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最强大少爷-第5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此全部人无话可说。既然在十面埋伏情况下把这最后的黑暗骑士放了出来,这也就是他的执政行为。没有更好办法的情况下只有信他一次。
要开战基本成为了共识,只是时间点不好判断。
大魔王认为宋辽两个超级大国的全面战争马上就会开始,基于此点判断,懦弱习惯了的宋国相公们,怎么的也不会认为二十几万宋军步兵能顶住辽国三十五万骑兵集群踩踏。
这样的想法或许会是后方不切实际的口号,却永远不会是现实。把最后的骑士放出来是因为他太神了,大家抱有幻想、他可以用另类的方式渡过这场危机。
但事实证明他是人而不是神,他坦言到了这一步就一定会有“病程”。
于是只有这样了。
能想到大魔王这种应对方式的人不是没有,只是想得到的人没话语权,有话语权的人又敢说,或者直接不懂。
这样的决定是有责任的,这样决策部署后若后续输掉战争,大魔王会成为丧权辱国的历史罪人。就算最终赢得了战争,他也会持续背负“曾经一度放弃北方不抵抗”的舆论包裹。
大雱不是不知道这样决策的后遗症,但是不放下思想包裹就打不赢。
作为这场世界大战的宋国最高指挥官,责任和目的打赢战争,其他一切都不需要考虑……
全会过后,大宋最高执政官大魔王紧急发文河北东路,河北西路,河东路:撤销三路之帅司职能,解散战区指挥编制。
这意味着在这战云密布时节,大宋东北前线三路、指挥二十三万禁军的三个司令部被裁撤。
至此,理论上东北地区只能出现统一的民政政令,而不能有统一军事指令。
同时以大名府为中枢,成立“东北都转运司”这个战时应对机构,富弼作为都转运使,全面组织民生上的收缩。
河东军系、宁化军都指挥使石思接到新的命令是:不在接受除枢密院之外任何机构的军事指挥,直接授命于大魔王。
现在石思的全部工作是打散编制,分为十个独立军(团),以行军的姿态紧急完成五台山一代撤民工作。
这是极端军令,石思必须四十日内,尽量把以老弱病残为主体的人撤往太原府要塞,进行保护性生产。
火山军、保德军、奇岚军三军,除保德军负责丰州府州岚州一代撤民工作外,素质最好的韩琦嫡系火山军接到调令火速进京。而奇岚军的指令是进太原府地界进行维稳。
上述这四军,就是河东的十万主战力量,现在第一线四个集团军中,火山军被掉进汴京,奇岚军进二线要塞太原府驻防。
另外剩下的保德、宁化两军,在依据命令完成老弱病残的撤离工作后,他们会被总计打散为二十个野战独立团,配合不愿意走或不能走的青壮年百姓,留在固有的地方做敌后周旋,战术目的是骚扰、牵制、存活。
这些工作的开展比预想顺利。
起初不少人担心在无法开展这样的工作,认为是丧权辱国的药丸情绪。
实际上第一线主战军队相反轻松了不少。他们最怕的是真的确认开战后,来自京城的政客们的拍脑袋要求像死士一样守在根本守不住的阵地上、被无情碾压。
那才是抓瞎,不退会被辽国骑兵吞没,退回来是逃兵,也死路一条,家人都集中在后方呢。
所以作为接地气的指挥官,大魔王给予前线军队“不固守阵地,自由迂回以生存为目的”的命令,这对于他们相反有士气提升。
没有固定阵地需要的话,纵深和余地就大了许多,生存几率提高了不少。诚然没人想打仗,但已经是军人的条件下,存活几率越高就越有士气和效率。
对潜在战区的百姓也算好消息。
事实上这是大宋朝廷第一次关心前线民众,以往战争来临前是不能撤离的,否则算逃民逃户。而现在官府主动要求老弱病残先期撤离,有各种事务和资产牵挂、不愿意或者不能走的青壮年留下作为潜在民兵,这能一定程度打消他们的后顾之忧,提高开战后的周旋能力。
怨言绝对会有的。但听说朝廷已经下血本了,承诺了为撤离民众的生活起居兜底,若家园被毁的,大魔王也承诺战后一定帮助他们重建家园。这算是给了他们一个希望。
事实上大魔王早在一年多以前就在为此铺垫了。当时忽悠老包解锁了东北三路户籍流动后,许多北方的壮年百姓外出至大名府等地区打工,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不少人甚至修了自己的房屋。
于是现在北方的许多老弱病残撤离,实际也有很多是“和亲人相聚”。于是这项北方战略收缩的政策,执行起来比想象的轻松了许多。
这就是上台不到两月,大魔王最大的部署和调兵遣将。
这样的撤离在民间让人看不懂,暂时也没人能测算这样的部署将带来多大经济损失。事实上为此、河北河东的地方执政官们已经跳脚抓瞎,不知道大魔王这是闹哪样。
但好处是他们没弄懂,于辽国南京持续集结的各路辽国将军们,捕捉到这些宋国反常规部署后,也没弄懂宋国这是要干什么?
“妈的宋国果然是人傻钱多的懦夫,还没打就怂了。”
“我有预感,此番战争会比想象的更轻松,可以长驱直入。”
这些总体是这一时期聚集在辽国南京道各路大军的言论。
为了对应这形势,且已经决定开战的萧慧相反又被唬住了。不知道神机雱的葫芦里卖什么药丸?
本着谨慎原则,老萧现在亲自抓情报收集工作,派了大量探子以民的身份进入宋境,全方位收集情报。得到的结果是:不是虚的,宋国的确在反常规的撤防。不仅仅是紧靠着辽国南京的河北,连河东也是如此。
最看不懂的在于,神机雱大刀阔斧的架空的三个帅司,且大幅抽离了宋国于东北前线的驻军?
