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谋天下-第2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太后的眼中泛起一丝朦胧的泪光,似是想起了当年的情形。
朱翊钧连忙上前安慰道。
“儿子知道,所以儿子从未怨恨过母亲,这些年来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唯恐有负父皇重托!”
“你的确做的不错,哀家生平最骄傲的就是教出了你,这些年来哀家看着你一步步实现了先帝的遗愿,心中着实欣慰的很,所以哪怕你偶尔有所任性,哪怕你专宠郑氏,哀家也并不怪你!”
李太后叹了口气,神色却是陡然变得严厉起来。
“可是!”
“无论你在后宫当中如何胡闹哀家都不管你,但是你为了那个郑氏,竟置祖训于不顾,执意要立常洵为太子,这一点哀家无论如何也不能同意!”
神色转缓,李太后似是有些落寞。
“说到底你大了,哀家不似从前一样能够随意训诫于你,高先生,张先生先后故去,冯大伴后来也被你驱逐出宫,所以你愿意闹,也无人能够管得了你,哀家这个老婆子也没那个心力去管你,可是你扪心自问,自万历十四年起,你上过几次朝?”
“当初武宗皇帝建豹房,宠幸八虎,荒唐之极,被朝堂上下诟病无数,但是即便是他也不曾废朝,世宗皇帝晚年迷信道术,终日炼丹,但是他也不曾废朝,可如今你,你年纪轻轻竟已有近十年不曾上朝,你可知废朝乃是亡国之兆啊!”
李太后越说越激动,到最后竟连眼泪都抹出来了。
平心而论,她对自己这个儿子处处都满意,即便是他一直宠幸郑氏,为她做了不少荒唐事,李太后都不甚在意,帝王哪有不多情的。
但是朱翊钧罢朝这件事情,却一直是李太后心里的一根刺,她本是深宫妇人,虽秉政数年,但也懂不得那些治国之道,不过却也知晓凡是明君必然勤政勤朝,而罢朝之君皆是暴君。
若非是这些年朱翊钧一直能够控制的了朝廷的局面,而外朝的那些大臣们也没有激烈反对,她也不会忍到今日。
“这……母亲也知道,儿子并非不想上朝,而是力不从心啊……”
朱翊钧也不知道,话题怎么就突然变成了这样,不过老娘被气成这样,总是自己的错,只好硬着头皮辩白道。
“借口!”
李太后脸色一沉,道。
“你是哀家一手带大的,你的身子哀家岂会不清楚,你虽早年间落下了腿疾,可远没有到连常朝都上不了的程度,莫要跟哀家说什么外廷斗争,你左右为难,你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帝,岂会没有法子?无非是怨恨他们反对你立常洵为太子,坐看他们窝里斗罢了!”
这下子朱翊钧却是默不作声,不再说话。
的确,他这些年都不上朝,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腿疾,并不能长久撑下朝会那般繁琐的礼节,还有一方面就是因为不想瞧见那帮大臣们在朝会上勾心斗角,互相攻讦的局面,又有了国本之争这个绝好的借口,索性便躲到后宫里,平日只处理政务,对于文臣们的斗来斗去,便由得他们,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如此一来,缺少了他这个仲裁者,却更使得朝中党争愈加激烈……
第三百二十六章:用不着三上吊
自朱翊钧十五岁大婚以来,李太后便放手了朝堂上的所有政务,任由他来处置,从不插手!
只有在有关后宫事务的处置方面,李太后才会偶尔出面替王皇后撑腰,朱翊钧早就知道李太后对于他想要改立太子多有不满,但是李太后寻常也只是旁敲侧击,并不会逼得他太紧,像今日这般为了朝堂之事而声色俱厉的训斥他,还是头一次。
眼见朱翊钧心虚的低下头,李太后叹了口气,道。
“皇帝啊,哀家知道你喜欢郑氏,你总觉得,哀家为你挑的皇后你不合意,那郑氏才是你的妻子,所以你宠着她,护着她,恨不得把最好的东西都给她,这些哀家都明白!”
