩饰的替韩爌争取这次差事,自然也可以将这份圣意,放在汪应蛟的身上。

    唯一的问题就是,汪应蛟本身并无派系,朱常洛不方便像扶持韩爌一样明目张胆。

    但是这个世上最不缺少的就是聪明人,不明着来,暗着来也是一样的,如果今天要推选的人是韩爌的话,就简单的多,朱常洛只需要将今天君臣奏对的消息散出去就够了,有心人自然能够明白他的意思。

    他原本也是这么安排的,但是现在人选既然变成了汪应蛟,就得变一变策略了。

    这两道旨意,一道是召汪应蛟进京,一道是替王锡爵传话,举荐汪应蛟入候选人名单,稍微有点心思的人都能看的明白是什么意思。

    尤其是后一道旨意,同时表达了两个意思,第一,汪应蛟是首辅大人举荐的,第二,汪应蛟是圣心默认的,不然的话何必劳烦宫里的人传话。

    如此一来,至少在朝堂之上,不会有什么不长眼的人跳出来质疑汪应蛟,而内阁当中,有老首辅坐镇,应当说把握也不小。

    这些缘由,在场的两位自然都能看得出来,不过反应却截然不同,韩爌面露喜色,王锡爵则是神色古怪,心中隐隐有些不安。

    “方才元辅有言,汪应蛟和元辅乃是同乡,既是如此,他的能力朕自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