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朝做塞王 >

第214部分

回到明朝做塞王-第214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朝做塞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段时间,他的各种生意都上了轨道,不过他们也是有区别的。烤鸭店和重庆火锅还好说,好吃的东西人们都不会拒绝,已经问世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但是他所开设的娱乐业就颇具争议了。

    京城内的一些纨绔子弟、登徒浪子自然对朱楧培训的舞团兴趣颇浓,这种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视觉冲击对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刺激,他们每天都成群结队,吆五喝六地前来捧场,打赏了大把的金钱,以求能和这些异域舞娘做一些研究性质的工作。据说还有人为此而倾家荡产的。

    但是,以方孝孺为主的一些儒生对此则大力批判,认为那些女人的舞蹈实在是太过露骨,太过撩人,就算是身陷青楼也不能如此堕落,也得端着点架子。

    朱楧实在是不理解这群人的想法,都已经做了婊子了,还立什么牌坊,反正都是出来卖的,还将什么淑女不淑女?只要能哄客人开心不就行了?不过,想想这类人的一贯所作所为,也不难理解,毕竟他们就是这样一类人。

    对于儒生们的这类风言风语,朱楧一概不去理会,干什么都会有人黑你,写个小说也会有不好黑子留差评,整天纠结这样的事,还不得把自己给累死?

    这一天晚上,几个读书人打扮的年轻人相约秦淮河,一起结伴去了朱楧开的场子,其中一个人摇头晃脑的说道:“文远兄,你为何约我们来这里啊?你不是和你的老师方孝孺先生一直批判这个地方吗?”

    文远兄拿出一把扇子来摇了摇,虽然天气还很凉爽摇扇子容易感冒,但是自古就有人要风度不要温度,不拿出扇子来摇两把,怎么体现读书人的风采,笑道:“我今天就是想亲自来看一看,这里的歌舞能伤风败俗到什么地步,也好接着写文章批判。”

    “言之有理,文章取自于所见所闻,文远兄果然是我辈楷模。”其他几个青年相继奉承道。一行人随即走进了这个大型的娱乐场所。

    “几位先生里面请。楼上还有位置。”跑堂的小厮见到有客人来,立即上前招呼道。

    “给我们摆一桌好酒,找一个视线好的位子,少不了你的赏钱。”文远兄十分大气的说道,作为今科状元,他真是豪气十足。

    “好嘞。包您满意。”跑堂的小厮依言将他们带到了二楼视线极好的位置,然后扭身离开,招呼其他人十分殷勤地为他们上菜。

    今天晚上有大型的歌舞表演,这里已经坐满了人,都在等着晚上能大发淫威。

    “这些人终究是凡夫俗子,一见到女色就如此控制不住,如何成就大事?”文远兄十分不屑地撇撇嘴道,手里的扇子依旧摇着。

    “文远兄所言极是,沉迷于温柔乡之中,岂是大丈夫所谓,想必过了今晚,文远兄的妙笔又可以写出好文章了。”

    “是啊,是啊。我们等着膜拜文远兄的大作。”众位青年又是马屁一顿乱拍。

    “咚!”地一声锣响,现场瞬间安静了下来。舞台上,一个中年模样的主持人扯着嗓子大喊道:“承蒙各位捧场,今天晚上咱们这里的女团将会连跳十五支异域的舞蹈,还请诸位多多捧场,多赏美人们几个研制水粉钱。”

    “知道了,知道了。她们跳的好,我们自然会给赏钱。”

    “别废话了,赶紧开始吧。”

    底下的观众开始不耐烦起来,不管是之前看过或是没有看过舞蹈的人,都不约而同的叫嚷起来,他们已经急不可耐了。

    文远兄和他的小伙伴们频频摇头,感叹世风日下,堂堂帝都中的人怎么会喜欢这种低俗的文化艺术。

    “好了,吉时已到,我们开始了,有请姑娘们上台。”主持人激情满怀地扯着嗓子大喊了一声。

    随即,六个身穿现代性感服装的绝色佳人鱼贯而入,登时惊的满堂喝彩。文远兄的虎躯也微微震了一下。

    这六个丽人给现场的观众打过招呼后,便开始了她们性感撩人的表演,立时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欢呼。

