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谋天下 >

第353部分

明谋天下-第353部分

小说: 明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老兵,定能令三大营改变现状!”

    朱常洛这才将自己心中的想法全部说了出来。

    说句实话,大明初年的确重视军功,但是到了现在,军队当中却是各种问题横行,下级军士没有出头之路,是最重要的现象之一。

    朱常洛要做的,就是改变这种现状,那些曾经为国家流血牺牲的有功之臣们。

    不应该就这么拿着被无数人盘剥过的区区银两黯然归乡,他们有资格,也有能力为大明做更多的事情,得到更好的待遇。

    三大营再不堪,终归是戍守京师之军,更何况朱常洛调这些人过来,并不是让他们当普通的军士,而是让他们去当把总一类的底层军官。

    他相信,就算三大营真的烂到了骨子里,有这么一股强大的新鲜血液注入其中,也必将有脱胎换骨的变化。

    “好,看来你心中已有定计!朕果然没有看错人!”

    听完之后,皇帝眼中闪过一丝异色,却是高兴起来,大笑道。

    顿了顿,转而道。

    “既然如此,朕便放心的将三大营交给你了,稍后朕会传诏,三大营事务一律由你主理,命各部院全力配合,如今距年节还有四个月,朕希望能够在你手中,看到一个新的三大营!”

    “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托!”

    朱常洛顿时大喜,大礼叩拜道,只是拜下去的一瞬间,眼中却是闪过一丝微不可查的忧虑之色。

    “好了,不说这件事情,朕这里有份奏疏,你且先瞧瞧!”

    起身之后,皇帝便将三大营的事情搁置不提,转而拿起一份奏疏,递了过来。

 第五百六十九章:眼馋了

    “这是……”

    朱常洛接过奏疏,仔仔细细的瞧了一遍,却是微微皱起了眉头。

    这些日子以来,虽然他忙于三大营的事务,但是却也没有忘记自己作为皇太子的职责,内阁每日批复的奏疏送到慈庆宫之后,朱常洛都会抽出时间去看。

    这份奏疏的内容他自然也不陌生,相反还熟悉的很。

    如今距离和倭国签订合约已经有两个多月了,使团也早已经抵达了倭国,当然,有了上一次的前车之鉴,这一次大明的警戒层次整整提高了好几个档次。

    相比于上次的保卫力量,这次是上次的三倍!防止倭国再有其他的动作。

    不过在朱常洛看来,恐怕再给德川家康几个胆子,他也不敢有其他的心思,毕竟倭国的那几万大军可还在大明的手中扣着,以如今倭国的实力,压根折腾不起什么大浪。

    而朱常洛手中的这份奏疏,严格来说,应该是个好消息!

    倭国和仁天皇同意接受大明皇帝的赐封,成为倭国国王,永世臣服于大明,并将忠实履行大明倭国七项条约。

    使团快刀斩乱麻,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所有的流程,现在已经开始启程返回京师,约莫再有半个月的工夫,就能抵达京师。

    “父皇,这是大喜之事啊!”

    朱常洛放下奏疏,微微一笑开口说道。

    虽说如今的倭国已经是幕府的天下,天皇不过是一个毫无实权的活靶子而已,但是终归天皇就是天皇,他在这条约上签下了自己的大名,这份条约才算是真正的生效了。

    更何况如今备倭军已经筹建的差不多了,最多再有一个月,备倭军就能全部征调完成。

    也就是说,等到使团回归京师,备倭军就可以启程前往倭国,正式开始朱常洛的掠夺计划。

    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件事情都算是一件大喜之事,可不知为何,看朱翊钧的脸色却不怎么好……

    “喜事倒是喜事,不过太子可知道,此次使团回归,足足从倭国带回了两百万两黄金和五百万两白银,若朕所料不错的话,消息如今恐怕已经传出去了!”

    被朱常洛这么疑惑的看着,皇帝的脸色微微有些泛红,开口道。

    这一点朱常洛自然也知道,说起来,这也是奇事一桩,这次被派往担任使节的是兵部侍郎邢玠,而副使则是平倭副总兵官麻贵,这两位可都不是什么善茬。

    原本按照约定,倭国的赔银可以分成五年支付,这次的赔银只需要五百万两就可以了。

    但是这两位可都不是好对付的角色,在辽东战场上,更是让人闻风丧胆的存在。

    尤其是麻贵,据说这位在辽东杀人如麻的大将军,趁着邢玠和德川家康觐见倭国国王,签订国书的时候,直接带着随行的侍卫闯进了幕府当中,依仗手中的兵力,玩了一把强盗的把戏。

    将幕府当中的财宝金器搜刮一空,等到德川家康反应过来调兵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麻贵举着刀在德川家康面前,扬言这些财宝本就是该给大明的赔银,若是德川家康敢动他分毫,便是欲与大明开战。

    而以倭国如今的实力,又哪敢轻启战端?

    不要忘了,上一次大战的导火索,就是大明派往倭国的使团被人杀害,当时尚且弄不清楚是不是倭国所为,大明便降下了雷霆之怒。

    如今使团身处倭国国内,若是真的出了什么事端,德川家康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所以到最后,哪怕是忍气吞声,德川家康还是不得不当做没事儿人一样,将使团礼送出了倭国。

    说句实话,朱常洛刚刚听闻这个消息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哭笑不得。

    麻贵敢这么做,背后定是有人指使的!

    至于指使的人是谁?恐怕除了御座上的这位没别人了!

    换一个人,再给麻贵十个胆子,他也不敢这么胆大妄为,毕竟倭国固然害怕开战,但是大明要是再打一场的话,恐怕也是要伤筋动骨的。

    当然,有了上次的教训,朝臣们这次也权当没看见,毕竟他们背后,有一群眼巴巴等着要银子的人……

    要银子的人?!

