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一品驸马-第2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生,都跟陈臣交代好了?”
李隐颔首:“都交代好了,只是属下觉得圣上只是让陈臣抵挡宋军有些不妥,单只我辽人进攻北汉,胜算并不是很大。”
“无妨,此时北汉朕所惧者不过刘继业一人而已,如果能除去他,我大军可直逼太原,杀了刘继元灭了北汉。”说到这里,耶律贤冷冷一笑:“朕要整个北汉,宋人一点便宜都别想占,朕想要陈臣做的,也不过是帮忙抵挡宋人的攻击罢了。”
李隐没有多说其他,一开始耶律贤的确是想跟陈臣合作攻打北汉的,可后来他们意识到宋人不一定会想分一杯羹,他们有可能帮北汉。
而这也很容易理解,虽然大宋很想吞掉北汉,可他们并不想北汉被辽人吃掉,辽人若灭北汉,辽人实力必将大增,如此一来,宋人想收回燕云十六州就等于是空想了。
而宋人必须收回燕云十六州,那里有长城,有他们汉人千百年来建立的一道抵御外族入侵的屏障,那是他们必须争夺的。
如果争夺燕云十六州更加的困难,他们又怎么可能轻易放弃北汉?
他们一定会跟辽人争北汉,因此他们一定会先帮北汉打跑辽人,就像以前辽人帮北汉一样,当然,以前辽人帮北汉除了不想北汉被宋灭了之外,再有就是他们也想趁火打劫。
当他们想到这点后,他们便改变了策略,让陈臣帮忙抵挡宋人的进攻,而他们则率领铁骑直逼太原,只要掌控了太原,就掌控了北汉。
李隐一开始是赞同耶律贤的这个主意的,可去了一趟巴渝城后,他发现事情并没有自己想的这么简单,首先,陈臣的确很聪明,巴渝城也很坚固,可是走了一趟巴渝城,李隐总觉得那里少了点什么,也许是一种凝聚力吧。
一种誓与巴渝城共存亡的凝聚力,在李隐看来,能不能守住一个城,这种凝聚力很重要,可他并没有在巴渝城里看到,他看到的只是一座冰冷的,缺少感情的城池。
他觉得陈臣抵挡不了宋人的进攻。
更何况这次带兵的人是柳味,他不知道柳味用兵如何,但他却知道柳味很聪明,一个聪明人在任何领域都是能够做出一番事业的。
李隐有这种预感。
可他并没有说,他知道,现在的耶律贤正雄心壮志,自己虽是他的老师,可他毕竟还是个臣子,如果他让耶律贤不高兴了,他觉得耶律贤绝对做得出杀死自己的事情来。
他李隐是想建功立业青史留名,可他更想保住自己的性命。
就在李隐这样想的时候,耶律贤问道:“先生,你有办法除去刘继业吗?”
李隐想了想,道:“有两种办法,一是挑拨离间,二是让刘继业去跟柳味斗。”
耶律贤笑了笑,道:“先说第二种吧,如何让刘继业去跟柳味斗呢?”
李隐觉得耶律贤是知道怎么做的,可他还是问了出来,这并非是让自己发表意见,而是他知道,耶律贤很喜欢这种感觉,他很喜欢明明自己已经有了主意,可还要听别人说自己观点的感觉,就好像他是主宰一切的人,别人都不过是跳梁小丑,他喜欢这种强大的掌控力。
李隐很不喜欢这种感觉,他觉得自己是帝师,是谋士,他应该说的是帝王所不知道的事情,可他是臣子,君主问,不能辞。
“其实让陈臣抵挡柳味,就有一种迷惑北汉的意思,当陈臣抵挡柳味不住的时候,北汉有可能感到一种危机感,到那个时候,北汉可能派刘继业去抵挡宋人,当然,这种机会有些渺茫,首先,陈臣是个精明的人,他不一定肯主动出击,再者,我们辽人在这里沉兵,那北汉的人不一定将宋人当成最大敌人,他们可能派刘继业来对付我们,而派其他人去攻打宋军。”
李隐说完望向耶律贤,耶律贤并没有表露出任何表情,他只是很平静的点了点头,这让李隐觉得耶律贤果真是想到了这点的,他有着被侮辱的感觉。
“如何挑拨离间呢?”
耶律贤望向李隐,其实他也觉得让刘继业去跟宋人作战有些不太现实,首先,刘继业是汉人,他一直都在劝北汉皇帝跟宋人合作,与他们辽人作对,收服燕云十六州,等有了长城这道屏障后,再与宋人相持,因此要刘继业去跟宋人死拼的可能行不是很大。
因此,他刚才那一问也不过是一问而已,没有任何感情色彩。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18章 挑拨离间
(全本小说网,。)
“如何挑拨离间?”
耶律贤望着李隐又问了一句,李隐犹豫了一下,最终说道:“其实想要挑拨离间很容易,让他们君臣之间产生隔阂便是了。”
“那又如何使他们君臣产生隔阂呢?”
“送一封信给刘继元。”
听完李隐话后,耶律贤点点头,他也觉得该给刘继元送一封信了,不过在送信之前他们需要做一件事情,那便是对北宋开战。
已是十一月了,北方的天气冷的入骨。
刘继元的寝宫却是温暖如春,而他每天最喜欢做的事情仍旧是跟自己的妃子在那里嬉戏,对于这样的游戏他总是乐此不疲。
他觉得人生在世,什么使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都是虚的,他只觉得人生当享受,当乐逍遥,人生匆匆,为何不活的潇洒滋润一些?
什么后世评说,史书记载,那跟他有什么关系?