    跳到第七支舞蹈的时候,现场的气氛达到了最高潮,隐隐有些失控的苗头。

    “文远兄,文远兄,你怎么了?”“你不要这样文远兄。”

    眼见这位刚才还傲气十足的文远兄竟然也跟底下的那群纨绔子弟一样,吹着口哨,站起身来,卷着袖子欢呼:“我爱你们,我爱你们!我要让你们给我生猴子!”

    “文远兄,你清醒一点。”“文远兄,你是当今大贤方孝孺先生的得意弟子啊。”

    “你可是今科状元啊!”

    同伴一连串的呼喊,也无法将这位已经沉迷进去的文远兄拉回现实。

    在京城住的时间已经不短了,该是辞行回国的日子了,更何况该办的事都已经办了,此时回国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朱楧向朱元璋和朱允炆告辞之后,就带着渠忠信、盛庸等人,侍奉着自己的母亲,浩浩荡荡的返回肃国。

    在船上的时候,那对双胞胎和她们的家人才知道这个化名为渠忠信的年轻人竟然是大名鼎鼎的肃王。

    朱楧早就知道了这对双胞胎姓赵,姐姐叫赵晓婉,妹妹叫赵晓琪,自然不客气的将她们收入房中。

    “晓琪,过来让寡人亲亲。”朱楧喝了点酒,眯着眼,醉醺醺地说道。

    “大王又搞错了,臣妾是晓婉。”赵晓婉嘟着嘴,一屁股坐到朱楧的怀里道。

    这两个人长得太像了,只能通过衣服来区分,要是穿的衣服一样,根本就不知道谁是谁。一次御两人,还是一模一样的双胞胎姐妹,这种感觉要多爽就有多爽,真是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还有这个境遇。

    管他姐姐妹妹,全都是寡人的爱宠!

    有新加入的两位丽人的陪伴,朱楧的旅途自然不会寂寞,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肃国。众人下船乘车,没多久就到了肃国的都城——敦煌。

    敦煌自从被朱楧定为都城之后,城墙又加高加固了不少,他是一个很没有安全感的人,自己住的地方,一定要百分之百确保安全。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百六十章 罐头和火绳枪

    这里来来往往的人很多,虽然比不上京城繁华,但是由于外国商贾众多,也别有一番气象,感觉真的就像史书中说的万国来朝一样。

    郜氏从马车中探出头来,看着敦煌这一副熙熙攘攘地景象,内心里生出十足的自豪感,笑道:“楧儿,这就是你治理的国家吗?”

    朱楧骑在马上,意气风发的笑道:“是啊,母亲。这就是孩儿的国家,是我们真正的家。在这里,母亲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

    郜氏喜极而泣,没想到自己的儿子这么有出息,可以替她遮风挡雨了,笑道:“好,好。有楧儿这句话,别什么都让为娘高兴。”

    朱楧的这次回国与以往不同,不仅本尊回来了,还带来了一个太后,群臣和后宫自然是十分隆重的接待。

    郜氏生性淡薄,不想干预朝中的政事,更何况,她对自己的儿子有信心,认为他可以做的比任何人出色,不需要她在一旁指手画脚,跟群臣见了面之后,就跑到后宫抱自己的孙子去了。

    朱楧这才除了带回来盛庸这个历史上有名的将领之外,还带回了那对双胞胎的哥哥——赵勇,赵廉两位战将。这样的人才自然不能浪费,立即给他们安排了职务。

    赵勇赵廉不必说了,本身武艺不凡,妹妹又是大王的爱宠,上去给了个千户没有人说什么。但是,盛庸就不一样了,本来是个书生,一天战场没有上过,让他贸然去做军官,怕是很多人不服气。

