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谋天下-第1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常洛却是不在意对方的口气,眉头微皱开口问道。
的确,王皇后此番在宫中的布置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仰仗陈矩替她将消息传递给慈圣皇太后。
而陈矩乃是东厂提督,他的一举一动自然备受瞩目,尤其是备受东厂的老对头锦衣卫的注意,由此线索,骆思恭能够查出宫中的情况也无可厚非。
毕竟锦衣卫和东厂都不同于外朝,即便他们大部分的势力都不在宫中,但是想要探听些消息,还是要比外朝便利的多。
何况郑氏和李氏在宫中弄出的场面并不小,不用费心思就能够弄清楚的。
但是让他有些疑惑的是,锦衣卫号称只对皇帝效忠,既然骆思恭已经查清楚了宫中的局势,为何没有向皇帝禀报呢?
“殿下有所不知,锦衣卫的职责是监察天下,只对陛下一人负责,但是历代指挥使的规矩,有两件事情绝不掺和,一是后宫之事,二是皇储之事!”
骆思恭却是脸色一板,严肃的说道。
不涉皇储之事吗?
朱常洛眸光一闪,心思微微有些发散,却是不在这件事情上继续纠结,正色说道。
“既然如此,本王也就不为难骆指挥使了,今日本王来这南镇抚司,是有一件事情想要问问骆指挥使!此事并非后宫或者皇储之事,而是朝政之事,希望骆指挥使能给本王一个满意的回答!”
眼见朱常洛一副严肃的表情,骆思恭沉吟了片刻,问道。
“殿下所说,可是倭国和议之事?”
“不错,本王出京之前,曾将利害对骆指挥使分析清楚,那沈惟敬欺上瞒下,骗取国书,此乃我大明奇耻大辱,当时指挥使大人也答应将此事详查清楚,但是为何如今使团已经取得国书,回转倭国,而且沈惟敬又大摇大摆的出现在了使团当中,还成为了正使!”
越说这件事情,朱常洛越觉得窝火。
他可不相信在锦衣卫的大刑之下,区区一个沈惟敬能够撑得住,锦衣卫多得是撬开他嘴的法子!
但是即便如此,沈惟敬到最后还是完好无损的回到了使团当中,而且成了正使。
当然,他也清楚这其中定然有着隐情,但是这并非是一家一姓的小事,而是朝堂大事,沈惟敬叛国之举乃是板上钉钉。
若是让他将国书带回,到时候必将给倭国喘息的机会,朱常洛想不出有什么样的隐情,能够让骆思恭在这种情况下放了沈惟敬。
顿了顿,朱常洛的情绪微微收敛,却是闷声道。
“此事,骆指挥使需要给本王一个交代!”
这句话若是以前的朱常洛来说,自然是没什么威慑力,更别提让堂堂的锦衣卫指挥使重视了。
但是如今却不同,如今的朱常洛已经是亲王之身,朝野之间也开始声名鹊起,朝着太子之位已经稳稳的又迈出了一大步,他的这般质问,即便是骆思恭也不能置之不理。
“殿下息怒!”
轻轻摇了摇头,骆思恭却是苦笑一声道。
“此事错综复杂,说来话长,并非殿下想象的那般简单……”
“错综复杂就请指挥使大人抽丝剥茧,说来话长就请指挥使大人长话短说!本王倒想看看,这沈惟敬有何等样的能耐,能够让骆指挥使都扛不住压力将他放了!”
朱常洛却是冷声说道。
“殿下可知,这朝局当中关于朝鲜之役一直议论纷纷,有主和派,也有主战派,先前李如松将军撤兵之时,朝中便有许多人想要乘胜追击,不给倭国任何喘息之机!”
眼见实在是糊弄不过去了,骆思恭方才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
朱常洛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说下去,这种情况他当然知晓,甚至就连当初的他也是持着这种态度,希望大军能够驻守朝鲜,将丰臣秀吉的残余势力全部扫清,甚至是远渡重洋,剿了某个小国也并非不可。
但是无奈他当初的影响力实在太小,这份心思也只能埋在心底了。
可此事和放走倭国使团有什么关系?
“但是后来,朝中的风向却是起了变化,主战的大臣偃旗息鼓,只剩下主和的声音,而倭国的使团在京城更是畅通无阻,殿下难道不觉得奇怪吗?”
这一次却是换朱常洛沉默了,骆思恭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他却是从其中听到了许多不同的意味,事实上,这次和议的事情打从一开始,就处处透着奇怪。
先是原本坚定主战的兵部尚书石星迅速转变态度,首度提出议和,并且将李如松召回了京师。
然后又出了沈惟敬这档子事,甚至于在朱常洛将这件事情透露给骆思恭之后,倭国使团的和议竟然仍旧能够照常进行。
还有骆思恭所说的,如今这朝中,所有的主战派都不再发出声音,朝野上下都开始支持议和,这在朱常洛看来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要知道,出现这种局面,一般只有两种情况,其一是所有的主战派都被遣送出了京师,再无法在这件事情上发声,但是骆思恭也说了,朝中主战的大臣并不在少数,甚至不乏位高权重之辈。
如果要将他们全部打压的话,未免太过困难,而且必定会闹出极大的动静!
但是据朱常洛所知,这两年来,朝廷当中并没有太大的人事变动,所以基本可以排除第一种可能,那么就只剩下另一种情况……
有人强压下了这些声音,或者说服了这些大臣!
而朝中有这个能力的人只有一个,也只能有一个!
