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最强大少爷 >

第447部分

北宋最强大少爷-第447部分

小说: 北宋最强大少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雱以裸奔状态从被子里跳出来打算揍他,不过三少很机灵,转身就跑了。

    好在他也没有大叫救命,否则老奶奶肯定要出来问“你们谁去看看小旁”,那就药丸。

    怒气爆发中,大雱追出房去几步,却发现外面冷的跳脚,只得又果断回被子里抱着神仙姐姐再说……

    到天色大亮,穿的如同毛毛熊一样的大雱志得意满的出来院子里,见三少爷虽然是个残疾人带着夹板,却在雪景垂钓。

    在王家的池塘边,他把鱼钩垂下去开始钓鱼。全单手操作。

    王家从来不吃自家池塘里的鱼,所以鱼养的很大,又都很蠢。

    只见三少爷的钩才下去连饵料都没有,就有大鱼上勾。

    “是条大鱼!”小屁孩惊呼着就毫无技巧的猛拉,线就断了。

    他也不生气,扔了鱼竿转身对王雱道:“大哥,鱼把我的鱼钩钓走了。”

    等等,他一个小屁孩哪来的鱼钩?王雱便问道:“王家三少,你哪来的鱼钩?”

    “二姐宝箱里有,我借来用用,不过被鱼偷走了。”三少就是这么回答的。

    我@#¥

    那可是二丫的命根子,她那个所谓的宝箱里全是垃圾,但她就是喜欢,很多是大雱当年在舒州送给她的。

    真想踹给他一脚,然而他的残疾人状态是曹集的锅,大雱可没那么蠢拦来自己身上,便语重心长的道:“三少啊,我能容忍你所有的毛病,但你以后再敢阴你二姐,我就让你后悔做人。”

    王家三少想了想道:“大哥,你还是先把二姐的钱还了以后再说我吧。”

    “……”王雱只能看着他转身屁颠屁颠的离开了。他应该是要去换药了,现在太医局应该有人了。

    “哎……”背后传来一身轻叹,是披着一身白熊皮的白玉棠出来了。虽然肚子大,但仍旧像西门吹雪的造型。

    她和大雱交流了一下关于三少的问题。说他是个脑残没问题,但总体上神仙姐姐评价他是条小汉子。

    不可否认如果没这个脑残存在,王家就不热闹,会有一些气氛上的变化。某个角度来说王家需要那头叛徒驴、外加一个脑残,才会像个一地鸡毛的家。

    遥想当年的气氛就很不错,但毛驴老了,以前的熊孩子大雱也长大了。家庭问题是大老王心中永远的刺痛,他断不了任何家务事。总觉得当年的子女夭折,活下来的子女没能管好是他的错。

    大家长老王一直想让子女继续他的全部思想,全部作风。但这事上他早就勇敢的承认失败了。长子王雱的成长就是一部“闯祸史”,三少的脑残就更是不能接受的。唯有二丫良心好又比较像大老王风格,所以他总是疼爱二丫。但这样一来又要遭受吴琼老妈的白眼。

    “辛苦老婆大人,你如果能把这个家管好就厉害了。”

    这句便是这个冬天、王雱英雄气短的心声。这和上次大雪战场中豪情天纵的“北国风光”相比,对比强烈啊……

 第542章 嘉佑五年的木头开局

    过年时候大宋没人办公。去韩琦家,除了一堆纨绔子弟追着要压岁钱外,毛都没有捞到。韩琦不在,今个一早上路去河东搞什么慰问官兵。

    富弼在家,书房里,富弼桌子上堆放着厚厚的各种文书,两个幕僚正在帮他整理。

    见小魔王进来后,富弼摆手让幕僚离开。

    然后邀请王雱在客座坐下来,把温着的酒倒了一杯:“喝吧,昨日听闻你进京的消息,老夫就不敢走开,知道你一定不让老夫过年的,咱们一边喝一边说。真不想这个时候接待你,但你不是当年的你了。作为我大宋北方第一重镇之守臣,你有事,我还真得代表中书听取你的意见。”

