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谋天下-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可就非朱常洛所愿了,不过好在他对此早有准备,略微沉吟了片刻,便开口道。
“既然如此,便请这些商贾明日到县衙一叙吧,他们既然帮了本王,本王便断不会让他们吃亏的……”
第二百三十章:另类“分蛋糕”
次日,朱常洛带着王安等人来到府衙的时候,却是微微有些意外,概因来的人确实不多……
要知道,如今平安府城当中几十万的百姓都要依靠城外的集市才能购得必须的生活物资,而且朱常洛又要求所有的物资足量供应,如此一来,也就是说必须要有一个庞大的商人集团才能够满足要求。
而在大明朝当中,也只有徽商有着这样的实力,能够通过各地的徽商会馆用最快的速度调集起数量庞大的商贾汇集到平安府来。
当然,这和张素功长袖善舞是分不开关系的,为了这些商贾,朱常洛还特意命李文华将县衙后堂当中不必要的东西全部撤掉,以容纳这些商人。
但是等他到了现场才发现,会场当中虽然也算是勉勉强强的坐了不少人,但是和他想象的座无虚席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殿下,今早出了紧急之事,有一部分叔伯来向晚生告辞,说是家中有事,无力在继续在此支撑,还请殿下恕罪!”
张素功迎上来,脸色颇为抱歉的说道。
说实话,这个理由他自己都不相信,而且对于这几家的离去,张素功也是始料未及,明明他们昨夜还答应的好好的,会再支撑一段时间,可偏偏今早就出了这样的事情……
“哦?是哪几家?”
朱常洛却是仍旧不急不忙,开口问道。
“你放心,本王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知道哪些人如此不智,这行百里者半九十的事儿可不像你们徽商的作风!”
看样子,这位不仅一点都不着急,而且还有心思打趣自己。
张素功摇了摇头,却是没有朱常洛这么乐观,开口道。
“这次离去的大多是布商,还有一部分粮商,殿下,他们一离去之后,我们手头的物资立刻捉襟见肘,若是找不到新的货源的话,怕是明日的集市上面就要出现缺货的情况了,而且……”
顿了顿,张素功确定朱常洛并没有因此而流露出不悦的情绪,方才继续说道。
“而且殿下,恕晚生直言,商人们向来是不干赔本的买卖的,他们到此地以来,除了是看家父的面子之外,更多的是希望能够入驻平安府,可是殿下这么多天以来都没有表示……”
“素功你不必担心,此事本王早有打算,今日便是要解决此事而来,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本王吧,这些日子辛苦你了!”
朱常洛微微一笑,却是拍了拍张素功的肩膀说道。
事实上,他对于这种情况虽然不说早就清楚,但也料到了,只是没想到走的人有这么多而已,这几天城中的局势,他虽然一直没有说什么,但是一直都在关注当中。
更是请来了便宜舅舅王道亨,以权谋私的带来了几队锦衣卫的堤骑,让他们混迹在百姓中间,打探消息!
根据他得到的消息,城中到现在为止,颇有些孙刘吴三家的残余势力相当的不安分,在百姓当中散布谣言无果之后,便将主意打到了徽商的身上。
不得不说,他们当中还是有聪明人的,如今城中的经济全靠城外的徽商来维持,若是他们撤走了的话,城中的经济怕是立刻就会崩盘,进而引发民变!
但是朱常洛对于这种情况却是一直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理会它,这一点让负责打探消息的孙荣一直都很不解,尤其是当他昨天向自家殿下禀报说,城中的仕绅密谋用银钱收买一部分商贾,让他们撤出府城的时候,殿下嘴角那一丝怜悯的笑意,更是让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但是这都不重要,朱常洛此刻已经大步流星的走上了县衙的主位之上。
底下的一帮商贾见到他过来,连忙止住窃窃私语的声音,起身恭敬的行礼。
“小民等参见寿王殿下!”
“诸位不必多礼,本王今天过来,是想要告诉诸位一个消息,朝廷的处置命令已经下来了,刘孙吴三家欺压备下,屡行不法,兼并田地,纵容恶奴伤人杀人十余起,其家主及涉案中人判流放三千里,家产抄没!”
朱常洛也不磨叽,直接了当的便开口说道。
只是他的这几句话却是如同巨石投入水面一般,在商贾中间炸响,让底下的人瞬间变得骚动起来,对于孙刘吴三家的结局,他们压根就不关心。
那帮心肠又黑,由不敬圣人的晋商,最好全都被滚回辽东去才好。
他们真正关心的是,这些人留下的田产,商铺和商品,究竟如何处理,他们大家跑了这么远过来这里,不就是为了这个吗?
朱常洛冷眼看着底下的骚动,心中却是不禁冷笑一声,果然是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刚刚他们还对自己满腹抱怨,现在一口肥肉放在眼前,立刻将一切都抛到了脑后。
而与此同时,一旁的孙荣自然也瞧见了局面的转变之快,以他的聪明,自然瞬间就明白了殿下这些日子以来对商贾们放任不管的原因。
多一个人留下,就多一个人来分蛋糕!
孙荣当时还不明白殿下这句奇怪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所谓的蛋糕又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但是这兵部妨碍他理解当下的局面。
很明显,那些今早离去的商贾们,虽然可能从地方仕绅身上得到了好处,但是却在这场盛大的“分蛋糕”当中被踢出了局。
孙吴刘三家把持平安府城这么多年,所留下的商铺和田产,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
何况对于商贾们来说,什么最重要?
