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第4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威远战列舰和五十艘镇远巡洋舰之后他便下令,停止生产大型战舰,全力生产轻型铁甲舰。
荷兰海军失败的教训告诉他,海战可不光是靠战列舰就能取胜,如果没有小型战船或者战舰的保护,碰上不要命的纵火船,战列舰都得趴下。
这轻型铁甲舰原本是为海战准备的,这下倒好,一艘轻型铁甲舰十来个人四五匹战马,把十万福广军装下绰绰有余,至于战车和粮草辎重等东西,那得先用镇远巡洋舰转运到松江府海外的基地,等车轮舸把人转运完了再回来接。
就这样,张斌率十万福广军赶到松江府海外的基地修整了一晚,随后便乘坐车轮舸逆流而上,直奔武昌城,张献忠和罗汝才还不知道怎么回事,武昌城外的长江上便布满了明军的车轮舸。
那数量,真的吓死个人,站在武昌城的城墙上,能看到的十余里江面,全部都是明军的车轮舸,根本就看不到头!
罗汝才看到他手下的几十艘小渔船被无数炮弹砸成木屑之后,骇的魂都快掉了。
这明军的车轮舸上什么时候都配上火炮了,如此多的车轮舸,就算每艘车轮舸上只有一门火炮,那也是将近千门火炮啊,武昌城就在长江边上,明军的炮弹肯定能砸到城里来,一次将近千枚炮弹,那家伙,城墙能挡得住吗?
他想错了,张斌手下的车轮舸并没有上千艘,而且并不是每艘车轮舸上都有火炮,只有后面改装的轻型铁甲舰上才有火炮,火炮数量总共不到六百门。
不过,这个数量已经够恐怖了,武昌城的城墙恐怕是顶不住的。
张斌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命福广军登陆,在武昌城与长江之间的一块大平地上扎下大营,随后便命两百多艘木制车轮舸回航去接战车和粮草辎重,而五百余艘轻型铁甲舰则停在武昌城外的江面上准备炮轰武昌城!
罗汝才是骇得魂都快掉了,张献忠收到消息也吓得大惊失色,他原本以为凭借襄阳城和武昌城的防御力,朝廷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现在,他没这么自信了,上千门火炮,城墙能顶的住吗?
这个时候,张斌也没有太大的把握,如果轻型铁甲舰上面是两千斤的佛郎机炮,他可以肯定,不管是武昌城还是襄阳城,都顶不住如此多火炮的轰击,什么城墙在五百多门两千斤佛郎机炮面前都是渣渣,不说把城墙轰塌,把城墙上面的箭垛和女墙全部扫平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到时候,城墙有跟没有已经没多大区别了,谁敢站光秃秃的城墙上吃炮弹,等着被砸成肉泥吗?
但是,轻型铁甲舰上配备的并不是两千斤的佛郎机炮,而是五百斤的佛郎机炮,只比拳头大一点的炮弹能将城墙上的箭垛和女墙扫平吗?
这个,他也没有把握,只有试过才知道。
不过,他并没有立马就开始试,因为他这趟运过来的主要是士卒和战马,连粮草都没带多少,就更不用说弹药了,每艘轻型铁甲舰上也就一轮五发炮弹,打完就没了,这点炮弹给城墙挠痒还差不多,根本就没什么用,所以,他率军抵达武昌城外之后只是命人扎下大营,修整操练,貌似并没有发动进攻的意思。
武昌城里的是罗汝才和他手下的五万人马,这个张斌早就收到探报了,他甚至想着先招抚一下看看,毕竟罗汝才不是张献忠,这家伙并没有太大的劣迹,就如同刘国能和李万庆一般,如果能接受招抚,崇祯肯定不会有什么意见。
他又不是真要跟反贼拼个你死我活,只要人家能接受招抚那就行了,在自己手里他还想玩什么降而复判,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所以,张斌扎下大营之后,便亲笔写了封招降信命人射入城中,看城里的罗汝才降是不降。
罗汝才会不会投降呢?
