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农圣 >

第295部分

大唐农圣-第295部分

小说: 大唐农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然被卢文仲的目光一瞪,崔缇露出了一丝不自然的表情,顿时,卢文仲便心知肚明了。

    “好你个崔缇,竟然抢先一步出手了。”

    卢文仲毕竟年轻,见自家物色好的地方被崔家抢去,顿时恼火,指着崔缇怒道。

    一旁,崔家的族老,只能怨自家公子演技不行,人家孙享福可没有透露半点消息,只是诚实的告诉了卢文仲,这块地有主了。

    “卢公子,我崔家与孙都督的合作早已有之,并且,事先也不知道你卢家有意置换这块土地啊!”崔家族老崔绍棠见自家公子尴尬,便代替他回道。

    好吧!这个理由很强大,卢文仲无言以对,他早该想到,崔氏能够和孙享福合作种植蓝莓,那么关系必定不一般,难怪几家的联盟,屡屡遭受挫败,原来,最应该和孙享福势不两立的崔家,居然暗地里跟孙享福勾结在了一起。

    此刻,不光是卢文仲,就连陇西李氏的李宾,赵郡李氏的李琦,博陵崔氏的崔羽等几位公子,都觉得自己是个蠢猪,怎么会相信这个所谓的联盟,谁他么见着利益,还顾的上别家?

    “呃,那个,卢公子可别动气,在本督看来,上齐城虽然远,但却并非不如乌兰城,它的位置可是通往西域的要冲之地,如果,你们几家将田地置换到上齐城周边,那么,今后通往整个西域的贸易,你们几家可就占大优势了。”

    能把几千里之外的一块飞地说成是宝,也就孙享福有这么厚的脸皮了,不过,他这话,却并非是无的放矢,起码,和西域诸国有通商的几家,马上就意识到了,孙享福说的这些话很靠谱。

    上齐城和泰安城一样,是在庭州,西州防线之内,的一座城池,都是可以作为通往西域的口岸城市,只是泰安城有更多通往中亚地区的优势,而上齐城,则有更多通往欧洲地区的优势而已。

    孙享福在选择建城位置的时候,一早就有这些考量了,如今这两个位置的生态环境都非常好,土地肥沃的不要不要的,非常适合耕种,他们能在这样的地方开发出大片的田地,建立起一座像善阳这样的城市的话,那么,将来的收益,可不仅仅是靠田地里的产出,商业,才是大头。

    “孙都督,我陇西李氏很有兴趣将土地置换到上齐城去······”

    “我赵郡李氏,也有这样的考量······”

    “怎么哪里都有你们,我博陵崔氏在关中以及山东的数百万亩地,都可以一起置换上齐城的土地,孙都督你一定要优先考虑······”

    其余几家的争先恐后,顿时让卢文仲的面色更黑。

 第352章 高句丽寇边

    在利益面前,是不存在讲什么客套,讲什么脸面,之类的。

    卢文仲的选择不多,即便是再不情愿,他也只能暂时将东北方向的贸易市场让给清河崔氏,如果不能在上齐城占下一块地,此次他范阳卢氏,恐怕连渣都吃不到一点,所以,即便是飞地,卢家也是不肯落人后的。

    “孙都督,如若我等几家,一齐将关内的田地置换到上齐城周边,不知,可有足够适合耕种的田地供我等几家开发?”

    “当然有,并且,你们向周边发展的空间十分巨大,等你们将份数于自己的土地开发出来之后,朝廷应该马上就会有新一轮的土地出售,因为,上齐城方圆数千里,都是适合耕种的地方。”

    当‘方圆数千里’这五个字落入几人的耳中的时候,他们的表情都是一松,要知道,以这个时期的田亩面积算,方圆一里可就是一万亩田地,上千万亩田地,足够五家每家置换几百万亩田地以上了,在这种有风险的飞地,投入几百万亩田地,差不多恰好是他们能承受的极限。

    当然,如果他们还有余力的话,其实孙享福不介意把泰安城周边的土地也卖一些给他们,不过不会太多,那边有一大部分土地都是孙享福留给未来从高昌和龟兹等国吸纳过来的百姓的。

    熟知后世一些农耕数据的孙享福知道,整个新疆地区可以直接用于农林牧渔的土地高达十亿多亩,在上齐城和泰安城开发出两三千万亩土地来,不过只是一个小零头而已,只要他们有足够的实力来开发,每年给他们几百万亩都不是问题,反正有了农业产出,修建城池,发展民生,就会更加容易,经营好了这块地,就是经营中东和欧洲的基础。

    对于农耕事宜,孙享福的规划,都是十分科学的,比如从偏关,河曲,到善阳,定襄,再到乌兰城,这差不多就是后世甘肃,山西,河北,以及内蒙最靠南边的区域,这些地区在后世都是北方的重要农耕区,开发出来并不影响生态环境。

    再加上他大力的推进植树,沿河,沿蓄水湖,所有的荒土坡,都大面积的种植,以这种趋势一路向漠北方向推进,诺干年后,风沙将再难影响到这片地带。

    而且,水系得到了保护之后,在沙漠地带种树,成活的可能性就更大,如果未来能逐渐的缩小,或者消灭沙漠,那就最好了。要知道,这个时期的生态环境,可比后世被垦荒兵团过度开荒破坏之前都要好的多。

    “各位,朝廷的愿望,是所有人共同富裕,也包括你们世家。

    新政的出发点,其实也都考虑到了你们的利益,对于配合朝廷的人,朝廷绝不亏待,就像王氏,就得到了不少好处,难道诸位以为,本督就不能自己组织些人,开发种植香料这样的作物来赚钱么?

