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谋天下 >

第143部分

明谋天下-第143部分

小说: 明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百一十六章:聪明反被聪明误

    事实上,今天在沈一贯接到这份奏疏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就是刘守友疯了,竟然会容许这样的奏疏堂而皇之的递到皇帝的面前,而且他还无动于衷,这是知府的位置做腻了吗?

    要知道,一般的知府遇到这样的奏疏,虽然不能压下不发,但是拖延个一两个月的是轻轻松松的事情,而这也是朝廷很少有以下举上成功的原因,一两个月的时间,足够抹掉一切痕迹了,到时候就算是奏疏送到了京城,也会变成一张无用的废纸。

    甚至于有些能量足够大的知府,会让弹劾他的人自食其果,一般来说,这种情况,正是朝廷所默许的,概因到了知府的层面,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算是封疆大吏了,必要的权威是要给的。

    只要他治下不出什么大的麻烦的话,一定的特权也是要有的,不然的话,底下的人全都不专心于发展民政,只想着如何举报上官,那还不乱了套?

    但是问题就在于,沈一贯迄今为止,从没有听到过这件事情的风声,对于刘守友的底细他再清楚不过了,因为他的出身,在朝中压根没有人脉和师承,自然也就没什么靠山,如果不是因为平安府的特殊状况的话,他的一个浊流出身的官员,是绝不可能爬到知府的位子的。

    甚至于一度发生过他想要往朝廷送银子都没人收的尴尬状况,说句实话,如果不是为了巴结皇帝的话,沈一贯也是压根不会瞧得上这么一个浊流的,但是没办法,自从张位离开之后,沈一贯就敏锐的发现,他的圣眷大不如前了。

    作为一个老官僚,沈一贯很清楚这绝不是因为立储之事,且不说国本是浙党一贯的方针,单是今上的性格,就决定了他不会因为此事迁怒于自己,国本之争和国事,皇帝一向分的很开,这也是如今的朝局能够勉力维持的原因。

    不谈国本,一副君贤臣恭的样子,论起东宫之位,却是谁都不肯让步。

    那么除了国本之外,唯一有可能造成自己失去圣心的原因就是……他驱虎吞狼的计策被皇帝察觉了!

    或许张位并不受皇帝的喜欢,但是自己未曾试探过皇帝的意思就将他逼走的做法,却无疑会让皇帝感到很不舒服,自从内阁空虚,沈一贯渐渐进入权力中心之后,他就越发的察觉到这一点。

    不然的话,皇帝不会特意提拔一个和他极度不对付的沈鲤上来压住他!

    所以沈一贯很警惕,警惕的结果自然是设法挽救圣心,而如何挽救圣心?当然是投其所好!

    他能够看得出,皇帝对皇长子有多么厌恶,所以在皇长子的身上下功夫是绝对没错的,事实上,最开始密奏寿王府权势过大,要以王府长史钳制的主意,就是沈一贯出的。

    也是他一手搅黄了朱常洛用赵士桢来执掌王府护卫指挥使司的计划,只不过没想到突然之间冒出来一个骆思恭截了胡!

    他虽然不清楚骆思恭为什么会把骆养性安排到王府当中,但是他却清楚,自己并不好和这位锦衣卫指挥使硬碰硬,何况他本就是顺手为之而已,也不放在心上。

    而这当中最重要的一步,也是让皇帝对他最为改观的一点就是,沈一贯写了一封信给平安府知府,虽然没有明言,但是字里行间却表现的清清楚楚,让他闹出动静来,尽量为难朱常洛。

    于是才有了朱常洛到平安府之后无人迎接之事,不得不说,沈一贯很聪明,他做的这些事情的确让皇帝很满意,作为皇帝,虽然朱翊钧很不喜欢这个儿子,但是限于身份,有些事情是他绝不能下场去做的,这个时候,一个能够领会自己意图并且深入贯彻的下属,就显得让人十分舒心。

    沈一贯已经能够察觉到,这些日子以来,皇帝对他的态度明显好了不少,最明显的就是他在和沈鲤争论的时候,皇帝不会像以前一样偏向沈鲤了。

    当然,这并不代表沈一贯改变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这些事情都是他私下做的,明面上以他为首的浙党还是在不停的敲着边鼓,鼓动皇帝早立皇长子为太子。

    他暗中针对朱常洛讨好皇帝是一回事,支持皇长子正位东宫,又是一回事!

