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593部分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593部分

小说: 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像他这种脾气傲的人,自然不会去做那些打家劫舍的事,更不会厚着脸皮向赵雨借,夷州小城又因为多为北方流民的缘故,再加上陆仁和雪莉对夷州的治理,也没有那种为富不仁的人给身为剑客的史阿去“劫富济贫”……再往下就变成了典型“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你史阿本事再大、脾气再傲,也得吃饭睡觉是不是?你又不是修仙之人可以玩什么“屁/股(辟谷)”,无奈之下史阿自然得去找事做赚钱吃饭。

    这时史阿的傲气又作了个怪。这既然是要找老板,当板是要找大老板,而夷州这里虽然也有糜氏、甄氏这样的宗族,但论资格又还有谁比陆仁最大?再说有赵雨代为引见,史阿也懒得去其他人那里,那样显得有些自降身份。

    总之,因为这些乱七八糟的因素,史阿在这个时候出现在了陆仁的面前……

    ————————————————————

    且说史阿的到访着实出乎陆仁的意料。如果说是在穿越之前,陆仁对史阿可能也会没什么了解,但是现在的陆仁都混了多少年了,会没听说过史阿的名号?

    而在史阿这头,史阿没能如愿寻到王越比剑自然是极度的失望,下一步又不知去哪里才好。陆仁借此趁机力邀史阿留在夷州教习部曲们剑术,而且在听说了史阿的事情之后,赶紧的用首饰通讯把貂婵给叫了来,让貂婵告知史阿一下有关于王越的事情,然后再加以劝说。

    你说史阿哪架得住陆仁这帮子人的轮流轰炸?再者史阿现在一穷二白的,本身就急着想赚钱糊口再存点钱为日后打算,而且陆仁对史阿很客气,所以在半推半就之下,史阿就成了陆仁这里的剑术教官。

    不过史阿到是跟陆仁说得很清楚,就是史阿表示传授给部曲们的只会是最粗浅的功夫,因为他是剑客而不是战将,另一方面史阿也是不想让自己太掉价。不过不过,史阿却又另外向陆仁提了个要求,就是允许他挑一些十岁左右的孩童出来认真教授剑术,看那架势陆仁到想起了一个武侠小说里常见的名词——开宗立派!对此陆仁不无应允,只是陆仁一时兴起想给这个门派定名的时候当场就喷掉了口中所有的茶水:

    “定名?按一般的习惯都是用头一代掌门人的姓氏来定名,可是他姓史啊!史门?不行不行,听着和‘死门’差不多。再恶搞一点叫‘屎门’、‘屎派’……恶心。哎,不如干脆一点,就叫夷州剑派算了。”

    将史阿请入小城中,挑了一处临山近水的清静地方给史阿暂住。为什么要临山近水还清静?在陆仁的映象中,这一类的高人似乎都比较喜欢这样的地方。不喜欢也没关系,陆仁和史阿说了,小城中史阿看中哪块空地就和他打个招呼,回头建筑队一有空马上就会来给他建房院。

    史阿在陆仁安排的住处中暂且住下,陆仁又差人送来不少吃穿用度之物,与史阿攀谈了许久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离去。史阿送陆仁出门后回到房中坐下,诸样检看陆仁送来的各类东西,其中最令史阿惊呀的是一柄精钢长剑。

    作为曹丕的剑术老师,史阿当然有见识到好剑。只是现在相比较一下,现在手中的这柄远比曹丕现在使用的那柄要精良得多,纵然算不上是神兵利器也能说是一柄宝器。顺手挥舞了几下,史阿爱不释手的还剑入鞘,轻轻的放在了床边。

