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377部分

皇宋锦绣-第377部分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宋没有统计,也不知道,一年下来,到底有多少船倾覆,死了多少人,可是流传的消息,为数不少。

    赵信当然不会这么涸泽而渔,再说了,在组建船队的初期,全部都是新船,只要稍稍注意,就不会有安全隐患,甚至为了某些方面,还刻意的增加安全性,哪怕因此增加成本。

    成本是赵信最不用担心的问题,本身处于买方市场的定海军,每年有足够的产能,这些产品需要运送到北宋的各个地方,仅仅凭借着这个,就可以支撑这个庞大的船队的总量,还可以吃的饱饱的。

    因为安全方面,所产生的成本,相对于庞大的运量来说,是微乎其微的。

    不说生产和销售产生的附加值,这才是定海军的核心所在,有了这些,才能够有定海军现在,如此庞大的局面,就算是普通的运费,也可以支撑起庞大的船队的运作。

    船舶运输,是考验运输密度的一项,实际上,所有的运输都是同样,去一趟,基本上就能够包下来回的成本,有时候,为了不回去空趟,有些车辆甚至要等上十天半个月。

    船运也是如此,以目前定海军的产量的,别说是1000条船,就算是三五千,也没问题。

    赵信又通过了科学的方法,调整了一个来回运输的比例,除非是有丰厚利润的,否则,会按照一个稳定的运行图的运转,这样把成本降低到了最低,利润也足够保证。

    为了组建一个,遍布到整个北宋各地的庞大水运系统,他不顾一切的投入,累积购买各种的船只1000只以上,这中间,除了一部分的小船,是直接买的现货之外,其他的,都是在其他船主那里截留的。

    要想获得对方马上要交工的船舶,唯一的办法就是钱,3成,5成,甚至是一两倍,原来较为低廉的船的价格,被抬高了不少,单纯这个的花费,就超过了50万贯。

    这只是组建这么一个庞大的水运系统的一个基础,一个运输体系,船只是一个,港口,储运点,各地的办事处,交流和通讯体系,这些的投入更大,有时候,甚至为了相间一个完整的体系,各种港口和库区,数量要相当的庞大。

    现在,只是一个简单体系,同样的,除了在船只和港口上面的庞大投入之外,除此之外,还挥舞着钞票,全方位的吸纳跟船有关的各种人才。

    定海军是一个发展可怕的工业城市,一旦步入了正规之后,在建设上面的投入,全部的投入到了工业生产上面,爆发出来的力量是可怕,如果因为交通的制约,无法吧东西运往北宋的各个地方的话,这对于定海军的商业也是一个打击。

    在封建社会,东西多了,无外乎是价格下降而已,可是工业品的生产,不一样,当库存量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对于一个企业的上海市巨大的。

    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工厂,跟手工业最明显的不同,就是海量的产量,一旦开动,就很难的停下来,哪怕是亏损也是一样,没有足够的销售渠道,吧这些东西销售出去的话,可怕的生产效率,会成为整个工业的噩梦。

    类似后世,工业化之后的英国,为了殖民地,为了商品倾销地,他们甚至不惜,不远万里,打一场可怕的战争。

    战争是最耗费资金的,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因为长时间的战争灭亡,可是商业国家,不得不这么打,因为如果他不打的话,可怕的生产,造成的供过于求危机,就足以让这个国家灭亡了。

    定海军远不到这个程度,却需要居安思危,甚至要考虑的,未来可能会暴涨出来的产量,同样的,也需要为远景的目标积累人才。

    赵信要为遍布在整个北宋河运区域准备人才,这些在江河上面活动的水手,未来可以进入到海军之中,相对于河运,赵信对于海洋,期待更多。

    河运可以帮助定海军,快速的把产品,销售到北宋的各个地方,可是海运才是真正开疆裂土的,化腐朽为神奇。

    远洋已经开启,但是,最多是在招募现成水手的基础上面,进行一些强化的训练,一些新式的帆组,也会进行一定的陆上训练,大规模的投入远洋,必须暂时放开,甚至大型的造船厂,都是在筹备阶段,甚至发展的并不是快的。

    招募跟水有关,甚至是远洋船队上面干活的人,这都不难,泉州和杭州两大城市,讨这碗饭的不少,那些一年两季的船员,他们到了陆地之后,获得的只是基本生活费。

    这已经是船东的大量了,又不用出海冒险,在平地里面,甚至没有本地人方便,船东们能够做到这一切,已经是不错了。

    大部分海员,他们表现就是,季风到了,就紧张的出行,在季风间歇的时候,喝酒,花钱,或者干别的,现在有一个不错待遇的航海工作,还不用走太远,怎么可能不同意。

    单纯把这个需求放出去,就迎来了不少想要这份工作,来自海外的人员,跟海外水手相比,远洋的中国水手,还是少了一点。

    只不过,到造船这一点,就遇到问题了,北宋的远洋船舶业非常的发达,在泉州,在杭州,甚至是长江沿岸,一系列的船厂,能够造超过4000料大船的,最少有几十家。

    4000料,已经不小了,按照一料0。325吨来算,4000料高达1300吨,这在欧洲航海时代开启的时候,已经算是非常可怕的大船了,更别说现在,公元11世纪,这个时候,欧洲的那些所谓的航海家的先祖们,还在玩帆板。

