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最强大少爷 >

第367部分

北宋最强大少爷-第367部分

小说: 北宋最强大少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此一来军帐中的气氛凝固。

    曾经一度,唃厮啰对河潢地区的发展充满了憧憬,但现在除了迷茫还是迷茫,这区区百人队派来,能有什么用?

    “父亲别犹豫,现在咱们所能做的是保存实力,放弃河潢地区,退往青海湖以西,那便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一个儿子起身道。

    另外一个儿子道:“胡说,现在唯一能做的唯有战死沙场,流尽最后一滴血,河潢地区丰足,乃是粮仓,没有这个地方我们什么也不是。”

    满头白发的唃厮啰暂时也无法有决定,叹息一声,吩咐召见小年轻狄咏。

    其后狄咏进来,唃厮啰看了宋国官府吕惠卿写的介绍信后,这队人不是战士而是所谓的“指导员”,用于帮助西宁州稳住军心和民心、宣扬大宋“负责任的大国政策”的。

    这有什么用唃厮啰暂时也不明白,不过紧随其后听说:狄咏只是先一步到达,事实上大宋已经决定军事干涉,狄咏的父亲狄青已经出阵。但具体什么时候能够投入战场无法知道。

    “既如此,流尽最后一滴血,死守西宁州!”

    听到名将狄青已经起兵的消息,唃厮啰做出了这个鸡血决定,放弃了现在退后青海湖的策略……

    至七月上旬,河潢地区的大型会战没有真正展开过,但大地上已处处尸体,血腥气越来越重。这是不得已之下,卓洛兰部为了参与西宁州会战而在征伐粮草,这个过程不可能仁慈。自漫咩在潢州那近乎屠城的行为后,不杀人已经很难征伐到粮草。

    河潢地区比想象的富裕,现在雨水也开始少了,所以卓洛兰的确已征伐到了首期粮草。

    此外从遥远的西凉府方面,与甘肃军司会师后的漫咩部,也获得了两个批次的粮草补充。现在消息面上对西夏军较为有利,传闻狄青病重且没时间养病,只带了区区一千五百人,到达宋国秦凤路积石军后开始了整编工作。

    由此一来,不论对于卓洛兰还是漫咩,眼看打西宁州的条件已经逐步成熟。

    但就在这个时候,整个西夏军团震惊,原本应该病恹恹在积石军整编的狄青,却神鬼莫测的绕境吐蕃青海湖地区,过北川河,沿西夏和吐蕃边境行军,出河潢地区,五百精骑突袭都门山,大破来自西凉府方向三千人规模的运粮队,斩杀西夏辅兵七百,造成溃散,其后粮草被全数销毁。

    而后狄青率部退入了西宁州,有消息说就此一病不起。

    但是现在狄青病危的消息是否敢信就存在疑问了。早前他只带了区区一千五精锐进积石军整编,造成了西夏军被迷惑的假象。

    尽管卓洛兰已经对狄青多了无数心眼,且认为作他不会两次使用同样招式,但事实上狄青真做了,于最不可能的情况下,他出现在了最不可能的地方,以规模更小的五百精骑复制昆仑关战法,于这个西夏远征军即将开战西宁州会战之际,烧毁了最大的一批粮草。

    这笔粮草足够七万西夏大军九日之用,加上卓洛兰倾尽了心血征伐的粮草,基本已够夹士气之利展开西宁州大战。

    但现在形势再次扑朔迷离。别说卓洛兰,就算好大喜功的漫咩,在军心士气大幅影响,粮草不足的情况下也知道不能固执,强行展开西宁州会战或许有可能赢,但在大宋第一名将狄青已进驻西宁州的现在,有可能给西夏军团造成更惨痛的代价。

    结合卓洛兰的建议综合分析后:西夏军团一致认为,闪电战打西宁州不可能了,来自西凉府的运粮辅兵遭遇重创、西凉府粮草也趋于枯竭。在这种形势下只有收缩。

    卓洛兰建议: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暂时退守潢州,等候西夏军控制区的粮食秋收。与此同时控制生命通道湟水,严禁任何来自宋国的船运经湟水运送物资。