    王雱摇头道:“相爷见谅,下官不喝酒。”

    “给我喝,今个大过年的,你是晚辈,来了就喝。”富弼道。

    王雱只得喝了,倒也发现不错,不知道谁进贡给他的上等花雕。这类酒不是蒸馏酒度数都不高,特别温过后很好下口。

    王雱又道:“相比上次,相爷两鬓白发又多了几根。”

    富弼眯着眼睛,半醒半睡的模样道:“别尽说好听的,说正题吧。”

    接下来王雱滔滔不绝,从大宋当下经济中最重要的通货紧缩问题,一直说到关于倭岛白银储量等等。还谈及了倭岛至登州港白银航线的命脉,又谈及了女真海盗、高丽海盗这群寄生虫在白银贸易线上烧杀抢掠的问题。

    这一讲就是一个时辰还多,让老富非常郁闷,这个大年就是这样过的,早知道和韩琦一起出京装逼算了。

    “上述这些,就是下官这个时期的全部想法。”王雱最后道。

    “不存在。你自来喜欢把所有事做光,把所有利益吃光,有你这么一大德大儒坐镇北方,藤原光子也被你迷惑的不要不要的,所以哪有你解决不了的问题啊。何须我中书过问?”富弼念着胡须道。

    “……”王雱对他的态度简直无力吐槽。

    富弼又敲着桌子道:“总体上你没让国朝失望过,本相应该重视你的建议。但也仅仅是应该。事实上你性子太过浮躁,手段太过激进。没人敢说你不对,但每次不论什么事一经你手,总让人提心吊胆。这些年,中书就是这样被你吓得薄凉薄凉的过日子。”

    “你聪敏,但沉稳不足,才华横溢,但始终不能为人之师,你担得起中流砥柱,却每每不能让人放心。”顿了顿,富弼捻着胡须问:“小子,老夫这番评论还算客观吗?”

    王雱不禁有些眼晕,但不论形势上还是礼貌上、或者又是道理上、技术上,真不能说他胡说八道的狡辩了。

    “好在你还懂得脸红。”富弼又道。

    “明公之鞭策,下官从来不敢忘。年少轻狂之作风我一直有,但我一直在努力克服改正,效果是有的,这点您要承认。”王雱道。

    富弼想了想道:“好吧从你上任大名府之作为看,的确比往年成熟多了。你父亲也这么说,欧阳修、尤其包拯这么说。”

    王雱道:“那关于渤海的形势,影响到了我大宋经济建设问题,相爷您怎么看呢?”

    富弼摆手道:“再议吧。有些事是可以慢慢做,譬如你在大名府的集群化机械化种植,改良农具提高效率,研发农肥,在有财政能力时进行黑科技积累,这些不全对,但你是大名府主政,你觉得可行又有钱的话,当然可以尝试,以作为大宋的表率。”

    顿了顿道:“但敏感事最好不要触碰,现在是‘种田’关键期。广积粮缓称霸就连韩琦都在说,同时也是很多人共识。不要以为只有你关心倭岛白银,你记住,藤原光子是先来汴京才去找你的。她对你说的话也都对朝廷表述过。渤海形势管不管得了先不说,这里涉及到了能不能管的问题。”

    “你觉得谁是傻子?谁不知道高丽女真的作为是他辽国的作为。通货上的紧缩大宋自来都存在,现在并没有比以前严重,何况包拯整顿了金融秩序后,各家交子都趋于正规化,往前王拱辰的影响力正在淡出。于是朝廷层面上认为,通过紧缩正在缓解,虽然慢却比以前好,在扭转。”

    “这种形势下出兵干涉渤海问题,有可能引发和辽国霸权的直接冲突。你觉得谁会同意你?你觉得,你这个提议能让多少人跳脚?”

    到此富弼敲着桌子道:“这绝非老夫危言耸听,当时河潢用兵在都受到如此多非议,现在那不得有更多人跳脚了。因为这并非必须要起的摩擦不是吗?”

