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血裔 >

第422部分

大明血裔-第422部分

小说: 大明血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后来想了想还是不怎么保险,说起来这都是程孝廉设的局,他们两个不过是中了计,功劳怕是算不上,苦劳倒是有一些,患得患失之间目光便盯上了陈承安。

    这可是陛下身边的红人,要是能够跟他攀上亲戚岂不是万事大吉了,他也算风流少年,陛下那边是不用考虑了,自家的女儿估计是没有这么大的福分,但是军师这边可以好好打打关系,万一成了那就是金饭碗捧在了手里。

    于是两位大人轮流宴请陈承安,酒宴之中便把自家的女儿拉出来,说些什么自吹自擂的话。

    陈承安本来为了拉拢人心只能赴宴,赴了两三次宴之后便明白怎么回事了,立刻称病不出把自己关在了屋子里面练字。

    程孝廉还一度嘲笑他:“当初我不愿意成亲,杨有财那个王八蛋一直说我喜欢男人,你不是也喜欢男人吧。”

    陈承安没好气地看了程孝廉一眼:“图海大军将至,殿下有这时间还不如多去安排战事,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呸呸呸,霍去病说完就病死了,你以后少学这种短寿的说话,是不是心中已经有心仪的女子了,说出来我可以给你出些主意。”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759章 劝亲

    (全本小说网,。)

    想着给陈承安出主意,程孝廉仿佛回到了高中的时候,一帮兄弟帮着其中的一个追女孩的故事,看着陈承安的眼神中则是满怀期待。

    陈承安无奈地放下了手中的毛笔:“陛下,你都是三个孩子的爹了,怎么还童稚未泯,如今咱们在刀头舔血,我又如何成家。再说了那两位大人的心思你又不是不知道,他们看重的是我在陛下身边的位置,我干嘛要娶他们的女儿。”

    所谓读书人的傲气也大抵如此了,你若是说喜欢他的才学和文笔,没准这事还有戏,你若是说喜欢他与天子关系好,这事是万万没戏的。有道是伴君如伴虎,若是有一日不得宠了,这家还不得散了?不过明着拒绝又担心郑泽和李友通多想,所以只能称病不出。

    就在这个时候门房跑到了门前:“大人,有客来访。”

    “不是告诉你了么,告诉那两位大人我身体不适,过两日再见他们。”

    “不是两位大人,是王将军。”

    陈承安有些纳闷地看了眼程孝廉:“陛下,他不去找你,来找我做什么?”

    “我哪儿知道,没准想把妹子许配给你呢。”

    很快王继勇就走了进来,看见程孝廉在这里显然吃了一惊:“臣参见陛下。”

    “免了免了,这又没有外人,别这么见外,有什么事?”

    “臣今日是来找陈先生的。”

    陈承安咳嗽一声:“我近两年没有成家的心思。”

    王继勇皱了皱眉:“成家?成什么家?陈先生你要娶亲了么?”

    “你不是来说亲的?那你来做什么?”

    “事情是这样的。”王继勇接着就把遇见他哥哥的事情说了一遍,反正程孝廉也在这里,省的以后他再起疑心了。

    陈承安听完了之后愣了一下没说话,程孝廉倒是先开了口:“你与你兄长关系如何?”

    “兄长很早就被送到京师为质,我对他的印象很模糊,只是因为我爹死得时候他非要投奔满清,我们闹了好大一阵矛盾,他把军中想要投奔满清的人全都带走了。”

    陈承安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原来是这样,你的兄长未必对你有什么身后的感情,但是对于王家的感情很深厚,所以才要把家族绵延下去。”

    “先生的意思是?”

    “他把人带走了,你的军中也就稳定了,不论满清和大明谁胜谁负,你们王家总有一支血脉能够传承下去。”

    王继勇愣了一下:“啊?可是他当初的时候态度很是强硬。”

    “他若是稍微有些犹豫,你还会让他走么,军中的那些将士又怎么会死心塌地跟他走,不过你这位兄长对你着实不错,这一次定是封了图海的命令来劝降你,却连一句劝降的话都没说,估计是看清楚了你在大明注定要比满清发展要好一些。”

    “那我是不是该把他追回来,现在大明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了,根本不用他这么做了。”

    “他不会回来的,若是想回来,今日便回来了,正如你在大明才会有发展一般,他在满清才能如鱼得水。”

    王继勇缓缓抬头看了眼程孝廉:“陛下不会怪罪于他吧。”

    陈承安叹了口气:“不是陛下会不会怪罪他,是朝廷不会容下他了,当初他大闹陕西的事情未必没有传开,他就是回来,也很难融进大明了。他在满清那边也安稳一些,你就放心吧,就算是大明胜了,看在将军的面子上,也不会害了他的性命。”

    王继勇点点头,脸色有些悲伤地走了出去,以前他对自己的兄长并没有太多的感情,听闻他做了这么多事情之后突然有些怅然若失的感觉,若是王继贞现在就在他的面前,他很想把他绑回来,哪怕是绑回陕西关起来,也好过以后在战场上兵戎相见。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陈承安咳嗽一声:“也许我不该把真话告诉他,那样他也不会这么痛苦。”

    “但是那样的话也许战场上他会杀了自己的兄长,总有一日他会想明白这其中的事情,也许会悔恨一生。至于一个区区的王继贞,难道还能影响天下大势不成?”

    陈承安看着程孝廉:“陛下你今日前来到底是做什么的?”

