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官道之世家子 >

第211部分

官道之世家子-第211部分

小说: 官道之世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傅伯伯谈了吗?”谭纶叫了杯蓝山,就问道。
  “还没开口,爸的心思倒多半能猜到,不出意外会让我进金融系统,”傅清浦微笑说,“那方面的天份我跟小九相比都差远了,工作十几年,学的东西多半也还给老师了,现在再拾起来不是易事。”
  谭纶深有所感的点头。
  别的不说,但是那高等数学,再拿一道最基础的题给他,他也解不出来。
  就连三角函数也早早就还了回去,这些东西也有人□□,但那些搞教育的却打着说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教的,却不知训练逻辑思维能力也有许多种办法。
  不过事情也是两面看,这玩意儿也有好的地方,就是一但高中毕业出国留学,能够把国外的学生吓死,让虚荣心大涨。
  除此之外,别无益处。
  “我听出你话里的意思了,想让我到下面去,”傅清浦说,“我倒不反对,只是现在一个步一个坑,要下去怕是没有好的地方。”
  谭纶蹙眉想了半晌,突然脑中雷光一闪,就笑了起来,低声说了个地名。
  傅清浦微微皱眉:“这怕是很难吧?”
  “我给个电话,傅伯和我爸出面的话,不定能搞定。”谭纶笑着说。
  傅清浦陷入深思中,谭纶也不打扰他,毕竟这涉及到下半辈的事,等他一杯蓝山快喝完,傅清浦才点下头,算是答应了。
  跟傅清浦分别,谭纶就开车去人民大学。
  去年就过来上了几节课,这过新年的,要过来给老师拜个年,走动一下。本来想是春节再来的,想要春节来的话,新换的这位农老师家里是浙东的,不定要回去过年,那就要错过了,干脆元旦就过来。


☆、第九十一章 傅清浦的决定(3)

  换老师的事倒也不常见,毕竟这种各省市分配的在职研究生班,带着的都是各地方的官员,是又轻松,又能拉关系的活。
  偏原来那位老师在半年前心脏病发去世了,这才换上这位德高望重的农老师。
  说来谭纶连他面都没见过,也就知道是研究生院的副院长,博导,领取国务院津贴的高人,年纪有六十多了。赶来前就在超市里扛了几箱补品,水果,就来到人民大学的教授楼。
  这教师宿舍是新盖的,瞧外观跟那京城里的商品楼没有两样,每位入住的老师,学校都给了基本算是建筑成本价的优惠。
  要是资格深的,那还会以赠送的方式给予。
  农老师所住的楼被叫教授楼,就能知道住在这里的人全都是人民大学的教授,在学术上都是有建树的。
  谭纶把车停稳,才头疼起来,东西买得多了些,平常都有李响胡冲跟着,这要自己扛上去,也不知那农老师住在几楼,要是五楼以上,非得扛出身臭汗不可。
  这就算了,还得跑两趟以上,正往那保卫室那边瞧,是不是让人过来帮帮忙,就看一辆奔驰车开过来,从车上下来一男一女两个人。
  男的穿着赭黄西服,肚子微微隆起,头有些谢顶。那女的模样艳丽,穿的是淡黄色的圆点长裙,肩上背着个手袋。
  车就靠着谭纶停下,女的下车就说:“要来看农老师,你两手空空好意思?”
  “农老师也不在乎这些东西,你说上回咱们中秋过来,买了几盒月饼,还被他说了……”男的说着话,谭纶就走上前说:“这位大哥,您也是农老师的学生?”
  “你是……”男的用疑惑的目光打量着谭纶。
  “我也是农老师的学生,从外地来的,给他梢了些东西,这买得多了些,一个人扛不上去,”谭纶歉然说,“大哥,能不能帮我把手,这刚听这位小姐说,你们来的时候忘买东西了,我这后备厢里的东西,一半就算是你们买的,成吗?”
  那男的瞥了眼谭纶后备厢就摇头说:“你别拿上去,小心被农老师骂……”
  “我说你这什么脑筋?农老师虽说不缺这些,可这是个心意,是个态度,”女的插腰瞪眼说,“这位兄弟既然要求你帮忙,你就帮把手会少块肉吗?兄弟,我帮你提这两袋水果。”
  女的上前就提起水果,那男的无奈的抓起两箱牛奶,还要去抓营养液。
  “我来吧,大哥,您能帮我提这两样,我就太谢谢了,”谭纶笑着拿剩下的东西,“这位小姐,我也谢谢你。”
  “什么谢不谢的,帮把手的事,再说了,你都说这东西算是我们带来的了,那咱们是在帮自己,”女的笑说了句,就问,“大兄弟,怎么称呼?”
  “我叫谭纶,两位呢?”谭纶边说边跟着他们进了楼里。
  “我叫陈思敏,这是我爱人,叫毛栋。”女的笑着说。
  陈思敏?谭纶记得这名字有些耳熟。


