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最强大少爷 >

第195部分

北宋最强大少爷-第195部分

小说: 北宋最强大少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个人都有用处,王雱倒是有些后世的炼焦脑洞思路,但如果没有老罗爹,现在这个权属于股份制企业的炼焦作坊绝无可能具体建设出来的,那要走无数的弯路,失败无数次,烧无数的钱才会成功。

    外行看热闹,现在一大群人只是等候着这个超级庞大的圆窑出炉一批焦炭。他们都听说焦炭很厉害,却不知道是什么。

    至于老罗爹则很无语,不知道王雱为何如此丧心病狂,建设如此庞大的炼焦作坊?特么的一炉能产出半吨,这样的规模,在以秘方为思路,少量产出精品的大宋思路看来是疯了。

    这个少年野心勃勃的要铸造全军的“天刀”,把抚宁县全体变为展昭。老罗爹正在傻傻的这么认为。

    实际上王雱又鄙视包括老罗爹在内的人了,他们对力量一无所知。不知道小爷我的水泥作坊已经开建了啊,没有大量的焦炭,烧制水泥的路线也就很难了,然后,往后也无法成批量的炼化出合格钢材。

    王雱不需要天刀,展昭那样的刀有一把装逼就可以,但是往后抚宁军的军备,需要应用磨具一次成型,质量却不能输普通状态下的手工锻造太远,这就行,这就是进步。

    十月中旬,炼焦流程基本稳定了,这是在老罗爹参与的指挥下改进的。

    但是现在的流程工艺,出炉焦炭需要七日左右,且一炉只有区区半吨焦炭。也就是说照这个估算,一月只有两吨焦炭可用,根本无法支持目下抚宁县的工业起步用。

    于是“制造一代,应用一代,同时研发下一代”。仅仅几次出炉后,结合各项数据及心得,加上纸上谈兵的改进,抚宁县联合企业的“二代圆窑”建设图纸已经在筹备。

    计划中的二代圆窑就真牛逼了,结合现有技术心得,王雱的要求是设计容量两吨,工艺流程要求提升到五日出炉。

    这对老罗爹是难题和挑战,但他也真的投入进去了。小铃铛他爹天生就是为这些而生的,不为了什么,只要有这个土壤环境,他就会如同苏轼钻研文辞、展昭钻研武学一样的投入进去。

    何况王雱承诺了“只要我大雱活着一天就照顾小铃铛一天”后,老罗爹在也没有后顾之忧和藏私的心思,开始奉献他毕生的心得……

    当初忍受小铃铛一家二十几次越狱是值得的。

    老罗爹的精品工艺最终还是用上了。这是烧水泥时候绕不过去的一个门槛,为了效率,直接需要挑战到材料学功底。

    石灰石和铁石碎粉机能提高效率,但之前有过诸多尝试都然并卵,限于大宋现有的工艺,核心粉碎部件的磨损实在太大。

    所以这个关键地方,老罗爹亲自出手打造了两套“天刀轮”,是的质量堪比展昭手里的天刀。这两台造价很高的设备,就是量产水泥的核心设备之一。

    展昭和穆桂英每日眼睛发亮、流口水的样子围着这两台核心设备转悠,设备看着寒碜实际却是宝贝。他们一致觉得不良少年是暴殄天物,这种能让江湖好汉如痴如狂的神兵利器,然而大雱把它们弄成了低级工人使用的碎石设备。

