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

第373部分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第373部分

小说: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崇焕还不知道洪承畴正躲在暗处写奏折,准备一举将他拉下马呢,他命人将二十门火炮推进辽河之后,又开始指挥已经渡河的辽东军步卒帮助在阻击战中受伤的将士过河,忙活了将近两个时辰,一万多伤兵和数千具阵亡将士的尸体才“渡”过辽河,回到西岸。

    紧接着,他又指挥关宁铁骑将大辽河堡南面和北面城墙上的火炮运到东面,以防建奴突袭过河,忙完这些,都快到早上卯时了,这时候,他才将城防安排了一番,然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去休息。

    他不知道,这边他才刚躺下去,那边洪承畴便令亲信八百里加急,将奏折送往京城,告他的状去了!

    第二天下午,袁崇焕才统计完战损,将海州一战的情况经过一番润色写成奏折,发往京城,洪承畴的奏折已经到内阁了。

    温体仁收到洪承畴的奏折之后,仔细考虑了一番,又匆忙做了一些安排,然后便拿着奏折“匆匆”赶往乾清宫,找崇祯告状来了。

    这段时间崇祯的心情都很差,因为洪承畴总会时不时发些奏折回来,暗指袁崇焕故意拖延时间,迟迟不攻打海州,而袁崇焕汇报回来的情况,也从侧面“印证”了洪承畴的说法。

    海州距离大辽河堡才五十余里,这点崇祯是相当清楚的,而袁崇焕却一直说正在准备,正在准备,他实在不明白袁崇焕在准备什么!

    前几天,袁崇焕终于发来奏折,说已经开始攻城了,但是,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四天过去了,袁崇焕却一直没有奏折上报,也就是说,四天时间,袁崇焕还没有拿下海州城。

    海州城有这么难打吗?

    在崇祯看来,海州这样的小城池,最多三天时间应该就能拿下来了,要三天都拿不下一个小小的海州,后面的辽阳和沈阳需要多少天,三十天还是三百天!

    这天下午,正当他对这辽东地图,皱眉沉思的时候,曹化淳突然在外面通传:“皇上,首辅温大人求见。”

    难道是辽东有消息了吗?

    这段时间,只要辽东传来奏报,不管是袁崇焕的还是洪承畴的,温体仁都会第一时间送过来,跟他一起分析辽东的形势,对这点,他还是比较满意的,这个首辅对国家大事如此“重视”,自己果然没看错人!

    这会儿他正等的心焦呢,一听说温体仁来了,他立马朗声道:“快传。”

    很快,温体仁便拿着一份奏折急匆匆的走进来,还不等崇祯开口问话,温体仁便趴在地上,“焦急”的道:“皇上,不好了,辽东大败,袁崇焕损兵折将,狼狈逃回大辽河堡!”

    “什吗!”崇祯闻言,惊的直接从椅子上蹦起来,辽东大败,怎么可能!

    他呆愣了一下,这才急吼吼的道:“谁的奏折,快给朕看看。”

    温体仁连忙从地上爬起来,恭恭敬敬的将奏折递到崇祯面前,小心翼翼的道:“这是辽东巡抚洪承畴的奏折,袁崇焕并没有将情况上报。”

    崇祯一听这话,心里就有点愠怒了,打了败仗还不赶紧汇报,这个袁崇焕,什么意思,想隐瞒不报吗!

    他匆匆接过奏折,打开一看,脸色渐渐变的难看起来,袁崇焕真的是这样一个人吗,他真的只会夸夸其谈吗?

    这个时候他又开始怀疑了,袁崇焕的种种表现浮现在他的脑海,崇祯元年,袁崇焕信誓旦旦五年平辽,结果,第二年就把皇太极给平到京城来了!

    自己省吃俭用,到处抠,每年抠出将近一千万两的军费,养着辽东几十万大军,但是直到崇祯五年袁崇焕总共才收复了两百余里失地,这不是夸夸其谈是什么?

