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战纪-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瞫氏最高级剑法本不外传,虎安伯有令,再加瞫剑曾见过相胤武功,发现他根基极牢,资质颇高,印象很深,满口答应不吝教授。
瞫玉想起的另一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在穿岩山受困时第一个冲上山来解救瞫伯的相氏部族武士朴延沧。
年关刚过, 瞫玉便令人专程请朴延沧到虎安宫作客,与他交谈多时,瞫玉非常高兴,又让瞫剑试了他的武功,得到虎安山第一剑的认可。
凭救主的大功,瞫伯破格提拔朴延沧为舟师五百长。
这朴延沧,名通海,时为相氏部族武士,原籍离虎安山数十公里的桐乡山。
桐乡山朴氏属于巴人的一支,但不属于白虎巴人,属于后世称为板楯蛮的一个小支系。板楯蛮的主要迁徙地在今阆中、沿嘉陵江一带,因使用木板为楯,冲锋陷阵,故而得名。
这一支朴氏缘何进了桐乡山,无据可考。
朴通海出生在一条叫鲵河的小河边,父母为桐乡山朴氏之隶,本无姓氏,有一年,其生父随朴氏头领上山打猎,头领不小心中了五步倒蛇剧毒,通海之父口吸主人蛇毒,救了主人一命,自己却中毒而亡。主人感奴才舍己救主,准通海有姓为朴,隶儿身份因此也改变。
鲵河中有一种鱼,其状如鱼,四足,其声如婴儿,当地人称为“人鱼”,也称“娃娃鱼”,就是大鲵,因其叫声特别,虽是一道美味,当地人不食此鱼,以为食之不祥,但并不如他们的图腾蛇一般受到尊崇,也有人悄悄食用。
朴通海七岁时,捉到一条两尺多长的娃娃鱼,可是,这只娃娃鱼与其他的有所不同,仍是四脚,身体前似猕猴,后似狗,声音像鸳鸯叫,其母见了,生怕惹祸,急忙让放生。
他到了鲵河边,正好碰到一个外地常来收山货的人,那人对他说:“这鱼吃了不得瘕疾,若是送到龙溪口,定然换得不少盐巴。”
朴通海一听是个好买卖,且收山货的人不是第一次到当地来,再加自己曾去过龙溪口,自以为找得到回来的路,便信以为真,不禀报母亲,跟随收山货者到了龙溪口,被连哄带吓弄到郁水盐泉,卖给了盐卿。
通海失踪,其母扯心扯肝痛哭。人们以为他是因捉了娃娃鱼惹灾,因此朴氏部族人不再敢捉此物。至今,这一条小河流中仍有大鲵,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国宝…——此是后话。
朴通海进了郁水盐泉,吃饱一顿杀威棒,才知大事不妙,木已成舟,受不住威吓打骂,只得屈从,做了兆丁,也就是盐工,成了盐奴。
盐工极苦,时有逃跑的人,因此管得极严,通海虽有逃跑之心,恨无一丝机会。先是被安排做一些小杂事,混了口饭吃;稍长,运盐、煮盐,各样苦重活路都做过。
因其秉赋强壮,数年之后,炼出一身好力气,臂力超常。吃过多少亏后,他也学得讨好工头、盐官。
盐官见他体格雄壮,心眼不缺,在一堆苦力中,如鹤立鸡群,提拔他做了护盐的盐丁,接受武功训练,不久当了打手队的小头目。
多年磨难,父母、家乡渐渐抛之脑后,昏昏噩噩打发日子。转眼,年近十八。
一年,虎安山部族所属的相氏首领相仲,即相善之父,到伏牛山盐泉处理盐务。虎安宫文史官虢永喜欢研究考证丹涪水一带历史,此次正好免费随相仲到盐泉实地考察,无意中见到朴通海相貌堂堂,臂力过人,一问知是桐乡山人氏,于是力劝相仲将朴通海买回为用。
相仲见过朴通海,果然如虢永所言,是个可用之人,向盐卿巴多许下重金为交换。巴多看待朴通海,不过一打手而已,有他不多,无他不少,又本与相仲交厚,得了许多好处,便将朴通海转卖给相氏。
重金买来的奴隶,自然不是让他来吃闲饭的,回到峡门相氏,相仲让高手悉心教授朴通海武功。通海年二十一二时,立下战功,相仲除他隶儿身份,并为他取字“延沧”。
