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一品驸马-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该让人知道柴凤的身份。
可当他看到柴凤那有些温怒的眼神的时候,真想抽自己两个耳刮子,像柴凤这样的女子,怎么能受这种委屈呢?他李沆真不是人,可这个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在心里竟然是这般的喜欢这个女扮男装的女子。
如意郡主是个聪明人,这样的局面也只有她能够打破了,因此在李沆深悔,吕蒙正懵然的时候,如意郡主突然挽住了柴凤的手臂:“凤儿妹妹,那边有猜灯谜的,我们去玩怎么样,听说还有奖品可拿呢。”
像柴凤和如意郡主这样的身份当然不至于贪图那些奖品,不过如意郡主的这个提议是为了打破尴尬,而且,猜灯谜真的很好玩,柴凤转眼便笑了起来,她笑的时候,长长的睫毛一眨一眨的,让人想要知道,那明眸下是怎样的惊艳。
“好啊,我们去玩猜灯谜,我一定能赢很多奖品的。”
两个女子相携向旁边猜灯谜的地方走去,而现在那个地方站满了猜灯谜的人,猜出来的人满脸喜悦,要么得到了一只灯笼,要么是一些手工雕刻的东西,猜不出来的有些沮丧,而且还在苦思冥猜。
柳味这边,则淡然一笑:“要不我们也去玩玩?”
李沆看了一眼吕蒙正,吕蒙正看了一眼李沆,然后两人共同的点了点头,他们刚才惹了柴凤不高兴,现在很想找机会弥补,而柳味正是看出了他们的心思,才说出了刚才那话。
吕蒙正和李沆都是有才情的人,灯谜想来难不住他们,若是他们能够表现良好,柴凤欣喜也说不定,而在柳味看来,那柴凤也不一定真会生这两个书生才子的气。
三人来到跟前,一名老者正提着灯笼念上面的灯谜:谜面不着一字。
老者念完,望向众人笑道:“此谜给诸位个提示,猜一药名,谁要能猜到,这灯笼就归谁。”
老者说着,露出淡淡笑意,前面众人则不停的将这条灯谜反复的轻声吟着,而就在这个时候,柴凤突然笑道:“我知道我知道,是白芷,白芷白纸,谜面不着一字,不就是白纸嘛!”
老者哈哈笑道:“姑娘答对了,这灯笼现在是你的了。”
一只灯笼并不值钱,可柴凤却很高兴,因为这就跟中奖一样,这种事情能让人莫名的兴奋。
而就在柴凤拿着灯笼嬉笑的时候,那老者又提出一只灯笼,笑道:“这次的礼物是一木雕麻雀,灯谜是齐楚燕赵皆降服。”
老者说完,不再多言,想来是准备难一难这些猜谜的人了。
柴凤刚才胜了一场,还想再胜,可她将齐楚燕赵皆降服这条灯谜反复嘀咕了好几遍,却也没想到谜底,正想开口让那老者给个提示,身后突然传来一个声音:“四国顺之。”
柴凤一扭头,见是吕蒙正,不由得一愣,可再想吕蒙正说的谜底,恰是如此,她柴凤也是有学识的,自然明白四国顺之的出处,四国顺之来自《左转》祁奚请免叔向篇中的一句话,原句是有觉德行,四国顺之;谜面是齐楚燕赵皆降服,岂不就是四国顺之吗?
这灯谜猜的是古书中语,若非真有才情,是不可能猜出来的,柴凤见吕蒙正能猜出,心中欢喜至极,连连高呼妙极。
吕蒙正见柴凤如此,心头不由得一热,心想这样的女子,当真是要怜惜的,怎能让她受一点委屈?
老者听到吕蒙正答案后,微微一笑:“正是四国顺之,这木雕麻雀给你。”说着,又去取另外一只灯笼,然后念出了下一个灯谜:莫中美人计。
老者念出这句后,众人纷纷冥思,李沆更是深锁愁眉,刚才是他惹得柴凤不高兴的,如今他定要有所表现才是,而且刚才看她对吕蒙正那般欢喜,他的心中更不是滋味,如此不由得生出一丝攀比心来。
“戒之在色!”
李沆站在人群之中,有些着急的将谜底说了出来。
“莫中美人计,则当戒之在色,戒之在色语出《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李沆说出这话之后,偷偷向柴凤望了一眼,柴凤似乎已忘刚才不快,似正在思索谜题、谜底是否对照,后来似乎想通了,兴奋的连连颔首:“没错,没错,就是戒之在色。”
见柴凤露出了笑容,李沆这才终于心安。
而后,那老者便不停出题,而吕蒙正和李沆两人便一个接着一个的给出谜题,直看的众人瞪直双眼。
“退席!”
“不在其位,语出《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回归洛阳!”
“还于旧都,语出《出师表》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
“……………………”
“前度刘郎今又来!”
当老者说出这个谜面的时候,吕蒙正和李沆两人不由得愣了一下,刚才那些谜题皆是从古书中找句子,可现在这个却是唐刘禹锡诗中的一句,这倒有些难为他们了。
两人站在人群中苦思,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
柳味站在一旁,却也没有要答的意思,如意郡主则拉了拉柳味的衣袖,刚才吕蒙正和李沆两人接连答出好几个谜题,自己的驸马却一个没答,她多少还是觉得很没面子的,自己的驸马可是京城才子,怎么能被一个谜题给难住呢?