他当然投降,不过不是真降,而是玩诈降!
招降信射入城中还不到半个时辰,罗汝才便派了使者来到明军大营,表示愿意接受朝廷的招抚。
他大致意思就是,我投降,我投降,只要朝廷给我提供五万人马的粮草,我保证待在武昌城里哪儿都不去。
张斌听了使者的转述,差点没笑掉大牙,想玩我,好啊,大家就先玩几天再说。
他直接让使者回去转告罗汝才,这个他做不了主,得请示皇上,请罗汝才等个十来天再说。
罗汝才听到使者的回复,心里那个得意啊,看样子明军的火炮也拿城墙没办法,这张斌也只能跟熊文灿和杨嗣昌一样,望城心叹,无可奈何。
他想着,接下来应该就是漫长的谈判了,这方面他早有经验,张献忠当初那招慢慢降价正是他的主意。
上次这招拖延战术玩的相当成功,降着降着,建奴便跑去进攻京城了,明军不得不回师勤王,他们没费一兵一卒,官兵便撤走了,而且还白送了他们二十多万石粮草!
这次,他准备先将一万,降到四万便开始压价,五千五千一降,降到三万又开始压价,两千两千一降,降到两万又开始压价,一千一千一降,这样来来回回足可以玩将近三十趟,一趟就是十多天,三十多趟下来就是将近一年时间。
官兵扛一年吗?
建奴会乘机再次进攻京城吗?
李自成、张献忠和革左五营又会老老实实等着看这边的结果吗?
他相信,官兵肯定扛不过一年就得走,不说别的,李自成和张献忠肯定不会老老实实等结果,他们一看官兵主力陷在这里,肯定会继续攻城掠地,到那时,就看官兵退不退!
他如意算盘倒是打的啪啪响,可惜,张斌并不是熊文灿,更不是杨嗣昌,他还想玩诈降,那真是门都没有。
第八卷 第二十六章 崇祯教子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有的坏习惯一旦形成,要改掉真的很难,比江山易主还难。全本小说网,HTTPS://。.COm;
崇祯就是这么个典型的例子,直到大明亡国,江山易主,他生性多疑的毛病还是没改掉。
现在,大明还没有面临亡国之祸,他自然更不会反思自己的性格缺陷,这会儿他反而将自己生性多疑的毛病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又开始怀疑张斌想通过掌控太子朱慈烺,谋夺大明的江山了。
张斌的确是想掌控太子朱慈烺,但是,他并不是为了谋夺大明的江山,而是想将大明的江山延续下去。
有时候对人对人的印象也如同习惯一样,一旦形成了就很难改变,张斌并不是什么曹操,曹操那是罗汝才的外号。
但是,自从温体仁、王应熊和唐世济联合起来在他面前毁谤张斌,说张斌是如同曹操那般的枭雄之后,崇祯便已形成了这样一个印象,张斌就是如同曹操一般的枭雄!
这个印象,一直改变不了,就算他不得不再次启用张斌的时候,嘴里是在说再也不相信那些奸佞小人的鬼话了,心里却在想,温体仁他们是奸佞小人,没有错,但是他们说的,张斌是曹操般的枭雄,也没有错。
也许,这就是崇祯在历史上一直任用奸佞小人的原因,因为奸佞小人在他面前只会一位的阿臾奉承,不分对错,不辨是非,没有原则,没有底线;而张斌却是有原则有底线的,想让他不分对错,不辨是非,一味的讨好崇祯,他真办不到。
崇祯就是这么个人,奸佞小人怎么了,只要对他“言听计从”,他照样敢用;张斌这个家伙,有时候就是有点不听他的,他就是不想用这种人,这种人,他就是要提防,不但他要提防,太子朱慈烺也要提防!
现在,太子朱慈烺貌似已经被张斌“蛊惑”,跟张斌打的火热,这样肯定不行!