“寿王的出身的确是不好,哀家不忌讳这一点,但是规矩就是规矩,他出身再不好,也是你的儿子,你的头一个儿子,喜姐这些年身体不好,怕是也不会有嫡子了,这太子之位说到底都是他的。”
“以前哀家不说,是因为常洛这孩子资质平平,也没什么手腕,所以哀家也在犹豫,要不要将他推上那个位置,但是如今看来,这孩子懂得隐忍,手段心计都是上上之选,你的这几个孩子里面,没有比他更出色的了!”
朱翊钧沉吟片刻,终于忍不住反驳道。
“可他的手段太强硬了,这一点儿子颇为不喜,何况他心中对儿子,甚至是对母亲您都毫无敬畏之意,他自以为掩饰的好,可儿子又岂会看不出来,这些年在宫里的日子,怕是让他心里充满了怨恨,若是真的让他当了太子……”
有了上次的经,他是不敢再提朱常洛的出身了,不过谈到这个孩子,他心里还是忍不住感到一阵不舒服。
“这一点哀家也不是没有想过,可皇帝你不要忘了,你是皇帝,哀家是太后,纵然是他心有不满又如何?他能拿你怎样?”
“再说常洵那个孩子,虽然才十岁,可哀家却也瞧得出来,他不是太子的料子,小小年纪就敢打死打伤陪侍他的内侍宫娥,你非要将他推上太子之位,是祸非福!”
这两句话李太后的口气倒是温和的紧,朱翊钧也忍不住有些羞愧,道。
“母亲,洵儿还小,不过有些顽劣罢了,何况不过是几个内侍而已,儿子已经命张诚严加教他,定不会再出现这等事情!”
只是这口气当中却流露出一丝宠溺,顿时让李太后的脸色一沉,脸色变得严厉起来。
“皇帝,你不要忘了,你是皇帝!不只是常洵的父亲,还是这天下万民的君父,选太子也不是小事,你真的觉得,凭常洵的品行,能够比常洛更合适这个位子吗?”
“这……”
即便是脸皮再厚,朱翊钧也不得不承认,凭如今朱常洛显露出来的手段心计,凭朱常洵是绝对争不过他的,说不定到最后还会害了他。
眼中闪过一丝回忆之色,李太后眼中闪过一丝悲伤,道。
“皇帝,你继位之时方才十岁,你弟弟潞王更是还不懂事的年纪,被哀家和几位先生就送上了帝位,所以你并未经过帝位之争,才会有这等想法,但是哀家今天要告诉你,你可知你父皇当时在裕王潜邸的时候,经过何等的辛苦,躲过了多少次生死杀机,才夺得了这帝位。”
“若是常洛是个普普通通的皇子还好,但是如今他有这等心计谋略,你若是执意要将常洵立为太子,不仅会害了常洵,说不定到最后连郑氏都落不得好下场!”
这下子朱翊钧是真的有些动摇了,诚然他在史书上看到了无数为了帝位厮杀的例子,但是他毕竟没有经过,如李太后所说,他懵懵懂懂的时候,这帝位便已经送到了他的手里。
所以他心中一直觉得,太子之位也就是那么回事儿,有他这个父皇在,无论如何也能保得朱常洵无恙!
但是直到现在,他才惊觉一身冷汗,当初唐太宗何等宠溺他的四子魏王李泰,遥领七州之地,并被特许常驻京城,种种迹象都表明,唐太宗对于这个才华横溢的儿子满意程度要远远高于他的长子李承干,甚至有意易储。
可结果呢?
唐太宗最后几个儿子互相残杀,没有一个有好结果。
难不成,他的常洵也要经这样的苦难吗?
一时之间,朱翊钧头一次有些怀疑,自己这么做究竟是否正确。
“好了,哀家乏了,你且回去好好想想吧!”
