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谋天下-第3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下,您可回来了,陈公公到了!”
这般想着,朱常洛刚踏进慈庆宫的门,便见得韩爌匆匆走了出来,道。
这些日子下来,韩爌算是初步进入了詹事府的核心层,毕竟李廷机,叶向高等人都各有职司,而且并非是虚衔,手中握有实权的,不可能时时待在詹事府当中。
所以詹事府的日常事宜,便由韩爌来料理。
只不过,听到陈矩前来,朱常洛的眉头却是微微一皱,陈矩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他亲自过来,难不成是皇帝那边又有什么新的意思?
“臣陈矩参见太子殿下!”
陈矩还是一副老样子,谨守礼节,从没有一丝逾越。
朱常洛伸手将他扶了起来,也不客气,笑吟吟的道。
“何事劳烦陈大监亲自前来?也不提前知会本宫一声,好让本宫在宫中等候,如此倒是怠慢了陈大监。”
“殿下客气了,臣不过刚到而已,此番前来,是陛下有中旨晓谕殿下!殿下这就接旨吧!”
陈矩欠了欠身,从袖中拿出一份黄绫,道。
朱常洛顿时正色,躬身下拜道。
“儿臣接旨!”
因着陈矩说明了是中旨,倒也不必提前更衣沐浴,摆设香案那般大动干戈。
“上谕,命皇太子朱常洛暂时协管户部事宜,参与主持倭国和谈,尔务必尽职尽责,不可懈怠,分心他用,钦哉!”
陈矩展开黄绫,读完之后,将其放到了朱常洛的手中,便算是宣旨完毕了。
不过起身的朱常洛脸色却是有些难看,顿了顿,低声问道。
“陈大监,父皇这意思是……”
协管户部,参与主持倭国和谈也就算了,倭国之事,从头到尾朱常洛都有参与,如今和谈陷入瓶颈,他过去也算合理。
但是这圣旨当中的最后一句却是令人玩味,务必尽职尽责,不可分心他用!
话说的隐晦,但是意思却明明白白,就是说朱常洛只需要把全部心思放在和谈上便是,其余的事情不必再管!
而且是在现在这个当口,朱常洛虽然摆平了定国公府,但是接下来才是正菜,黄册一案的主角还未惩处,让他如何能够放手?
这么一道圣旨,又如何能让朱常洛不着急!
不过陈矩倒是稳得住,拱了拱手道。
“殿下不必着急,臣过来之前,陛下已经下旨,令监察院彻查黄册一案,衷总宪已经带着两队御史分赴河南道与山西道,传唤麻溶与梅淳,此案陛下自会给殿下一个满意的结果!”
陈矩的性格沉稳厚重,鲜少有这么敢打包票的时候,但是以他的身份,既然这么说了,必定是有把握的,想来是皇帝向他透露了什么。
望着愣在原地的朱常洛,陈矩轻轻叹了口气,道。
“殿下,此案既已由衷总宪接受,殿下便不必再管,还望殿下,切莫辜负了陛下的一片苦心……”
一直到陈矩离开,朱常洛还是有些愣神,对于皇帝的意思心中仍是有些拿捏不准。
这件事情自然也藏不住消息,没过多久,李廷机和叶向高等人便到了慈庆宫当中。
而李廷机的到来,也正正解了朱常洛的疑惑。
“今天一早,就在殿下拜访定国公府的时候,户部尚书杨俊民上了自劾疏,并且弹劾山西提刑按察使麻溶,河南布政使梅淳在扬州府任上玩忽职守,虚报黄册,请求严惩!陛下震怒,这才令衷总宪即刻奔赴山西道与河南道,将麻溶和梅淳捉拿归案!”
李廷机的声音不大,但是却不亚于洪钟大吕,在朱常洛的耳畔回荡。
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事情会是这么个看起来完全不可思议的结果。
杨俊民竟然会上疏自劾,而且还将麻溶和梅淳拖下了水,若是换个人来告诉他,朱常洛绝对会以为这是他的胡说八道。
但是事实就摆在自己的眼前,容不得自己不相信。
想起陈矩离开的时候,那一句“殿下莫要辜负陛下的一片苦心”,可谓是意味深长的很啊……
直到此刻,朱常洛才明白,他以前究竟是如何低估了自己这位父皇……
第五百四十七章:玄机
“陛下这是在保护殿下啊!”
半晌,方从哲抬头,幽幽的说道。
定国公府的事情,如今已经在京城传开了,毫无疑问,朱常洛和徐文壁的交涉很成功,如此一来,便如同斩掉了徐弘基的一臂,没了定国公府的帮助,徐弘基不说在京城寸步难行,行事也会大大被掣肘。
当然,徐文壁不可能正面出言,最多袖手旁观而已,毕竟定国公府和魏国公府同出一脉,他可以保持中立,但不会出手对付魏国公府。
但是没了定国公府,不代表徐弘基就会坐以待毙。
接下来才是难对付的地方,大明朝最难对付的莫过于文臣,而杨俊民在朝中根基深厚,两代尚书积累下的人脉非同小可,可不是容易对付的。
何况杨俊民的情况和徐文壁不同,朱常洛可以和徐文壁谈判,以利诱之,只求他不要插手此事便是。
但是对于杨俊民,朱常洛要的,是让他当着天下人的面承担自己的过错,所以二者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唯有不死不休的斗上一场。
这才是朱常洛即将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而此刻皇帝将事情接手过去,只能是出于对于朱常洛的保护。
这一点其实并不难想明白,皇太子新立,要树立威信,更要在朝臣面前,树立属于自己的政治态度。
扬州大案,就是皇帝给朱常洛的舞台!
