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谋天下 >

第332部分

明谋天下-第332部分

小说: 明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些?”

    陈良弼有些含糊其辞,但是朱常洛却是并不放过,目光灼灼的问道。

    “回殿下,的确还有谣言,说……当时的南京守备,魏国公徐维志曾经和何宽大人有过一次密谈,不过究竟是不是为了扬州府一事,就不得而知了!”

    毕竟同为南京勋戚,有些话,陈良弼是不好说透的。

    但是这些已经够了,看来这魏国公府,早已经烂透了,若说徐弘基是年纪小,冲动不懂事,才为了杨俊民如此遮掩此事,那么徐维志就是"chi luo"裸的结党营私了。

    他身为南京守备,身负抚守南直隶之责,扬州府出现如此大案,本应秉公查办,但是却不思守牧一方之责,反而徇私枉法,官官相护,甚至向南京监察院施加压力,可见其人平素恐怕也不是什么好人。

    看来这魏国公府,是非要动一动不可了,不然的话,真的要让徐弘基执掌了南京守备一职,这南直隶恐怕也离烂透不远了。

    “那朱赓大人呢?”

    朱常洛心中暗暗下定决心,面色上却不动声色,开口问道。

    事实上,若论实力,朱赓在朝中比杨俊民更胜一筹,毕竟他是内阁阁老,再说他虽然在内阁当中并不算起眼,但是自从沈一贯被罢去之后,他便理所当然的挑起了浙党的大梁,着实不是一股可以忽视的力量。

    “殿下可记得,朱阁老入阁之前,在何处任职?”

    陈良弼显然松了口气,道。

    “入阁之前?”

    朱常洛皱眉,仔细想了想,道。

    “南京吏部侍郎?”

    “不错!”

    陈良弼点头,继续道。

    “不同于杨家和徐家的关系,朱阁老和魏国公府的渊源,在徐弘基的身上!当初朱阁老调任南京吏部侍郎,急需在南京立足,而老魏国公徐维志新丧,徐弘基刚刚承继魏国公之位,嫡脉暗弱,支脉蠢蠢欲动,于是徐弘基便找上了朱赓,希望借助浙党在南京的力量,帮助他稳定局面,作为交换,朱赓可以得到魏国公府的支持!”

    说白了,朱赓和徐弘基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政治上的利益交换,魏国公府是南京城中的地头蛇,多年积累下来,在南京六部当中的人脉非同一般,朱赓想要尽快在南京吏部站稳脚跟,和魏国公府合作,是最佳的选择。

    “后来陛下中旨宣沈鲤,朱赓二位大人入阁,魏国公府和朱庚大人也没有断了这层联系,此番魏国公府出了这么大的事情,难保朱赓大人不会插手此事!”

    陈良弼的脸色微微有些担心。

    按理来说,朱赓和魏国公府的关系,算不上稳固,毕竟是政治上的利益交换而已。

    但是还是那句话,有些事情不能仅仅看表面,南京一直是勋戚的大本营,防守严密,朝中各个势力都插不进来手,而朱赓若是能够保证好和魏国公府的良好关系,完全可以先人一步,将南京划为浙党的地盘。

    要知道,虽然这些年来南京城大部分都是老大人们养老的地方,但是规制完备,六部都察院具在,是底层官员历练转迁的重要之地。

    那些尚书都御史,固然是没什么指望的,但是其下的各部侍郎,都察院佥都御使,完全可以作为升迁的垫脚石,成为浙党培养后备力量的大本营。

    所谓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魏国公府如今逢此大难,正是需要援手的时候,若是朱赓愿意帮忙,想必魏国公府也会心甘情愿的做出一部分妥协……

    朱常洛沉默了片刻,道。

    “多谢守备大人,本宫明白了!还有一事,本宫未到之前,刘巡抚曾在扬州城中遇刺,此事陆庆之说是山贼匪患,但是本宫却觉得另有内情,此案尚需守备大人多多费心!”