看着皇帝愣愣的样子,李太后扶着额头,挥了挥手说道。
“儿子告退!”
朱翊钧行了个礼,全然忘记了自己这次来的目的,神思不属的走出了慈宁宫的大门,回到毓德宫之后便将自己关在宫中,吩咐谁也不见。
只是可惜,这皇宫当中,总有拦不住的人的。
“陛下,贵妃娘娘求见!”
张诚小心翼翼的走进殿中,低声道。
却见皇帝手中捏着一张泛黄的信封,信未封口,信封上干干净净并无一字。
而皇帝却是紧紧的盯着它,神色阴晴不定,听见此言,头也不抬便有些烦躁的道。
“朕不是说了么?谁也不见,让贵妃先回去吧!”
“这……”
张诚顿时一愣,要知道,以往的时候,无论皇帝多么繁忙,都不会将郑贵妃晾在一旁置之不理,可是这从慈宁宫回来之后,怎的就变了个人似的。
不过他抬头瞧见皇帝不善的眼神,却是勐地冒出一阵冷汗,低头道。
“遵旨!”
“贵妃娘娘,娘娘您不能进去,陛下吩咐……”
“都给本宫让开!”
只是张诚才出去没多大工夫,朱翊钧便听见殿门处一阵喧闹,郑氏带着两个宫娥便往里闯来,而张诚则是急的满头大汗,不过终是没有挡住郑氏的脚步,片刻之间,郑氏便已经到了朱翊钧面前。
“陛下,你要为臣妾做主!臣妾真的什么都没有做,臣妾冤枉啊!”
郑氏脸色苍白,进门就拜倒在地,低声啜泣道。
第二百二十七章:嘴炮功力哪家强
见此情景,朱翊钧顿时心中一疼,随手将信封放下,便连忙起身将郑氏扶起来,担心的说道。
“贵妃这是怎么了?有什么事情慢慢说,你大病初愈,身子还虚着,怎么这样折腾!”
“陛下,现在宫里朝里都在传言,说这次寿王遇袭,背后的指使者乃是臣妾,还有人说,是臣妾妖魅祸国,迷惑陛下,让您不分是非,妄动储位。”
“可是皇上您知道,臣妾从不曾妄想过太子之位,是您当初说,若是臣妾为您生下皇子,便立他为太子,如今寿王一出事,便全部怪到了臣妾的身上,臣妾冤枉啊!”
伏在朱翊钧的怀里,郑氏顿时泪流不止,断断续续的说道。
顿了顿,抬头望着皇帝,道。
“陛下,是不是连您也觉得,是臣妾妄图储位,所以在宫中行此大逆之事?若是如此的话,您不如直接处死臣妾好了!”
“贵妃这是说的什么话,你和朕相伴十数年,这些流言不过是那些老煳涂的论调,朕岂会相信?”
朱翊钧顿时脸色一沉,转头对着张诚道。
“张诚,你即刻去查,是谁在宫中散布这等荒唐之极的谣言,定要查出幕后主使!”
不过郑氏却不是那么好哄的,止住眼泪问道。
“那陛下方才,为何不见臣妾?”
“这……”
朱翊钧顿时想起自己方才在慈宁宫当中和李太后的一番对话,忍不住有些犹豫。
转头却看见郑氏泫然欲泣的盯着他,顿时苦笑一声说道。
“朕方才和太后起了争执,心中有些烦躁,所以吩咐谁也不见,谁知道张诚这个不长眼的,竟然连贵妃你也要拦着!”
一旁的张诚无辜躺枪,却只能低头道。
“娘娘,都是奴婢的错,是奴婢分不清楚状况!”
郑氏这才缓了缓,和皇帝在一旁坐下,道。
“陛下,这件事情虽不是臣妾所为,可到底臣妾已经牵扯进来了,不知陛下打算如何处置此事?”
“贵妃放心,朕已经将案子交由三法司审理,定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