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高顺-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志远心意已定,拍马而出。
见渠帅亲自出马,黄巾军的士气大振,高声的呐喊,为程志远鼓劲助威。
程志远作为渠帅,口才不错,没有急于战斗,而是勒住马匹,苦口婆心的对颜良劝说道:“朝廷黑暗,民生苦难,大汉朝廷气数已尽,本渠帅劝你为冀州的乡亲父老着想,为自身前途着想,皈依我太平道,必保你为一方渠帅,享尽荣华富贵!”
“哈哈哈,良人岂能与贼子为伍,拿命来!”颜良说着,挥动长柄九环厚背刀直奔程志远的面门。
程志远见颜良身躯庞大,马匹健壮,便知道对手是力量型猛将,不敢硬拼,长枪一挑,“砰”的一声,两人武器相撞,使得颜良的大刀偏离方向,程志远躲开了致命一击。
双方调转马头,相互发起冲锋,这次程志远率先出招,长枪直刺颜良胸口,颜良用刀格挡;程志远虚晃一枪,下刺颜良战马。
颜良非常恼火,大骂道:“卑鄙小人!”
“哈哈,此所谓兵不厌诈!”调戏了颜良一下,程志远心情大好。
黄巾军立即报以热烈的呐喊。
“渠帅必胜!”
“渠帅无敌!”
颜良不敢怠慢,挥刀向程志远脖颈砍去,大不了损失一匹战马,也要将这卑鄙之人除去。
程志远不想与对手拼命,忙回枪,身体前倾,紧紧的趴在马背上,躲过一刀;长刀只是斩掉了他的一缕长发,让他感到头皮发凉。
颜良本想活捉对方,这家伙可是值两坛美酒;可是程志远太狡猾了,让他有力无处使。
程志远比较灵活,接连躲开颜良的致命攻击。
颜良使用大刀,体力消耗厉害,心中非常恼怒;程志远使用长枪,使用的巧劲居多,现在还能自如应对。
双方连斗10多个回合不分胜负。
高顺趁两人相斗,仔细的观察了一遍对面的黄巾军,心想,黄巾军确实是一群乌合之众,武器装备落后,铠甲全无,布阵杂乱,阵前连长枪兵都没有布置,更不要说弓箭手了,正好适合骑兵冲锋。
颜良心急,等再次发起冲锋后,挥动大刀,直奔程志远的脑门,程志远还想挑开颜良的大刀,可是颜良双臂微微向后一缩,大刀直奔程志远的战马而去,程志远力量用尽,无法回防,战马脑袋被颜良一刀劈为两半。
程志远步邓茂的后尘,又被活捉。
黄巾军失去首领,很多人被吓的脸色苍白,呆立当场,很多人回过神来后开始拼命向后逃跑,并高喊道:“渠帅已死,快逃命。”
后边的人听到渠帅已死的消息,立即方寸大乱。
高顺见机不可失,忙命令左右两翼发动攻击;随后与李强带领中军向黄巾军冲去。
黑黝黝的骑兵压了过来,令黄巾军胆颤心惊;几千的骑兵部队奔跑起来非常威武;马蹄敲击着大地,发出“轰隆隆”的巨响,像是打雷;地面震动的厉害,像是地震;马蹄带起的尘土遮天蔽日,让人心惊。
任何呐喊声都掩盖在马蹄的巨响之中。
黄巾军全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何曾见过这种阵势?很多人已吓尿了裤子。
一支支利箭飞向拥挤的人群,每支利箭必带走一名黄巾军的性命。
前边的黄巾军已溃败,向后蜂拥而去。
而处于队伍后方的是黄巾军的家眷,如何跑的过战场前方的青壮?身体弱小的小孩、老人和妇女等被推到在地,瞬间被踩踏致死。
所有的黄巾军失去了指挥,混作一团,根本无力反击,被幽州军无情的箭支收割着他们的性命。
看着密如飞蝗的利箭,黄巾军更是害怕,相互之间拼命的拥挤着向南逃命。
左右两翼一直向南杀去,一边奔驰,一边射箭;高顺和李强又带领骑兵分向两侧包围。黄巾军现在拥挤在一起,太密集了,不能冲进人群,还是用利箭收割来的简单。但凡有落后者,被毫不留情的击杀,尸体被战马践踏成碎泥。
黄巾军此时成来待宰的羔羊。
近十万支利箭射出,加上踩踏致死的人,还没正面接触,黄巾军便损失一多半的人员。
高顺心想,怪不得历史上刘大耳朵能轻松获胜,看来不是他的军队有多强,而是敌人太弱了。
关羽和颜良在卢水之北碰头,兜住了黄巾军逃跑的路线;骑兵停止了追逐的脚步,把黄巾军包围起来。
而黄巾军由于没人带头,无人敢突围,更不敢发起对骑兵的冲锋,只能拥挤在一起,听天由命。
文丑提醒道:“公骥、云长,主公要求尽量多捉俘虏。”
颜良和关羽这才想起主公的嘱咐,忙让士兵高喊:“投降不杀!”
