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486部分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486部分

小说: 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个冷板凳的命而已。

    但现在的问题是陆仁已经穿越了,而且多年的混迹下来,陆仁得出的结论就是千万不要小看那些不怎么出名的二线甚至是三线的人物。因为往往你碰上这些不怎么出彩的人物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这些人物的身上很可能都有着过人之处。

    正是因为这种原因,陆仁在查阅史料的时候往往对这一类的人物都十分的留意。而这仔细一看,陆仁才发觉这个田畴其实是个不简单的角色。

    初平元年董卓挟持献帝西迁长安,时年二十二岁的田畴受幽州牧刘虞之托前往长安,只带了二十余骑,走西关、朔方这条既危险又难走的路抵达了长安,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返回的时候由于刘虞已经被公孙瓒所杀,田畴虽然为刘虞哭丧而得罪了公孙瓒但保住了性命,然后就躲进了徐无山,其后有不少流民百姓来投奔他,几年下来居然多到五千余户!

    五千户啊!如果按每户三口来算就是一万五千多人,与现在的夷州小城至少在人口基数上都有得一拼了,何况这个五千户应该不止每户只有三口。

    而且田畴在被推举为首领之后“乃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法重者至死,其次抵罪,二十余条。又制为婚姻嫁娶之法礼,兴举学校讲授之业,班行其从,众皆便之,至道不拾遗。北边翕然服其威信,乌丸、鲜卑并各遣译使致贡遗,畴悉抚纳,令不为寇”,由此可见田畴的身上其实很有几分本事。

    不过让陆仁不明白的地方也就在这里了。因为从时间上来算,田畴这会儿应该在徐无山安安心心的过着他的小日子,而且他那块地头是“乌丸、鲜卑并各遣译使至贡遗”,换句话说就是没什么人敢找他的麻烦才对。这小日子过得平平安安的,怎么突然跑到夷州来了?再联想起雪莉之前所说的右北平一带的局势很混乱,陆仁忍不住皱起了眉,心说难道右北平那边真的已经乱到了某个程度,乱到田畴这个颇有着几分本事的人都hold不住他的那块地盘了?

    翻来覆去的想了一阵,陆仁便觉得自己在这里瞎想也没什么意义。反正田畴现在就在夷州小城里面,不如干脆请他过来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

    陆仁的居所现在肯定很热闹,想想都知道眼下不方便谈事情,所以陆仁是让人去把田畴给请到了自己在夷州的一个别院。

    话说田畴今年三十五、六岁,样貌中中等等,但有着北方人应有的高大身材。而在见到陆仁的时候,田畴的言行举止不卑不亢。总得来说,到是很对得起史料中对他的记载。

    不过田畴对陆仁其实还是颇为吃惊的,因为他很难想像今年已经三十多岁的陆仁,看上去是那么的年轻,以至于第一眼看见陆仁的时候,田畴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认错了人。

    当然这些都只是无关紧要的小事,陆仁和田畴在相互客套了一下之后就切入了正题。而面对陆仁的提问,田畴的回应是既无奈又不甘:

    “陆仆射有所不知,在下在徐无山中聚起流民自成坞堡,虽然小有声势,以至于有人说乌丸、鲜卑皆不敢犯,但那都只是些不成气候的小部族而已。真正的乌丸大部族动辄就是数万骑,又哪里是在下那里一个小小的徐无山坞堡所能抵挡得了的?之所以多年下来一直都平安无事,主要是因为徐无山距离柳城颇远,而且我们是躬耕自食,对乌丸大单于蹋顿而言纵然是前来劫掠也没什么油水可言,所以他只是没那个兴趣罢了。不然的话……”

    话到这里田畴是摇摇头,陆仁则是点点头,心说原来是这样,看来史料中对这一节的记载稍有些夸大。

    而田畴接着道:“要是可以继续这样平平安安的生活下去,在下到也乐得其所。只是自袁绍官渡兵败之后,其所遗二子不知合睦相处以拒曹公,反而相互攻劫自损臂膀。而袁氏本就与乌丸有恩,这对兄弟阋墙之争一起,袁尚与袁熙竟然差人去蹋顿那里借兵!哼,这对目光短浅的兄弟,哪里知道这样做与引狼入室无异?”

