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农圣 >

第472部分

大唐农圣-第472部分

小说: 大唐农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孙享福一系列的讲述过后,所有人对于下下届运动大会在岭南举行,已经再没有任何异议了,要真如孙享福所说,将海上贸易开辟出来,那么,大唐必将成为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强国,这个诱惑力太大了,受益的,是大唐本土的所有人。

    “哈哈哈,只可惜岭南路远,冯卿还有几日路程方能抵达善阳,若是他能听得正明这一番妙论,定然要与朕痛饮百杯。”

    李世民哈哈哈大笑的模样,同时也让未能争取到运动大会举办权的诸位州道总管心情不再那么郁闷了。

    房玄龄这时又趁热打铁的问道,“那么,正明建议将第四届的运动大会安排在云南之地,又是什么考量呢?是想要将云南之地,打造的像北地的善阳,定襄这般吗?”

    像这种大的战略发展蓝图,整个大唐,也就孙享福能够勾勒出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意,这种机会,房玄龄可不想放过,有这种大的发展方向在,作为宰相的他,施政起来,就会轻松的多。

    “云南之地,在未来今年,必将是我大唐的重中之重······”

    孙享福正待说话,便见内侍王得用持了一份奏报进来,直接递给了李世民,一般,不是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他可不会这样,顿时,孙享福便停了嘴。

    片刻之后,李世民看了奏报,开口道,“正明说的没错,未来几年,云南之地,将是我大唐的重中之重,诸位爱卿看看这个吧!”

    李世民将奏报递给了房玄龄,片刻之后,大家便都传阅了一遍,这封奏报,是长孙冲从定襄发过来的,原因是骠国,吐蕃国,各自来了一队人马从西边而来,几日时间,便可到定襄,说是要参加此次的运动大会,长孙冲询问是否来邀请来宾接待。

    要知道,自从禄东赞在延平门之战被俘虏了之后,吐蕃方面,一直没有与大唐做任何沟通往来,就好像忘记了这么回事一般,长安那边,禄东赞和一干吐蕃将领,光是吃牢饭,都吃了大唐几百石粮食了,也没见他们的君主跟大唐有什么交待,在这件事情没有处理完之前,大唐与吐蕃,可是还处于敌对状态呢!长孙冲自然需要询问。

    而骠国,此前与大唐并无往来,但现在,大唐将整个滇西高原纳入治下之后,其与大唐接壤之地,长达千里,此次他们借道吐蕃,走西边通道,不请自来,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态度,这个国家在这个时期,也算是一大强国了,其国境东西三千里,南北三千五百里,治下有十八个属国,近三百个部落,和九个大的城镇,人口不下二百万,与吐蕃一左一右,毗邻云南之地,如果这两国联合起来,云南之地,还真是不怎么安稳。

 第551章 孙享福的脑回路

    不管怎么说,现如今直接与大唐接壤的国家里面,也就只有骠国和吐蕃,能对大唐造成一定威胁,而孙享福提议发展云南,是想借云南之地,逐步向中南亚地区推进中原的文化。

    毕竟,云南再往南边的地方,都是印度语系,崇尚佛教,想要让这一地区的人,不被这个时期更加容易被百姓们接受的佛教文化侵蚀,大唐就必须抢先在云南之地树立起自己的文化信仰,对抗,甚至逐渐向这一地区推进中原文化。

    孙享福是后世来的人,他知道,即便是后世科技发达的时代,佛教在这一地区,也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力,不是说他有多厌恶佛教,只是在政治层面上来说,这种佛教文化,会阻碍中原文化的传播,这与大唐的利益不符,这就必须要出手了。

    “陛下,想来,吐蕃是不想认输的,拉了骠国这个盟友为自己壮声势,他们此行之中,定然是有可以代表其国主意志的人在,臣建议,您比照其它诸国的来宾,接待他们,并且,还可以送他们一些礼物。”

    “礼物?什么礼物?”

    “四书五经一万套。”

    “呃······”

    不光是李世民,在场诸位大臣,也被孙享福这个提议弄的有些发懵,送四书五经,这是什么用意?

    骠国佛教文化已然是发展起来了,但这个时期的吐蕃,却并没有受多少佛教文化影响,因为文成公主还没有进藏。

    在孙享福看来,文成公主将大量的佛经带入吐蕃,看似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实际上,却是遗祸千年,使这一地区在后世,也很难融入中原,乃是李世民的一大政治败笔。

    佛经,那有四书五经好,让他们根深蒂固的崇信佛教,那有让他们学习儒家思想,成为道德君子来的妙?

    此时正值松赞干布一统高原,国家尚未形成核心政治思想的时候,大唐向其展现强盛之姿,再传授其强盛的根本,即‘儒家思想’,乃是正当其时。

    收到这些四书五经之后,即便松赞干布不将其当成治国宝典,也一定会组织吐蕃高层认真学习,在一定范围内,对其进行传播的,孙享福之所以这么笃定,是因为他不相信,松赞干布会不眼馋大唐的强盛富裕。

    待得孙享福将自己的一番打算说出来之后,所有人再看他的眼神,就都有些怪异,如果他们知道‘脑回路’这个词,一定会说,孙正明此人的脑回路,一定与常人不同。

    其实,早前在孙享福与孔颖达争辩大唐的教育的问题的时候,李世民就看出了这个苗头,他似乎很乐意将儒家思想,推向周边邻邦,连外籍学子,也只建议允许其前往国子监,学习儒学。

    然而他自己本人,缺从不迷信儒家思想,顶多算是走马观花的学了个大概,知道那是怎么一回事而已。

    后来,李世民想透彻了,才知道孙享福为什么会有这种思维,要是周边邻邦都是知道礼仪廉耻的君子,对于大唐来说,可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情啊!

