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第15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安城的地势,总体来说是东南高、西北低,所以全城的污水汇聚起来后,最自然的去向就是往北流,然后流入渭水。
而长安城的北侧是皇宫。
有谁愿意住在污水排放口附近?
污水沟又臭,蚊虫又多,臭味扑鼻且不说,蚊虫叮咬多了,搞不好会得什么奇奇怪怪的病。
如果有得选,谁也不愿意住在污水排放口附近,更别说皇帝。
然而皇宫必须在正北,也就是要有“坐北朝南”的气势,绝对不能搬迁,所以当初建设新长安城时,全城的污水排放是个大问题,对此,设计者们给出了解决方案。
那就是把污水往渗井里排,靠渗井来处理污水。
渗井,是在地层中开凿立式孔洞,将地面水和上层地下水引向更深的地下层,符合自然渗水规律,是一种立式地下排水设施。
新长安的水源主要是地下水,城中近百个坊,每个坊宛若一座小城,坊内住着大量居民,开凿大量水井取水,十分方便,而坊内产生的污水,就往各自坊内的渗井排放。
虽然渗井确实有过滤污水的作用,但这种物理过滤只能将肉眼可见物过滤,却滤不掉可溶性污染物,以及细菌。
长安故城(汉长安城),原先就是主要靠着在城里打井取水、在城里以渗井排水,结果数百年下来,地下水水质恶化,不得不另外选址建城。
那么,同样是打井取水、以渗井排水的新长安,因为人口剧增,大量工场、食品加工场的出现,排放的污水水量及污染程度都会大幅增加。
不需要等数百年,可能数十年后地下水水质就会劣质化。
即便水还能喝,却会影响居民健康,因为喝熟水的生活习惯,可能还需要两三代人的积累才会形成。
虽然宇文温活不到那个时候,但他要给子孙后代留一条后路,所以只能投入资金搞污水治理,将黄州西阳的那一套给排水体系“移植”到长安。
确保长安城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时代搞水污染治理看起来很可笑,但却是实实在在面临的问题,数十万人聚居的城池,一旦因为饮用水受污染而爆发瘟疫,那可不得了,无论贵贱都躲不掉。
于是长安城有了污水总排口,城内所有污水会经由水泥排水渠汇聚起来,从位于城西北角的污水总排口排出城,进入城外的“净湖”(实际上类似大型化粪池),最后排入渭水。
“净湖”和排放口的位置距离皇宫都不算远,所以宇文温一家可以说是住在一个大型露天化粪池附近。
虽然有碍观瞻,但为了子孙后代,宇文温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水往低处流,顺其自然最好,虽然有抽水机可以改变污水流向,但由此产生的运行成本,会伴随长安到永远,所以,能省则省。
不过还好,净湖周围种植了大量草木,如今已成郁郁葱葱的树林,湖水虽然腥臭,但有了树林的“过滤”,即便刮起西北风,皇宫里也闻不到什么明显异味。
树林里有鸟群栖息,湖畔的蚊虫,没机会飞到皇宫。
宇文温作为皇帝,为了长安城的污水治理做出让步,要是谁还不识好歹乱排污水。。。
“真要有谁敢乱排污水,朕要杀鸡吓猴,王使君有空,可得多提醒一下友人。”
“是!微臣一定谨记在心!”
第三百七十二章 新瓶装旧酒
雨未停,一直下,将亭台楼阁笼罩在一片雾蒙蒙之中,让人一眼看去,不由得想起烟雨江南,而在皇宫御苑小戏台上,正在演出的戏剧,其场景正是烟雨风情。(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西湖美景三月天哪、春雨如酒柳如烟哪。。。”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若是千呀年呀有造化、白首同心在眼前。。。”
经典的歌声旋律中,千年蛇精白素贞,其千年前的救命恩人转世化身许仙,在“西阳城外西湖畔石桥”相遇,开始了一段感人肺腑的曲折爱情故事。
台下,皇后尉迟炽繁、后宫诸妃及外命妇们,静静看着台上的表演,十分入神。
与此同时,坐在中间靠后位置的宇文温,时不时侧头和旁边的杨济低声交谈,新戏《白蛇传》上演,宇文温和杨济作为“幕后主创”,自然要时刻关注“市场反应”。
杨济的夫人冼氏如今也在座,所以杨济出现在现场倒也不显得突兀,面对台上那“新瓶装旧酒”的《白蛇传》戏剧,他只能装作很感兴趣。
《白蛇传》,据说最初见于明末的《警世通言》,故事背景是南宋绍兴年间,说的是千年蛇妖化作美丽女子,名为白素贞,及其侍女小青,在杭州西湖偶遇书生许仙,同舟避雨后一见钟情。
白蛇逐生欲念,欲与书生缠绵,便嫁与许仙,婚后经历诸多是非,白娘子屡现怪异,许仙惊疑不定。
镇江金山寺高僧法海赠许仙一钵盂,令罩其妻,白素贞、小青被钵盂罩住后显露原形,法海遂将钵盂置于雷寺峰前,令人于其上砌成七级宝塔,名曰雷峰,永镇白、青于塔中。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为凄美的爱情故事,故事应该早就有了,所以得益于数百年来无数人对故事的提炼,《白蛇传》故事脍炙人口。
以至于后世有了个经典的电视连续剧《新白娘子传奇》,让宇文温记忆犹新。
每当《千年等一回》、《渡情》等歌曲响起,大家就知道暑假到了。
现在确实是夏天,眼前表演的戏剧,正是“深度借鉴”《白娘子传奇》故事大纲而得,还有经典的配乐、歌词,基本上都是宇文温弄出来的,杨济则负责改写剧本。
杨济在那个时代,看过《警世通言》,知道白娘子的故事,所以改编起来得心应手。
而朝廷如今实行科举,有了“状元”的称号,所以许仙和白素贞之子才能成为“状元”,在雷峰塔前叩拜母亲,孝感天地,让白素贞得以脱困,一家团圆。
如此,故事得以完整“面世”,并改编成戏剧。
这是要向全国各地推广的戏剧,所以尽量不用什么高难度的“特效”,以降低演出难度,以便让更多的戏班能够上手,然后在各地进行表演。
经过戏班的刻苦排练,如今完整的《白蛇传》已经正式公演,今日就是“首演”,地点就在皇宫里。
宇文温见女眷们看戏看得入神,戏台效果不错,台上演员“说唱”的曲调又是自己熟悉的旋律,心中高兴,话就多了起来,和杨济频繁交谈。
宇文温作为天子,杨济作为十二五大将军之一,两个人居然折腾起戏剧来,如此不务正业,怎么看都不像话。
“当年”南击后梁、北却契丹、东取河北、西并河中的晋王李存勖,建国称帝、功成名就后沉缅声色,治国乏术,用人无方,纵容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疏忌杀戮功臣,没几年就死于兵变。
如今,难道宇文温要“重蹈覆辙”?