    田畴的话说到这里,陆仁大致上也明白了过来,但也奇怪怎么在这一时期袁尚和袁熙就跑去向蹋顿求了援?在原有的进程里,袁尚和袁熙向蹋顿借兵那还是在邺城被老曹攻破之后才发生的事情,难道是因为在官渡之战的时候自己曾经在里面插过一脚,进而引发了一定的蝴蝶效应的原因才引发出了这样的结果?

    不过现在事已至此,想这些也没什么意义。而田畴的话说得很明白,袁尚这一向乌丸借兵,这些游牧民族过来之后,那在一路之上还不跟蝗虫似的?田畴的徐无山坞堡就是在这些蝗虫般的乌丸骑兵的手上倒了大霉。虽然在近期之内还有着一定的自保之力,但如果不尽快的另寻出路,被那些乌丸游牧给糟踏掉不过是迟早的事而已。

    有着这样的前题,田畴会出现在夷州就有些顺理成章了。;辽东的“又”字型航线,而这条航线除了为夷州小城弄来一些所需的货物之外,还有一层很重要的意义就是趁着曹操与袁家的几个儿子交兵的战乱,尽可能的多吸纳一些躲避战乱的流民来夷州以充实夷州的人口。

    右北平与徐无山之间的距离并不算远,加上徐无山坞堡在人口数量稍多之后,少不了也要去购置一些生活用品什么的,因此或直接或间接的与夷州小城在右北平的商贸码头有着一定的联系。时间稍稍一久,田畴当然会听到一些有关于夷州小城的事情。

    陆仁的名头在这时也起了一个很关键的作用,要知道陆仁早年在曹操手下当官的时候可就是靠着安置流民和发展生产的能力而出的名。有这样的名头打着底,田畴当然有理由相信陆仁弄出来的夷州小城会是块清宁安定的好地方。

    反正徐无山现在在乌丸骑兵的祸害之下有些朝不保夕,短时间之内又看不到别的什么出路,那就不如跟着船队去夷州那里去看一看。如果传言不虚的话,田畴就准备把徐无山那里的人都迁居到陆仁的夷州这里来……这些就是田畴在这个时候会出现在夷州的主要原因了。而以田畴这段时间在夷州小城这里的观察结果,最后得出来的结论就俩字:佩服!因此也就坚定了要把徐无山那头的居民都迁居到夷州来的信心。

    陆仁在听完了田畴的诉说之后,手心可就见了汗。不过这可不是什么紧张或是害怕而流出来的汗,而是在暗自兴奋。夷州小城目前最大的缺陷就是人口基数太少了,到现在为止才不过两万出点头,毕竟在这个时代想大量吸纳有主动迁居意愿的流民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像之前提及的“又”字型航线,每回出航大概是三个月左右的航期,一趟下来也就是能拉回夷州几百个流民……当然这也与夷州目前的海运能力还比较有限有关。但陆仁目前所持有的船队真的全力作动的话,一趟运个五千人左右完全没问题。甚至如果是不管不问的就把人往船舱里面塞,像欧州大航海时代贩运奴隶那样的往船里塞,那么七、八千人都有可能装得下,只是按正常情况又哪有那么多的流民会主动的登上前往夷州的海船?抢?陆仁暂时还没那个胆子。

    可现在田畴不就是送人口来了吗?按田畴给出的确切数字,田畴的徐无山坞堡目前总共是有六千余户,实际的人口数量是在三万左右,这尼玛比夷州小城现在的人口数量还多一些。而且这些人口接受过田畴的调/教……不是那种意思的调教,反正这三万多人有着不错的人口素质,在管理和调度上相信不会有什么问题,再说这不还有个田畴会在身边帮忙吗?

