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第5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想到,这次竟然不灵了,这些贪官污吏看到刑具是很怕,但是,他们招供出其他人的却很少。
这招不管用了,怎么办呢?
这次,戚盘宗可不是吓唬人的,胆敢不招的,他真命人大刑伺候!
一时之间整个诏狱顿时鬼哭狼嚎,在接受审讯的和没接收审讯的贪官污吏都吓得瑟瑟发抖,他们都没想到这位指挥同知会如此狠辣,更没想到首辅张斌这么文质彬彬一个人竟然会跟魏忠贤一样凶残!
诏狱的酷刑有几个人能扛住呢?
除了东林党那帮硬骨头,能扛住的,大明这将近三百年历史上都屈指可数。
这帮贪官污吏可不是什么硬骨头,他们的骨头软的很,扒皮的才割了个小口子,还没准备扒呢,他们便哭着喊着招了,更不要说其他酷刑了,基本上只要见点血他们便会崩溃,什么事情都疯狂往外吐!
这一下可不得了了,一百多号人,每个人的供词都能堆出一本书那么厚,他们攀咬出来的官员几乎遍布整个朝堂,因为这会儿贪腐是常态啊,不贪腐你好意思说你是当官的吗!
他们招出来的人全抓起来关进诏狱吗?
当然不是,这个玩笑可开不得,这会儿清正廉洁的官员真没多少,要把存在贪腐行为的官员全关进诏狱,诏狱有没有这么大倒是其次的,重要的是,整个朝堂都要因此被清空了,真要全抓,大明朝堂真会陷入瘫痪!
张斌对这个自然早有预料,他这会儿就拿着供词在分析呢。
贪腐几十两又或是几百两的就算了,这些官员大多都是碍于情面,被迫收了那么一两次贿赂,还不属于真正的贪官污吏,让吏部约谈一下,警告一番就可以了。
贪腐几千两或是上万两的,这些也不能全抓,因为这一类是最多的,占了八成以上,如果全抓了,那整个朝堂真要空了,这些基本都是随大流的,他们并不是主动贪腐,只是人家给他们塞钱,他们没有拒绝而已。
这一类官员是不能全抓,但也不能放过,勒令起上缴贪腐所得是必须,还要根据情节轻重予以降职、罚俸、罢官、流放等处罚。
贪腐数万两数十万两甚至是上百万两的,这些人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全部抓起来,关进诏狱,大刑伺候,让他们自己把藏银之处交待出来,然后就是一顿抄!
抄,抄,抄,抄,抄!
京察大计一开始,京城几乎天天都有抄家的大戏可看,而且每次抄家,那银子都是一车一车的往皇城拉,皇城里的内承运库很快就被塞满了,朱慈烺不得不下旨,命人把内承运库附近的象房、花房、杆子房等没用的地方清空,当做零时库房,用来存放银两。
这内承运库都能塞满,张斌到底抄出多少银子呢?
这会儿还没个准数,因为往皇城运银子的马车还没停过,内库的存银也一直在刷新记录,三千万两、四千万两、五千万两,这些朱慈烺想都不敢想的数字一再被刷新,这满朝的贪官污吏到底贪了多少钱!
他其实搞错了一点,这些银子,有的并不是从在朝官员府邸抄出来的,张斌学了魏忠贤的,连致仕的官员都没放过!
你以为你致仕了,光荣退休了就没事了吗,做梦,只要有人揭发,一经查实,同样是一顿抄!
这会儿大明朝堂的贪腐真的相当惊人,由魏忠贤、崔呈秀、温体仁、薛国观等引领起来的贪腐潮几乎席卷了整个朝堂,搞得整个官场的人都把贪腐看成了一种潮流,不贪腐,不收贿赂,人家都会说你假清高,有毛病!
最后抄出来的成果也远远超出了张斌的预计,历史上李自成从在京官员手里头榨出了七千多万两,这次,他竟然也榨出了七千多万两!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很简单,因为李自成进京之前,很多在京的致仕官员都携带贪腐所得逃到南都金陵去了,留下的大多是在朝官员,没办法,他们有职位在身,跑不了。
就这七千多万两还是张斌克制的结果,他要不管不顾,只要存在贪腐就是一顿抄,估计抄出一亿两银子都不成问题!
第八卷 第一九八章 是时候收拾复社了
张斌这一顿抄,整个朝堂可谓风声鹤唳,几乎所有官员都心惊胆战,因为这会儿很多贪腐行为都已经常态化了,不贪不腐的真没几个。全本小说网,HTTPS://。.COm;
比如,下属孝敬上级,学生孝敬恩师,如果该孝敬的不孝敬,该收的不收,那是不容于整个官场啊,谁知道自己那点破事会不会被首辅大人给查出来。
张斌自然能查出来,他原来让亲卫暗中查探出的一百多号巨贪那只是突破口,他就是要让这些人把其他贪腐官员攀咬出来,然后再继续扩大,继续攀咬,将所有存在贪腐行为的官员查个底朝天,让所有官员都明白,这会儿贪腐已经不是官场的主旋律了,清廉才是潮流!
所谓乱世当用重典,不下狠手,大名朝堂这股贪腐之风根本就刹不住。
当然,有罚就有赏,朝堂之上的贪官污吏是倒了血霉了,不是追赃就是抄家,不是降职就是罢免,朝野中那些罕见的清廉官员却是发达了,他们简直就跟坐上了火箭一样,稍微有点能力的,连升三级都正常,能力出众的连升四五级都有可能!