所以,太子刚回来的那天下午,崇祯便对曹化淳道:“伴伴,今天的晚膳加个菜,让烺儿来陪朕吃个饭。”
曹化淳还以为是太子离开的时间太长,崇祯有些想念了呢,他并没有多想,直接道了声遵旨,便下去安排去了。
很快,晚膳时间便到了,曹化淳端上来的果然是五个菜,太子朱慈烺也应招而来。
崇祯挥退曹化淳,随后拿起筷子给朱慈烺夹了块肉,这才试探道:“烺儿,你觉得你师傅怎么样?”
朱慈烺一把把肉叼嘴里,毫无心机的回道:“父皇,我觉得师傅是这天底下最贤能的人。”
崇祯闻言,眉头微微一皱,他端起碗,扒拉了几口,又试探道:“如果你继位登基,会怎么用你师傅。”
朱慈烺仍旧毫无心机的道:“肯定是让师傅当内阁首辅啦,有师傅相助,大明必定变得强大无比。”
果然是这样,这个张斌,果然在暗地里蛊惑自己的儿子,想以此来掌控朝堂!
崇祯这火蹭的一下就上来了,他丢下饭碗,把筷子往桌子上一摔,怒斥道:“愚蠢,你这样会葬送大明的江山,知道吗?”
朱慈烺吓得一哆嗦,那脸刷的一下就白了,手里的碗都差点没拿稳,他满眼惊恐的看着崇祯,完全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崇祯见他这副模样,压了压心中的火气,耐心的教导道:“让你读书,是学文习字,为今后治理国家打下基础,不是让你被人蛊惑,将大明江山白白送给人家。文人皆不可信你知道吗,你读过史书应该知道,宋朝就是文人掌控朝堂,结果落了个什么结局,你清楚吧?还有元朝,那些文人呢,干什么去了,还不是靠我们老祖宗英明神武,才驱除鞑虏,恢复了汉室江山。这帮文人,驱除鞑虏的时候没见他们出什么力,却一直想掌控朝堂,你知道吗?你把权柄全交给他们,这大明还是我们朱家的大明吗?“
朱慈烺见父皇不再那么吓人了,忍不住辩驳道:“父皇,宋朝是以文治国,国祚延续了三百多年;蒙元是以武治国,不到一百年就亡了。”
崇祯闻言,恨铁不成钢道:“不管以文治国还是以武治国,你都要明白一点,这天下是我们朱家的天下,只能由我们朱家人来管,如果你交给别人来管,那这天下就会被人谋夺,你知道吗?”
这话说的,着实有点偏激了,但是,这并不是崇祯的思想,而是朱元璋的思想,朱元璋就是这么教导子孙的,所以,朱家人一直把文人当贼一样的防着,如果自己有能力,就自己压制,如果自己没能力,就培养太监去压制。
像朱元璋,他能力的确很强,而且手段相当狠辣,动不动就举起屠刀狂杀一气,他当皇帝那三十余年时间里,杀掉的文官就不下五万!
文人跟他老朱家有仇吗?
他们根本就没什么仇,相反,当时的文人还给了朱元璋很大的帮助,大明的天下不是他朱元璋一个人打下来的,也不是单靠那些武将打下来的,像刘基、李善长、胡惟庸、宋濂等文人在一统天下的过程中也给了他很多帮助。
但是,这些文人最后都没捞到什么好下场,只有刘基一个,一看形式不对立马急流勇退才落了个寿终正寝,李善长和胡惟庸都被朱元璋灭了族,连宋濂都被朱元璋流放三千里,最后客死他乡。
他老朱家一直把文人当贼一样防着最终又落了个什么结果,两百多年就亡国了,还没宋朝坚持的久呢!
他们的对手后金一开始只是治下建州卫的一帮土著,总人口还不到五十万;而宋朝的对手蒙元却是先后攻灭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