    有这两台设备,仅仅只是解决了水泥的基础用料问题。

    但第二核心技术是煅烧的温度控制。

    现在没人知道王雱要制造的是什么,这是宋人的空白。也没人知道这个叫泥水的东西需要的具体温度,就算知道了也然并卵,因为大宋没有办法具体的测量、更不可能有自动温控。

    所以这一切全凭实验和积累,泥水作坊从建成开始就一直在进行试产,与此同时记录工艺和数据。

    好在这方面有老罗爹参与指挥研究。论及火控温控方面的经验和能力,可以说就算是京城也找不出能和老罗爹比肩的人来。这方面,小铃铛他爹是有天天优势的。

    若只是单纯掌握住水泥所需要的温点,那么在单纯实验环境下、这个难点应该早就被老罗爹攻克了。

    最大问题在于,需要照顾现有炉子方案,照顾到产量和生产工艺的简单化,可复制,成本因素等等,要把这些所有综合下来又取得平衡点、产出王雱所需要的那种灰灰,这就难了。

    难就对了,王雱批示:如果容易还要你们干嘛,老爷我带着这么多钱来西北你们真以为是摆阔的?给我干,实验实验在实验,改进改进在改进,水泥进度,必须配合抚宁县第一个三年建设计划,下年元月前,必须不怕苦不怕累,众志成城,攻克这个技术难点,为往后的建设打开局面。

    面临大雱希特勒加斯大林似的管理,灰头土脸的大头工人全体立正誓师、并且他们也纷纷眼睛发亮……

 第260章 苦日子到头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也是这个关键时候,抚宁县的苦日子算是熬到头。

    自河东太原府,韩琦安排起运的第一批压缩干粮运抵抚宁县,这算是第一次、抚宁县内部的生存质量发生大的改变。

    在这之前说起来都是泪,除了王雱以及少数骨干仍旧在吃原有的压缩军粮外,其他人虽然有吃的,但吃的是粥,并且是掺杂了泥沙的粥。

    的确饿不死,但抚宁县自有的存粮太少,鉴于大雱已经全然和整个西北对立起来,西北转运司供应的属于抚宁编制的粮食除了是最劣等的外,还是掺杂了大量泥沙的粮食。

    这些情况它就是存在,要解决也可以解决。可以申诉,可以退换,总之大宋的体制和官场规则允许走这些流程,王雱也算手眼通天可以走通这些流程的人。但是,所耗费的人力和精力等等方面付出,远高于自己去买粮。

    譬如说王雱的第一次意见李参已经同意,但西北的军粮他就是有等级和好坏之分,最差的那些边角料肯定有大量泥沙,官府没那个精力去分离,西北的情况也不容许把这些边角料浪费,反正是可以吃的,这就是政治正确。

    于是李参大相公乃是“随机发货”,但每次抚宁军都随机到了边角料,那么李参认为这是王雱的人品问题。

    “你要是不满意就自己来京兆府拿军粮,反正你爹牛逼,咱们西北也不可能扣罚抚宁军的皇粮。”这是李参回复王雱的原话。

    那还说个蛋,从抚宁县到达京兆府的距离,比到河东太原府距离还略远。自己去拿还要经过绥德军区的庞大区域,在和他们决裂且问题没解决的情况下,王雱绝对不会走这条路,成本精力先不说,谁知道会发生什么意外?

    穆桂英和展昭说曹首义还是大宋武将胆子有限,但王雱觉得不简单,第一次接触曹首义又送黄金又约美女,但也在席间不给面子的弄到了尴尬地步,王雱觉得那是个很复杂的人,复杂的人你永远不能去猜测他的底线是什么。这就是需要依靠韩琦的原因。

    河东区域直接对接“银州”,韩琦是个不给任何人面子的狠人,所以他能很安全的把太原府的给养运抵抚宁县。任何人都不敢对此出阴招捣乱,毕竟还是大宋治下,大宋治下就没人敢以这样的方式惹韩琦,这是韩琦的威望所在。

    韩琦和大雱协定中的压缩干粮价格,并没有想象的贵。一是因为饲料本生就比大米便宜,二一个,大宋物资最大的成本是运输环节而不是物资本生,压缩干粮的最强属性就是“脱水压缩”,也就是说相对运输代价小很多。

