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最强大少爷-第3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这些田集中在了地主手里。农业资本家们的高效来自于剥削和强压,他们的确需要雇佣佃户种植,但给的佃佣非常少,大头百姓只能糊口而没有购买力,这其实就是经济危机的第一大成因。
京畿地区还好些,毕竟有些相对正直的相公看着,若放在边远地区,剥削的比值会更大。
受害者显然是百姓和老赵,没其他人什么事,他们表示“这锅我们不背”。
所以北宋时期一连几任皇帝想励精图治,却最终失败的原因为在于:他们都选错了队友。
既然受害者是皇帝和百姓,那在技术上讲,皇帝只有一个出路是带着百姓改革,才有可能成功。然而赵家皇帝们信了文彦博们的话,他们说“和皇帝一起治天下的是士大夫,不是百姓”。反对这个理论的范爷爷被他们反复凉拌到死。
于是老赵带着士大夫改革,必然扑街。理由不要太简单:永远没有背叛利益的阶级。老赵指望他所倚重的阶级反自己,会成功就见鬼了。就是这个原因改革总比革命难,改革是拿刀砍自己脑袋,革命是带着利益共同体去砍别人脑袋。
当然士大夫阶级中还是出现了几个骨骼惊奇的叛徒,就是王安石和韩绛,不过后来也因为战力不够而失败了。
额扯远了。
话说现在大雱签发田契签到手麻。
没办法,别人不敢签。虽然签了也作数,毕竟是官府机构文书。但谁签字肯定谁的责任,现在的政治格局不是一般的乱,都不知道怎么解读政策?
韩大脑壳不是首相,却以首相身份发布政令:禁止京畿出售绝户田。
王雱明显是韩琦的人,但进驻司农寺后第一个政策就是“大举出售绝户田”,有乱政的嫌疑。与此同时工部也跟进乱政了?
所以不明觉厉的小官僚们晕了,完全不明白现在到底是不是神仙打架,还是有什么大阳毛?
做事他们当然敢,毕竟司农寺现在最高行政官员之一的王雱下令了,但签字他们不敢,无数田契文书就等着王雱一人签署。
司农寺主簿已经被吓病,年后就直接请病假不来上班。因为他管不住王雱,且职级和王雱一样,害怕事后被弄去背锅。也害怕王雱的作为导致司农寺被暴民或叛军攻打。
秘书郎徐乐惊诧了,现在司农寺衙门收钱收到手软。
十贯是上年绝户田出让均价。谁有黑田,每亩十贯,只需过来缴纳了钱,王雱就以国家机构司农寺名誉签发相应的田契,让他们洗白。
黑幕大到惊人,但相互踩踏突围的形势真让司农寺发了大财。
仅仅来自赵允熙和赵允弼的黑田,就把王雱都吓的心口薄凉薄凉的,有多少呢?
赵公主系不纳税黑田:七十八万亩左右。
北海郡王赵允弼系不纳税黑田:一百一十三万亩左右。
她们两系人为赶政策末班车也是拼了,各种代理人,各种家族裙带关系上阵,用多人的名誉、来顶下这近乎两百万亩田产。
再加上其他一些大地主也来走司农寺的口子,所以集中在司农寺口子突围的黑田近三百万亩左右。
依照每亩十贯的价格,也就是说,此番司农寺能黑吃近三千万贯的天量财政。这什么概念呢?上年整个大宋全部财政收入也只是一亿一千多万贯。
相当于这个“司级”建制的部门,忽然放卫星了。
当然三千万贯只是理论上。王雱和赵允熙之间有交易,需要她们带头突围来造成恐慌,吓唬其他地主。
所以王雱和赵允熙协议的一部分是:只收取她和赵允弼每亩黑田五贯钱的户口费,这算投降输一半、也算反水有功。又可以算是他们背叛阶级的“带路费”。
是的,这两吊丝就是此番地主阶级中的带路党。
突击至元月二十一日,每签署一张田契都是钱,目前为止司农寺获得了近二千四百万贯的天量资金。
特么的王雱自己都被吓到了,这么一弄,结合工部李师中口的数据分析,此番京畿地界上报的黑田竟是多达五百万亩?
其中近三百万亩从司农寺突围,一百多万亩从工部李师中口突围洗白。而开封府方面鉴于官面命令是不许出让绝户田,所以从开封府突围的相当少,只有几十万亩。
仅仅现在就有这么大的黑幕,难怪将来王安石的方田法能把整个大宋搞的鸡飞狗跳。
只怪王安石不够变通太激进,也不善于统战“对门阶级中的叛徒”,他却还敢一口气在陕西、河北两路、河东、京东等五路一起大改。那么说起来,当时王安石硬是从五路当中丈量出了四千万亩田,其中接近七成是逃税的黑田,也就知道当时天下为何乱了。
不过大宋奇葩的就在这个地方。这么大的动作王安石竟是没被神经病枪手刺杀,只是被追着戳脊梁骨,几起几落而已。这要是在美帝,包括总统加上一半的国会长老,恐怕都被国民警卫队的导弹给“误炸”了。
王安石没想通的在于:他天真的以为可以用司法手段,把那北方五路中持有两千多万亩黑田的人一口气打掉。
如果只是一路,兴许他成功的可能性在一半的一半,多了绝无可能。
第434章 第一笔农业补贴
大雱此番只选择了包拯坐镇的京畿动手,且大雱知道打不掉这些人,只能吓唬,疏导出来。
不给他们扣上“犯法逃税”的帽子,又有阶级中两大带路党赵允熙和赵允弼反水,花点钱就有活路的情况下,又是几大酷吏集中扎根京城时期,那么这群人多半就不会选择战斗,而会相互踩踏着上岸。
这就是大雱的泄洪、堵不如疏策略。
现在官府该收的钱已经收了,李师中和王雱手里集中了近四千万贯资金,比三司国库和皇家内库加起来还有钱。
李师中这家伙真不是酷吏,当初要是知道有这么大黑幕,他是打死也不敢跟着王雱上的,别说许诺广南转运使,就是许诺当皇帝也不敢。
现在么,上了贼船的老李也得佩服大雱,洗劫了京畿地主们的几千万贯后,老子们竟是没被乱党砍死?唯独只是一上街就被一群百姓模样的人用烂鸡蛋猛砸,顺便在各大论坛茶坊、李师中和大雱被黑的祖坟冒青烟,如此而已。
事后王雱说了,那些扔鸡蛋的龟儿子只是“像百姓”,并不是百姓,是地主雇佣的水军而已。妈的这戏演的一点都不专业,普通百姓只会扔猪屎,哪来这么多的鸡蛋浪费?