    可惜这些船匠,要么集中在制造司,北宋虽然制造大船不多,可是在一些外海的卫所,还是会有一些大船的存在,最少也是2500料以上的,这些船需要船匠来建造。

    不过,总体而言,官方控制的造船坊,他们任务更少一点,控制下来的船匠不多,这些船匠,大部分都是地方上选举的,水平都不错。

    一些出色的,有名的船匠,在船东的举荐之下,在官方的考察之下,有了官面的身份,哪怕只是一个工匠,这对于底层的工人来说,也是趋之若鹜。

    这一点,也算是北宋特色,一个铁料的更迭,就让铸造司这些地方,裁撤了十几万人,北宋臃肿可见一斑。

    可是从另外的也一个方面来说,也代表着北宋待遇更好,一个禁军的士兵,就能够养活一下20多口,进入到政府序列的工匠,哪怕地位很低,可是一个铁饭碗,就足以让所有人羡慕,更别说,在体制之内,还可以继续升迁,稍稍不慎,更获得一官半职,这代表着一个质的不同。

    可是船匠不同于铁匠师傅,铁匠师傅们,已经面临着实业的危险,因为大名铁匠作坊,提供了更加廉价,质量更好的铁料,很自然的,政府就会裁撤,不然白白养着,一年下来,可能要几十万贯的支出,甚至更多。

    船匠们,没有来自定海军的竞争,再加上北宋旺盛的船舶的需求,过的可是较为滋润。

    北宋发达的造船业,官方的生意不多,可是在私人船厂挂个顾问,指导一下,每年可以获得不菲的收益,再加上官方的身份,过得不要太滋润。

    哪怕是那些私人船厂的船工,大部分都是几代人的关系,甚至还拥有一些股份,特别是一些大匠们,他们本身就跳出来成为船厂老板,这样就更难的吸引。

 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

    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可是地位和身份,是不能解决的,特别是针对封建社会这样阶层分明的时代,你用钱可以换的权利么,或许在一定层次可以,开一个大地主,大财主,在底层,还是很受追捧的,可是更高呢?

    在更高的领域,钱就有用了么,这是封建社会,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钱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甚至可以影响到朝堂的运作,可是距离买到一切,这就有些遥远的太多了。(全本小说网,https://。)

    用钱能够换到皇位么,甚至在中央王朝之中,连最基本的爵位都很难换到,沈万三就是一个,他几乎用一己之力,建起了一个应天府,可是最终,等待他的,是抄家流放。

    因为在统治者的眼里,这个威胁太大了,在无法动用官面上很多力量的时候,赵信只能够挥舞着钞票,可是对于这些有官身的人而言,钞票能够起到的组欧勇,是非常有限的。

    哪怕是用尽全力,也不过是吸引了一小部分,还都是没有出师的学徒,能够独立建造一艘200料的小船的,已经算是不错了。

    这点,赵信也很无奈,他的影响力,暂时影响不到江南,整个大宋的造船厂的核心,就是江南了,在没办法影响到哪里的前提下,能够影响的,只能够是近一点的地方。

    海州和淮南东路,略微有些关系,他动用了一下,借调过来了20多位大匠和一部分工匠,其中有能力单独开工1000料以上大船的,一个都没有,最多拥有一些经验,或者是独立建设800料的河船。

    这已经无奈的选择了,虽然说,赵信要求的,只是最基础的制造,能够完整的制造任何一艘船,剩下的就是计算和简单的放大复制,或许,有一些类似铁匠大匠一样的秘方,这些秘方,对于科学的建造法来说,用途并不是非常的大。

    可惜,要形成体系,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建造工厂,单纯依靠这些大匠,数量还是太少了,赵信对于他们的要求也有些太高了。

    不但要完成钢骨架龙骨,还需要对于船进行调整和改变,那是真正的海船,而不是大宋的福船这样,只能够依靠着海岸线,不停的作为跳板近海海船。

    所以,组建了定海军造船厂,现在,还在紧张的建设之中,哪怕有诸多的先进工具,到投产,也需要一两年的时间。

    有些着急,可是却也急不得,远洋,这是关系了未来1000年发展的大计,关系着当北宋的耕种实力提升之后,能否容纳这么多的人口的关键。

    土地跟人口,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几乎永恒的话题,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那就是灭亡的根基。

    换成之前的北宋,或许一直会缓慢的增长,人口最终可能会增长到1。2亿,或者1。3亿的程度。

    在北方的土地逐步的贫瘠,在小冰河控制之下的水旱灾害,越来越多的前提下,单纯因为自然灾害而减少的人数,大规模疫病之中死去的,就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的,这也是人口难以大规模产生的根源。

    可是赵信到了这个时代,赵信会逐步改变这个时代,对于水旱灾害的抵挡更加的强大,可以获得足够的粮食,甚至拥有大量的医生,普及各种的卫生标准。

    因为各种意外,最终死去的人数,会大大的减少,这样会在短时间之中,造成人口攀升,以没有计划生育的北宋,从1亿人扩张到10亿,可能不用三五十年的时间。

    10亿这在后世,已经是一个可怕的数据,整个世界上,超过10亿人口的国家,也就是中国和印度,其他国家,甚至连这个三分之一都不到。

    可是在11世纪的中国,达到了这个人口,到时候怎么办,后世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也不过是养活了十几亿人,还是在杂交水稻,还有其他的粮食作物都大量发展的时代,赵信有何德何能,保证10亿人的消耗。

    地大物博,一直都是中国的宣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