    所以价格可以接受。

    现在抚宁县有工作的人都来平价购买军粮,另外高出来的部分由县衙进行粮食补贴,这个补贴代价,在王雱看来是可以承受的。

    手里的现金的确会用完,但用完之前只要初步站稳,建设的初形出现,那就能进一步融到更多的投资,且会是来自各路的民资,把叶庆华方面的占比进一步压缩。

    现在抚宁县的建设还没有全面展开,只是部分人有了工作。好在王雱给的薪资待遇还算可以,一家人中只要一人工作,加上县衙投入的粮食补贴,那么足够一家人吃压缩干粮,不说真的吃饱,但已经是这个花费下,宋人所能获得的最佳营养成分。

    暂时没有工作的那部分由县衙继续施粥,现在这个群体占比还有点偏高,一半还多。不过结合自有的粮食,以及抚宁军的皇粮,完全能做到施粥标准高于以前。于是信心值并没有下降,也算是王雱到任后的仁政和改变。

    要说不满意当然永远都不会满意,但只要有改变,大家总能感受到的。只要王雱的承诺在逐步兑现,暂时又不公开反宗教,那么一切都总在改观。

    全柏林和小铃铛这一明一暗宣传口,相互配合促进,现在王雱有把握,抚宁县冲出重围兴许不需三年。

    有钱能使鬼推磨自始至终是一句屁话。有办法弄到一百万来西北的人一抓一大把,但其他人来只会有一个结局:用三年时间把这笔投资瓜分损耗干净,三年清知县带着十万雪花银回汴京述职,投资人的利益变为水漂,最后西北还是那个西北。

    大雱自恋的认为普天之下只有我神机雱能另辟蹊径改变西北。只要站稳脚跟又继续“西方不败”,那么融到的资金只会越来越多,信任的人会越来越多,这是滚雪球。于是西北甚至会先于汴京地区,成为工业遍地开花的圣地,那时就叫重装上阵……

    十月下旬水泥有了。

    大雱组织了相关工匠和领导们测试水泥。全部人不明觉厉,都睁大了眼睛等着看大雱花大代价、亲自抓的这个产业到底有什么鸟用?

    汗,水泥是有了,但只是试产。也就是说用小型实验炉定制出来的。至于大炉的量产,老罗爹他们仍旧没掌握大型车间内的火控和温控流程,还在摸索中。

    所以现在的这些水泥是用来装逼、给予大家信心的东西,而不是真正的商业化应用,也不叫工业化。

    “这个灰灰到底要怎么用?有什么神奇之处?”穆桂英最先把这个传统泥瓦匠们最想问又不敢问的问题提出了。

    谁都知道这是为了抚宁县扩建新城墙而研发的东西,新城墙的论证规划早就定调了,就等着开工。几乎全县都在摩拳擦掌,因为一但开工,那种小铃铛宣传出来的“神食”就会正式成为大家的口粮,代表大家有工钱了。

    提前准备好的两块几何形态不规则的石头放在面前,大雱要亲自装逼,拉拉手袖就走过去准备施展神迹。

    “喂喂大人,做工危险,您指挥就可以了,让咱们来。”穆桂英指挥下,一群老猥琐装作忠心耿耿的样子,直接来把王雱扛走。

    “滚。硬刚绥德军两个精锐弩骑营时,老爷我也没退缩不是,现在一袋灰灰、两块石头就这么的放地上,危险个蛋,你们听谁说的?”王雱直接把他们骂跑掉。

    听打仗时候王雱这么神勇,全部工人、以及受邀来围观的百姓代表们惊为天人,顶礼膜拜。

    只有穆桂英以及神机营老班底有些不好意思,事实上大雱当时虽然在场,却是最先退缩到后方的,还躲在五百奴隶的身后。

    然而大雱自来都这么猥琐,又是个小屁孩,所以老班底们早就适应了他这个毛病。王雱也曾经在理论层面上解释过这是策略,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我大雱真是冲在第一线,肯定不会发挥作用还给你们添乱。

 第261章 神迹

    现场,大雱亲手把水泥浆搅拌出来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