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最强大少爷-第4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现在是大宋最关键时期,一朝天子一个样,就算是开明的大宋,每个皇帝麾下都会有个近乎一“韦爵爷”般的bug。很显然赵祯时期的这个bug就是大雱,但这个优势就快消失。
接下来的赵宗实时期,这个bug就是韩琦。再后来么就是王安石。就这点事。
但纵使这样,王雱也不会参与皇家事务去试图讨好谁、试图周旋什么。原则是不触动皇家的浑水最好。
一代人做一代事,没人可以用温和姿态永远如鱼得水。现在王雱期望的就是,发自内心的想老赵多活几年,能在他的时代里把大宋推至作死也不会死的地步就行。
这其实并不是妄想,很快王雱就可以达成的。只要再有两至三年就行。可惜时局变化不以王雱意志为转移,现在已经在急速恶化。
王雱可以抗旨的。不是说谋反而是不接受升官,可以用辞官为威胁、逼迫老赵摊派选择一个政策。
但这恐怕会把老赵最后一口气逼走。这方面,王雱打算做一次真正的义气雱,以报答老赵的知遇之恩。
总之天将降大任时会有几起几落是真的,比王雱牛逼的多的人也会有这些过程。
现在王雱打算沉默,静待时局变化。
好在天佑大宋,至现在七月除他们才把撤职这事落实,而王雱的大工业青年下乡计划基本收尾定型。
在他们那些老猥琐发难前,王雱花光了工业司自有公积金,花光了大名府全部财政累积。额外审批的七十三所科工院校组建成立,亦在海州、京兆府等二线后方基本完成了投资和人才技术的迁移。
此外最大程度借助包拯的户籍政策,从河北两路引进二十万以上新手工人作为培训,由他们驻扎北京,而原有骨干团队成功转移至于登州、海州、京兆府等地区,参与搭建新的产能和教育架构。
现在是阵痛调整期,产能规模没得到扩充,还有一定萎缩,这是分散投资后效率降低导致的。
所幸,韩琦王安石富弼都不是疯子奸臣。他们会狠批王雱把钱花光的政策,对大魔王抽了又抽。但已投资的部署,他们也会心疼钱的,不会因为是王雱的政策就砸烂。已成事实了,在大宋这个时期不论换谁上来,韩琦都会要求他们尽力盘活。这点是肯定的。
这就行,都说了大雱自来被迫害妄想,既然是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做准备,当然不能算经济账,不能在讲什么效率。如果是大雱想多了,那就是浪费资源执政失误,反正都被撤职了,多个黑锅少个黑锅也不存在。
如果不幸被王雱猜中,那除了会成就大魔王的终极政治金身,也会是大宋的救命稻草。
现在么,只有回汴京看着他们跳脚,然后等待局势变化……
第577章 和展大侠达成共识
七月中,大魔王出道以来第二次半凉。乘坐专列从北京返回汴京。
之所以说半凉,是因为大雱的官衔升至大宋顶级了。这很牛逼,现在于中堂行走的五个宰相,富弼,韩绛,韩琦,王安石,欧阳修,他们的官衔谁都没有王雱高。
官衔最高的欧阳修有特进衔,但也比开府仪同三司低了半级。
另外王雱加太子太师,这是赵祯不得已之下的权宜之计。
老赵心理清楚的,认定了赵宗实就等于认定了往后的首辅韩琦。为此老赵不想更改了,却尽量给予王雱和赵宗实沟通取得共识的机会,想将来不至于冲突激烈。
让赵祯最满意的是王雱几乎不接触宗室。表面上看和赵宗实是哥们,却始终互动有限。这些赵祯心里有数,以王雱蛊惑人心的能力要忽悠谁很容易,但他没这样去做。
这会让赵祯很信任王雱,却也担心小孩往后的政治前途。
这些被王雱总结为半凉。王雱以后能走多远,取决于现在怎么做这个太子太师?
同时这也等于让王雱有机会和司马光党缓和。
因为吕公著是司马光的人,王雱任职太子太师、理论上就要开始和吕公著与皇后沟通缓和了。
这是老赵煞费苦心的给王雱为政治前途谋取机会。包拯的去世让老赵意识到天命不可违,自己时日无多,皇后身体好时间还长。依照大宋规矩和体制,很快就会进入曹太后“垂帘听政”状态。
这就是老赵唯一所能采取的限制各方的平衡策略。
曹后听政之后,鉴于她要求一向奇葩又不太喜欢赵宗实,由此必然和赵宗实的首辅韩琦激烈冲突。那会搞乱大宋政治,这就得看王雱在其中的缓冲作用。
话说这些还真是赵祯亲身的经历,当年赵祯年轻气盛,急于亲政,就是庞籍扮演韩琦这个角色,护着老赵和听政太后怼的。
而能否缓冲好这些过程,取决于王雱任职太子太师的这个时期和皇后、司马光、吕公著间的融洽程度。
这就是老赵现在给太子太师这个职位的意义。
这不是政务官,却在这时非常重要。甚至一定程度上王雱还是曹皇后、吕公著等人的领导。
这方面大宋是真有体制的。吕公著司马光是赵宗实的老师,曹皇后是赵宗实的“老师加娘”。没太子太师前,她们自己制定“教学计划”。但有大宋皇帝钦点的太子太师后,她们还具体搞“教学”,但路线则是王雱定。
相当于“太子学府”里王雱是校长,学校老师的教学、当然要依照王雱的方针进行。否则王雱可以把他们开除,封杀他们教育太子的资格。这就是王雱的权限。
汗,在其位谋其政,王雱自来不爱搞这些事的,现在却是要介入了。
这些却不是王雱最操心的,太子么也就那样,小赵的环境和思维模式已经定型,进入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状态,不值得投入精力去“扭正”他,事实上也不可能扭正,他也没多歪,就是有点保守。往后的一切都会是政治交易和利益妥协,如此而已。
王雱最担心的事在南方。
于是在火车车厢里看着窗外沿途景色的现在,王雱道:“展昭。”
“末将在。”展昭当即响应。
“最近南方杨怀玉老狗等人有什么情报?就是关于弥勒教余孽刘凝静,还有摩尼教徒们的事?”王雱喃喃问道。
展昭不太关心,也不知道大魔王为何专门为这事念念不忘?微微摇头:“前阵子有些消息,但最近这阵子非常平静,末将这边很久没接到文报了。”
“你信我吗?”王雱忽然问道。
展昭有些尴尬的道:“实事求是的说,在大多数问题上末将信您的。”
王雱道:“辣么我告诉你,正在有几头魔鬼吸附在大宋身上打算夺魂,你信吗?”