    去年辽河大捷具体是什么情况他并不是很清楚,从袁崇焕上报的奏折来看,辽河大捷的确是靠死守西宁堡,筑大辽河堡才最终获胜的,难道这个袁崇焕真的只会守城不会进攻?

    这段时间,他本来就有点紧张过度,以致难以入眠,这会儿一收到辽东大败的消息,他顿觉头晕目眩,整个脑子里都乱了。

    袁崇焕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真的搞不清楚了,正好,温体仁就在跟前,他不由问道:“长卿,你认为袁崇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能承担起收复辽东的重任吗?”

    温体仁装出一副惶恐的样子,小心翼翼的道:“这个,微臣和袁大人不是很熟,不敢妄加揣测。”

    崇祯却是不依不饶道:“说说你的看法。”

    温体仁这是在欲擒故纵,他早就准备了一堆坏话,什么不敢妄加揣测,他只是为自己胡说八道埋下伏笔而已,他就知道崇祯不会轻易“放过他”,这话都问出口了,他不回答,崇祯这性子,能答应吗!

    他仍旧装着一副惶恐的样子,小心翼翼的道:“皇上,真要微臣说,那微臣就实话实说了,如有冒犯,还请皇上海涵。依微臣之见,这袁崇焕最起码是不思进去,什么五年平辽,他就是在骗皇上!辽东每年军费将近千万两,养着二十多万大军,他又干了些什么呢?连续数年,无有寸进,皇上不催促,他就不出兵,六年了,要不是皇上英明,去年硬逼着他出兵,这会儿他可能还窝在关宁锦防线睡大觉吧!”

    这连带拍马匹的损人方法是崇祯最喜欢的,他不由点头道:“嗯,这个袁崇焕的确有点不思进取,朕不逼他出兵,他就窝在那里不动,这样怎么收复辽东!”

    温体仁又接着道:“微臣以为,这袁崇焕也没什么本事,他只是运气好而已。传闻,当初宁远大捷就是因为一枚炮弹擦伤了努尔哈赤,建奴才退兵的。宁锦大捷则是因为毛文龙在后方不断骚扰,皇太极担心后院起火才匆匆撤兵。还有辽河大捷,听闻全是火炮之功,这会儿他却把二十门火炮推进河里,简直是不知所谓。这次海州的大败足以说明,他一旦没了运气,就是个庸才!”

    崇祯闻言,脸色又有点难看起来。

    温体仁之所以一直获得崇祯的信任,就是因为他说话能顺着崇祯的脾性来,比如说袁崇焕这件事,如果温体仁直接开口说袁崇焕是个没用的饭桶,皇上,您赶紧把他撤了吧,那崇祯反而会怀疑他别有用心,但温体仁却不直说,而是拐弯抹角,虚虚实实,将辽东的情况经过一番“加工”说出来,让崇祯自己去“思索”。

    崇祯果然开始思索了,如果袁崇焕真是这么一个无能之辈,那自己把收复辽东的重任交给他,岂不是浪费时间,浪费粮饷!

    这个时候,崇祯已经有点想将袁崇焕撤职查办了,但他还有点犹疑不定,毕竟他还没收到袁崇焕的奏折,辽东到底是什么情况他还不清楚。

    他想了想,干脆挥了挥手,颓道:“好了,你先下去吧,一旦有辽东的奏折,马上给朕送过来。”

    温体仁没再说什么,他依言拱了拱手,恭敬的退了出去。

    这样就完了吗,当然不是。

    第二天,弹劾袁崇焕的奏折便如同雪片般的飞来,大致意思就是从各种途径获得了辽东战败的消息,袁崇焕却一直隐瞒不报,这是有意欺君,必须严惩!

    袁崇焕是故意隐瞒不报吗?

    当然不是,他那天忙了个通宵,的确累的不行了,一觉睡到当天晚上才起来,第二天,他还要统计战损,考虑怎么写奏折,所以,直到下午才把奏折发出去。

    崇祯可不知道这些缘由,他看到那些弹劾奏折已经恼火到不行了,这个袁崇焕,难道真的想欺君吗,整个朝堂都知道他战败了,他竟然还没把奏折传过来!