 第五百三十三章:论道定心

    巡抚乃是钦差大臣,代表朝廷,刘元霖身负皇命,却在扬州府公然遭人刺杀,这才是朝廷派遣朱常洛过来调查的真正原因。

    只不过朱常洛心里清楚,他的那位父皇,心里真正关心的,是扬州府敢刺杀刘元霖的原因,也就是这一场黄册大案!

    到扬州府的这些日子里,他虽然看起来没有对刘元霖遇刺一案上心过,但是并不代表他不重视。

    相反的,跟黄册一案相比,朱常洛心中对这件事情的愤怒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是公然破坏官场规则的行为!

    暗杀官员,是乱世之相,试问一个堂堂的朝廷,连官员的安全都无法保证,如何让他们去顶着各种压力为朝廷办事。

    何况朝堂之上,政见不同,派系不同,互相倾轧,陷害斗争,都是常有的事,但是数遍整个大明朝,尚未有一个官员是因为坚持自己的政见或者是调查案件而被刺杀暗害。

    别说是一个堂堂的巡抚,就算是一个小小的知县,只要查实是被人暗害,就算是追到天涯海角,也必定要查明真相。

    官场上,总有些规矩是不能破的!

    但是朱常洛早已经不是热血冲动,心中藏不住事情的少年了,扬州府情况复杂无比,一个黄册之案,将上上下下的官员都牵扯了进去。

    甚至于还涉及到了朝中阁部大臣和勋戚,事关重大,朱常洛也不得不谨慎而为。

    或许在大人物的眼中,知道朱常洛的分量,自然不敢派人来刺杀他的。

    但是敢来刺杀刘元霖的,必定是亡命之徒,这些人既然不将巡抚大臣放在眼中,他这个太子,未必就比刘元霖强多少。

    如果他执意追查刘元霖遇刺一案,极有可能会让某些人狗急跳墙,所以他虽然执着于黄册一案,但是却并没有去碰刺杀一案。

    因为黄册之案的背后,无论是魏国公府,还是杨俊民或者朱赓,他们都绝不敢动朱常洛。

    但是要查刘元霖遇刺的案子,势必会招惹江湖上的亡命之徒,虽然他们前来刺杀的可能性很小,但是总归是小心为上。

    不过所幸的是,他这位父皇果真是心思玲珑之人,知道朱常洛的难处,将陈良弼派了过来。

    在国家强力的面前,再狠的亡命之徒,也不过是瓮中之鳖罢了!

    要知道,这一次陈良弼过来,可是带来了凤阳右卫整整一卫,足有四千人马,这股力量在扬州府,乃至是南直隶,都是近乎无敌的力量!

    对于这个任务,陈良弼明显很乐意,黄册之案牵扯太大,若是能够置身事外,他自然不愿意插手其中,如今朱常洛让他去调查刘元霖遇刺一案,正合他意。

    这件案子震动整个朝堂,若是被他抓到了凶手,自然是大功一件!

    送走了陈良弼,回到大堂当中,朱常洛的脸色却是一点一点的沉了下来。

    事情的棘手程度,远超他的想象!

    魏国公府,定国公府,加上户部尚书和一个武英殿大学士,这股势力拧起来,可不只是一加一那么简单,这股囊括了文臣武将,勋戚大臣的势力,比他以往遇到的任何一股力量都要强大的多。

    即便是以他坚定的心志,此刻也忍不住有些动摇……

    “殿下?”

    刘元霖一声苍老的声音,将他唤回了神。

    “刘巡抚,各地黄册,还有多久清点完毕?”

    压下心中的情绪,朱常洛开口问道。

    不论如何,这件案子到最后如何处置,至少他现在,必须掌握真实的状况,只有知道事情究竟严重到了何等地步,才能决定最后如何处置。

    “快了,已经有两个稍小的县清点完毕了黄册,至多再有七日的时间,剩下的州县也能清点完毕!”