    鉴于都门山一战宋军已正式攻击西夏军。于是卓洛兰建议:自此后但凡在河潢地区的宋军、宋商,皆在绞杀范围。

    但又鉴于狄青的都门山之战理论上是在吐蕃地区开展,口号是抗拒非人道入侵者,这于政治外交上说的通。当年也以志愿者身份在三山七寨和抚宁军作战的漫咩对此无话可说,于是接纳了卓洛兰最后的建议:严禁攻击黄河沿线宋国行政区,为避免造成误会和宋国宣战,必须距离黄河以北二十里,才能攻击宋军和宋商。

    至此,自潢州沦陷后,河潢地区的血腥暂时告了一个段落。

    宋国志愿军在狄青带领下,五百精骑打赢了都门山战役,于粮草上节制住了漫咩的快速战法,协助唃厮啰守住了西宁州,形成了新一轮对持和平衡。

    暂时没人知道骁勇善战的狄青为何不后续出击试错?夹第一场胜利的士气进行小刀收割。

    总之都门山大捷后,现在狄青和唃厮啰就是在西宁州紧守不出。

    有消息称:狄青不敢打了,想保住晚节。

    又有人说:西宁州也需要等候河潢地区的秋收粮草,以便支持着渡过看得见的凛冬。因为就在这个时候,来自宋国的粮食援助已经断绝。

    这不是谣传而是真的。

    流离失所,大水漫天,黄河泛滥,大宋京师全境告急——那场神机雱预言中的水患终于来临。

    南方不断的降雨导致河水暴涨不断涌向下游,至七月中的现在,正式水漫京畿……

 第457章 至暗时刻2。0

    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类总是显得脆弱又渺小。水灾已经成型,京畿地界以百万为单位的灾民拖家带口,大包小包,又或牵着牛马,浩浩荡荡涌向汴京城避难。

    这是因为京城的资源别处无可比拟,早在六月眼看河水暴涨,水灾可能越来越大,韩琦包拯富弼等人都一起赤膊上阵,动员军民参与家园保,封堵各处漏洞,抬高堤防,如此里面三层外面三层的防御,汴京城暂时还安全。

    京城卫星城煤场更是猥琐,早在大雱离京的三月时候,曹集听了被迫害妄想者的话,就大量调集资源,呈三倍的扩充煤场自有的水泥产能,不够的在采购叶庆华的水泥,开始修建防御水旱的设施。

    现在虽然汴河基本失守,但建立在汴河边的煤场基地固若金汤,挡住了大多数的水,少数漏进来的并不成灾,无数台蒸汽机带动的抽水系统在往几个突击修建的大型水塔源源不断抽水,顺便储备为工业用水。

    与此同时汴京城容积有限,不可能真的接收全部避难灾民,现在包大爷急了,给了许多好政策,总之就是曹集开场接收保护难民的话,包拯承诺了若干往后的优惠条件。

    福无双至!

    大宋志愿军外出作战的现在,国内一些地区遭灾、水漫京师的情况下,且来自前方的最新军报说:志愿军统帅、以五百精骑突袭至都门山大捷的狄青、病逝了!

    朝野震动!

    这个皇帝和范仲淹最爱的将领,于这个大宋最黑暗的时刻病逝。为此赵祯痛哭流涕,也预感到了迟暮英雄的心态,内外煎熬之下,皇帝赵祯也一病不起。

    屋漏偏遇连夜雨,现在内部政治不稳,京师因水灾一团混乱,民心浮躁,该怎么度过这个时期,却是没有一个人知道……

    “看这样子,这次大宋恐成最大输家。”