这么一场大案,朱常洛面临的压力,几乎是半个朝堂,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常洛尚且能够坚持原则,不卑不亢,并没有因为强大的压力而妥协,应当说在朝臣的心目当中,已经成功的成为了一个贤明的太子形象。
而最近朝野疯传的各种流言,明显是魏国公府向朱常洛发起的反击,他几经转圜,摆平了定国公府,这件事情虽然不算张扬,但可以想见的是,只要朝中有些势力的人,都会看到太子殿下的手段。
事到此处,皇帝想要达到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接下来的事情就不必朱常洛再插手了。
终究,这件案子的牵扯太大,大到朱常洛即便是东宫太子,也未必能够承受的住,毕竟他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朝堂上的杨俊民等人,还有事过不究的官场潜规则,一不小心,可能会触动其他的势力插手。
这一点朱常洛也明白,他和方从哲等人看到的又有不同,朱翊钧的这道旨意,是教导,也是劝告。
朱翊钧是在教他,何为帝王之道……
君王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也同样有所制约,并非无所不能,即便是朱翊钧,面对着官场的隐形规则,也不能正面对抗。
朱常洛不知道朱翊钧是如何让杨俊民上这一封自劾疏,但是他清楚,朱翊钧是在告诉他,身为君王,有些时候不必亲自下场,只需居中斡旋,最后裁决便是。
但是即使是他,也要通过这种迂回的方式,来处置麻溶等人,可见官场这套规则的压力,并非是一般人可以触动的,就连皇帝也要忌惮三分……
何况过刚易折,朱常洛一个太子,如此强势的去和一位朝廷大员对抗,未免锋芒太露。
“既然如此,殿下便不要再插手黄册一案了,户部的杨大人上了自劾疏之后,便自去冠带,归府等候处置,户部之事暂时由侍郎张养蒙代管,陛下此番下旨,令殿下前往户部协管,参与主持倭国和谈一事,便是想让殿下休养生息一番了!”
倭国和谈,是稳稳的功劳,此番大战得胜,倭国自是予取予求,朱常洛只要跟着石星等人,老老实实的完成和谈,签下国书,功劳便能到手,进而更加稳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皇帝这一手,不可谓不是用心良苦。
“可是……”
朱常洛踌躇了片刻,仍是有些犹豫。
他的性格,本不是半途放弃之人,黄册之案事关重大,朱常洛本下定了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讲此案查办到底。
现在只办了一半,就要交到别人的手中,尽管陈矩已经说了,会彻查到底,可朱常洛还是有些不放心。
“殿下不可执念!”
在这个殿中,最清楚朱常洛想法的,莫过于叶李二人,见朱常洛此番表情,便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叶向高当下便沉了脸色,严肃道。
“殿下先前为了魏国公府一事,已经违逆了陛下的意思,此事偶一为之,或可令陛下见殿下之风骨原则,然可一不可再二,皇上此番旨意,不仅仅是在保护殿下,恐怕其中也存了试探之意,若是殿下迟迟不放,只会让陛下以为殿下恋栈权位,并非一心为国,只是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殿下三思!”
朱常洛顿时一惊,这才想起,他和朱翊钧不单单是父子关系,更是君臣关系,为人子者,可以和父亲有所争执,但是为臣者的本分,却是臣服于君上,不可有任何逾越冒犯。
若是朱常洛继续抓着黄册一案不放的话,未必就不会引起皇帝的不满。
“先生教训的是,是学生考虑不周!”
朱常洛拱了拱手,道。
叶向高的脸色这才缓和下来。
“殿下也不必着急,衷总宪的性格,殿下应该知道,此番既有陛下旨意在身,必定会严查此案,虽非殿下查办,可到底结果相差仿佛,殿下虽不好再继续插手,却可继续关注此案,若有不妥之处,再向陛下禀明便是!”
气氛微微活跃了起来,朱常洛的脸色也不似方才一般凝重,道。
“先生这就小看本宫了,此案既然已经移交都察院,本宫自然不会再插手,倒是这户部的事情,也未必就是摘桃子这么简单啊!”
若是没有定国公府那一趟,或许朱常洛还会觉得和谈一事是手到擒来,但是经过徐弘武的叙述,朱常洛却知道,那德川家康可不是什么好相与的人物。
“怎么?和谈出了什么差错?”
这话倒是让几人有些意外,叶李二人都是新晋到京城不久,熟悉手头的工作尚且需要一段时间,哪有工夫关注其他,而方从哲虽然久在京城,但是管的是国子监,和和谈八竿子打不着关系,虽然听说其中出了问题,但是也未曾仔细关注过……
第五百四十八章:和谈的状况
翌日,左都御史衷贞吉上本,弹劾魏国公徐弘基包庇案犯,结党营私,阻挠钦差办案,请求朝廷革除其爵位,交付大理寺核判。
奏疏上,群臣皆惊,议论纷纷,上谕,由太子与首辅主持廷议。
逾三日,太子朱常洛与首辅王锡爵奉旨于文华殿召在京三品以上官员廷议,是时,左都御史衷贞吉会同刑部尚书赵焕将扬州黄册一案案卷公布于群臣,并查实,魏国公徐弘基曾为掩盖此案,指使南京户部,都察院,南京吏部阻挠办案。
朝堂之上,群臣汹涌,纷纷弹劾徐弘基,以为当革除其爵位,以昭国法纲纪。
而京中一直谣传定国公府将不惜代价保护徐弘基的言论,也在此刻被不攻自破,定国公徐文壁,从进文华殿开始,就一言不发,一如既往的当木雕泥塑。
廷议既罢,朱常洛如实上奏,于是皇帝中旨内阁,言魏国公承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