这一届的新科进士也发达了,吏部给他们的派官公文终于到了,而且大多都是高配,头甲前三和庶吉士就不说了,那是铁定进翰林院当储相,剩下的二甲基本都是正六品的六部主事一级,从六品的都很少,正七品的基本没有,三甲基本也是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巡察御史这种极具前途的职位,外放县令那都是最差的了。
张斌之所以这么重用这帮新丁,首先是因为他们基本是一张白纸,没在官场混过,不存在贪腐行为,更重要的他们都经过了这次京察大计的洗礼,亲眼看到了贪官污吏的结局,心中多少有点敬畏之心,以后再贪腐的可能性不说没有,至少比混过官场的老油子要低的多。
这清廉的官员和新丁都得到了重用,他自己的亲信自然更不用说,一开始的吏部文选司郎中,他给了自己的门生夏允彝,紧接着,凡是空出了重要职位,他都会将自己的亲信提拔上去。
陈子龙被他连升四级,擢为礼部右侍郎,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因为陈子龙是太子侍讲,等于是太子的半个老师,太子都要继位登基了,他这做老师的获得擢升实属正常。
还有兵部尚书的位置,张斌毫不犹豫,一举拿下,兵部尚书陈新甲倒没怎么贪腐,但是,他只是个举人,这崇祯和杨嗣昌也是奇葩,放着满朝的进士不用,提拔个举人来当兵部尚书!
崇祯在位的时候,没人敢说什么,这崇祯都倒台了,张斌自然不会讲客气,他直接给陈新甲评了个守平、政平、才短、年老,让这家伙回家养老去了,至于兵部尚书之位,他则给了原兵部左侍郎,有卢阎王之称的文臣猛将卢象升。
这样一来,内阁、六部、都察院等重要衙门差不多都被他掌控了,接下来就是真正的排除异己了。
这个异己,主要就是复社,这帮嘴炮,竟然敢向自己开炮,真当自己怕了那数千手无缚鸡之力的“英才”吗?
贪官污吏都整治完了,内阁、六部、都察院等重要衙门也差不多被自己的亲信和清正廉洁的官员掌控了,是时候收拾复社这些伪君子了。
很快,内阁和吏部便联合发下公文,将复社一堆骨干职位差不多全降了下来。
礼部仪制清吏司郎中张溥,一天到晚就知道忙着吹牛打屁装叉,忽悠进京赶考的学子投入其门下,他的操守是没多少话说,但是政绩平平,才能平庸,怎能居此高位,降为礼部主事,仪制清吏司郎中的位置让政绩出众的徐孚远来!
礼部主客清吏司郎中张采,一天到晚同样不务正业,就知道跟在张溥后面瞎转悠,降为礼部主事,让积极任仕的杜麟徵来。
还有兵部职方清吏司郎中杨廷枢、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方以智和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陈贞慧等,也是不务正业,一天到晚就知道高谈阔论,做起事来却是稀里糊涂,要他们何用,通通降职,换注重实干的周立勋和彭宾等上!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吏部行文刚发下去不久,弹劾张斌,弹劾孙传庭的奏折便雪片般的飞过来,说什么的都有,总之,在他们嘴里,张斌就是个比温体仁还奸诈的大奸臣。
这种小把戏也就能让年轻的太子朱慈烺慌下神而已,张斌看到这些奏折,直接一个留中贴上面,扔一边,不管了。
复社群英会这么算了吗?
当然不会,开什么玩笑,人家都骑头上撒尿了,能不反抗吗!
张斌也不会就这么算了,降他们的职其实只是个策略,为的就是激怒他们,让他们做出不智之举,甚至逼的他们自己提出辞呈!
这一次,张溥这个官场幼稚病患者又上当了。
第二天早朝,奏对刚刚开始,张溥便抢先咳嗽一声,然后捧着份奏折疾步走到御道中间,朗声道:“太子殿下,微臣弹劾内阁首辅张斌,瞒上欺下,结党营私,排除异己,陷害忠良,请太子殿下明察!”
朱慈烺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呢,张采、杨廷枢、方以智、陈贞慧等复社官员纷纷疾步走出班列,跪在张溥后面朗声道:“臣附议,请太子殿下明察!”
这一会儿功夫御道中间便跪了数十人,那声势着实有点骇人。
这场面朱慈烺还没见过呢,他的确被吓到了,怎么办呢?
他不由看向内阁班列中的张斌,这意思,很明显,师傅,弟子怕怕,你老人家上吧!
张斌早就料到会有此一出,张溥这种幼稚的把戏也就能吓吓年幼的太子而已,想吓唬他,简直就是笑话。
他咳嗽一声,淡定的从班列中走出来,远远的跪在张溥他们前面,朗声道:“太子殿下,他们纯属造谣生事,污蔑忠良,微臣一心为国为民,什么欺君罔上,结党营私,排除异己,陷害忠良,这些都是他们捏造的,请太子殿下明察!”
朱慈烺闻言,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道:“张爱卿为国为民,劳苦功高,这点本宫很清楚。”
说罢,他又看向后面的张溥等人,这意思就是看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哇呀呀呀,气煞我也,这个张斌欺负太子年幼无知,如此把持朝政,排除异己,胡作非为,难道就没王法了吗!
张溥气得差点从地上蹦起来,他知道自己干不过张斌,但是,张斌上次没把他怎么样,却让他认为张斌对复社群英还是和顾忌的,所以,这次他一被“欺负”又跳出来了。
他以为自己反正没犯什么事,张斌最多也就能像现在这样找借口降他的职而已,怕个球啊!
第八卷 第一九九章 复社销声匿迹
周延儒倒了,吴昌时也倒了,张溥苦心经营出来的大好局面基本上完了,但他也不是那种轻言放弃的人,他认为,有复社群英在手,他还有机会。(全本小说网,https://。)
他原本是想着带领复社群英慢慢往上爬,逐步掌控六部、都察院和内阁,但是,事与愿违,张斌根本就不给他一点面子,这次京察大计复社官员包括他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