    看起来有些奇怪,但是事实就是如此,这其中的区别,就在于他支持的是皇长子,而不是朱常洛而已,他并不打算依附于朱常洛,所以坑他的时候自然毫不犹豫。

    但是只要将皇长子拱上太子之位,那么拥立之功自然是稳稳的到手,至于皇长子,别说他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就算是知道又如何?他为了上位连皇帝都不怕,还怕一个太子?

    所以当今天沈一贯看到这份奏疏的时候,他第一个念头是压下这份奏疏,因为如今他刚刚才将刘守友收入麾下,还指望他能够牵制朱常洛,让他继续在皇帝面前表现呢,这个时候他怎么能出问题?

    再说了,连自己手下的人都保护不住,他的威信何存?

    但是只是一瞬间,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作为久经风浪的老狐狸,沈一贯很清楚,内阁的禁忌在何处,这件事情若是无关痛痒的话,他压下也就压下了,但是他从这份奏疏背后隐约看到了一个兴风作浪的身影。

    既然对方能够瞒过刘守友将这份奏疏成功送到京城,就肯定有办法成功的让它到达皇帝的御案前,甚至于让它在京城当中扩散开来……

    到时候事情真的闹大了的话,恐怕他也只能上本乞骸骨了!

    所以他选择了另一条路,不仅没有压下这份奏疏,反而大张旗鼓,气势汹汹的来到了王锡爵这里,事实上,他悄悄遣人去沈鲤那看过,知道王锡爵将沈鲤请了过来,他就是专门挑这个时候来的。

    目的就在于沈鲤的身上,对于这个老对手,他太清楚了,只要是自己赞同的,对方一定会反对,而自己反对的,对方一定会赞同,所以他这次反其道而行之,气势汹汹的要处置刘守友,实际上,就是想要拿沈鲤当枪使,等他提出反对之后,自己就立刻顺水推舟答应下来。

    到时候王锡爵独木难支,必然不好为了这么一个难辨真伪的奏疏驳斥两个同僚的意见,就算是闹到了皇帝那里,想必皇帝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不过让沈一贯没有想到的是,沈鲤在听到了王锡爵的询问之后,并没有立刻回答,反而沉吟了片刻,轻声开口道。

    “元辅,老夫以为子唯所言极是,这等国之蛀虫不可轻纵,当即刻革职查办!以儆效尤!”

    一句话让沈一贯瞬间愣在了当场,不敢相信的看着笑眯眯的沈鲤,简直像是瞧见了鬼一样……

 第二百一十七章:自食苦果

    这一刻,沈一贯简直想大喊一声,这和说好的套路不一样啊!

    沈鲤这个老家伙,什么时候竟然转性了,不跟自己抬杠就算了,竟然还赞成自己的提议,在这一瞬间沈一贯甚至有些怀疑自己面前的沈鲤究竟是不是真的了。

    要知道,自从沈鲤入阁以来,凡事无大小,必和沈一贯抬杠,只要看到沈一贯不高兴,他老人家就笑的见眉不见眼的,偏偏由于资历的原因,沈一贯还不能对他做的太过分,正是因为如此,沈一贯才计上心头,想要挖个坑给沈鲤跳。

    谁想到这回这个老狐狸竟然一反常态,同意了自己的意见?!

    与此同时,王锡爵看着沈一贯有些阴郁的面容,心中却是微微摇了摇头,平心而论,若不是他和沈鲤刚刚接到了沈宏的奏疏的话,沈鲤必然是要反对沈一贯的建议的,这可谓是内阁当中的一大特色,凡是沈一贯提出的建议,沈鲤必定反对!