    可能是腹中有些饥饿,史阿转到厨房想烧些饭食。打开陆仁送来的盛粮木桶,里面是白花花的一石精米。史阿伸手抓了一把细细把玩,心中竟然冒出一股很莫明其妙的感觉。再看看旁边放置的蔬菜、鲜肉、鱼虾、水果,史阿若有所思的沉默了许久,却把手中的精米洒回桶中。没来由的一声长叹,史阿走到院中的石台上坐下,一直抱在怀中的那柄长剑也轻轻的放到了石桌上。也不知史阿到底在想什么,就这样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不知过了有多久,一阵拍门的声音把史阿拉回来神。起身赶去开门,见是貂婵笑盈盈的站在门前,貂婵的身后则跟着两个二十四、五岁年纪的女子。

    “史师叔,打扰了。”

    以貂婵与王越之间的关系,叫史阿一声叔师到也挺合适的。而史阿望望三人,问道:“秀夫人此来何干?”

    貂婵道:“师叔独身来此,饮食起居需有人伺候,我此来便是给师叔带两个侍女过来。”

    史阿楞住,看了下貂婵身后的两个侍女,虽说算不上怎么漂亮,但好歹也五官端正、眉清目秀的。眉头稍微皱了一下道:“即如此,先进来说话。”

    进到院中,貂婵环视了一下问道:“师叔刚到这里不久,应该还没有生火作饭吧?那正好……你们两个先去帮史先生做些饭菜,再烧上些水给史先生沐浴更衣。哦对了,陆宗主已交待过了,你们的月俸钱在每月初五去陆宗主那里领取。”

    二女同时行了个礼,转身向厨房那里走去。貂婵这时好像想起什么似的拍了下脑门,冲着二女的背影唤道:“好好伺候我家师叔!我时不时的会来这里看一下,要是发现你们有所怠慢,随时炒你们的鱿鱼!”

    “奴婢不敢!”

    貂婵调皮的吐了吐舌头:“快去吧快去吧。你们在家政中心也学习了半年之久,守则条例什么的应该都很清楚,我就不再多说什么。”

    转回头来,貂婵发觉史阿有些好奇的望着他便问道:“师叔是有话要问我吗?”

    史阿道:“你方才说的炒鱿鱼是什么意思?还有这家政中心、守则条例……我到夷州虽然已经数月,可是对这一类的事情不怎么留意,所以很多事情搞不明白。反正现在我应在陆宗主的门下暂且效力,师侄你又正好来了,要是不急着回去,就给我说说夷州这里的一些风俗,日后也省得因不晓风俗使我出丑。”

    貂婵笑道:“师叔有命,弟子不敢不从。这炒鱿鱼嘛,就是解除聘约的意思。”

    史阿大奇道:“解聘就解聘,这和炒鱿鱼又有什么关系?”

    貂婵又笑了:“师叔应该没有吃过鱿鱼吧?这鱿鱼捞起洗净时平平整整,但下锅一炒马上就会卷成一团,那样子到像极卷起来的铺盖。雇主家已经不要你做事了,让你卷铺盖另谋他就,就是这么个意思。说起来这是大哥他一时的戏谑之言,只是传将出去大家却越叫越顺口。”

    史阿闻言也乐了:“竟有这般趣事……这几个月在夷州这里,鱿鱼我到是也经常吃到,却没想到还有如此一说。

    那这家政中心又是怎么回事?这两个女子又是怎么来的?我听她们的口音好像是河北一带的人,不是夷州本地之人吧?”

    貂婵道:“师叔有所不知。其实我们在夷州这里初时人丁并不多,后来是接纳战乱中的流民才会有现在的规模,其中就有很多人是从北平、徐州一带迁居到这里来求生避难的流民,而当中又以家中男丁尽没,孤儿寡母者居多,她们两个不过就是这些流民中最为常见的女子罢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百二十回 厚待史阿

    “……其实我们夷州这里初时人丁并不多,后来是接纳战乱中的流民才会有现在的规模,其中就有很多人是从右北平、青州、幽州、徐州一带迁居到这里来求生避难的流民,而当中又以家中男丁尽没,孤儿寡母者居多,她们两个不过就是这些流民中最为常见的女子罢了……”

