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蚁贼也疯狂 >

第427部分

蚁贼也疯狂-第427部分

小说: 蚁贼也疯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指了指帐外,陈削语气缓和了不少“令明,我们的从潼关出兵,兵马不过才数万人呢,就算又抽调了不少,也不足以攻取长安,你要知道,长安城,城高墙厚,守备森严,冒然强攻,我军必然付出惨重的代价,且耐心等待两日,俗话说的好,逢强智取,上兵伐谋,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岂不更好。”

    庞德摇了摇脑袋,出谋划策,凡是动脑筋的事情,他也不怎么擅长,他一向直来直去,只知道上阵冲杀,算起来,跟虎痴许褚算是一类人。

    陈削笑着劝慰了一番,总算让庞德急躁的脾气稍稍收敛了一些,庞德耐住性子只好带兵巡视营寨,否则,他是一点也坐不住,除了吃饭就是睡觉,这样的日子,或许对别人来说,非常悠闲,但是,对庞德来说,却憋闷至极。

    贾诩什么计谋都没用,只是领兵将长安城围了起来,可是,贾诩越是如此镇定,困在城中的孟获,越是心里忐忑不安。

    一连三日,孟获一直提心吊胆,贾诩的名头实在太响了,潼关一战,一场惊天大火,差点把诸葛亮也给烧死,一战轻松杀敌数万,再加上之前,贾诩那些比鬼神还要可怕的表现,虎牢关决堤放水,襄阳水淹七军…反正,只要贾诩出面,不论是谁跟他作对,下场无一例外,都会体会到死神的恐怖。

    “大王,咱们真的要死守长安城吗?”

    夜已经深了,见丈夫还在屋中来回踱步想着对策,祝融幽幽的轻叹了一声,不悦的提醒道“难不成,你忘了,贾诩曾经给你写过一封信。”

    祝融的提醒,让孟获心中一动,他点了点头“我自然没忘,南中才是我们的根,真不明白,为何诸葛亮会把我调派到凉州。”

    在凉州这边,诸事不顺,越是这样,孟获心里越是不甘,越是会想起在南中逍遥快活的日子,在南中,不论走到哪里,孟获都一呼百应,大小山寨的洞主,也都对他趋之若鹜,心悦诚服,可是,在凉州这边,孟获却举步维艰,加上近来战事不顺,他的心里,更加烦躁憋闷。

    “大王,那贾诩为人极为狠辣,我们若真是死守长安城,一旦义军取过城池,结果…不堪想象啊。”

    孟获的心里,顿时咯噔一下,贾诩出身西凉,不仅擅长奇谋毒计,手法也是相当的狠辣。

    祝融的话,让孟获浑身一震,一股莫名的寒意,不知不觉突然从脚底涌上了全身。

    孟获叹了口气,急忙连夜把下面的几员得力的大将召集在一起,果然,经过一番商议,谁都不赞成死守长安。

    这些蛮兵蛮将,虽然没有经历潼关的那场滔天的大火,但是,心里却都烙上了抹不去的阴影,贾诩实在太狠了,这样的对手,唯恐避之不及,谁还敢拼死跟他作对啊,何况,死守长安,这些人对诸葛亮还没忠诚到这种地步。

    “大王,我看,不如咱们撤兵吧。”

    见孟获沉默不语,大将杨峰建议道。

    “撤兵?你要知道,现在陈削已经领兵困住了长安城,一旦出城,失去了城池的依仗,我们可就凶多吉少了。”

    孟获的担心,不无道理,呆在长安,还能有所依仗,可是出城之后,那贾诩一向狡猾,如果半路设伏,或者穷追不舍,孟获这点人马,也很难跟义军抗衡。

    “报,大王,城外有人射进一支冷箭,上面有一封信。”

    就在众人忧心如焚的时候,外面急匆匆的跑来一个兵将,孟获急忙招手道“快拿过来。”

    接过书信之后,匆匆打开了一看,纸上墨迹还未干,提鼻子一闻,还能闻到一股淡淡的墨香,信上只写了四个字“各取所需!”