    至于田畴会不会来个喧宾夺主,陆仁却没有这份担忧。要知道田畴的德行操守是连曹操都敬佩不已的,这些在史料上都有明确的记载。

    总之,这么大的一个蛋糕送到了嘴边,要不要张大了嘴巴一口吞下去?陆仁的结论是不吞干啥?至少在现时点来说,这样的机会可是相当难得的。而这个蛋糕一但吞进了肚中,夷州小城的人口数量能直接的翻上一倍有余,达到近五万多近六万的数字。而这样的一个数字,在当时已经是一个普通的大县的标准了。而最重要的,是人口变多、实力上升之后,陆仁就会有更多的人力资源去做更多的事,雪球也才能够越滚越大……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九十一回 插手立足

    陆仁与田畴的商谈正在继续中……

    “据畴所知,乌丸单于蹋顿自许以袁尚军兵之后,对右北平、蓟一带多有劫掠,因而这几处的百姓苦不堪言,背井离乡者极多。而陆仆射你的码头多有粮米积蓄,又有渔船可在海中捕鱼为食,却一直没有遭受过乌丸游骑的劫掠,可谓奇事。”

    陆仁摇头笑了笑道:“我看上去也不像是那么笨的人吧?右北平地近乌丸,我当初在兴建码头的时候怎么可能会不考虑到这些?要是不考虑这些,我的船队岂不是成了给乌丸游骑白白的送去诸多的粮米钱财?你可能是没注意,我在右北平的码头仅仅是能停靠舟船而已,真正放置钱粮的地方是在距离海岸约有十余里的小岛上。乌丸游骑虽然精于骑射,可是真到了海边却也只能望岛兴叹而已。难不成你还能指望着这些乌丸游骑能登船入海?”

    田畴闻言恍然的点了点头,稍作思索之后便向陆仁道:“既然如此,在下或有一提议。现在北境为乌丸所扰而使得流民甚多、饥民遍野,在下虽有心相助,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陆仆射若是能供给足够的粮米以供流民就食,畴愿在右北平立下坞堡,借此来安置流民。”

    这番话着实让陆仁犹豫了一下。为什么犹豫?因为田畴只说了安置,却并没有说要帮陆仁把流民都给送到夷州来。

    别人或许不清楚,但陆仁却清楚田畴这家伙其实是“常忿乌丸昔多贼杀其郡冠盖,有欲讨之意而力未能”,而这也很可能就是袁绍辟田畴五次,袁尚亦想请田畴出山,田畴死都不肯,曹操却只是派人去请了一下,田畴就跑出来给曹操当向导的主要原因。

    因为袁氏与乌丸之间的关系不错,算得上是某种意义上的同盟,田畴在仇视乌丸之下,自然不愿意在与乌丸交好的袁绍手下做事;而曹操去请田畴的时候是准备北征乌丸,这正合田畴的心意,所以曹操一叫田畴就去了。

    而一个有着这样的心态的人,这个时候希望陆仁能提供粮草给他,让他在右北平一带安营扎寨的招募流民,那么他是想干什么?帮陆仁把北方的流民都聚集起来再送到夷州来?怎么看怎么不像吧?至少在陆仁看来,这丫/的该不会是想拿了老子的钱去打他想打的仗吧?老子这里可还惦记着你那里的几万人呢!

    只是这些话陆仁又哪里能说出口来?再在这么一犹豫间,房舍中顿时就此沉寂了下来。陆仁在默默的思索,田畴则是满怀着期待之意望定了陆仁。

    许久过去,陆仁忽然猛的一拍脑门,暗暗自嘲道:“我他吗的现在是怎么了?怎么现在竟然变得这么自私自利了?亏我当初还是一号愤青来着,可现在事情到了自己的头上,却他吗的变成了这个样子?难不成我真的被环境给改变了?”

    想到这里陆仁就一拍桌案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