    可以想象,若是盛庸大人将来和他的下属起了争执,在痛骂对方的时候,对方肯定张口就是一句:“老子打了多少年仗,你懂个屁”之类的荤话。威信真的很难建立。

    因此,朱楧只给了他一个练兵使的身份,让他参与训练刚刚成立的神机营,以便在练兵之中锻炼他的能力,以资国用。

    火绳枪在朱楧的亲自催促与督导之下终于研制成功了,而且已经量产了五千多支,这五千多支火绳枪是严格按照朱楧的制度制造的,上面都刻有负责工匠的名字,保证绝对不会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

    这一天上午,朱楧秘密来到了位于哈密天山腹地的秘密军工厂,专门前来察看火绳枪的试炼进程。

    这些可由单兵操作,射程达到一百多米,射速可达到三分钟发两发的火绳枪一经问世,便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尤其是擅长使用火器的李勉,一眼就看出了这类武器非同小可,绝对可以大大提高火器的战斗力,提高他们火器营的地位。

    因此,这些东西一出来,他就揽在自己手里,左摸摸,右看看,爱不释手,立即组织善用火铳的士兵,前来学习使用这些火绳枪。

    对于,火绳枪的训练标准,朱楧早就规定好了,那就是在八十步以外立五尺高、二尺阔的木牌,三发一中,或者是十发七中为精。这是后世的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写的练兵方法,朱楧虽然没有看过这本书,但是戚将军的练兵方法以及被后世的明穿小说用烂了,他也看过几本,对此也还有点印象。

    朱楧将这五千多火绳枪兵分为了两部分,分别有李勉和盛庸各训练一部,到时候看他们谁训练的成绩好,就将这批火绳枪士兵拨给那人使用。

    盛庸见到这些火绳枪后也是大为惊讶,转而大为喜欢,他差点欢呼地叫起来,他感觉自己来肃国是选对了。

    因为历史上的盛庸是以擅长使用火器闻名的,他对火器也颇有研究,研究的多了,就有了感情。平心而论,盛庸对火器的热忱丝毫不输李勉。

    像王虎臣那种一打仗就往前冲的将领,最喜欢的是宝刀和宝马,见到这两样东西,简直比见到他自己的小妾还要激动。

    而像李勉和盛庸这样偏爱火器的将领,最喜欢的当然是各种各样的火器了,要是让他们看见了犀利的火器,那不争个头破血流才怪。

    听到朱楧的命令后,他们就分别带着自己的手下开始加紧训练,督促的标准相当严格。盛庸想靠着这个机会向王上露两手,李勉不肯被新来的比下去,二人你追我赶,谁也不肯松懈,短短几个月,就将火器部队训练的有模有样。

    这一天,就是朱楧定好的考察他们的日子。

    天山腹地的一处盆地内,朱楧端坐在大将台上,西风烈烈,意气风发,特意穿了一身鲜明的甲胄,看起来英勇无双,用无比威严的口气问道:“二位将军,都准备好了吗?”

    “末将准备好了,请王上示下。”分立在台下两边的盛庸和李勉分别向朱楧抱拳答道。

    “那就开始吧。”朱楧淡淡地对侍立在旁边的一名传令兵说道。那名传令兵听到朱楧的命令之后,机械的挥了挥令旗,不远处的鼓手就敲起了振奋人心的鼓声。

    “咚咚咚。”很明显,这一套动作,他们已经不知道演练过多少次了。

    “末将遵命!”盛庸和李勉顿时热血沸腾,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纷纷向朱楧抱拳,大喝道。

    火器的考核无非就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准确度,这是火器的基础,说的再天花乱坠,打不准也是白搭。

    第二是射速,毕竟这个时候的火器还不是半自动武器,一扣扳机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