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高顺 >

第69部分

汉末高顺-第69部分

小说: 汉末高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持。

    有了家族的命令,他更愿意做顺水人情。

    “高军师好!”王轩大老远的就与高顺打招呼。

    “王县长好。”高顺立即回应。

    “恭喜高军师。”高顺的铁血军师之名在并州已经传开了,具有止小儿啼的功效。

    “哈哈,何喜之有?同是为朝廷效力。”

    随后,高顺分别给王轩介绍周飞、曹山和孙成三人,这三人皆为二千石大员,王轩恭敬的一一行礼,高顺对王轩的态度比较满意,能曲能伸,没有士家大族子弟的傲气。

    随后,王轩问道:“高军师,要不让部队暂且停留,在此用过午饭后再启程?”

    “谢过王县长好意,时间尚早,急需赶路,就不麻烦王县长了。”

    从桃源堡到楼烦县城十多里的距离,人员全部骑马或者乘车,速度比较快,每小时赶路在6里以上,现在时间还不到9点,吃午饭有些早。

    王轩嘿嘿一笑,命人端上酒水,说道:“一杯薄酒,为高军师以及诸位践行,轩在此祝诸位旅途顺利。”

    “谢谢王县长了,干。”众人豪爽的喝完杯中酒。

    王轩见高顺等人对他没有隔阂,于是又指着旁边的箱子说道:“高军师,轩得知诸位荣升,知道大家忙于上任前的准备,没有去拜访打扰,借此备薄礼一份,祝贺诸位高升。”

    高顺快速的用系统功能查看了一下,黄金百斤,心中大喜,本着不要白不要的态度,欣然接受,对众人说道:“还不谢谢王县长馈赠”

    “谢谢王县长馈赠!”曹山三人喊道。

    高顺听杜边汇报,王允给予不错的支援和宣传,现在士族普遍敌视的情况下,交好王家也是一不错的选择,于是承诺道:“谢谢王县长,日后用得着顺的地方,尽管通知一声,若顺能为,绝不推辞。”

    王轩很高兴,有高顺一个承诺他便满足了。

    下午,路过雁门郡郡治阴馆,太守郭缊亲自到城外为高顺等人践行。

    郭缊出身于东汉太原郡名门,其族祖父郭遵,东汉兖州刺史,曾任光禄大夫巡行天下;郭缊的父亲郭全是东汉大司农;族叔郭勋为现任幽州刺史;郭缊虽不怎么出名,其子孙却人才辈出,家族延续上千年。

    又是一番繁琐的客套,郭缊亦是送上黄金百斤,交好高顺等人。

    而高顺有自知之明,当前他是无法收服这些世家之人,只能交好,于是承诺,代郡愿与雁门郡守望相助,共同抵御鲜卑族的劫掠。

    能得到高顺等人的承诺,郭缊非常高兴。

    让他感觉震惊的是铁血军师高顺未至弱冠,而孙成、周飞等人也仅仅是二十出头,那身材魁梧的彪形大汉戈虎,看上去也不满二十岁的样子,真不知道这群年轻人是如何相聚在一起的。

    沿途群众皆出来观看,他们震惊于这支军队全部是骑兵,且有一半的官兵一人配三匹战马,官兵身材高大,兵甲齐备,动作整齐划一,一看就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精兵。

    让他们失望的是骑兵人数太少了,不足两千人,何以保护这么大的区域?

    而高顺却没有在意外人的看法,每天都是急匆匆的赶路,他让诸人把这当成一次练兵,从行军、扎营、布置岗哨等都要做的一丝不苟。

    在出了阴馆之后,高顺一直忧心忡忡,治水南岸,县治犹在,不过人口却很稀少,很多良田已荒废;代郡和上谷郡离鲜卑王庭更近,受威胁更大,且还有众多的乌桓人在那里放牧,那边的情况应该更加严峻。(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01章各方反应

    (全本小说网,。)

    高顺率领部队出发之后,整个楼烦县的人都得知桃源堡出了三位太守级的高官。

    最后悔的莫过于西乡三老楼伟,他与高顺等人接触的时间很早,也很看好这群年轻人,只是由于个人的偏见,没有像杜边一样积极的靠上去,而错失了一次良机;当得知杜边被任命为马邑县县丞的时候,更是羡慕、嫉妒。

    与三老楼伟有差不多心思的还有高健,他当初就很看好高顺,否则的话也不会厚着脸皮把高强塞进护村队,让他后悔的是他自己没有参加护村队,否则的话现在他至少也是一都伯了,要是外放,肯定能担任一县尉,不管怎么说都比在家种地强多了。他决定,等高顺再次返回桃源堡后,一定要舍弃脸皮,恳求高顺,他要参加骑兵。

    就连老村长也没有想到,护村队成立这么短的时间内便出了一位县长,三位太守级的人物,不到一年时间便成了威震一方的大势力;且他们认为更加厉害的李强和马贵都没有出马,肯定是嫌弃太守地位低;这个势力将来发展到什么程度,就连老村长都看不透了。

    在乡下,别说太守了,县长就是他们能见到的最大官员了;连三老等人在他们面前都是庞然大物。

    他不禁暗自庆幸,上次听从高健的建议,派儿子参加了护村队,虽说目前只是一位普通的骑兵,但是只要高顺势力不断发展,高顺肯定不会让高羽做一辈子小兵。

    县长王轩送走高顺等人之后心情大好,立即给京城的族叔写了一封信,向其叙述了交好高顺的事情,其次讲述了一下高顺军队的强大,数量虽不多,但是每位士兵皆为强壮之士,兵甲齐备,战马强壮。