展昭不禁眉头大皱,思考了一下道:“这……还请大人言明?”
王雱摇头道:“无法言明,总之就是有不好信号开始出现,但暂时无法确认。就像是当时在舒州要出事前的那种感觉,才是让人觉得非常平静。”
展昭又楞了楞,坦白说大魔王非常猥琐,但这一晃眼展昭发现,竟是已经和他合作了那么久,而他错的时候很少?
“难道……”展昭不知道该怎么说下去。
王雱叹息一声看着窗外:“有些事总要有人做,南方越是安静就越不妥。现在表面上对大宋有利的事越来越多,举国膨胀,都在喊大国崛起,这一派大好的形势恍惚间让我有错觉,像是当年煤炭权证市场崩盘前夕、号称要涨上天的节奏。”
展昭不明觉厉的道:“具体怎么表现呢?”
王雱道:“之前皇城司非常关注南方弥勒教摩尼教形势,现在看似隐患也解除了?这当然是利好。我在苏州港轰轰轰,抽了老虎一嘴巴,老虎进汴京后竟是不反扑,一副不敢吭气的弱者态势,于是我大宋从民众到朝廷,都沉醉于‘宋国崛起、辽国惊呼不可战胜’的喜悦中。日本贸易进展顺利。苏州港事件后女真仿佛被一次打怂,几乎不在黄海露面了,宋国海军找不到他们踪迹。原本嚣张的高丽人,看似也被苏州港事件吓得低调了起来,不再嚣张。”
“这一派大好的形势中,唯有弱小的交趾人跳起来,号称‘入侵大宋’却引而不发。等待着我举国鸡血的大宋分兵四路讨伐西南。”
到此王雱敲着桌子道:“展昭你告诉我,形势真的这么好吗?宏观看这难道不像局,难道不是等着我大宋调集中部与西南的军事资源投入广西泥潭后,一起发作的模样?”
展昭也觉得不妥了,但不对在什么地方又有些模糊。
王雱接着道:“财政翻倍了,于是朝廷成为了纨绔子弟。我父亲和韩琦开始在广东、广西、荆湖南路,成都府路四路调兵遣将,准备经略西南。这除了是杀鸡用牛刀,还大幅削弱有事时大宋介入西北的能力。如果我是卓洛兰,只要有人配合,我一定会利用这个时机的。”
“这样的动作除了会吓坏忠心耿耿的盟友大理外,也会导致一但东南弥勒教余孽叛乱,彻底限制淮西,江南两路,福建路,两浙路等东南五路资源。”
王雱淡淡的道:“至此基本可以宣布,大宋南方之全部可用资源套牢了有没有?”
“加之大宋传统规矩,二十几万上四军非极端情况不开离京畿。那么到此我用简单的算术可以得出结论:若诸事并发,部署于整个北方的禁军不足四十万,且因我大宋和西夏是世仇,现在军力近一半集中在西北。河北两路加河东路,满打满算二十三万禁军。记住抚宁军只有一只,如果西夏方面忽然起火,朝廷甚至抽调河东禁军西进部署。这时如果辽国忽然发难,展昭你觉得依照大宋禁军的素质,河北两路的十几二十万禁军,能抗住辽国几十万铁骑的一波流吗?”
听到这里展昭深深的吸一口气,辽国铁骑的规模真不是开玩笑的。除非河北两路的禁军全部是抚宁军素质,且全部配备燧发枪和重炮装备,才能顶住这样的一波流。否则别说河间府防线,就连大名府也是守不住的。
但展昭不甘心的道:“听起来有道理,若局势被相公言中,辽国的确具备这样的实力。可相公您为何认定他会行动?”
王雱道:“因为他是辽国不是你展昭。相信我,战争不需要理由。作为一个强盗,只要他确认打得过你,而你又有钱,哪怕三里外就有差人巡检所,强盗也一定抢你。何况在国家层面上、我大宋找不到国际警察寻求帮助。简不简单?”
就此展昭也挠头了,就展昭的刑案经验来看这是真的,只要被强盗盯上,强盗有把握打赢,那发生杀人越货就是大概率。
“好吧有些道理,但相公您希望我做什么呢?我又能做什么?”展昭试着问道。
“我需要你带曹晴去南方。为我办理一些见不得光的事。”王雱语出惊人,“关键时刻杨大傻和老狗他们是扛不住事的。”
“这……”展昭不禁大感为难,折中道:“要不您先找朝廷协调?寻求更多支援?”
王雱摇头道:“没有所谓支援了,你和曹晴就是支援,还指望别人支援?这事果断不能找朝廷,因为面临三个麻烦。一,这时期我凉了,我出面部署这些事会被视为敏感,让他们误会我‘落马后要搞事’。二,富弼虽然比较爱管这类事,但现在他说了也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