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1582部分

逆水行周-第1582部分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亲的意思?”常宏闻言眼睛一亮,却又不敢确定自己所想:“莫非。。。。”

    “天底下,无论是谁,打开门做生意,那都是想赚钱的,和顺兴商社就是做保险买卖起家,人家要赚钱,靠的是保费,以及次数尽可能少的‘理赔’。。。。”

    常秀说着说着,将目光转向门外:“也就是说,他们一定是认为济州一带被水淹的可能性小,所以才这么热情的到处推销保险。”

    “也就是说,他们认为风险小,所以蠢蠢欲动,道理,和海贸是一样的。”

    “和顺兴”商社是一个很特别的商社,光听名字就觉得很吉利,而这家商社从事着一门新兴行业,那就是“保险”,一开始,其服务对象是众多的小海商。

    许多小海商,并没有自己的可靠船队或船只,所以要做海贸就得雇船运货。

    出海有风险,风险还不低,很可能一支满载货物的船队,半路碰到什么意外就再也回不来了,那么对于委托运货的海商来说,这就是不小的损失。

    当然,海商在办理货物托运的时候,可以花钱“保货”,船队收了这额外的费用,一旦承运的货物出现意外,就得按照事前约定,赔偿钱财给客商。

    然而,不是随便哪只船队都有这样的财力开展“保货”业务。

    风险摆在那里,如何在风险面前确保各自的利益,是商贾和船主的一种博弈,也就是对赌。

    这种对赌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是“保险”:你雇船运货,我来赌这船平安抵达目的地交货,于是你压钱,待得结果分晓,船平安,钱归我,若半路出事,我加倍赔偿给你。

    海贸需要这样的对赌,于是专门经营“保险”业务的商社应运而生,和顺兴就是其中翘楚。

    保险商社会根据航线、船只情况、船队实力,收取海商的保费,定下契约(保险单),“赌”船队此次出海能够将货物平安送到目的地。

    如果一切顺利,保费自然就归商社所有,当然,这里面有一部分会划归船队;如果船队不幸出了意外,商社就按照“保险单”上的约定,对海商进行赔偿。

    这就是“保险”,商社在赌,赌船只出海不会发生“危险”,而船只出海面临的风险越大,保费就越高。

    随着海贸大兴,保险这一行业开始蓬勃发展,慢慢的,不止航海有保险业务,就连种植业也有了保险。

    种植园主担心天灾导致庄园歉收,没关系,找“和顺兴”等商社买一份保险,定下契约,一旦真的发生天灾导致歉收或者绝收,还可以靠着保险商社的“理赔”获得不菲的赔偿。

    可灾情若没有发生,那么保费自然就归商社所有。

    这也是一种赌博,博弈双方根据对“险情”发生几率的看法,来决定要不要进行对赌。

    那么,换一个角度来说,以此次黄河水情而言,如果“和顺兴”判断济州大部地区很可能被大水吞没,那么他们若还在济州开展保险业务,那必然亏大本。

    杀头的买卖有人做,亏本的买卖没人做,常秀的看法是,既然和顺兴敢在济州卖保险,那反倒说明济州受灾的可能性会比较低,如此一来,他们家就没必要买。

    因为常秀知道“和顺兴”背后的靠山可是通天的,对方一定是从长安那里听到了什么风声,确定济州出事的概率很低,所以才会如此胸有成竹。

    对此,常宏不太敢确定:“可是,天灾非人力所能抗拒,和顺兴的靠山再大,也不敢保证济州就不会发大水吧?”

    “没错,所以人家是在赌,而且是有了一定把握才会赌,那么,咱家要不要赌呢?”

    常秀说完,看着儿子片刻,苦笑:“和顺兴和另外几家保险商社都是财大气粗,这些年做海贸保险发了大财,本钱足,敢赌!”

    “人家是大庄家,就算这次赌输了,也伤不了筋骨,而我们,输得起么?”

    “呃。。。。”常宏想说输不起,但按照父亲的分析,感觉济州遭灾的可能性相对较低,所以他觉得好像可以赌一把,赌济州不会发大水。

    毕竟按着梁驵主方才算的一笔账,他家要是给棉田“上保险”,保费可不低。

    这笔钱能省下来,当然最好不过。

    可万一赌输了,济州真发了大水,把他家棉田都淹了,结果自家每买保险,那么就只有损失,没有赔偿。

    这样的结果虽然不至于让常家倾家荡产,但家族接下来数年缓不过气是必然的。

    那么,到底该不该赌呢?

 第四百二十章 保险(续)

    绵绵细雨之中,站在河堤上的通济渠转运使李纲,看着滚滚黄河水,眉头紧锁,入夏以来,荧州地区的降雨量相对往年十分频繁,让人心烦不已。(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荧州是这般,其他黄河沿岸地区也大多如此,所以黄河水位快速上涨事实必然,而上涨的水位,也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无论是身在长安的天子、政事堂诸公,还是黄河边上讨生活的什斗小民,大家现在最关心的事情,自然就是黄河水情。

    黄河水患,千百年来都是令人头痛的问题,不过这二三十年来,黄河中下游流域总的来说频发的是小灾,大规模水灾是没有的。

    看着眼前的滔滔黄河水,李纲只盼大水灾不会发生。

    将视线从河面上收回,李纲转头看向一旁。却见那根水位标尺上,上涨的黄河水已没过刚化好没多久的警戒水位线。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李纲转头看向身边吏员,说道:“传令,开闸!”

    “开闸!”

    “开闸!”

    “开闸!”