☆、第九十二章 打麻将(1)

  第九十二章打麻将
  农教授住的是四楼,饶是这样,谭纶背后都浸出了汗,倒是冬天,就是出汗,也有外衣套着看不出来。等毛栋去按门铃,谭纶才想起陈思敏是谁。这女人原是位小有名气的电影明星,瞧着还二十多岁,其实已经三十七八了,比毛栋年纪小不了几岁。
  出道极早,十三四岁的时候就上过《大众电影》封面,几乎算是跟刘晓庆同期出道的。后来辗转跑到香港去拍了几部X级片,那时香港兴这个,传闻是被香港黑社会逼迫的。
  但无论缘由,因为这样就被内地给□□了。算来息影已有七八年了,也不知怎么跟这毛栋结的婚。想来这年头八卦周刊还不时兴,那小报记者的触角也没那么灵敏。
  倒是记得十几年前,傅链久还是个毛头孩子的时候,将陈思敏的海报从杂志上剪下来的插页贴满了墙壁,还被傅清浦嘲笑过。
  现在瞧她那身段脸容,保养得算是极好,就是气色来看,活得还算滋润。
  谭纶也都做过跟她同床共枕的X梦,想起她是谁,瞧她就有点别扭。
  陈思敏倒没注意到他的眼神,门铃响没几声,就听到屋里一个女中音在回话:“谁啊?”
  “吴妈,是我,毛栋!”毛栋说道。
  “小毛啊,快进来。”回话的是个男声。
  防盗门拉开,就看个五十多岁的绑着围裙的妇人站在那里。
  “思敏也来了?”吴妈低声说,“农老师心情不好,你还是别进来了。”
  陈思敏笑说:“没事。”说完一侧身就进去了,吴妈跺脚就拉过毛栋手里的东西,才看到谭纶:“这位是……”
  “我是农老师在职研究生班的学生,谭纶。这来京城一趟,就想来看望农老师。”谭纶笑着将东西往门边一放,“既然农老师心情不佳,那我改天再来……”
  “来了就进来吧。”农老师的耳力倒不错,谭纶说的声音不大他倒听到了。
  农老师的家是四房两厅的格局,客厅正对大门,一张转角楠木沙发就在那里,陈思敏进去就坐在侧首,一个低头在看书的白发老人,连余光都不瞧她一下。
  毛栋和谭纶换了鞋才进去,吴妈就把门关上,将送来的东西提到客房里放着。
  谭纶来前就打听了些农老师的事,这位老教授全名叫农鉴冰,在人大的名气颇大,前头也说了是拿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这在2001年的时候还算了不得的事,何况他是80年代末就开始拿了。
  后来才慢慢的变得寻常起来,连三四十岁的人,有些些微成就就能拿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要统计一下,都有好几万人去了。
  农鉴冰脾气有些古怪,这是谭纶听来的,说是跟他终身未娶有关。
  但陈岱孙、金岳霖也终身未娶,却也没听说有什么性格障碍,反倒是豁达纯真得让人惊叹。
  听着脚步声到身边,农鉴冰才取下老花眼镜,侧头看向谭纶:“你是在职研究生班的学生?”