    貂婵的话说到这里的时候,下意识的向厨房那里望了一眼,摇摇头再轻叹了口气,接着刚才的话道:“她们两个,瓜子脸的那个是右北平人氏,丈夫死在乌丸劫掠的贼人之手;另一个圆脸的是徐州人氏,其夫被当地豪族强拉去作部曲却死于非命,孤儿寡母的生计无处着落。后来她们逃难的时候登上了我们夷州的船队,便逃难来此了。”

    史阿默然的点了点头,复问道:“那她们在这里怎么过活?家中没有个男丁,她们两个又不像是能下地耕种之人……”

    貂婵道:“师叔你不是在夷州已经游览了数月吗?其实我们夷州这里因为收留的大多是些老幼妇嬬,青壮男子多有不足,再加上夷州本来就山多地少,故此想如寻常之地那样耕种足食有些行之不通。

    “或许师叔在近几年会听人说义浩他弃官而从商乃是舍大而求小、忘义而趋利,令那些自命清高的人以为不齿,但那些人却可曾想过夷州这里这么多下不了田、耕不了地的老幼妇嬬要靠什么来养家糊口?如果不是义浩他广开工坊、多用女工,同时将这些工坊出产之物贩回中原,再购回粮谷器物以补夷州之不足,我们这小小的夷州之地,又哪里能浆养得起那么多的老幼妇嬬?”

    说着貂婵又指了指正在厨房中忙碌的那两个妇人:“就比如她们两个吧。夷州因为男丁少,总有许多嫁不出去的妇人,特别是像她们两个家中尚有儿女的,想改嫁都找不着人,但一家人总得吃饭过日子……义浩他办出来的这个‘家政中心’其实就是在想办法人尽其用,也好让她们这样气力有限的女子能自己养活自己。”

    史阿这种性格的人本来就不是什么话多之人。此刻听貂婵说了这么一大通之后,史阿并没有说什么话,而是在双眉轻锁间稍稍的点了点头。至于貂婵会说这么多……好吧,貂婵这的确是在帮陆仁说好话、打广告呢。貂婵被陆仁给派过来。又哪里会不明白陆仁的那点小心思?

    这话又说回来,貂婵也希望史阿这样的人物能留在陆仁的身边帮陆仁的忙,哪怕最次最次,只是当一当陆仁的高级保镖也是好事一件对不对?陆仁经常是到处跑,貂婵固然是可以时时都跟在陆仁的身边。可有些地方,貂婵作为女子始终还是不方便跟着去的。

    再看史阿在皱眉点头之后,忽然带着几分好奇之意发了问:“这家政中心又是何意?”

    貂婵赶紧解释道:“夷州这里有很多年事已高无力劳作,膝下又无儿女奉养的老者,义浩他在城中建了‘敬老院’,专门收留这些老者。而照顾这些老者饮食起居的就是从家政中心里教习出来的妇人;还有一间抚幼义舍是照顾孤儿之用,用的也是家政中心里教习出来的妇人。

    “除此之外,夷州的许多女工虽然可以在工坊中赚钱养家,但是在工坊中做工的时候,难免会因此对家中的孩童无暇照顾。所以我们这里还设有专门的‘托儿所’,用来帮这些女工在做工之时照顾家中孩童。而这些地方所雇的女工,都有在家政中心中接受过相关的教习,懂得如何去照顾老人与孩童。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做工之人都能够安心的做工。”

    史阿点了点头,轻叹道:“果然是人尽其用,又能各取所需……只是她们不去这‘敬老院’或‘托儿所’,调派到我这里来合适吗?那些老者、孩童多一个人照顾总是好事。”

    貂婵笑道:“师叔不必多虑,像她们这样的女工在家政中心不在少数,而敬老院与托儿所所需的女工却不是很多。除去那几处所需的女工。其余的女工大多数都会去田间或工厂、码头寻些事做,比如城外村落中的居民外出劳作,这些受聘的妇人就帮村中居民做饭洗衣或是清扫房舍什么的。若是知书识字、心性良善,家政中心还会挑选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