    此起彼伏的喊声在吏员们的接力下,沿着河堤向不远处的船闸传去,不一会,在机器的轰鸣声中,规模庞大的通济渠黄河船闸处传出巨大的水流声。

    随着闸门开启,大量黄河水涌入水位略低的通济渠内,汹涌向东南而去。

    这是抗洪预案之中的一步,当荧州河段黄河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后,通济渠黄河船闸就要开启,将通济渠作为分洪通道,分流一部分黄河水。

    李纲来到船闸边上瞭望楼,上到最高层,看着通济渠船闸处汹涌流水,又看运河向下游。

    按照计算结果,当通济渠船闸开启到特定位置时,会有“定量”的黄河水涌入运河,向下游而去,最后汇入淮水,完成分洪。

    但用通济渠分洪也有风险,一旦分洪流量控制不好,会导致通济渠及其主要地表支流水位急速上涨,在沿岸地区引发水灾。

    为此,通济渠转运司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大量计算,算出了一个“每日安全流量”。

    理论上来说,只要通济渠黄河船闸“放进来”的黄河水,每日(十二时辰,即二十四小时)流量不超过这个“每日安全流量”,通济渠沿岸地区就不会有事。

    这个“每日安全流量”,李纲再熟悉不过,因为他自己就拿着计算资料仔细琢磨、验算,确定无误之后,才上报朝廷。

    现在,就是这个数字接受考验的时候,理论毕竟是理论,能否经受住实践的考验,就是李纲现在最关心的事情。

    船闸下游一里外运河河面上,有一艘火轮船在激流中巍然不动,其船头有两条铁索,末端分别固定在左右两岸,和船身形成一个“丫”字,使得船只稳稳“定”在运河中心。

    李纲拿起千里镜,仔细看着这艘船。

    虽然他看不清船上人员在做什么,却知道对方在做什么:转运司的吏员,此刻正在水文测量船上测量河水流量。

    河水流速乘以该河段的“截面积”,就能得到河水的流量,而眼前这测量船所在河段的“截面”是个“矩形”,于是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该河段的“截面积”等于长(河宽)乘以宽(水深)。

    测量船上有许多水文器材,其中包括测量水流流速的“流速仪”,只要测量船一直“定”在这个河段,就能不断地测量出河流的“实时”流量。

    李纲就需要这种“实时数据”,来把握船闸的开合,毕竟通济渠是来“帮忙”分流黄河洪水,而不是一起倒霉的。

    同样的情景,在黄河对岸也在上演,永济渠转运司,同样开闸分洪,用永济渠分流黄河洪水,并且密切关注分洪的流量。

    一如先前的预警那样,因为入夏以来黄河中游流域的大范围降雨,黄河下游水位果然上涨到危险的程度,现在,朝廷手中唯一能依靠的手段,就是靠通济渠、永济渠分洪。

    但因为永济渠流域降雨量也不小,所以分洪量相对要小一些,于是分洪重任就落在通济渠“身上”。

    对于通济渠的分洪能力,李纲是颇有底气的。

    通济渠沿线及主要地表河流,之前都建有几个大、中型堰坝,这些堰坝按照朝廷的要求,已经提前开闸放水,腾出“库容”,协助通济渠分流洪水。

    一旦通济渠引入的黄河水过多导致水位快速上涨,那么这些已经腾空的堰坝,会“吃进”大量洪水,确保通济渠安全。

    通济渠本身也是个完善的水利工程,这就是李纲的底气,根据计算结果,通济渠能分走不少的黄河洪水,将其“转移”到淮水流域。

    黄河中下游流域今年降雨多,但淮河流域的降雨量却很正常,所以有相对充裕的“容量”,容下一部分黄河洪水,而这种“北水南调”的壮举,全靠有了通济渠才能实现。

    耗费无数人力物力财力修起来的永济渠、通济渠,并不仅仅是运输人员、物资的运河,还是一个围绕黄河的巨大水利工程之中不可或缺的左臂右膀。

    朝廷正是有了这两条大型运河作为依靠,才有信心应对黄河水情。

    然而,如果洪水太多,通济渠和永济渠都无法削弱“洪水”,朝廷最后的选择,就只能在下游地区泄洪,牺牲预定的泄洪区,保全其他地方。

    李纲不想看到这一幕出现,所以,他对通济渠寄予厚望,希望这上千里长、连通黄河及淮水的大运河,能给下游地区“上保险”。

    保险一词是新词,指的是一个新行业,李纲却觉得这个词不错,保险保险,保证不发生危险,他就希望黄河下游地区,全都平平安安,渡过此次水情。

    正思考间,有吏员匆匆而来,交来测量船刚算好的通济渠流量,以及下游地区各水文观测站的流量数据。

    李纲认真看了几遍,让随从将数字记在小本子上,随后吩咐:“快,立刻上报治水使司。”

    “那,卑职抄送一份给城里。。。。不知。。。。”

    “城里?”李纲闻言一愣,随即摆摆手:“抄送吧。”

 第四百二十一章 刺激

    荧阳,和顺兴分号内,议事厅里,数名男子正围在一张大图边热烈讨论,人人手中拿着资料,议论着当前黄河水情,时不时提笔在纸上写着什么,又或者拨动算盘。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他们手中的资料,来自官府,其上记载着黄河中下游地区、永济渠、通济渠的水文数据,都是最近几日统计上来的。

    自从通济渠黄河船闸开闸分洪已有五日,这五日来通济渠的水位逐步上升,不过还在安全线内,而黄河水位也在上涨,不过上涨速度已经减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