依照那些急于吃大肉的漠北野人们思路,其实什么也不用管,冲将了去,抢走粮食财物女人就可以完事。
然而,传说中的“空城计”真的只对司马懿有效对浑人无效。
很无奈的在于此番所谋很大,是老萧亲自于南京主持攻宋大战略。于是老萧就是这次事件中的司马懿。
理论上东海和青塘战略形势一边倒,大宋东南也出现不平稳,大战时机全面成熟了。可偏偏因谨慎心理,基于神机雱以往太牛逼的事实,这形势让萧慧看准了是机会却就是不敢出手,总觉得这机会似乎太容易了些相反就像是陷阱?
妈的老萧隐隐约约觉得自己的迟疑是错的。
但很无奈,这就是所谓战神再临带来的心理威压。
神机雱复出后会干什么没人知道,但仅仅这个噱头,对各方决策的心理压力都很大,都必须谨慎,害怕一不小心被他阴了。
为此慎重考虑两日后,萧慧做出了重大决定:哪怕是机会也要暂时放弃。选择派特使进汴京,以外交磋商的名誉进行一些战前试探。
“希望尽快有结果吧。若不幸做一次司马懿老子也认了,至少笑到最后的几率大一些。”
为此老萧一直在安慰自己,却不知道他已经错过了今生最后一个击败大魔王的机会。
更不幸的是在这之前卓洛兰已经写信给老萧催促最快出兵,且卓洛兰预估了大魔王可能会选择的部署。很无奈当时卓洛兰的建议被老萧误读了,老萧认为是西夏想缩头、想先唆使“老大提刀先上,方便小弟观察若不对就跑路”……
第600章 澶渊条款2。0
王雱于枢密院审阅各方的进展文报。
“相爷,卑职发现外事司积压的文报中有一封反常的书信,是辽国于十日前发出的加紧外交函,您要不要亲自看?”
这个时候秘书丞拿着一份外事文书进来了。
听到这个消息王雱不禁松了一口气,这是做出北方大撤离决定二十日以来,第一次把悬着的心给落了下来。
总算把老萧唬住了。
出现了萧慧看不懂的部署他没选择马上开战,本着谨慎进行试探,这是聪明人惯有的毛病。
此番他派人来谈是试探,但同时也成为了大宋最后的时间纵深。
大魔王需要老萧的“这次迟疑”,若没有这迟疑,大宋北方所付出的代价会惨痛到击碎后方神经的地步。这次所谓的空城计不是主动为之,空城计这么极端的笨办法不会有谁爱去主动玩的,那都是因为时局,导致没有办法而豁出去才出现的策略。
它偏偏还勉强凑效了。
有这缓冲就好,多一日时间,北方撤离完成度会越高。那么在战争爆发时候就会尽可能减少伤亡。
就此王雱连这份文件的内容都没看,随手放在一边道:“告诉萧慧的特使,明日来都堂见我。”
“相公您都不看一下内容措辞吗?”随从担心的道。
“不用看。甚至老萧的特使明日说些什么也毫不重要,至此宋辽开战已成定局。老萧特使过来,仅仅因为他看不懂我的部署,来我朝走动、观察我那些政敌持有的意见,以判断在北方撤离问题上是空城计还是陷阱。”
王雱摆手道……
次日一早,为了较正式的接待萧慧特使、铁骊部王子萧的烈日,赵宗实也参与了朝议。
身着契丹惯有服饰和古怪发式,萧的烈日嚣张粗狂的造型,昂头挺胸步入了大宋中枢。
先以惯有的契丹礼节躬身道:“见过宋太子,见过雱相。”
赵宗实客气的笑道:“辽使多礼了。”
王雱则不说话,只好奇的看着他。
萧的烈日又环视了一圈,颇为放肆的哈哈笑道:“宋国号称富庶,却不想这都堂仅仅这点规模,和我大辽之皮室大帐万万不能相比。”
“你……你……”许多朝臣即便恐辽,也受不了辽使这公然无礼的姿态,都被急的脸如锅底。
王雱微微抬手,打住了朝臣们的情绪,笑着问:“辽使不觉着这话显得无礼吗?”
萧的烈日也不是一味的嚣张无脑,把笑哈哈的造型一收,对王雱抱拳道:“雱相明见,我大辽国无意冒犯宋国威严,但若仅仅开场白就觉得我大辽无礼,那么这次交涉恐怕会让你们举国很失望,还要不要听本使接下来的说辞呢?”
这个借机发难的形势下,萧的烈日正在仔细观察宋国各朝臣的姿态、表情。却唯独看不透大魔王在想什么?
王雱道:“既然你来了,我也无法判断你们辽国是不是有诚意,总要听听你的说辞,说吧,本相会仔细听着,也一定会给你答复。”
萧的烈日鞠躬后,把他携带的地图展开后陈上,侃侃而谈:“本使受辽皇和萧相之命,前来商议当年宋辽双方的领土争议问题。现在我大辽国下达最后的通牒:希望宋国立即交割包括保宁、河曲、雁门、屋山、北平、霸县等在内的共十九个县。这些自古以来就是大辽无可争议的领土,现在却被宋国实际占有控制。另外,现在三十万两白银的岁币已经不符合当初澶渊之精神,我大辽要求岁币增加至一百万两白银。望雱相给个说法,以平息大辽国内部特殊时期的怨气。”
说完,萧的烈日趁机观察宋国前三排朝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