“殿下或许不知,在本指挥将沈惟敬拘回之后,便立刻承受了各方的压力,不过两日的时间,本指挥便不得不将其释放……”
骆思恭却是叹了口气,无奈的说道。
朱常洛微微脸色微微一沉,如果说先前他还有一丝犹疑的话,那么骆思恭的这句话基本上就能够确定他的猜测了。
锦衣卫乃是天子亲军,无论是多大的压力,对于骆思恭来说都不是个事儿,锦衣卫势大的时候,弹劾的奏疏简直能够摆满整个乾清宫,但是对于锦衣卫来说都并无影响。
能够让他在这么快的时间内放人的恐怕也唯有……
出了南镇抚司,朱常洛却是回头望着宫城的方向,眉头紧蹙。
我的皇帝陛下,你到底在想些什么?
第二百九十九章:帝王心术
回去的一路上,朱常洛都眉头不展。。
他仔仔细细的将整件事情的经过再次推敲了一遍,发现结果还是一般无二,能够指使的动骆思恭的人,除了皇帝之外不可能有其他人。
而按照这个前提来推理的话,皇帝显然是早知道沈惟敬的为人,甚至是清楚他所做的事情,但是即便如此,他却还是压下了所有反对的声音,坚持要和议。
若说是为了转移朝堂众臣在国本之事上的注意力的话,未免也有些太过牵强了。
即便是朱常洛对他这个老爹不怎么感冒,却也不得不承认,这些年他从未在国家大事上有过差错,更不可能拿着两国邦交这样的大事做文章的。
但是若不是为了国本的话,他这么做的原因又在何处呢?
“王安,若是让你来说的话,你觉得皇上此举意欲何为?”
作为一直随侍在朱常洛的身旁的内侍,这件事情王安自然也是知晓的,想不通之下,朱常洛便转头问道。
“殿下,王安不敢妄自揣测皇上的意思,不过……”
王安挠了挠头,替朱常洛添了杯茶水,道。
“不过什么?”
“不过王安有一处想不明白,殿下说这朝中有人想要开战,有人想要议和,既能僵持,想必双方都不是好说话的,想必就算是皇上,也难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主张开战的人全部偃旗息鼓吧……”
朱常洛沉吟,王安说的的确不无道理。
大明朝的文臣不是好惹的,这帮顽固的老东西认定了一个东西,就不会轻易改变,想要说服他们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不过……
朱常洛眼中闪过一道异色,颇有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的确,说服这些开战的人改变主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若是这只是一个计策呢?
要知道,若是超脱出整个朝堂来看,倭国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贫弱荒蛮的小国,自丰臣秀吉结束了战国时代之后,倭国的国力产生了极大的增长。
这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必然会经的过程,不足为奇,但是问题就在于,如今倭国已经没有了丰臣秀吉的对手,所以他必然会将目标放到朝鲜,并且以此为跳板,威胁到大明的安全。
而朱翊钧正是看出了丰臣秀吉的狼子野心,所以才断然出兵,援助朝鲜!
但是若是在往上考虑一层,这一次的确是将丰臣秀吉击退了,也令倭国元气大伤,但是毕竟是元气大伤而已,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休养生息的力量是惊人的。
若是放任他发展下去的话,怕是要和关外的蒙古人一般,屡屡来犯!
这也是朱常洛担心的地方。
但是如今想来,当初大明出兵是为了帮助朝鲜将丰臣秀吉驱逐出去,如今他已经乖乖的退兵,并且在天下人面前做出了归顺的样子。
若是大明继续乘胜追击的话,未免有失王师的名声。
何况丰臣秀吉已经被赶出了朝鲜,若是大军仍旧滞留的话,定会被人怀疑大明是要借出兵之机霸占朝鲜,更严重的是,若是大军继续追击,朝鲜在背后捅上一刀的话,那大明可真是面子里子都丢尽了……
时至今日,朱常洛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行事冲动的少年人了。
冷静下来想想,这种种顾虑之下,加上大军远征钱粮消耗甚多,撤军才是正道,既然撤军,和谈就是必要之举……
而换位思考,若是朱常洛是皇帝的话,他肯定不会就此甘心将丰臣秀吉放回去休养生息。
但是大军若要再次出击,必定要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
而在前世,这个理由是……
“王安,你快去打听打听,此次礼部送去倭国的国书,里面写了些什么?”
“是!”
半日之后,朱常洛手中拿着刚刚从兵部抄录的国书内容,嘴角泛起一丝淡淡的笑意,喃喃自语道。
“果真如此……”
这份国书与其说是国书,倒不如说是挑衅,整份国书语气高高在上,简直就是老子训儿子的口气,而且说的极为严厉,简直是毫无和谈的诚意。
要知道,丰臣秀吉是何等人?
即便是倭国不过蕞尔小国,但他也是统一了整个倭国的人,必然心高气傲的很。
见到这样的国书,怎么可能不生气?
何况如今距离朝鲜之战已经有两年多了,想必这丰臣秀吉的军力也该恢复了不少,与之相对的,信心也应该回来了。
面对这么一封几近于侮辱的国书,若不起兵,他就不是丰臣秀吉了!
回想起原本史的轨迹,似乎这封国书送到倭国之后,丰臣秀吉大怒之下,便直接撕毁了国书,两国再起战端,这一次,丰臣秀吉战死,倭国主力死伤超过七成,而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族崛起,倭国自顾不暇,从此再也无力征伐朝鲜。
直到满清末年,方才重新踏足到这方土地之上……
如今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