可柳味只站在人群中浅笑,似乎没有要答的意思。
那老者好像看出没有几人能答得出来,于是笑道:“此谜谁能猜出,老朽送手工笛子一支。”说着,老者从后面拿来一支笛子,那笛子青翠欲滴,做工十分精美,是那种让人看到之后便会喜欢上的东西。
如意郡主颇通音律,见那笛子虽已成型却仍是青色,可又确确实实是竹子所做,便知是难得的万年青竹,而她对万年青竹最是喜爱,一直都想弄一根来做笛子,只是一直不曾有机会,今晚见一个老者拿出万年青竹做的笛子来当筹码,不由得动了心。
“万年青竹做的笛子音色好的很,驸马帮我赢回来。”
如意郡主拉着柳味衣袖,声音很小,可那娇嗔摸样,却是让人爱之怜之的,这让本来不想抢风头的柳味颇为无奈的耸了耸肩。
“三顾茅庐!”
柳味这一出口,众人顿时醒悟过来,三国时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岂不就是前度刘郎今又来嘛!
那老者似乎没有料到有人能答出来,不由得一愣,不过很快便又转喜:“这位公子才情果然不俗,没错,确是三顾茅庐,如今这支笛子是你的了。”
老者将笛子递给柳味后,便收拾摊子离开,柳味将笛子拿在手里,望着那老者离去的背影,有些好奇,这老者在这里让人猜谜,送出去了这么多东西,到底是图什么呢?是闲来无事觉得好玩来打发寂寞吗?
如果不是,那实在是说不通的,人不为利,那有这样的事情?
老者的身影很快消失在人海之中,柳味将笛子交给如意郡主,向吕蒙正他们说道:“我们再去那边逛逛如何?”
“好啊,听闻那边有舞龙灯的,好看至极,我们切莫错过了。”
几人说着正要离去,一身材消瘦的男子突然来到了他们跟前,用一种压低了的声音说道:“看几位公子刚才猜灯谜便知几位才情不俗,想必也是今年参加科举的考生,只是科举向来多变数,如果因变数而让几位落地,就有些可惜几位的才华了,实不相瞒,在下手里有今年科举考试的题目,一百贯钱我全部给你们,一百贯钱就可以金榜题名,几位公子可要考虑一下?”
男子说着,露出一丝浅笑,他对于自己的这句话是十分自信的,来参加科举考试的书生那个不是想着能够金榜题名,不然就要再等三年,谁等得起?
因此只要是与考试有关的事情,这些书生都会傻着跳进来的。
而他也很能确定这几个人就是考生,因为这是那个刚刚离开的老者告诉他的,老者以猜灯谜为由引得书生前来猜灯谜,而后再由他来兜售科举考试的题目。
这也是为什么那个老者出的题皆与考试有关的书目有关,只有书生才会去看那些科举考试需要用到的书目。
男子在笑的时候,似乎已经看到了一百贯钱。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11章 买题
(全本小说网,。)
灯市是热闹的,可是那消瘦男子的话却如同响雷般的击在了柳味、吕蒙正和李沆他们的耳朵里。
这怎么可能?科举考试的题目也有贩卖的吗?如果有卖的,那谁买了岂不是定能进士及第,前途无量了?
吕蒙正是个比较耿直的人,他脸色顿变,想要抓住那个消瘦男子问个明白,他们这些书生寒窗苦读,难道不及别人花钱买的考题?
可就在吕蒙正准备发怒的时候,柳味突然笑道:“你说的没错,我们确是参加今年春试的考生,只是你说这是今年科举的考题我们就信吗?如果是假的,我们岂不是功名和钱财都两空了?”
消瘦男子听得柳味这样说,并没有紧张亦或者生气,反而很兴奋,因为这种事情,有疑惑是正常的,如果没有疑惑立马出手就买,他反而要疑惑外加小心了。
“一看这位公子就是个明白人,不过我可以告诉公子的是,这考题绝对是真的,货真价实,一百贯钱就能够金榜题名,可是实惠的很哦。”
柳味并没有因为消瘦男子的话而有任何改变,只哦了一声,问道:“如何能够证明他是真的呢,你不说清楚,我们不信,是断不会买的。”
消瘦男子嘻嘻一笑,道:“实不相瞒,这考题是我宫里的一个亲戚偷偷传出来的,当然,传的不是全部,只是策论的题目,几位如果想要其他题目,我可以让宫里的亲戚再传,不过这价钱就必须再提高了。”
说着,男子望向柳味:“公子可要买下这一策论题的题目?”
柳味笑了笑:“买,当然买,不过一百贯钱拿着不方便,我这里有一锭金子,不知是否够呢?”柳味从身上掏出了一块金子,分量是足的,那消瘦男子看到金子,顿时眉飞色舞起来:“够,当然够了。”
男子笑着将一张折叠的纸递给了柳味,然后接过了柳味递来的金子:“公子是大方人,今年科举定能一举夺得头筹,不知另外的诗词、墨义的题目可要?”
柳味点点头:“要,当然要,只是该如何联系你呢?”
“好办,只要公子想要,可在三天后到城西三家巷,到时我自然将剩下的题目拿来,不过……下次我要铜钱,这金子好是好,就是花起来不方便。”
柳味颔首:“好,三天后我们三家巷见。”
说完,消瘦男子已是怀揣着金子消失在了人海之中,而这个时候如意郡主、柴凤和吕蒙正他们都用一种奇怪的不解的眼光望着柳味。
“你又不参加科举,花那么多钱买这个做什么?”如意郡主并不贪财,可那一锭金子就这么买了一张纸,他到底有些心疼。
柳味还没来得及开口,吕蒙正已是说道:“可恶,那个人一定是骗子,科举考试何等神圣,竟然有考题外泄,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柳驸马,你怕是上当了。”
“就是,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卖真考题?”柴凤也不信。
不过李沆却保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