朴延沧天赋本高,又勤奋,再加之前有些基础,不出几年,便成为相氏部族中的顶尖武功高手,但因出生低微,仅为一般武士而已。年二十四五时,又立功劳,相仲选族中一个美丽少女赏他为妻。延沧常说:“相氏、虢氏是我再生父母。”
时有战事,朴延沧多次随相氏参战,后相仲及长子相德皆去逝,随相仲次子相善参战,方有此次救瞫伯的大功,也是老光棍做新郎,时来运转。
荣任五佰长后,朴延沧终于想起自己是桐乡山人,携妻回朴氏部族,喜得母亲仍在人世。
母子二十余年重相见,恍如隔了一世,悲喜交加自不必言表。
其母嘱道:“你今日的富贵, 是拜虢永夫子和相仲大夫所赐。二氏大恩,朝夕不可忘记!”
朴延沧本是忠孝之人,虽在郁水学了些杂皮习性,此时已大大改观,顿首道:“母亲尽可放心,二氏大恩,没齿不忘!”
——从此,朴延沧常随瞫伯参战,屡立战功,并于战场诸事,日渐纯熟——又是后话先交待。(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009章 巴蜀又反目
(全本小说网,。)
战国时期,长江上游,今重庆、四川境内,有几个主要的国:巴、蜀、充、苴、郪。此外,还有很多占山为王的小部落,据有专家说大约四十余个。
苴国,此时才在酝酿之中,准确地说,是一个阴谋在酝酿之中。
郪国则是一个古国,是云南元谋猿人的后裔在巴国与蜀国之间的缓冲地带,今涪江以西的郪江流域建立的一个国家,据有今大英县、三台县、中江县、乐至县、射洪县南部地区,历经商蜀战争、巴蜀战争。
为了在巴蜀两国的夹缝中生存,不断迁徒,今天的三台郪江镇、大英蓬莱镇、中江仓山镇郪城村,均作过郪国首都。
郪国对巴蜀两边讨好,左右逢源,都不敢得罪,对局势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充国,范围在今南充市全境、巴中市西南、广安市西以及绵阳市东南的部分地方。充国都城在阆州。充国从春秋中期发源,到战国中期消亡,存在了大约二百七十年,传十四代王。
最初,充国是从巴国脱离出来的,一度对巴国造成过威胁,巴国因此与充国世代为敌。
而巴国与蜀国,渊源颇深。此时蜀国为开明朝,统治者为鳖灵人。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说的正是古蜀国。
很早时,蜀族人鱼凫氏在今四川境内活动,公元前1057年,鱼凫王杜宇参加了武王伐纣的战争,号称蜀。由于古蜀国境内爆发洪水,鱼凫氏蜀王任杜灵为相,治理洪水。杜灵因出色完成了任务,被唤做“鳖灵”。
蜀王因此在年老时禅位给鳖灵。杜灵成了新的蜀王,建都郫邑(今成都郫县),号称开明帝,又叫丛帝。然而,这或许只是一个被后代阴谋家作为所谓先例的美丽的禅让故事,其实是鳖灵族人进入蜀国境内,推翻了鱼凫王朝,建立了开明王朝。
蜀都后来又迁至广都樊乡(今双流县),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樊乡迁往今成都。
有史载鳖灵为楚国人,据后世的考证,鳖灵族是巴人的一支,因为楚国后来占领了巴地,形成了这个误会。
因此,也可说巴蜀两国统治者是同族异流,但两国素来有仇,根源在于领土之争,这在古今中外都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只有在共同的大敌出现的时候,才可能临时采取联合行动。
当地有句俗话:按下葫芦起来瓢。楚国人一退,巴、蜀矛盾又同时浮出水面。同样偷鸡不成蚀把米的蜀军退至巴蜀边境,借口整顿军队,数月不离境,时常扰民,吃穿用皆从巴属部族强取,民怨日隆。
巴主得报,恼怒万分,令使者到蜀都商撤离,蜀主话未听完,怒道:“巴蛮子请我去帮他打楚国,大败而归,死伤无数不消说,损了多少粮草、兵器,内外之用,宾客之资,费了多少财物,他给我算得清?