    可如今他们既然已经定下心思,要将平安府的积弊斩除,那么首要的阻碍就是知府刘守友,何况刘守友若是倒了,最大的可能就是沈鲤的弟子刘梦周上位,他又岂会放过沈一贯这个送上门的的借口?

    而此事落在笑眯眯的沈鲤眼中,却又是另一番景象,要知道,他之所以和沈一贯处处作对,除了因为二人早年有诸多嫌隙之外,更重要的是局势需要,他闲置多年再度被启用,自然对朝廷当中的局势更加洞悉,皇帝之所以调他进来内阁,最大的用意就是钳制沈一贯。

    所以沈鲤面上自然处处跟他作对,但是要知道,这作对也是有讲究的,要是他真的因为一己好恶而不分是非的反对沈一贯的建议的话,那他也在这内阁做不了多久的。

    毕竟内阁上承君王,下接百官,有些时候甚至能够逼近宰辅权威,若是两个阁老罔顾朝政,只知党争的话,皇帝定然会出面调停,而这种不识大体的行为,也基本上算是为自己的仕途画上句号了。

    沈鲤入仕多年,自然看得透这一点,所以他虽然一直跟沈一贯作对,但是实际上却是十分有技巧的,有些时候沈一贯的建议是正确的话,他只是象征性的争辩一下就好,而他若是做出的决定不对的话,那沈鲤自然是不客气的。

    更别提他们俩之上还有王锡爵这位首辅大人震慑,从中调停!

    让他们三人在内阁当中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局势。

    但今天的事情却是有所不同,俗话说,最了解你的人莫过于你的敌人,从沈一贯一进来,沈鲤便察觉到一丝不对,要知道,一般来说沈一贯要是真的想要做什么事儿的话,他一定会避着自己私下和王锡爵来商量的,毕竟没有人愿意被次次打脸。

    可是今天沈鲤却发现,沈一贯这货看见自己在这里,竟然毫无反应,而且堂而皇之的开始商量平安府的事情,加上他过激的反应,瞬间让沈鲤察觉到了他的用意。

    如果是别的事情的话,说不准沈鲤就顺水推舟,陪着沈一贯把这场戏演完了,但是平安府之事,却是在沈一贯来之前,他就和王锡爵商量好的,自然不会轻易改弦更张,更别说他的第一弟子刘梦周已经多次写信,向他描述刘守友在平安府的种种劣迹……

    “既然仲化兄和子唯都觉得此事不虚,那就……”

    不论怎样,沈一贯已经说出来的话是收不回去的,至少无缘无故的,他是不好改弦更张的,所以他只能将目光投向了王锡爵,现在他唯一能够寄希望的就是王锡爵能够否掉这个决议。

    那他就可以顺水推舟接着王锡爵的话了。

    “那就依仲化兄的意思票拟,呈奏陛下吧!”

    可惜的是,王锡爵的一句话却是打破了沈一贯最后的幻想,随后,王锡爵将沈宏的那份奏疏和自己刘梦周的那份奏疏放在一起,提笔在票拟后写上,添上了一句话。

    “平安府知府刘守友徇私枉法,坐贪官银,上不能报君恩,下不能抚黎庶,安官吏民心,以其无用渎职,内阁奏其革去冠带,送交南京刑部会同南京都察院详查,另报京城,伏惟陛下圣裁!”

    这一次王锡爵没有具体说是由谁奏禀,而是简简单单的用内阁两个字一带而过,但是只要稍微有点政治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才是最可怕的!

    故而当沈一贯看见刘梦周的奏本之后,纵然是一瞬间明白了事情的经过,但是还是苦着脸在后面盖上了自己的印信,同时在心里给刘守友的仕途画上了一个句号。

    因为这代表着整个内阁所有的大佬达成了共识,若说是一位阁老的票拟不符合皇帝的意思,皇帝会予以驳回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