为此李师中去开封府协调,要求老包把这些人捉去喝茶。但老包正在恼火王雱和李师中的“乱政违法”行为,可惜开封府没有针对“中央部委”的管辖权。于是老包当做扔聚众鸡蛋的事不存在。
老包说了:鸡蛋不是武器,是高端粮食,扔鸡蛋根本无法扯到伤害罪上面,这毫无逻辑和执法依据。
关于包拯的司法解释,李师中真的无力吐槽,妈的当时写《祭欧阳修文》的那群读书人,就是被老包这家伙这样放纵出来的。
而王雱则没心没肺的,不怎么在意这些事。这种事对于王家人来说不算什么。
与此同时,老包几次求见欧阳修,要求欧阳修出来叫停两部委丧心病狂的违法乱政举动。
无奈的是,欧阳修和老包近乎苦大仇深,上次欧阳修被诅咒就是老包的锅。且这时期欧阳修全部心思放在改革教育构架上,所以欧阳修不理老包,不出来过问此番的反常农业政策。
汗,历史上老欧阳真的弹劾过包拯“不学无术、不孝,贪赃枉法”等明目。这就让人醉了,包拯当然有不少毛病,但他很萌的,用这些明目弹劾包拯的、整个天下只有欧阳修一人。所以只能用老包和欧阳修苦大仇恨深来解释。
此番大阳谋进行到此只是行百里半九十。
他们的黑田虽然合法化了,但也意味着往后要依田上税,再待在农业上就利润不大了。
所以田市的交易已经全面激活,这些人新获得的田契,除了占用资金外没什么用处,必须选择趁价格还在高位时套现出局,这就是他们愿意补缴“户口费”的理由。
但没那么容易。
尽管官府已经收到了钱,然而王雱绝对不乐意他们在高位价格把大头百姓忽悠来接盘。
现在的田价上,老实本分的农民买了后拿去种,虽然也不算太亏,大致十年可以回本,且祖祖辈辈可以依靠田生活下去。但有个严重问题是:开封府百姓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钱财就消耗光,暂时性失去购买力,那就一定会影响到现在的商税经济,以及工业进程。
如此又等于天量的洪水资金,忽然性集中在少数一些地主身上,这叫流动性枯竭。虽然有利益的现在,他们会去投资工业,但要把这些流动性再次释放出来又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且他们十贯钱获得的田,又以市价卖出去的话,那等于大幅获利出局,这让人不能接受。
所以现在王雱派水军到处散步田价要跌的消息,同时韩琦当时说“官府已掌握粮食黑科技、粮价要跌”也正持续发酵。
大雱现在手里有天量资金,还有工部李师中口、司农寺口两处加起来的自有官田。弹药已经有了,所以王雱对田市的阻击也正式开始。
市价大约在二十二贯的良田,仅仅元月二十六日一日内,就被王雱放出来的抛盘,打压到了十七贯价格,全部人都懵逼了,想买的老百姓哪怕觉得价格还可以,却也暂时不敢买了,等等看。
市价大约在十九贯的中田,直接被打到十三贯的低位。市价大约在十五贯的下品田,现在直接没人买。
此番的第二段决战以金融操作的方式进行,这个过程王雱扬言不会帮赵允熙,所以包括赵美女也是对手盘。生死有命,各凭本事了。
王雱现在稳坐钓鱼台,手里握有抢来的天量资金,就算输也输得起。
地主们真急了,包括赵允熙在内都想进场托市。他们认为王雱筹码有限,且不敢冒政治忌讳把官府自有田产抛光,真发生了,大家一直认为他会被韩琦吊死在东华门。
但最大的问题是现在地主群体内心虚,看得见的工业利益就在京城,唾手可得。与之对应的,往后要上田税,田多了咬手。
王雱第一天就狮子搏兔,谁都心里没底,这会不会是王雱真想卖光官府田产、套现去吃工业利益?于是各怀心思下,有人尝试性接盘托市后发现不妙,就再也不敢出手。
玩这一套,当年老奸巨猾的叶庆华都被神机雱打蒙了无数次。所以这又是一场不对称较量,仅持续了十日,至嘉佑三年二月初,良田价格被打到十四贯左右。
明知道田产是可以产出粮食的优质资产,但人性就这样,十七贯的时候他们想等,现在十四贯真的慌张了,踩踏正式开始,都忙着出逃。
在十四贯左右的均价上放了大量,暂时打住了下跌趋势,那是因为弹药快打光的了大雱又在这个位置接盘。
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随后回升到了十六贯,以为反弹开始,那些家伙又不卖了。于是王雱又把十四贯收来的田契,在十六贯价格上丧心病狂的砸,一口气打到了十二贯。
十二贯的价格,愿意种植的话最慢六年回本,往后还可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