    现在,大唐在自己国家的文教事业,已经基本展开,只需要时间的沉淀,就能获得丰厚的收获。

    然而,改变了自己之后,还要改变别人,才能减少这个世界发生很多无谓的争端。

    向吐蕃,骠国,赠送四书五经,似乎就是个改变别人的手段,而且,李世民不止要向吐蕃和骠国赠送,还要向所有前来参加运动大会的番邦国家送,将传经送宝的活动,进行到底。

    以如今大唐的财力,以及造纸业,印刷业的发达程度来说,区区几万本书,根本不值一提,自然是没有朝臣反对的。

    而且,孙享福,还要在这件事情上添一把火,向李世民上奏道,“陛下,臣建议,向所有番邦来客宣布,我大唐一项新的科举制度。”

    “新的科举制度?”

    “是的,臣建议,允许任何国家的人来我国家参加科考,凡有才之士,一旦被取中,都有可能按照程序做实习官员,最终成为我大唐的正式官员,其中,最先向外籍学子开放的,就是文学科。”

    闻言,李世民眼前一亮,再度被孙享福的脑子给折服,如此一来,那些外籍人士,岂不是会疯狂的学习四书五经,儒家文化?

    要知道,在大唐做到一个州刺史级别的官员,管理的,可就是相当于西域那边一个国家的国主所管理的人口和地盘了,其俸禄,更是达到了每月数百贯,几百贯钱在民间的购买力,可是相当强的,可以在善阳买一套不错的宅院,积攒两个月,更是能买到一套豪华别墅,两个月赚一套豪华别墅,这是何等诱惑力?

    而且,人才多了,对于国家的好处,当然也是数之不尽的,它能进一步推进大唐的扩张步伐,所以,李世民没有多想,甚至都没有去问房玄龄等人的意见,就点头道,“此事,朕同意了,让善阳的印刷作坊多印一些四书五经出来,朕要大送特送。

    另外,在定襄和善阳两地的城内张榜,从今届的科举开始,朝廷向外籍人士,开放文科,之后,会陆续开放其它科目,一经取中,可享受与我本国士子同样的待遇,通过实习后,入仕为官,无有差别。”

    “陛下圣明。”

    想通了此事关窍的众多大臣,异口同声的赞了一句,顿时让李世民的心情大爽,今年的科举会在十月中旬举行,在学府推进到县一级之后,大唐的读书人数量,正以以倍数增长的趋势增加,他很期待这一届的参考人员数量,更加期待的是下一届科举的参考人数,将全世界的人才装进自己的篮子里,那才真正的叫‘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矣’。

    “来人,赐宴,朕要与诸卿同乐。”

    李世民还是那个李世民,心情好了,就想要喝酒听音乐,看歌舞。孙享福一进城就被他请到行宫来,聊了几个小时的正事,肚子早就饿的不行,酒宴一开,他便先大快朵颐的吃了起来。

    不多时,工部尚书阎立德端着酒杯找了过来。

    “阎尚书勿怪,我今日刚入城,就被陛下召了过来,实在是饿坏了。”

    阎立本是非常有涵养的,硬是等孙享福将吃的油乎乎的嘴巴擦干净了才道,“老夫此来,不为别的事,就是工部下属研究院做出来的天灯,想请正明抽空去看看是否妥当,如何能在开幕仪式上使用。”

    “我很想问一下,是谁想到的这个主意?”

    “这个,正明你不知道吗?在延津的战场上,你家的护卫,便是借助着天灯向上的力量,攀上了延津城两侧的悬崖,陛下对此事非常重视,下令工部研究院对其进行研究,终于,在前两个月的时候,研究院,制作出了一个超大的天灯,其向上的力量,完全可以将几个人吊到半空之中,然而,却会因为风力的问题,容易在空中飘走,是故,我们用绳索将其拴在地面上,还设计了一个可以将吊篮从天空上放下来的绞盘,只是,如何使其在空中按照我们指定的位置移动,却是没有解决。”

    孙享福想不到,自家的护卫们,会在战场上使用天灯,而且,工部研究院已经对其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研究,现在看来,应该是经过反复试验,能够解决上升和下降的问题了,然后开口道,“用纸糊的,用于夜晚升空照明,或者传讯的,我们称之为天灯,像你们工部制造的这个大家伙,我觉得将其称之为热气球,反而更贴切一些,因为它的功能,已经不是照明传讯,而是载人,具体的怎么使其动起来,还有其安全性的问题,我需要看过了之后,才能帮你们想办法,现在,那些大东西在那?”

    阎立德答道,“为了保密,那些东西暂时都存放在军营之中。”

    “那些?研究院做了很多个吗?”

    “是啊!为了保证其安全性,研究院做了十个,随时都能组装充热气升空,只要到时用绳索将其全部串联起来,即便其中有一两个出了问题,也不会突然坠地,损伤吊篮中的人。”

    孙享福稍微脑补了一下那个画面,笑道,“有十个的话,那么问题就好解决了,咱们只需要将其同时升空,将一组热气球以开幕式会场为轴心,将其固定在当日的上风位和下风位两个对角升空,给两个热气球装上可以用绞盘拉动的绳索,便能拉着陛下乘坐的热气球,在这两个点之间缓慢移动了。”

    阎立德闻言,眼前一亮,随即举杯向孙享福道“正明果然聪慧,如此一来,问题可解了。”

    “能不能解决,还得试验过才知道,我最担心的,还是安全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