    朱常洛猛地恍然大悟,明白了自己这位父皇在苦恼什么了。

    和谈成功是好事,带回了大笔的赔银更是天大的好事,可这到了嘴边的肥肉,硬生生的要被人叼走一半,那可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大明如今的黄金和白银比率大概是在一比八左右,也就是说,使团这次带回来的各色宝物黄金,加起来折算,有两千万两左右。

    当然,这恐怕是倭国现存的大半财富了,使团带走这么多,倭国国内怕是要狠狠的乱上一阵子了,可这对于朱常洛来说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两千万两白银,至少有一千万两左右,都要还给那些当初出银的商贾勋戚。

    剩下的一千万两才能落入内库和国库当中。

    这是当初约定好了的。

    但是现在看自己这位父皇的架势,怕是舍不得这到手的银子落进别人的手里了。

    思衬了片刻,朱常洛摇了摇头,道。

    “父皇,依儿臣之见,当初既然和那些商贾勋戚约定好了,那朝廷便不可背约,不然的话,朝廷威信何在,更何况,若是这次不能履约,以后再想让这些商贾出银恐怕可就难了……”

    财帛动人心,可说到底,这约定是早就定下的,堂堂朝廷,岂能为了这区区一千万两银子就背约弃信,传出去岂不让人笑话。

    “有了这笔银子,朕以后还需要他们出银……”

    听了朱常洛的话,皇帝顿时老脸一红,嘟嘟囔囔的。

    倒是叫朱常洛有些哭笑不得,怪不得外臣都说他这位父皇财迷,平素如此威严的形象,怎么到了这个时候,跟个任性的小孩子一样。

    眼见朱常洛一脸怪异的盯着自己,朱翊钧也感到自己的行为不妥当,赶忙恢复起自己威严的神色,沉吟道。

    “太子,你要明白,整个大明需要用银之处甚多,这几年以来,国库枯竭,朕殚精竭虑,勉强为继,若有这笔银两在手,朝廷财政必会大有起色,何况一千万两白银,不是小数目,若是就此流入那些商贾手中,恐怕会令市场为之动荡,并非好事!何况……”

    说到此处,皇帝的脸色又是微微一滞,顿了顿,继续道。

    “何况当初他们既是向朝廷捐银,并非朝廷向其借银,朕亦早已下旨褒奖,如今……”

    这话说的,若是上一句还有几分道理的话,那这句话就是耍无赖了。

    而且为啥别人都是坑爹,到了朱常洛这,他这个父皇,就天天想着怎么坑他这个儿子呢?

 第五百七十章:赶鸭子上架

    不错,名义上来说,当初那些勋戚商贾,的确是自愿捐银资助军费,但是那不过是个幌子罢了,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所有人心里都清楚。

    朝廷打仗需要银子,但是国库没银子,内库也支撑不起,所以才将主意打到了民间资本的头上。

    所谓在商言商,想要靠着什么国家大义去感召这帮唯利是图的商贾之辈,明显门都没有。

    能够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将银子掏出来的,唯有一个办法,就是让他们得到更大的利润。

    这才是他们愿意将银子拿出来的原因所在,而现在,商贾们已经遵守承诺付出了足够的资本,但是谁料到,自己这位父皇,竟是打起了反悔的主意。

    说句实话,毕竟他是皇帝,他真要反悔不把这笔银子交出去,任凭这帮商贾身后再有势力也是白搭!

    矿税收了这么多年,弹劾的奏本都能堆满整个乾清宫了,可自己这位父皇依旧我行我素,在银子方面,皇帝简直顽固的可怕。

    但是问题是,这个承诺当时是朱常洛做的啊!

    皇帝可以顶得住满朝上下的非议,可朱常洛这个太子却未必顶的住啊!

    当初考虑到倭国条约通过的可能性,朱常洛挑选的商贾之家,都是财雄势大,最重要的是在朝中有深厚关系的人物,而且他特意挑选过,这些朝中做官的人,大多数都是那些商贾的晚辈。

    事实证明,他这一招有效的很,这帮人一出马,朝廷里那帮蹦跶的最厉害的大臣们立刻安安分分的。

    这个年头,官场中人,尤其是官位越高之人,越不能得罪乡亲父老。

    毕竟大明提倡孝道,士大夫更是注重德行,但凡要是闹出官员和家族族老纠纷的事情,舆论肯定是一边倒支持族老的。

    但是有利就有弊,这帮商贾为了银子,才不在乎什么朝政国计。

    他们能为了银子逼着朝臣通过那份条约,现在银子拿不到手,自然会将怨气反馈到朱常洛这个当初做下承诺的人身上!

    这么一来,皇帝是得了实惠了,可这压力全在朱常洛身上了,不是坑儿子是什么?

    不过说起来,皇帝的话如果不听最后一句,倒也并非是纯粹的守财奴属性爆发。

    这些年国库的状况,朱常洛亦是心知肚明,若是这笔银子落入国库的话,哪怕是归于内库,也比流进这些无良商人的手中要好得多。

    只是这如何做,倒是要费一番思量……

    “父皇,若是想要将这笔银两留下,倒也不是没有办法!”

    沉吟片刻,朱常洛开口道,顿时让皇帝眉开眼笑。

    事实上,朱翊钧打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直接赖掉这笔账,朱常洛能够看到的,他自然也会看得到。

    他好不容易才帮朱常洛在朝中树立的这些威信,又岂会因区区小事就让他四面树敌?

    只是他自己这个儿子,他自己清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