☆、第九十二章 打麻将(2)

  “嗯,我叫谭纶,不知农老师有印象吗?”谭纶微笑问道。
  谭纶,谭纶,农鉴冰在心头默念了几遍,才抬头说:“你是在蒙北做事的吧?”
  谭纶笑着点头:“农老师记性好。”
  农鉴冰嗯了声说:“坐吧,别老站着,久站伤肾。”
  谭纶瞬间被这句话给雷倒了,但看农鉴冰一本正经的模样,只得挑着另一头的单人沙发坐下。毛栋却跟陈思敏挤在一张沙发里。
  “农老师,我跟老毛过来找您,是想问问您,上次提交上来的课题批复了吗?”陈思敏这话本想单独跟农鉴冰相处时才问,却看谭纶一时走不了,只得当着他的面就问了。
  农鉴冰像是没听到她说话,低头翻起书。
  谭纶瞟那书脊一眼,是叔本华的《论意志的自由》。农鉴冰的专业不是哲学,但看看哲学书还是正常的。
  在这些老教授的眼中,这反倒是一种调剂,却能旁触类通,不定还能变成半专业。
  “农老师,我想问问课题的事。”毛栋被陈思敏推了把,才尴尬的开口。
  农鉴冰将书一推:“做学问就要好好做学问,课题交上来,也不能一昧冲着审核委员的口味,你看看你这两年交的课题。去年还马虎,《论人口发展与社会文明》,今年的却是《独生子女的悖论》,有什么悖论的地方?再说你的论点,你把论点放在马寅初的《人口论》上面,马的《人口论》是基于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基础上。但要是说全面控制人口,就能带来繁荣,那是完全错误的,人口红利就无视了?”
  毛栋被批得微低下头,陈思敏不懂这些,却知要是课题不批的话,毛栋的教授头衔就保不住了。何况课题批下来,才能拿到经费,生活才有保障。
  做影星这些年,陈思敏可没攒下多少钱,看的是毛栋老实又能弄些钱才嫁给他。在学校里,也能逃开那些狗仔队的视线。
  谭纶听得津津有味,却不想农鉴冰突然转头说:“小谭,你说说这人口红利的事。”
  陈思敏脸上立时浮起讥诮之意。
  连毛栋都头疼的课题,这谭纶能说出什么门道来?说他在蒙北做事,看他年纪最多也就是个科级干部,见识可想而知。
  谭纶先是愣了下,偏头整理了下思路才说:“人口红利是人力资源优势的一部分,也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就我国来说,从60年代到70年代就有一波人口红利出现了,但可惜的是,那时候没能把握住。改革开放后,人口红利的优势才展现出来。由于多子多女,抚养成本低,可创造的社会价值高,特别是在经济增长进入快车道的时候。往外看日本在五六十年代的经济增长,人口红利也是一部分推力。但由于八十年代初开始施行的独生子女政策,随着年纪结构调整,在未来二三十年代,人口红利优势消失,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农鉴冰、毛栋都愣了下,倒不是谭纶的话有何出奇,却是谭纶年纪不大,又不是社会学经济学专家,能有这种分析算是不错的了。
  “你在蒙北是做什么官?”陈思敏突然问。
  谭纶微微一笑:“不好说。”
  陈思敏猛地感觉这个年纪看着比她小上十来岁的年轻人可能是头披着羊皮的狼,说不定到了某个地方会更加生猛。
  但那感觉也就是一闪即逝,早已不是在娱乐圈那浑浊之地,也不是能放浪形骸的年纪了。
  “小谭说得很好,你这个课题要改一改,把人口红利和人口论,跟经济形势揉合在一起考虑,”农鉴冰看向毛栋说,“委员会那边我会帮你说一说。”
  毛栋感激道:“谢谢农老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