    “……”王雱开始喝茶。

    “以往你的名声并不怎么样,倘若干涉渤海贸易线,你觉得又要出现多少评击你的声音?真到了那个时候,一堆人说把这事说成‘你和藤原光子屁1眼交易’。你觉得呢,本相这番说辞还算客观吗?”富弼最后问道。

    作为一个政治蛀虫,大雱觉得老富说的非常客观,也知道在他这里走不通了,没必要浪费口水。

    至此王雱仰头想了想,连告辞都没有一句,起身就想离开了。

    “话说老夫的说辞你听进去没有?”富弼对他的这行为很不满。

    王雱答非所问的笑道:“相爷有心了,下官什么都没有但有斗志,有帝国主义的猥琐心态。”

    我@#¥

    老富一阵眼晕,起身把脸伸过来近处口沫横飞的喷道:“这大清早的你是不是喝醉了,大过年跑老夫这里答非所问胡说八道,去吧,老夫便当做你没来过,让人过个好年。”

    “然而我仍旧充满斗志。”王雱道。

    “快滚,还是不知道你说什么。”富弼脸如锅底的把他骂跑了……

    回京是要去给老赵去请安的,反正也不远,大雱就果断进宫去给皇帝拜年。

    上清宫里老赵仍旧病恹恹的,精神不是太好,总之这个状态还行,证明今年他又撑过来了。

    “还是你最有孝心了,专程从大名府来给朕拜年。”

    老赵这阵子除了看神童尤其顺眼外,还非常依赖神童,但凡心理的大事,都想和王雱吐槽一番。

    所以哪怕大雱只是来拜年的,却又被老赵逮住追问道:“小王卿家,有个问题你不许躲藏,必须回答朕。”说完他还看了老陈一眼。

    作为威慑,老陈便拿出一颗绣花针嗖嗖嗖、犹如缝纫机似的显摆了一番。

    “……”大雱有点想喂老陈吃药,就算这是皇帝的意思,你个大阴人对未来的宰相威胁勒索真的好啊?

    老赵又道:“上月发生了个事,朕召见了赵宗实想启用他,加封秦州防御使,且委任他知大宗正寺。”

    从这里来看,老赵原本就有扶赵宗实的心思,自上年大雱著名的‘答太子之心论’后,老赵心理越发明了了。

    加秦州防御使是个幌子,只因宗室子弟不能参政,严禁授予文职官衔。于是老赵给赵宗实一个乞丐版配置,让他勉强可以匹配宗正寺。

    宗正寺是管宗室的地方,在这之前,一直是那个和赵允熙穿一跳裤子的“地主皇兄”执掌。如果是明面上的太子一般会“尹京”,也就是在登基前知开封府,譬如太祖皇帝当年就这样任命了太宗赵光义。

    大宋民间的键盘党说光影斧影啥子影的,有些偏颇。客观的说以太祖老赵的猥琐心机、杯酒释兵权的威望而言,他如果不放心自己兄弟,不可能让太宗知开封府的。理论上宁愿加摄政王都不可能知开封府。

    不过赵祯是个多谋少断的人,现在就算基本认定赵宗实了,也不会加开封府。因为这很危险,一但用错了,宗室里的竞争对手很容易就会被掌握治权的人打击迫害。

    但又需要进一步的考验赵宗实,于是给他个宗正寺,让他提前掌握皇室内部的根底情况,作为试炼。这应该就是老赵的心思。

    思考到这里,王雱道:“官家,那赵宗实将军如何答复的?”

    赵祯捻着胡须叹道:“哎,就连朕也不知道他想什么,他拒绝了授衔,拒绝了知宗正寺。朕三次下旨,他三次拒绝。”

    “……”王雱也没什么好说的。赵宗实胆子小,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弄到赵宗实三次拒绝,于是王雱敢肯定,这个时期宗室内部一定出了什么问题,导致赵宗实不敢去。

    赵祯忽然道:“赵宗实是否找过你、是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