当然不是,朝廷有教化百姓之责,作为天子,宇文温当然要想办法更好的教化百姓,那么通俗戏剧就是最好的手段之一,许多大道理用戏剧形式表现出来,百姓较为容易接受。
若靠照本宣科的训导,大字不识一个的百姓们,听都不一定听得懂,又有谁会往心里去?
更别说戏剧对于丰富百姓的生活有不可或缺作用,终日为一日两餐奔波的人们,多有不如意的时候,需要有娱乐渠道缓解各种负面情绪,暂时忘记人生的种种不如意。
那么参军戏(相声雏形)、杂技、戏剧,就是抚慰百姓的一剂良药,所以,宇文温不是自娱自乐、沉迷酒色之中,编戏剧不是玩物丧志,是在履行职责。
多年的演出编剧经验积累,让西阳锻炼出许多经验丰富的戏班及编剧,实际上需要宇文温亲自动笔的时候越来越少,也许再过几年,就不需要他“深度借鉴”,而是有真正原创的戏剧剧目出现。
真到那个时候,也许他才真正有机会用心看戏,不然,总是看“新瓶装旧酒”,还得装作看得很入神的样子,真的很累。
然而,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因为他看过的影视剧,在有生之年都不会“重现”了,当前科技,和后世的高科技相比差太远了。
。。。。。。
傍晚,独坐书房的宇文温弹起琵琶曲《十面埋伏》,弹指之间,千军万马倾巢而出。
为了《十面埋伏》编曲而殚心竭虑的郑译,早已去世多年,这位字正义却一点也不正义的琵琶专家,为《十面埋伏》的成曲做出了杰出贡献,不然,以宇文温的水平是无法将其“复原”出来的。
《十面埋伏》的演奏为独奏,乐曲激烈,震撼人心,表现的是楚霸王项羽被汉军包围时走投无路的场景。
宇文温弹着《十面埋伏》,想的却是另一个末路英雄,后唐庄宗李存勖。
李存勖又名李亚子,年轻时骁勇善战,立下战功无数,完成了对父亲、晋王李克用发的三矢之誓,击破契丹,攻灭后梁、前蜀,平定河北,建国称帝。
却死于兵变。
这样一个能征善战的皇帝,按说应该和其他王朝的开国皇帝开创一番宏图伟业,怎么就死于兵变了呢?
这是五代特殊背景下发生的事,对于宇文温来说,道理却不难想明白:皇帝对军队失去了控制力,曾经的常胜主帅,已经压制不住底下的骄兵悍将了。
“前车之鉴”,让人警醒,琵琶声停,宇文温若有若思,将琵琶放好,转身来到书案前坐下,开始构思适合改编成剧本的故事。
适合给士兵们看的故事。
百姓有娱乐需求,将士们也有娱乐需求,朝廷要教化百姓,皇帝同样要教化将士,一定要大头兵们知道,什么是忠君爱国,什么是忠义廉耻。
所以,他还不能懈怠。
笔杆子不能停,思想的灌输决不能停。
第三百七十三章 僵尸
陡峭的山壁上挂着无数悬棺,看上去密密麻麻,如同苍蝇停在一面墙壁上,虽然杂乱无章,却构成了宛若蜘蛛网的栈道,一直通向峡谷深处。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石塔西”探员华生,和同伴们踩着腐朽的棺木,在悬棺栈道里来回跳跃、攀爬,小心翼翼前进,下方是无底深渊,上方是峡谷顶端宛若一线的天空,昏暗无光。
峡谷幽暗,能见度很差,沿着悬棺栈道前进的人们,个个头戴特制铁盔,盔前镶嵌一颗夜明珠,能将四周十余步范围照亮,大家就靠着夜明珠的光照,在悬崖峭壁间前进。
峡谷深处传来“呜呜呜”的呼号声,不知是风声,还是什么异兽在咆哮,看不见尽头的峡谷深处,宛若巨兽张开的大口,正等着化生一行人走进去送死。
狂风之中有哭笑声传来,声音尖锐无比,仿佛有人桀桀怪笑,随后掩面痛哭,影影绰绰间,有些许黑影在峡谷间掠过,随后在华生等人上空盘旋。
在夜明珠那暗淡的亮光中,一张张怪异人脸在半空中显现,仿佛一个个妖魔鬼怪俯视着悬棺栈道上的不速之客,“喜笑颜开”,即将张开血盆大口扑下来。
随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