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一把大秦-第3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军统帅任命的事宜,派遣一名御史带着朕的诏命前去即可,尔等这些时日的重中之重,便是准备陪同朕前往上郡!除了太尉和章邯将军在咸阳城中的以防万一,其余主要将领,没事的就跟朕前往吧!”
“哦?不知君上为何要前往上郡,据我等了解,如今上郡和匈奴之间已经是良久未发生战事了,君上贸然大张旗鼓的前往上郡,一旦被匈奴的项羽得知了,怕是会引发大秦和匈奴之间的一场大战啊,如今君上既然已经决定将大秦的重心放在水军的建立上,就千万不要打破如今的局面啊!”
嬴高一提出来要去上郡,除了韩信之外,别人全都瞪大了眼睛。
上郡是干啥用的,是所有大秦将领都知道的,那就是抵抗匈奴的地方,更是大秦对于匈奴态度的风向标。
要是嬴高真的亲自到了那,几乎是瞒不住的,一定会被匈奴的项羽第一时间就知道的,这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是任何人都无法想象的,所以蒙毅第一时间就说出了自己的质疑。
“朕自然不想打破如今的局面,恰恰相反,此去的上郡,乃是跟匈奴如今的单于项羽见上一面,此事之前韩信将军出使匈奴的时候已然跟项羽说好了,太尉不必忧心。”
嬴高面对着蒙毅的话,只不过是微微的摆了摆手,就像是说出了一件小事一样。
但是这个事儿可不是个小事儿,而且韩信从匈奴地界上回来了之后也没跟任何人说起过这件事,现在忽然之间嬴高就说要去上郡面见项羽,不得不说对于底下的人所造成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
“但此事凶险啊……”
张了半天的嘴,蒙毅也没想出什么充分的理由来阻止嬴高,最终说出来这么几个字的时候,自己也觉得嬴高压根是不会听的。
“太尉尽管放心,之前朕尚未登基之时,那是不管面对陈胜的反秦大军还是项梁叔侄尽皆平安无恙,如今面对区区一个项羽,又怎能有失?尔等不说,朕还没活够呢,怎能拿自己的性命轻易涉险?”
蒙毅早就发现了,嬴高的口才那是相当的了得,就算是萧何和陆贾那样的人都是争辩不过嬴高的,自己肯定更加的不是对手了,而且人家嬴高是大秦的皇帝,人家定下来了要去拿,也不是自己随随便便的就能拦得住的。
嬴高在这个时候就决定前往上郡跟项羽见面,实在是韩信也没想到的事,因为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的,自己去了一次匈奴的作用已经显现了出来,项羽在吞并了东胡和月氏的领地之后,虽然没有几继续的向西或者向北推进,但是也没有向东对大秦有什么不好的企图。
这段时间以来,上郡跟附近的匈奴部落连一次小小的争端都没有发生,这在之前完全是不可想象的。
别人不知道,韩信却是知道的,能有这样的结果,几乎一定是项羽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匈奴部族,让他们不再将中原人当做是敌人,加上身为匈奴单于的项羽本身就是一个中原人,这件事做起来还真就是不难的。
其实面见项羽这个事儿,还真就不是嬴高临时起意的,当吴生被嬴高捉回来,并且从他的嘴里面探知了徐福还真得早就跟孔雀王朝的人搭上线了的时候起,嬴高就产生了这个想法。
当初他让韩信告诉项羽的是自己要是有了直接证明孔雀王朝存在的证据,就会安排二人的相见,当时在韩信的面前项羽对于这件事那还是欣然应允了的。
而吴生正是能够证明这件事的存在,虽然他说的东西稍微有那么一点点的玄乎,但是嬴高相信项羽是有分辨真假的能力的。
再有一点,就是如今彭越的征兵十分的顺利,如今的大秦有了这些水军和战船,虽然不能拉到项羽的眼前来让他看一看,但是嬴高作为大秦的皇帝,完全是不屑于在这些事上面撒谎的,他相信项羽也是能够明白这一点的。
于是乎,在接到彭越消息的同时,嬴高就做出了这个决定。
匈奴王庭,半年多没有经历战事的匈奴人不得不说度过了十分幸福的半年,因为没有战争,他们几乎把全部的经历都用在了饲养牲畜上面。
如今有了大面积的草原,他们能够容纳牲畜的能力和大大的提高了,不必在一到了冬天就要宰杀不少长势不好的畜生用以保全草原不被破坏殆尽了。
充足的食物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就这半年的光景,匈奴人的孩子出生数量都要赶上过去一年的数量了,按照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项羽知道不出五年,匈奴可战的将士数量就将要以滚雪球般的速度增长上去了,到了那个时候……
这一天,一封来自上郡的书信送到了项羽的手里,倒是让他有那么一点的震惊。
他收到的这封书信,正是嬴高亲笔所写,书信的内容也是十分的简单,嬴高表明自己已经掌握了能证明孔雀王朝存在的证据,想要跟项羽稍微谈一下合作。
而见面的地点,就定在上郡的关门之外三十里,到时候双方都可以携带军队护佑,见面的时候嬴高带的侍卫不超过五人,项羽却不能带侍卫,按照嬴高的说法,防人之心不可无,左右这五个人也不是项羽的对手,他相信项羽能理解此事。
大秦的皇帝竟然当真敢于与我相见?