    刘元霖倒是没有察觉到朱常洛的异状,开口说道。

    “殿下方才,与陈守备谈论我朝勋戚,果真是鞭辟入里啊!”

    不过顿了顿,刘老大人的脸上却是露出一丝微笑,道。

    这倒不是奉承的话,文武之争固然是权力之争,但是文臣这边,的确有一大部分是因为勋戚世家仗着祖上荫庇,欺男霸女胡作非为,而于国家毫无益处,方才对他们厌恶之际,甚至有些文臣,私下里将这些勋戚称作国之囊虫。

    刘元霖虽然不是那些极端的人,但是也见多了勋戚世家的纨绔子弟,往往一地的治安最不稳定的地方,便是这些人。

    此刻见得朱常洛说起此事,自然是有所感慨,只不过方才陈良弼还在,他不方便说而已。

    “刘巡抚过誉了,勋戚者,以勋得戚,祖上曾为朝廷立下功勋,方才得爵位传续,然如今之勋戚,着实是辜负了先祖的仗剑拼杀,腐朽奢华,于国有益者,甚少也!”

    勋戚的问题,同样是每个王朝都会遇到的问题,大明立国已有百余载,勋戚也早已经换了七八代,先辈们的热血,传到现在,早就成了混吃等死的废物。

    如今在军中扛起大梁的,恰恰是封爵刚刚有三四代的勋戚之家,这些家族才根基尚未稳固,仍旧残存着热血和武勇,他们才是真正勋戚该有的样子。

    “殿下所言甚是,其实朝堂之上又何尝不是如此?想国朝初年,太祖治下,吏治清明,四民各安其业,四海升平太平之像,而如今朝中却党争酷烈,人心不古矣!”

    刘元霖叹息一声,口中带着浓浓的无奈。

    老大人今年五十八岁了,按照朝廷惯例,阁部大臣以下,六十岁致仕,刘元霖自知自己进阶阁部大臣的机会不大,说话也就随意了几分。

    何况今天朱常洛和陈良弼谈起勋戚的现状,也着实让这位老大人有些感慨。

    不过朱常洛却是微微有些愣神……

    刘元霖说的不错,文臣和勋戚,差别大吗?其实没什么差别!

    勋戚固然传之多年早已腐朽,子弟们开不得弓上不了马,但是朝堂之上,又有多少真正是为国为民的人呢?

    真正的正直为民的大臣,朱常洛见过,张位算一个,如今的首辅王锡爵也算一个。

    但是除了他们,其他的官员们,或多或少的都带着派系特征,所作所为都掺杂着私利,甚至于还有朱赓和杨俊民这样,为了掩盖错误,而欺上瞒下,罔顾百姓的。

    不破不立!

    这个朝堂已经一潭死水太多年了,以至于所有人都习惯了粉饰太平,但是就像这黄册一案一样,或许一任一任的知府任上,都不会有事,但是一旦出了事情,就再难有挽回的余地。

    刮骨疗毒固然艰难痛苦,可有些时候,没得选择!

 第五百三十四章:审案

    今天的扬州府衙,和平日分外不同,衙门口围着无数的百姓,以至于维持秩序的衙役们都力有不逮,只能勉力将百姓挡在衙门外。

    这不是闹衙,也不是民变,今日……是太子殿下开堂审理黄册一案的日子!

    或许换在以前,这些小老百姓们甚至不知道黄册一案到底指的是什么,但是这些日子以来,太子殿下派人在城中张榜公示讲解朝廷的黄册徭役制度,却是让不少人都明白了黄册一案的具体内容。

    也明白了为何自家会摊派如此多的徭役,根子,都在这些黑了心的官员们身上!

    今日太子殿下开堂审理此案,无数的百姓蜂拥而至,都想看看,这些贪赃枉法的官员们,到底有个什么样的下场!

    正堂之上,一干皂吏衙役手持水火棍,侍立两侧,面色肃正。

    紧接着后堂当中走出两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