    “当然是帮人说亲的了,我可让杨有财帮你打听了,郑泽的女儿和李友通的女儿都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

    陈承安没好气地说了一声:“若是我没记错,当初陛下好像也是被逼着和人成亲的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也该成亲了,现在成亲还算是纯粹一些,等真正平定了天下,怕只剩下了利用了,那两个女子的父亲虽然一开始未必有什么好意,但是。。。。。。”说到这里程孝廉也劝不下去了,感觉他自己就像是后世那种受气的媳妇,好不容易熬成了婆立刻就开始欺负起自己的儿媳妇来。

    “算了算了,你不愿意就算了,难道咱们大明的军师非得娶谁不成,以后的日子你多留意就是了,能自己找最好自己找一个,等真的复国之后,怕是更难了。”说着程孝廉也有些惆怅,转身离开了这里。

    陈承安本想着继续写字,但是程孝廉的话一直在他的耳边萦绕,心乱字就写不好,索性把毛笔一扔转身走出了门。

    本着书生意气本想去青楼走一圈,恨不得娶一个青楼女子回家,但又一想若是传扬出去,郑泽和李友通的脸上怕是挂不住,只好把这个年头作罢,去青楼喝个花酒总是没问题的。

    这个念头读书人去青楼喝花酒只会被认为风流才子,若是能有一两篇佳作传世,那就真的是名士风流了,所以他也没有什么避讳,迈步就走进了汝州的青楼飘香院之中。

    程孝廉听到杨有财传回来的消息狠狠地骂了陈承安一顿:“这个禽兽,我好心好意去劝他,谁知道他逛青楼都不带我!”

    杨有财弱弱地开了口:“陛下,别怪我没提醒你,这凤阁可是三夫人家里开的,你若是逛了青楼,怕是明日哪几个女子碰过你都会传的夫人们的耳朵里,到时候我可没办法帮你了。”

    感谢书友大明永历皇帝朱柚榔投出的月票,感谢书友心若何方的打赏,谢谢支持!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760章 花酒

    (全本小说网,。)

    陈承安以前只是埋头苦读希望能够扬名立万,再加上父母早逝,家境贫寒,从来没有去过青楼,这一时意气只是让他用勇气迈步进了青楼,但是进了之后如何做可就不知道了。

    老鸨子一看这幅打扮这个样子,就知道是个有银子的雏儿,这种贵公子最好对付,人傻钱多,就是青楼最喜欢的客人。

    “哎呦,这位俊俏的公子,这是第一次来我们院子玩吧,不知道公子喜欢玩什么花式?”

    “我,我就是找点姑娘喝酒。”

    “公子可得说清楚了喜欢什么样子的姑娘,我也好给公子挑选,免得公子不满意。”

    “咳咳,你离我远一点,随便找点姑娘就成,不是你这样的就成。”

    “哈哈,公子你可算是说着了,我可是好久都不亲自下场了,公子既然不愿意见我,我这就让人给你安排。”

    老鸨子很会抓客人的心思,像陈承安这种,只要不给他吓跑了,银子肯定是大把的有。

    很快莺莺燕燕一群姑娘便拉着陈承安进了一间客房,陈承安脸已经红透了,心说怎么和想的不太一样啊。

    “喂,你们这儿有没有不这么热情的姑娘。”

    外面的老鸨子一听便明白了,这又是个贱骨头,好生往上贴热脸的不要,偏偏要讨好那些冷脸。

    于是一拍手:“姑娘们下去吧,公子,我这儿可是有位清倌人,只是只卖艺不卖身,无论你出多少银子都不陪的。”这清倌人的卖点就在这个不卖身上,只要抓住这一点,肯定跑不了。

    “叫个会弹琵琶的来。”

    很快一个女子抱着琵琶蒙着面纱便走了进来,这清倌人必须要够神秘,这世间哪儿有这么多冷面女子,若是一笑便没了清倌人的形象,又变成了卖肉的红倌人,这可就不值银子了,所以大多得蒙着面纱,引起客人的兴趣。

    陈承安要了一桌酒席,坐在桌子旁边看着那个女子:“会不会汉宫秋月?”

    那个女子点点头,陈承安示意她自己弹,开始给自己斟了一杯酒。

    谁知道弹了半刻钟不到的时间,陈承安的眉头便皱了起来:“你这琵琶和谁学的?”古代书生要讲究君子六艺,不是单单会读书就行的,丝竹这种雅事一定要懂一些,不然人家就会笑你土包子进城,没有底蕴。

    陈承安以前也略有涉猎,所以当即便听出了不对来:“汉宫秋月的哀怨悲愁一点都没有,反而弹出了明快的样子,你的老师就是这么教你的么?”

    那清倌人从来没想到这小小的汝州还能有丝竹造诣这么高的人,一般丝竹以秦淮河造诣最高,江南之地自古歌舞升平,再说了一般来青楼的大多数也不怎么听曲子,这汉宫秋月更是没人点,所以一时也就懈怠了。听到客人听出了其中的破绽,赶紧站了起来:“是奴家弹错了。”

    陈承安算是明白了,来这儿估计也没几个研究声乐的,稍稍叹了口气,放在了桌上一锭银子迈步走了出去。

    出了青楼想到自己来青楼听曲还嫌弃人家弹得不好,不禁苦笑一声,谁知道程孝廉不知道从哪儿冒了出来:“听闻陈先生去青楼之中点了一个小曲,听都没听完就跑了出来,这又不是江南,哪儿有这么多精通音律的清倌人。”

    陈承安皱了皱眉头:“锦衣卫连臣子逛青楼都要把细节查出来么?”

    “那倒不是,我主要是担心你在这里边染了什么病,据说满清开国的和硕豫亲王就是染了这种病英年早逝,我可不想你步了人家的后尘。既然陈先生想要听曲,我倒是知道有个好去处。”

    “不必了,我就想一个人待一会儿。”说着扭头便走,程孝廉在后面苦笑不已:“若是这汝州有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