这是项羽接到了嬴高的来信的第一反应,之前韩信说出来这件事的时候,虽然他也是含笑作答,但是却不太相信手无缚鸡之力的嬴高敢于跟自己直接相见,所以就并没有把这件事当做一回事。
但是这才刚刚过了半年多,嬴高就用这一封书信给项羽打了脸了,面对这样的事儿,又是自己曾经答应了人家的,项羽自然不会认怂。
更何况从嬴高提出来的见面的时间地点还有方式上来看,对于项羽而言都是十分公平的,甚至在项羽看来嬴高的风险是比自己还要大的。
于是乎,项羽当时就答应了这个事儿,按照嬴高的说法,项羽的回信到达咸阳城的时候,嬴高就会出发,待得他到了上郡,自然会再跟项羽约定会面的时间。
“那大秦的皇帝当真是贪生怕死之徒,竟然还要携带五人护佑,却不让少将军携带护卫,这里面怕不是有诈吧?”
当项羽把这件事告知自己麾下的几个将领的时候,他已经回信答应了嬴高这一次的会面了。
当几个人看到了嬴高的书信的时候,别的倒是没怎么挑出来嬴高的毛病,就是这个带多少护卫的事儿,让他们觉得十分的不公平,他们当然认为项羽也嬴高携带五人以防万一。
“人家乃是大秦的帝皇,又与我素有冤仇,冒险到上郡之外与我相见,自然已经是下了十分之大的决心,若是我再携带五个武艺高强的护卫,那想要将大秦的皇帝置于死地岂不就是一瞬间的事?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那大秦的皇帝说的倒是一点问题也无,尔等除了虞子期带领着五千我的亲卫留在匈奴王庭之外,尽皆随我前去,匈奴的精锐骑兵也带上两万,到时不必挑衅,只让那大秦的皇帝看看我匈奴铁骑严明的军纪便可。”
嬴高并没有让项羽等待太长时间,十数日后,上郡的消息再次传来的时候,已然是定下了五日之后会面的日子了。
第449章 长城之殇(第二更)
这不是项羽第一次见识到嬴高行动的果决了,从之前韩信到匈奴来谈判的这件事儿上,项羽其实已经发现了,大秦对于匈奴这块地并没有什么兴趣,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只不过是大秦后方的和平罢了。全本小说网;HTTPS://。m;
韩信已经把嬴高的一个想法传递给了项羽,那就是就算嬴高费劲了心思把项羽给灭了,那么再往北呢,再往西呢,只会是更加荒芜的土地和那里面滋生出来的更加凶残的种族。
这样的战争是无休止,还不如跟项羽这个千载难逢的当了匈奴单于的中原人好好相处,在各取所需的情况下让大家过的都好。
这要是当初在江东时候的项羽听到这番说辞的话,一准儿是一个大嘴巴了把韩信干翻在地,然后对大秦宣战,但是现在的项羽早已经不是那样的人了。
他也深刻的理解到了他和嬴高之间之所以存在冤仇,并非是他们二人的缘故,而是历史将他们推向了对立的方向,而现在,他们正在创造着新的历史,所以他们的关系也自然是可以被重新定义的。
“准备兵马,五日后到达上郡关门之外三十里处!”
项羽看过了书信之后,二话没说,直接就下了命令,对于这一次的会面,也不知道为啥,他的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期待感,甚至于他都没想过嬴高会在这里给他设什么套。
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啥对于这个本来应该是自己仇人的家伙产生这样的信任,但是感觉上来了,还真就没啥可以阻拦的。
嬴高这样的安排,其实还是让自己富余出来了一段时间的,他到了上郡之后距离和项羽约定的期限竟然还剩下两日,这两日,嬴高没干别的,而是亲自踏上了长城,像长城上守卫着的大秦将士和对长城进行着修补的服役之人保证,自己在位一日,大秦的边境就会稳固一日。
修长城这个事儿,嬴高之前虽然也急匆匆的到过一次上郡,但却因为把注意力全部都放在了跟蒙恬借兵的事儿上而忘了关注。
这回到了上郡,嬴高必须得看看修长城这个伙计到底是难在了哪里,因为在两千多年后的后世,关于大秦的史料已然不像唐宋明清那样丰富。
但是有一件事,却是十来岁的小孩都知道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就算是后世不怎么精通历史的人对于大秦的印象之一,而且还并不是什么好印象。
这个事,或者说这一句话,就是孟姜女哭长城。
其实这个事儿嬴高是知道的,只不过是一个传说罢了,人物的原型其实乃是《左传》中的一个故事,说的还是战国时齐国武将杞梁的妻子,无名无姓,跟长城也是扯不上任何的关系的。
但是时间过了不久,就在西汉,有个叫刘向的家伙在《烈女传》中先把《左传》中杞梁之妻的故事说了一遍,然后他继续写到:杞梁妻没有子嗣,娘家婆家也都没有亲属,夫君死了之后成了个孤家寡人。杞梁妻“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哭声十分悲苦,过路人无不感动。十天以后,“城为之崩”。
他这显然就是狗尾续貂,随意编造,但是他这一编造不要紧,到了后世那是越传越离谱,最后完全把人家故事的背景人物给改头换面了,主角都变成从葫芦里面出来的了,大概的意思也变成了说始皇帝和大秦残暴。
嬴高知道,这样的改动绝非是空穴来风,后世有关大秦的史料不全,并没有提到什么修长城的事儿,但是修建长城占了始皇帝看重的徭役的一大部分,却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嬴高推断,修长城的这个伙计肯定不是什么好活儿,不然也不会过了好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了在民间的积怨还是那么大。
嬴高虽然在新政实施了之后已经给百姓们减负了,修长城的伙计主要都是由一些个死囚和重刑犯来干,而且可以冲抵自己的刑期,只有当某一个地方人数不够了的时候才让周边郡县里的到了服役时候的百姓过来帮衬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