“投降不杀!”
“投降不杀!”
这时,已经没有马蹄的巨响了;冲天的呐喊声传遍整个战场,所有的黄巾军都听到了。
人员死伤无数,连渠帅都生死未知,他们又如何逃脱骑兵的追杀?
有人带头投降,于是周围的人纷纷效仿,相继放下武器向幽州军投降。
高顺见黄巾军已投降,心中大喜,剩下的人都是身强力壮之人,体弱者早被拥挤践踏而死了。
忙命令官兵对投降之人分开看押,所有家属被押送到易水之北,所有的青壮在登记之后被要求去挖坑、收集死者尸体、回收箭支、搜刮战利品等工作。
统计工作由十几名初级文官处理;4个部曲的步兵也被调来帮忙。
现场由颜良等人看守;高顺与李强带领中军返回军营,他急着去提讯程志远和邓茂,争取让两人投靠,否则直接杀掉,当做战功上缴朝廷。
范阳县的县长、县丞、县尉以及各大家族的族长等人全部站在城墙上默默的望着南方,焦急的等待着战争的消息。
黄巾贼来袭,让他们整日提心吊胆,虽说有军队驻扎在城外,不过数目太少,若是战败,军队可以迅速撤离,而县城却是搬不走的。
为了预防万一,各家族也派出所有的家丁,县尉又组织了城内全部的青壮,到城墙上坚守。
南方传来冲天的呐喊声以及战马的奔驰声,已让城内所有人的心都悬到嗓子眼了。
到中午,在易水北岸等候消息的人,在得知胜利之后,立即奔回县城报信。
县长大喜,立即命县丞组织各大家族犒军,他和县尉急急的赶往军营。
面见高顺之后,高顺安排他们去协助归拢战俘、清点战功。
当晚,捷报分别送往京师洛阳和蓟县刺史府,斩首25000人;高顺隐瞒了俘虏人员,功劳归上谷郡都尉李强指挥,以及护乌桓校尉府军候颜良、关羽、张飞和文丑等四人。(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41章收服两将
(全本小说网,。)
谢谢书友:林子的打赏。
感谢各位书友的订阅、推荐票和月票,谢谢!
。。。。。。。。。
在高顺的大帐里,高顺亲自为程志远解开身上捆绑的绳索,说道:“程渠帅,坐吧!”