不是那区区几个铺子,而是市场!如今的商贾们已经渐渐觉醒了地域意识,尤其是徽商这个团体,更是深谙此道,若是他们能够拿些这些铺子,别的不说,单单平安府的这一大块市场便足够他们吃的盆满钵满,在这一瞬间,商贾们顿时觉得这些天以来所有的银子都值了!
“就如诸位所想的,如今官府查抄了孙刘吴三家的商铺,这些商铺原本经营状态良好,所以官府打算将田契和房契以及铺子中存积的货物打包,由现场的各位出价,价高者得!”
胖胖的李文华站起来,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
这种事情明显是用不到朱常洛这种级数的人出马了,所以只能委屈李文华这个知县亲自出马了。
说罢,便有几个衙役拿着一摞厚厚的纸张分发给在场的众人,这些商贾们接过来一看,却是眼睛都有些绿了,无他,这几张薄薄的纸上面,正是记录了官府查抄的所有商铺名单以及地址和底价……
ps:今天的更新晚了,给大家道歉~
但是还是要弱弱的解释一下,作者君今天回老家收拾了一整天,回来以后两条胳膊废了一样,酸痛酸痛的,打字一小会都要休息一会,晚了这么久,还是跟大家说声对不起。
下一章不定时间了,写完就发出来~
第二百三十一章:多嘴该死
事实上,朱常洛也并不是黑心的故意要将其中一部分商贾挤出去,他之所以拖到现在,也有自己的苦衷。
要知道,刘孙吴三家虽然以及被抓捕了,但是这并不代表朱常洛立刻就能够处理他们遗留下来的财产了,程序还是要走的。
当然,虽然说像刘守友这样的知府,需要朝廷来处置,但是收拾几个商贾,却是像吃饭喝水一样简单,商贾的势力虽然如今日益庞大,但是说到底他们只是四民之末。
更别提朱常洛手里握着他们非法兼并土地,搞得无数人家破人亡的铁证,压根不给他们申辩的机会,李文华便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将案子审结。
然后将卷宗封存,送交府衙,府衙当中有沈宏,自然也是用最快的速度送到了金陵城的刑部,朱常洛又提前给陈良弼去了信,案子自然一路畅通无阻,但是即便如此,也要到今天才来了刑部的批复。
这还是朱常洛多方运作的结果,甚至于刘孙吴干的事儿杀头都足够了,硬生生的被朱常洛压成了流放,倒不是他可怜这帮混蛋。
而是凌迟之刑的话,就超出了南京刑部的权限,需要送到京师刑部,然后御笔朱批,这么一来一回,且不说其中可能发生的诸多变故,单是时间上就压根来不及。
朱常洛已经用这么快的速度了,但是还是差点后院起火,要是送到京城去,等批复回来黄花菜都凉了。
不过幸好他赶上了,有了刑部的批文,朱常洛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处理这帮人留下的财产了。
虽然名义上来说,从孙刘吴三家当中查抄的财产都是要没入国库的,但是问题是,银两和布匹丝绸都可以送到国库当中,但是像田产和商铺这种不动产却是没办法的。
这些天以来,朱常洛除了运作刑部之事之外,唯一做的其他事情,就是清查刘孙吴三家的财产,包括田产,商铺和不动产,当然还有货物银两等……
但是如今府衙当中有沈宏帮他照应着,所以朱常洛做起某些事儿来,自然是轻松的很,基本上超过七成的货物都被他大手一挥直接留下,至于银两倒是给南京户部送去了五成。
不过这是抄家的潜规则了,要是不趁机私肥腰包,那才是奇怪的事儿。
当然,朱常洛也没有独吞剩下的五成,他拿出了整整两成送去南京,打点关系。
但就是这剩下的三成,也足以让朱常洛咂舌了,古人讲,抄家致富快,诚不欺我!
单是查抄剩下的三成银两,就有足足几十万两,要知道,当时神宗派矿税太监四处敛财,遍及全国的范围,也才弄来三四百万两,这一下子就有一成多了……
而且这还不包括不动产和货物,要是加上的话,简直令人发指!
不过这些都和朱常洛无关,他看着底下的徽商们,这些都是肥羊啊!
虽然他不可能跟对待刘孙吴三家一样简单粗暴,但是要论玩商业手段,这些还处在探索阶段的商人们,怎么可能玩的过他?
当然,面子上还是要做足的……
“想必诸位已经看到了,你们手中皆是孙刘吴家抄没的商铺,共计一百四十二家,其中有粮铺,布庄,当铺……朝廷要这些铺子自然是没用的,所以打算继续交给各位经营,当然,如何经营,由谁来经营却是要事先说分明的……”
李文华笑眯眯的开口道,他这个知县,今天也就客串一把主持人了!
“诸位想必记得,入场的时候,每人发了一张小册子,上面盖上了官府的钤记和诸位的大名,而在诸位手中的商铺清单上,各自写着铺子的底价,诸位只需要在官府分发的小册子上写上自己的出价,然后交上来,我等当场揭晓价格,价高者得!”
这是朱常洛照抄后世的投标规则改过的,说实话,他也想搞拍卖的法子,但是没办法,虽然他清楚这帮商贾都是冲着利益而来的。
但是至少明面上他们替自己缓解了压力,所以明面上的工夫肯定是要做的。
所以李文华话音一落,朱常洛便开口说道。
“诸位不必疑虑,这是怕有人恶意竞价,使诸位的荷包受损,方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