    等到第四天,袁崇焕的奏折终于到了,当然,他的奏折是经过一番润色的,大抵意思就是,皇太极故意设圈套,想引他上钩,他没有上钩,反而乘机干掉了上万敌军,自己这边损失也不是很大。

    崇祯看了,顿时大怒,败了就是败了,还说成是挫败了皇太极的阴谋,简直无耻之尤!

    温体仁这两天的铺垫让他对袁崇焕已经失去了耐心,他甚至真的以为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和辽河大捷袁崇焕都是靠运气获胜的,这么个庸才,怎么能担负起收复辽东的重任,他直接下旨,将袁崇焕撤职查办,押回京城受审!

 第七卷 第四十四章 惊天逆转

    袁崇焕兵败海州,随即便被撤职查办,一切来的如此突然,张斌甚至还没想好对策,崇祯就已经下旨押袁崇焕回京受审了。(全本小说网,https://。)

    这下就连张斌都没辙了,崇祯之冲动,这会儿谁都挡不住,因为他是皇上,想怎么样就要怎么样!

    当然,大多数时候,并不是他想怎么样,而是温体仁想怎么样。

    还好,这个时候温体仁已经权倾朝野,他并不需要一个惊天大案来排除异己,争夺朝堂的控制权,他只是需要蓟辽督师之位,需要辽东二十多万兵马的控制权。

    所以,袁崇焕并没有再次被污通敌叛国,也没有被判凌迟处死,最终他只落了个轻敌冒进以致兵败的罪名,崇祯念他在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和辽河大捷中有功,只是罢了他的官,甚至牢饭都没让他吃几天,就把他给放了。

    袁崇焕心里这个憋屈啊,他在辽东出生入死十余年,先后获得三场大捷,竟然就因为一次小小的失利被罢了官,而且还没地方说理去,因为他出来之后找人一打听就明白了,这洪承畴是首辅温体仁的亲信,如果他去告人家,恐怕刚出来又得进去!

    他算是彻底心灰意冷了,天启朝,他被魏忠贤抢夺军功,有理没地方说,崇祯朝他被洪承畴背后搞鬼,有理还是没地方说,这大明朝堂就是个不讲道理的地方,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啊!

    不过,在归去之前,他特意给张斌府上投了封拜帖,一为感谢张斌这些年来的帮助,同时也想跟张斌诉诉苦,让他小心朝堂之上的这些奸妄小人。

    张斌这会儿已经大致搞清了辽东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总结起来就一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个袁崇焕,一得意,便忘形,迟早得出事!

    张斌都跟他说过了,让他不要急,稳打稳扎,慢慢推进,结果,这家伙,一场辽河大捷就飘了,都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他还真以为凭他的本事能干翻皇太极呢。

    要他真这么厉害,六年时间,皇太极不早被他赶回建州去了,问题他就没这么厉害,六年时间,他才推进了两百多里。

    张斌也知道,崇祯在催他,但是,崇祯再怎么催,他也应该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啊,如果他能未雨绸缪,先在辽河东岸修筑一座堡垒,皇太极就算能飞到天上去,又能拿他怎么样!

    当然,这会儿说什么都迟了,袁崇焕已经被罢官了,他收到袁崇焕的拜帖,立马就给了回复,让袁崇焕第二天晚上来,他在主宅大堂设宴,请袁崇焕喝酒。

    这会儿袁崇焕反正都被罢官了,倒也不用忌讳什么了,张斌也没打算再帮袁崇焕去抢夺蓟辽督师之位,更没打算将袁崇焕拉入自己的阵容,袁崇焕这动不动就翘尾巴的毛病迟早会出事,他可不想老给人擦屁股,他之所以请袁崇焕吃饭,只当是给朋友送行了。

    袁崇焕也没有请张斌再帮他什么,因为他早就听说张斌被温体仁给进了谗言,这会儿日子也不好过,崇祯对张斌也颇有些看法,只是还没将张斌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