“你是谁?你不怕我跑了,或者劫持你?”程志远疑惑的问道。
高顺自信的笑道:“哈哈,我相信太平道的渠帅不会做出此等无义之举,且你也不是我的对手,根本劫持不了我,再说了,在军营内,你又如何逃跑?坐下聊聊吧,暂时我不会伤害你,不用这么紧张。”
程志远乖乖的坐到了高顺的对面;外边的喊杀声、马蹄声,已经停止,战争结束了,胜负不用预料,肯定是黄巾军败了。
高顺首先自我介绍道:“我姓高名顺,并州雁门郡楼烦县人,代郡和上谷郡属于我的地盘,这些骑兵也是我招募的;我的目标是保护大汉边疆安宁,免遭异族劫掠,并让辖区内的人过上安稳的日子,这与太平道的教义并不冲突。”
程志远保持沉默。
高顺继续说道:“你们带领穷苦大众起义,并不能带给他们稳定幸福的生活,只会把他们推入死亡的深渊;大汉朝廷,即便衰弱了,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绝不是靠一群装备落后,没有接受过军事训练的农民能推翻的;你们没有基地,不事生产,只知道劫掠,破坏了生产,都去参加黄巾军,没人种地了,明年你们劫掠什么?就是朝廷不镇压你们,你们明年也会饿死。”
陈志远还是不说话。
高顺又道:“你们黄巾军分成三十六方,各自为战,相互不统帅,没有统一的指挥,这样只会被各个击破;虽说先期朝廷没有准备,让你们打了个措手不及,你们成果斐然,可是等朝廷稳定住步伐,开始反击后,正规军绝不是你们能这些乌合之众能对抗的,我敢肯定,不用一年,黄巾军便会惨败,“天公将军”、“地公将军”等人也会身首异处,导致无数人惨遭杀害,成为你们野心的陪葬品,都是你们这些人害得。”
程志远愤怒的反驳道:“你胡说,天公将军怎么会死?我们不起义他们也会饿死,我们怎么会害人呢?”
高顺没有生气,而是反问道:“你知道这次战争死了多少人?只是践踏致死的便有2万多人,这不是你们害死的吗?带领老弱妇幼上战场,这是恒古未有的奇闻。至于天公将军是否会死,若你能活到年底的话,你便会知道结果的。”
程志远脸色铁青,不再说话。
高顺直接威胁道:“被俘虏的有3万多人,现在看你的态度,是让他们陪你去死呢?还是你带领他们过上好日子?大坑都已经挖好了,若是你继续执迷不悟,今天晚上我就命人把你们全部斩首,这可是一笔庞大的战功,朝廷的赏赐肯定不会少;这么多人的生死皆在你一念之间。”
沉思了一会,程志远问道:“如何带领他们过上好日子?”
“上古郡和代郡地广人稀,安排这几万人的地方还是有的;若是你们能痛改前非,我则会把你们打乱安置为民;每人每月一石粮食,直到秋收为止;每人可开垦10大亩耕地,三年免税,三年后十税一,五年内不再有其它税赋和徭役;当然了,身体力壮者要参军,等过了三个月的新兵期,若合格的话,将享受正规边军的待遇,包括你,也可为将;否则,按照朝廷律法,任何反叛者,夷灭九族,尔等无一幸免,皆尽斩首。”
程志远的脸色青黄不定,内心在做痛苦的挣扎,他作为渠帅,不能背叛大贤良师,可是若他不投降,则几万信徒将被斩首;他们起义的目的就是希望让信徒过上好日子,这种机会现在唾手可得,他是放弃呢?还是抓住机会呢?
若是背叛了大贤良师,则以后无脸与其相见;为了这么多人有机会过上好日子而不被无辜杀害,到时候大不了一死赎罪。
内心已定,跪倒在高顺面前,说道:“我愿降!主公在上,请受我一拜!”
高顺心中大喜,忙拉起程志远,说道:“好,为了少生事端,从现在起,你便为程志,字远方!”
“是,主公!”
“那你现在去劝降邓茂,然后连夜向代郡、上谷郡转移民众,否则朝廷追究,我等难辞其咎!”
“是,主公!”程志远知道朝廷的这种律法,他知道事情的轻重,不敢耽搁,忙按照高顺的命令去劝说邓茂。
连渠帅都投降了,他这个副将就没有必要坚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