    这字迹,孟获自然认识,正是贾诩写的,孟获皱着眉头,想了一会,他心里有些拿不定注意,不知道这四个字,究竟代表着什么意思。

    祝融凑到近前,低头看了一眼,突然抿嘴笑了“大王尽管宽心,贾诩的目的,是夺取长安,我们的目的,自然是保住自己的根基,两家各取所需,只要我们让出长安,贾诩绝不会为难我等。”

    “这…贾诩此人一向阴险,祝融,他若是蒙骗于我,又当如何?”孟获皱着眉头担心道。

    虽然贾诩这个提议不错,可孟获还是不放心。

    “要不派人出城前往义军的营寨问问?”带来洞主说道。

    又有人跑进来送来一封信,敢情,贾诩闲着没事,用这种方式跟孟获‘聊上瘾了’

    “鸡犬不留!”

    还是四个字,这次不用祝融解释,孟获就明白了,一旦自己不答应,贾诩就不会客气了。

    仅仅是两封信,仅仅是八个字,却让孟获心里七上八下,久久无法平静,孟获的脑海中,也在飞的盘算着,足足折磨了一整夜,最终,孟获还是下定了决心。

    “出城,撤兵!”

    继续死守长安,他真担心到时候贾诩把他的兵马给连锅端掉,其实,贾诩这边,虽然兵力稍稍占据上风,可孟获毕竟坐拥长安坚城,真打起来,义军这边,伤亡自然小不了,可是,仅仅两封信,贾诩就让孟获吓的选择了撤兵突围。

    归根结底,一来,孟获心里没底,二来,贾诩的名头实在太响了,潼关的惨痛教训历历在目,孟获可不想步诸葛亮的后尘。(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七百七十五章,不能招降

    (全本小说网,。)

    “大王,我们要连夜出城吗?”带来洞主好奇的问道。

    孟获重重的点了点头“那是自然,贾诩应该不会骗我们,他的目的仅仅是夺取长安城,我们把城池让给他,他应该不会为难我们。”

    打定主意,将手下的将士们匆匆召集在一起,见东门义军的守势明显松懈了许多,就连兵力也减少了不少。

    孟获心想,这肯定是贾诩故意安排的,他是想让自己从东门突围,可是,打开城门,刚一出城,孟获顿时大吃一惊。

    原来,看似东门外兵力抽调走了不少,却是贾诩故意为了迷惑孟获,孟获领军刚刚杀出东门,就遭遇了庞德和陈削的夹击。

    义军从四面八方不停的向东门靠拢,孟获忍不住破口大骂,奋力死战,好不容易杀出了重围,回头一看,孟获鼻子都快气的冒烟了,出城的时候,孟获身后尚有一万五千多人,可是逃出去后,还剩下最多不过四千人。

    他带出城的蛮兵蛮将,不是被杀散,就是丢掉性命,连死带伤,加上中途跑掉的,让孟获一下子折损了一多半的兵力。

    孟获一路骂骂咧咧,带领残兵败将逃向函谷关,可是,他前脚刚走,贾诩在长安城留下五千兵马,立刻马不停蹄的从后面追了上来。

    孟获又气又怕,不敢停留,只好催马急行,连口气都不敢喘,恨不能在身上插上一对翅膀一下子飞到函谷关。

    且说贾诩这一边,陈削也是一头雾水,催马来到贾诩的身边,陈削道“先生,你与那孟获不是商量好了吗?既然他主动让出长安城,为何还要领兵执意为难于他。”

    “少帅,不这样,一旦被人知道丢了长安,孟获岂不惹人生疑,我这是在帮他,同样的,也是在帮我们自己。”

    陈削顿时心中豁然开朗,细一想,也觉得贾诩想的周到,如果孟获突围的时候,义军并没有真刀真枪的拦截孟获。

    一旦被人知道,倒没人敢找陈削的麻烦,可是,孟获就算跳进黄河也洗不起了。

    庞德摇晃着脑袋忍不住插了一句“那为何先生不游说孟获归降我们这边呢?”