他不管史官怎么评价他,他只要逍遥快活,自由自在。
可就在他逍遥快活、自由自在的时候,一名太监急匆匆的就跑了进来,而且差点撞到他的爱妃身上,若非他是个太监,刘继元觉得他一定要把他变成太监。
“出了什么事,怎么这般慌张?”
“圣上,不……不好了,辽国对我北汉用兵了,朝中大臣……都在殿外等着呢。”
“什么?”刘继元有些吃惊,有点惊恐,他所有的逍遥快活自由自在都是建立在北汉一直都掌握在他手里的基础上的,他虽然不管什么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可他却必须管北汉存亡。
“上朝。”刘继元顾不得跟妃子们嬉戏了,他穿上龙袍之后,急匆匆向大殿走去。
寒风凝重,大殿上有一股说不出的清冷。
“辽人攻我北汉,诸位爱卿有什么建议没有?”
“回圣上,辽人伐我,其心昭然若揭,我北汉不是他们对手,不如派人求和。”一名文臣站出来提议道。
刘继元没有开口,心里却想,求和也并非不能,只是辽人肯求和吗?
就在刘继元这样想的时候,刘继业突然站出来道:“回圣上,求和万万不可,我北汉这些年连年与周边国家发生战争,财力已经不足,若辽人一骚扰我边境我们便求和,那我北汉只会越来越弱,而敌人却越来越强,而当敌人越来越强的时候,也就是他们吞并我们的时候了。”
刘继业言语声壮,整个大殿上都回响着他的话。
北汉也并非没有主战派,因此当刘继业的话说完之后,那些主战派纷纷表示,与辽人一战。
刘继元微微凝眉,道:“与辽人战,可有胜算?”
“虽不能灭辽人,但让辽人踏不进我北汉却是足以的。”
守住国门就是胜利,这是北汉一直以来都贯彻的方针,他们的实力弱,从来没想过去征讨其他国家,他们只想守住自己的固有领土。
刘继元虽然贪图享乐,可也觉得刘继业说的有道理,因此他望着朝臣问道:“何人出战?”
朝中文士想再开口,可见刘继元的摸样,又见朝中武将激愤之色,最终只能闭口不谈。
“臣愿带兵出征,抵挡辽国的进攻。”刘继业站了出来,一直以来,与辽人作战的都是他,而他也最希望跟辽人作战。
辽人占据了他们汉人的燕云十六州,更将长城囊括,这是他最不能忍受的,没有了长成,那些外族便可随意侵入中原,这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灾难。
一直以来,他都想收回燕云十六州。
面对刘继业,刘继元点了点头,整个北汉,能抵挡辽人的,也就只有刘继元了。
命令下达,刘继业立马去点齐兵马,准备明日北上,与辽人一战。
而就在这天黄昏,李隐的信悄然进了太原城。
只是信虽进了太原城,却并不是送向皇宫,而是送向了刘继业的府上,只是很奇怪的是,信还没有送到刘继业的府上,就被一名探子给劫住了。
探子是刘继元的探子。
其实一直以来,刘继元对刘继业都是很信任的,只是刘继业功劳太高,功高盖主了,有些文臣便时常在刘继元耳边说刘继业的坏话,亦或者要刘继元提防刘继业。
刘继业是皇帝,皇帝的猜疑之心一般都很重,他虽然没有怎么刘继业,可派个探子监视刘继业却是可用的,而这件事情早已经被辽人打探到了。
信被送到了皇宫。
御书房,刘继元看到那封信后,顿时冷哼了一声:“可恶,实在可恶,朕这般信任于你,你却要背叛朕,要带着朕的几万兵马去投靠辽人,继业啊继业,你太令朕失望了。”
这样说完,刘继元立马吩咐道:“来人,传朕旨意,命张古带兵出征,刘继业留守京城,朕有重用。”
虽然看到那封信后刘继元很震怒,可他对刘继业到底有一种说不出的信任,他不觉得刘继业会真的背叛他,所以他虽然没有派刘继业去与辽人一战,可也并没有处分他,京城乃京畿重地,让他留守也不会引起他的怀疑。
………………………………………………………………………………………………………………
刘继元的圣旨传到刘继业府上的时候,刘继业正交代自己的夫人佘赛花在他走了之后好生照看府上,若有什么事情,可自行处理。
佘赛花此时已四十多岁,但却风韵犹存,而且带着一股女人少有的巾帼之气。
对于她夫君刘继业的话,她自然颔首应下,不过她也有一些话对刘继业讲,比如说遇敌之时不可意气用事,穷寇莫追之类的,好像她佘赛花比刘继业还要用兵娴熟。
而就在夫妻两人这样相互嘱托的时候,圣旨来了。
圣旨颁下,两人皆是一愣,但在传旨太监跟前,他们都没有表露出任何情绪,接下圣旨,在太监离开之后,佘赛花顿时冷哼一声:“圣上这是什么意思,明天就要出征了,却突然把你给换下来了,我看他分明就是不信任你,我们这个圣上,本事没有,疑心病倒是挺重。”
佘赛花对刘继元很不满意,她本来还想说不要管北汉的破事的,可她对自己的夫君很了解,知道自己的夫君忠君爱国,说那些话肯定会让他不满意,因此也就没有说出来。
刘继业凝着双眉,一直以来,皇上对他都是很信任的,他不明白为何这次皇上却突然变卦了。
“夫人,这件事情很奇怪啊,圣上从来都没有对我这样过,如今北汉生死存亡之际,他却为何如此了呢?”
此时的佘赛花已经冷静下来,她微微蹙眉,道:“只怕是圣上听信了什么谗言,不然又怎会如此?”
谗言?
刘继业觉得自己的夫人分析的很有道理,可整个北汉,谁敢提出这样的谗言,难道辽人灭掉北汉之后,他们能够幸免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