    所以,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本督都希望你们不要对朝廷的政令有所抵触,细细的分析解读,尽力的配合,不仅你们能更加富有,朝廷干起事情来,也能省心。

    本督言尽于此,希望接下来,你们在报置换土地的数量的时候,将你们家族内部的一些调整计划也一并上报朝廷,这样,朝廷也好根据你们的现实情况,调整资源。

    毕竟,那可是上千万亩土地的开发,以及一座郡级城池的建立,大家的投入都会很大,可别搞砸了。”

    孙享福补充的说了几句,算是给这事定了基调,至于各家具体想要怎么弄,估计他们还要回去商量才能议定,但有王家和崔家的模板在那里,相信他们最终的调整方案,应该会八九不离十。

    至于他们几家置换土地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也需要根据他们最终报过来的田亩数据来谈,大的方向孙享福已经想好了,就是钱款无息借贷。

    善阳的财政收入虽然很高,但纯盈利,一年也就百把万贯而已,现在,定襄,泰安,上齐,乌兰四座郡级大城要先后开建,总投入可能要高达千万贯。

    而且,这还没有算那些要辐射这些郡级城池射周边几百里的县城,即便是有善阳柜坊可以借贷一些,孙享福本人也会拿一些钱来投资,但不可能弄出这么多活钱来。一旦现金透支过多,要是被有心人煽动,出现挤兑情况,那么,善阳柜坊的信用就有可能崩塌,孙享福可不敢冒这样的险。

    所以,在善阳柜坊总存款数高达三千万贯的几大家,就成了他私下借贷的首选,省个几十万贯的利息钱出来,也是不错的选择。

    改革的出发点只有让所有人都是受益的,它才能顺利的推行下去,至少,要表面上看上去是这样,孙享福用这些手段推进世家在结构上进行改革,眼下看来,确实能让他们谋利,更长远的看来,就是让他们得到了财富,却失去了左右国家的权利。

    以往的世家,是对内扩张,所以,往往是处在剥削百姓和国家的利益的状态下,孙享福把他们引到对外扩张的轨道上来,那么他们获取的利益,与朝廷的利益,其实就是一致的,他们赚取的更多,朝廷的税收也就更多,而且实际控制范围和战略纵深还能向外推进几千里,何乐而不为呢!

    大方向上基本谈定之后,孙享福立即回到府中将情况汇报给了李世民。

    有了这一轮谈判,北地四大郡级城池建设发展的基础底子就打下来了,新政全面推行也没有了阻力,做完最后的这些工作,孙享福这个安北大都督就不用一直被束缚在北地了,相比于解决大唐关内一两千万汉民百姓的民生发展问题,解决一百多万北地百姓的发展问题,其实算不得大事。

    “几大家将田地置换到关外,固然是朝廷所愿,不过,依照你的策略,他们势必要将大量原本在关内帮他们种地的农奴佃户也带到关外来发展,关内各地骤然间空出数上千万亩良田,难道朕都让其闲置起来?”

    李世民听完了孙享福汇报,点出了后续问题道。

    闻言,孙享福却是笑着答道,“陛下,您难道忘了,臣之前所说的产业调整么?

    像今年,关中和北地,大量的种植出了棉花,那些原本种桑麻,养蚕,做传统布料的百姓,收益就必然就会受到冲击,陛下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调整一下他们的产业,将一些田地分给他们其中一些受到冲击,盈利能力低下的人,用以转型。

    而且,还可以将一些明显落后的产业,也借机淘汰掉。

    比如,蜀中的造纸业,就应该淘汰掉了,咱们置换过来的田地,正好可以分配给这些因为新兴产业崛起,而即将失业的人们。

    这样,咱们渭南工业区的造纸作坊,就能大量的生产白纸上市,只要这些更加廉价,精美的纸张在全国铺开销售,就能降低读书和教育方面的成本。”

    孙享福只是随便指出了一两点,就叫李世民茅塞顿开,连连点头。

    很早以前,幸福村的作坊就研究出了新的造纸技术,但因为怕冲击市场,让那些原本做这个产业的人失去饭碗,才押在手上,没有大面积铺开,现在,却是条件成熟了。

    而且,不仅仅是可以在这些落后的产业上面调整,原本那些田地贫瘠,产出不多的地方的百姓,也可以纳入调整范围,用产出较多的上好的良田,换他们山沟沟里那些产出不多的贫瘠之地,只要不是傻子,谁都愿意换。

    这样一调整,就能让大唐的整体产出再上一个台阶,想到了这一点,房玄龄出言奏道,“陛下,孙都督此言有理,咱们大唐内部,还有很多居住在穷山恶水之地的百姓,正好可以借此次机会,将他们迁居到土地肥沃的富庶之地,这样一来,不仅便于管理,还能让所有人的产出都增多,实现富民富国。”

    孙享福在房玄龄之后,又再度跟进奏道,“房相所言甚是,不如,稍后,让各州县,将辖区内贫困乡村统计一下,上报朝廷,朝廷再根据几大家上报过来的田地数量和位置,就近分派迁居,像关中之地,这次可能会置换出百万亩良田,正好可以将蜀中,荆襄,潭州之地,以耕种为生的少数民族都迁出来······”

    房玄龄和孙享福你一句,我一句,很快,对于下一步该怎么做,李世民便有了个方向。

    而正当他们谈的兴起的时候,书房外值守的王得用却是急匆匆的冲了进来。

    “陛下,高句丽十万大军,突然向河北道进发。”

    王得用一边着急的说着,一边将一个密卫传过来的小纸条展开递给了李世民。

    闻言,孙享福和房玄龄心里一咯噔,相互对视了一眼。

    “传李靖与诸卫大将前来议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