”如今在他境内多歇了口气,便来催命,是何道理!就算是赔我一个江州,我还要饰本,回去禀报:没打算撤了!”
巴主正在喝水,听使者回报,七窍生烟,摔碎手中虎吞象明雕水盏,怒道:“难道我比他损失小?合伙生意,如今折了本,要我一人承担,只怕他那颗会算账的陶丸没给他造出来!”喷出几句赃话,吓得侍者不敢做声。
巴主召集诸路人马,准备动武。众人摩拳擦掌,口吐恶气。
见显贵们发言,离不开一个“战”字,跟随二公子巴西安从枳都同来、深得巴西安看好的青年将领巴秀再忍不住,献计道:
“请神容易送神难。听传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从秦厉公始,秦国便与蜀国因南郑起争端,多年不止,秦取南郑,又被蜀国夺还,秦人恨得牙根痒。卑将以为,不须动用大军,只需派一使节,重贿秦人,让秦国扬言出兵取南郑,蜀人自去。”
话刚落地,尚未反弹,世子巴南安怒道:“你是何人?庙堂之上哪有你发言的!懂不懂规矩!”巴西安明白世子哥哥是冲自己来的,急忙喝住巴秀。
巴国主道:“我两家割裂,打破脑壳,也不必要秦国那个瘟神来帮忙。”
巴蜀两国在巴国境内小战几场,一时难分胜负,战战停停。刚经兹方大败,两国都想尽快结束战事,可又宁输一战,不输面子。
战也不是,和也不是,中卿相尚进宫对巴国主道:“才得了一场掏心大病,不可硬撑。况且,战场在我境内,打破的钵钵碗碗,毁坏的一草一木,全都是我们的,到时,蜀国人屁股一拍就走人。诚不如巴秀之言,去使秦国。”
果然,蜀军招呼不打,全数撤回蜀境——…不要以为是巴秀的计策起了决定作用,起关键作用的是周安王死了,其子姬喜即位,即周烈王,消息传到巴蜀。
因这场事,两邻国刚刚建立的对楚同盟完全瓦解,多少年的恩恩怨怨未解,又结下新仇。
此后,巴、楚为盐泉之争,形成拉锯战,终以楚国完全控制到了夷水一带为果,最远时分别从几个方向推进到有“万里城墙”之称的七戳山、筱关等附近,后收缩到夷城一线。
当时的航行技术有限,征服长江尤其是三峡还是一个巨大的困难,就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吴、楚之争,由淮河的多,由长江的少,而几乎与长江平行的夷水(清江)及其沿线则是巴蜀与楚的重要通道,自然也是军事进攻和反攻的重要通道。
楚军取了夷城,控制了夷水,对巴国丹涪水流域以及朐忍(今万州、云阳)等大片土地构成严重威胁,巴人则在不同方向筑关或利用山险反威胁,其中郁水方向有一个重要关口,称为筱关。
筱关,即今湖北宣恩境内的晓关,曾简化为“小关”,抗日战争时期,改称“晓关”,以示光明、吉祥。筱,即寮竹,别名箬竹、粽粑竹、长耳竹、粽叶竹等,此地漫山遍野的寮竹,故名“筱关”。
如今,这里是一个侗族乡。
在巴国历史上,筱关没有捍关、阳关、沔关、江关那样闻名,却是巴、楚争夺郁水盐泉的重要关隘。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