    陈削又把目光投向贾诩,不久前,贾诩曾给孟获写过一封信,这次孟获能够如此顺利的让出长安,显然,那封信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孟获的心里也一定对诸葛亮生出了诸多不满。

    按说,孟获对西川还没有忠心到不惜命的地步,凭贾诩的口才,再稍加说劝,未必没有可能说服孟获归降。

    哪知,贾诩却摇了摇头“断然不可能,若只有孟获一人,或许还有希望,可是,跟在他身边的都是南蛮九沟十八寨和大小七十二洞的洞主,孟获是绝对不会归降的。”

    “这是为何?”庞德急的抓耳挠腮,急忙追问道,恨不能贾诩连口气都别停,赶紧给他解释清楚,否则,他心里憋的实在难受。

    不善于动脑子的人,大都是这样,如果他有了疑问,必须马上告诉他答案,否则,非得急死不可。

    陈削倒是隐隐猜到了一些,见贾诩冲自己点头,陈削清了清嗓音回道“我想,先生的意思是说,孟获就算伤亡再大,只有他身边那些洞主和寨主们还跟着他,他的根基就还在,一旦回到南中,不用很久,凭借着自己的威望和这些人的支持他就能再次聚众拉起一支队伍。”

    贾诩赞许的点了点头“人只有还有退路,心中就还有希望,所以,孟获断然不会归降的。”

    陈削也领悟了贾诩的意思,如果只是孟获带兵的话,一旦形势不利,加上他对诸葛亮也没有太根深蒂固的忠心,极有可能被说服。

    但是现在,他身边还有那么多人追随,只要这些洞主和寨主们愿意继续追随他,一旦孟获回到南中,他还是呼风唤雨的蛮王。

    如果投靠了自己,他仅仅是孟获,南中,才是他根,才是他逍遥快活的天地,在那里他是王,投靠陈削,他仅仅是个武将而已。

    之所以当初归降诸葛亮,因为西川跟南中咫尺之遥,离的实在太近,他没有别的选择,若是不投降,只需三两日,西川兵就能杀到南中。

    众人继续追击孟获的残兵,一路之上,贾诩派人搜集了不少蛮兵的装束,从队伍里挑选了不少人更换上,加上孟获突围的时候抓了不少蛮兵,贾诩把这些人召集在一起,吩咐他们扮作路上被冲散的蛮兵,让他们去追孟获的队伍,最好能够混迹在里面。

    让义军扮西川兵,扮曹兵,都很简单。

    但是要扮蛮兵,很容易被人识破,因为,蛮兵都是异族,不论长相,还是穿着,就连说话也跟汉人不同,幸好这个时候的孟获只知道逃命,只要这些兵卒混迹在里面不随便开口的话,应该能蒙混一时片刻不被识破。

    孟获一路逃向函谷关,就算队伍被冲散,孟获也顾不上了,偶尔有三五成群的蛮兵追上来,孟获也无心细查,压根就没想到,这里面会混进了冒牌货。

    过了两天,孟获一路跋山涉水,总算有惊无险的来到了函谷关的关下。

    远远的瞧见城墙上随风飘摆的西川大旗,孟获心中的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勒住坐骑,孟获抬头高喊了一声“城楼上的兄弟,快快打开关门,放我们进去,我是蛮王孟获。”

    “你等一下。”负责警戒的兵卒急忙跑下城墙去禀报马良。

    听说孟获逃到了函谷关的城下,马良并没有太过吃惊,因为,从一开始,孟获的败局,他和诸葛亮都猜到了。

    来到城墙上,马良探出头来,并没有先跟孟获打招呼,而是认真仔细的打量了一下孟获身后的那些兵将。

    这些兵将,一个个披头散,有的裙子也破了,有的身上还在流血,有的鼻青脸肿,还有人来鞋子都跑掉了,比逃难的饥民还要可怜,整个就是一群野人。

    “马良,还不是打开关门?”孟获不耐烦的催促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