    上次族叔来信说,高顺送的百匹战马非常好,不管是耐力还是速度,都比京城普通战马强很多,希望王轩从高顺手里再买一些战马。

    今天王轩发现,高顺等人配备的战马更加高大强壮,即便他不懂马,也能看出比当初送他们的百匹战马好了不是一点半点,看来以前王家还是低估了高顺等人的能力。

    而且他在观察高顺诸人之后,得出一个结论,高顺等人武将颇多,文人不足;这个年代的读书之人都是世家大族的人,普通人没有受教育的权利,于是便建议王允,派出一些有文化的家族子弟去辅佐高顺等人。

    很遗憾,王允最终拒绝了王轩的建议;他虽看好高顺等人,不过他京城,看的更清楚,高顺等人得罪了士族后的下场肯定会很惨,能交好他们便可,为家族多一条路,但不能陷进去,否则便是与整个士族为敌。

    郭缊回到府衙后心中感慨良多,在他的印象中,高顺等人确有治军之才,只看那两千骑兵便能窥其一斑;以前招收的骑兵数量少,一是受招兵地域限制,范围窄,二是以前没有好的平台,不敢多招,否则有叛乱嫌疑;此后这些问题全部迎刃而解,高顺等人的势力必将获得飞速的发展。

    上次鲜卑来袭,他没有派出援兵,正好借此交好高顺等人;让他震惊的是这股势力仅仅半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三个太守级别的位子,目前交好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且他从家族传来的消息得知,高顺等人可以在幽、并、冀三州招兵,且不限制部队规模,此乃天大的荣恩,高顺等人凭借优厚的待遇,肯定能将这三州的精壮之士一网打尽,建立一支实力强大的军队。

    郭缊非常清楚当时社会的弊端,地方选举权被少数公卿大臣、名门望族所控制,他们为了各自家族的利益,选士任官的时候往往相互推荐名望家庭的子弟,而不管其学问品质如何,如此使得察举范围越来越狭窄,被察举者也大都名不符实,“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社会上出现了“四世三公”、“累世公卿”、“累世经学”等的官僚门阀集团;此时的察举制已蜕变为变相的世袭制,成为那些公卿大族维护自身势力,维持特权的工具了。

    幽、并、冀三州自古民风彪悍,勇武者众;而他们在当时的察举制度下并无出头之日,那怕皇帝实行卖官,那高昂的价格也不是普通人能买的起;高顺等人本身就是良家子或者草莽出身,与这些人有天然的认同感,只要高顺等人振臂一呼,且能提供良好的待遇和上升空间,肯定应者云集,高顺的势力便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郭缊作为太守,对当时的社会情况看的极为清楚,边境年年告急,内地土地高度集中,民不聊生,社会动乱便在眼前;这个时候文臣便失去了往日的显赫地位,代之的则是能领兵打仗、稳定地方的武将,类似高顺等人。

    当时的世家大族都有分家的习惯,不希望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郭缊如此交好高顺等人,便是希望能派家族子弟到高顺手下为官,为家族留一条后路,多一条选择。

    郡丞对郭缊如此交好高顺非常不理解,即便高顺等人获得了3个太守级别的位子,却得罪了世家大族,未来处境不得而知。

    郭缊解释道:“其军马强壮,动作整齐划一,可见其有治军之才,只要他们有了发挥的平台,未来成就不可限量。且代郡与雁门郡为邻居,相互交好,可守望相助,有这么一位强邻,即便不能融洽相处,也不能有所得罪。”

    郡丞提醒道:“袁司徒派家臣来传消息,希望太守能限制高顺等人的发展,给其制造一些祸端。”

    郭缊作为大家族出身的人,对高顺等人了解的比较透彻了,他可不想因袁家而得罪高顺,且袁家与高顺有矛盾,他郭家可与高顺没有矛盾,犯不着为了袁家而影响郭家的自身利益。于是挥挥手,示意郡丞退出。

    郭缊随即给家族写信一封,言辞激烈的要求家族中选拔出一些勇武的后辈,下月去桃源堡参加挑战;他知道,若非如此,家中小辈肯定会看不起高顺的出身而拒绝前往。

    随后又写信给远在幽州任刺史的族叔郭勋,建议其务必交好高顺等人。

    而并州其它家族,虽派人获得了高顺等人的情报,不过这还远远没有引起他们重视的程度,还达不到派人前去投靠的实力。

    并州刺史张懿,同时接到朝廷和袁家的通知,朝廷要求其协助高顺等人征兵,袁家希望张懿给高顺等人制造祸端,限制其发展;两边都不好得罪,他决定装做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管。(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02章代郡局势

    (全本小说网,。)

    经过6天的跋涉,高顺等人到达代郡郡治柳城。

    沿途路过的城乡,已没几个汉人,治水以北全部成为乌桓人的牧场,沿途不时看见乌桓人的帐篷;道人县连县长都没有,只有县丞和县尉在主持工作,得知新任太守到来,两人立即出来迎接。

    高顺等人没有进城。从外部看,城墙还算高大完整,就是人口稀少,显得非常萧条。

    高顺查看了一下两人的属性,非常满意,县尉的武力值达到67,县丞的智力达到65,高顺心想,要不是这两人的话,道人城也坚守不到现如今。

    高顺直接任命县丞陈季为县长。

    咨询了一下当地的情况,官兵不足百人,全县人口不满千人,全靠太守每月拨来的粮食度日,夏天还好说,有野菜补充,冬天的日子最难熬了,还不敢大面积种植的庄稼,怕乌桓人来掠夺。

    高顺感到心痛,他们太艰难了,于是命人给他们留下二百石粮食,暂且度日;并勉励他们再坚守一段时间,最多半月时间,太守会有新的命令到来。

    高柳城内更是萧条,只有军人和一些为军队服务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