    太原府城头上,前宰相、现任太原府知府兼河东路转运使文彦博看着雨过天晴的天空,心思极其复杂的喃喃自语。

    原本大宋已看到了方向,只要再有个和平的五至八年就能俯瞰天下。但王雱这人有利有弊,皇帝英明啊,对他的评价是他能做事,也能闯大祸。

    当初王雱未雨绸缪语出惊人,预言了水患,抢劫了地主,还要强势修建传世工程福康渠,这些就是王雱的用处,可惜当时没人听他的,福康渠最终胎死腹中,而现在水漫京畿了。

    弊端在于王雱闯了个天大的祸,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张方平富弼王安石等人的《大宋志愿军》计划,就是王雱在背后策划推动的,现在大宋无比的艰难,却在都门山战役后已经把西夏得罪,成为了骑虎难下的局面。

    “相公,我河东已看得见大丰,何故您如此忧心?”身边的幕僚道。

    说起这事呢,韩琦也是个非常可恶的家伙,但这铁头和那个王雱一样,能闯祸也能做事。文彦博此番算是捡了便宜,河东经过了韩琦执政,且尝试吸取了一些王雱的思路,现在建设的不错,有焦炭产业,有水泥产业,河道修建的很好。

    还有了成熟的饲料产业,以至于衍生出了高效的养殖业。除了韩大脑壳当初走钢丝打擦边球在边境屯田外,得意于养殖业发展有了好“肥料”,于是反哺农业,让许多土地的产出效率得到了提高。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文彦博痛并快乐着道:“托他韩琦和王雱的服,想不到这一晃眼已把河东建设到了这样程度,今年咱们的确会大丰。但京畿几百万人遭灾,志愿军又已投入了河潢战区,咱们这点看得见的粮食,如何能让我大宋度过危机呢?”

    说这么说,文彦博也不含糊,转身下令:“集中所能调的一切农产品,运粮队做好准备,只等需要时候能最快把物资输送京师,若京师出事,我大宋危矣。”

    又道:“另外河东官府约谈粮商,打白条尽量从他们手里借粮,以便随时起运西方,以支持志愿军后勤。”

    心腹幕僚道:“相公一向不喜欢狄青,也反对志愿军出兵的……”

    文彦博打断道:“那毕竟是大宋军队,什么自带饭盒的志愿军,你就听他们瞎说好了。总之他们若出事,对我大宋绝没有好处。”

    ……

    “大魔王厉害了!”

    “是的意料之中,神机雱就是神机雱,不但预言的水患,还因为他,此番我京师粮食安全没有想象的严重。”

    “真的假的?现在百万为单位的灾民涌向京师,大脑壳包拯不听劝,竟然违反规矩让灾民进城,那些暴民随时可能犯浑,现在京城有存粮的地主粮商已经如临大敌,派私兵严密把守粮仓了。”

    “那只是假象,的确有一些人的生命财产遇到损失,但这次指望发财的地主粮商,恐怕不能得逞。”

    “这位兄台请解释一二。”

    于是,那百事通造型的书生摇晃着脑袋道:“因为啊,京畿地界的田已经分散,当时神机雱出任司农寺,把田从地主们的身上切下来不少,最大程度的分散在老百姓的手里了。”

    有人问道:“可此番遭灾,粮食烂在了地里,不论在百姓手里还是地主手里,那有区别吗?”

    “有区别的。”百事通笑道,“若在地主的手里,通常来说,什么价格高他们就种植什么,我大宋传统是吃米,米价最高,于是他们就会种植大米。那么若是大米,通常秋天才成熟,当然会被大水影响而烂在地里。但神机雱的起家是依靠杂粮制造的饲料,用于发展养殖。当年煤场那群草根就是吃着他的饲料度过难关的。”

    “所以有小道消息,取得了百姓信任的大雱离京前,想保证粮食品类的全面和安全,于是鼓励许多人种植杂粮,且定下了种植杂粮有补贴的司农政策。大魔王当时在百姓中的威望有多高就无需科普了,在京畿土地分散,许多百姓信王雱的情况下,种植小麦的有,种植大豆的更多,各种副产品都种,这些都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