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高顺 >

第377部分

汉末高顺-第377部分

小说: 汉末高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膊换崃粝虏晃榷ㄖ拢鼗嵘倍罂欤恢皇侨诵牟蛔闵咄滔螅热桓咚撑壮鋈绱颂跫撬堑蔽菹抡「嗟暮么Α

    伏完家在北方,向往中原,长沙乃蛮荒之地,自然不愿意住在此地,于是,他首先反对道:“不妥,陛下登基之前,曾为渤海王和陈留王,必须从两地中则一处为陛下封地。”

    审配反驳道:“哈哈,渤海郡乃魏公封地,岂能转封?陈留郡当前乃司隶东部门户,绝不能轻易授人;且食邑地上限为万户,而两郡户数远超矣!”

    两人一听,万户食邑?当即反对,要求至少要十万户,且更不能在长沙了,长沙城现在才多少百姓,他们又不愿意与凉州人为伍,更加果断的要求北迁。

    审配非常恼火,怒道:“愿意谈就好好的谈,不要狮子大张口,不愿意谈就算了,配这就返回邺城较差。”

    “正南息怒,您意下如何?”黄婉小心的问道。

    审配正色道:“一万户食邑,绝无再商量的余地。”

    万户也不少了,黄婉忙应下这个问题,绝不能谈崩了,接下来继续商量封地位置。

    特别是伏完,多次北上,对繁华之地更是羡慕,最终,他选择了济南国的高唐县。

    不过审配却不能同意,以那里有军港为由拒绝了。

    最终,双方选定为济南国,东平陵县,审配原则上同意了这个要求,因为,济南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变更为了历城,那里有现成的王宫可用,其次,便于监督。

    接下来,便是礼仪等问题,更加繁琐,花费了五日时间方谈妥,不足之处还需日后补充和请示。

    比如刘协向皇帝奏事不必称臣,接受皇帝的诏书可以不拜,还可以象原来做皇帝一样祭祀天地与祖宗,继续采用汉室衣冠等。

    其后是商讨官员、财政、军队等事宜,审配按照高顺的指示,给予了很大的自主权。

    最后,也是最难的,就是禅让帝位等事宜。

    伏完和黄婉不能做主的事情,可随时入宫请示刘协,而审配只得把问题记录下,待回到邺城后再请示高顺。

    而李傕和郭汜得知审配在与黄婉和伏完谈判,知道事情已定,他们也必须趁机与审配谈妥未来之事,否则,他们宁愿破釜沉舟。

    经过近一个月的时间,审配与两人达成初步意见,随后审配又与李傕和郭汜仔细沟通,两人同意投降魏公,接受魏公的安排。

    审配提出,他们两人可带家人返回家乡,也可去邺城,接受魏公安排的官职;至于他手下的那些人,已不足为兵士了,全部就地安置为民。

    两人欣然同意。

    随后,审配便匆匆返回邺城,向高顺汇报会谈的结果。

    高顺对审配达成的意见比较满意,仅仅对局部做了调整。

    首先,把封地从东平陵城改为任城,封号为任城公,国名为任城国。

    任城只是一县,原来为任城国,国除为县后划归山阳郡管辖,那里的宫室设施更齐全,比东平陵的条件更好。

    其次,把所辖军队降为千人。

    其次,除了国相外,一切用人由任城公做主。国相必须由朝廷任命,不过第一任国相可由黄婉担任。

    最后,取消了其定期朝拜的限制,否则,见了面岂不尴尬?不如不见。

    程立等人对高顺的表现非常不满,若是如此,将会为政权留下一个很不稳定的因素,若是此后有人打着刘协的名义造反,岂不麻烦?

    高顺笑道:“若是天下百姓希望推翻朝廷,那是朝廷有不足之处,被取代也就怨恨不了别人了,且有任城公,也能鞭策后辈奋发,勿以为榜样也。”

    既然高顺拍板定了,众人虽然不满,也得接受,只要高顺能尽快称帝便好。

    对于李傕和郭汜两人,高顺的意见是等登基之后,任命他们为校尉,去边郡任职,他们的手下,全部在长沙郡安置为民。

    顾不上歇息,审配又匆匆南下长沙城,这次随他南下的还有陈琳,负责文字等事宜。

    到达长沙城后,首先稳定李傕和郭汜两人,魏公接受他们的投降,现在继续执行他们的职责,保护朝廷和皇帝的安全,待魏公登基之后,他们继续担任校尉,回家乡任职。

    李傕和郭汜两人不满道:“为什么胡轸、张济等人为中郎将,而我们两人仅为校尉?”

    “哈哈,他们投降魏公的时候尚具武力,颇为勇武,能在战场上杀戮、奔驰,而两位现在还能冲锋陷阵否?即便两位能冲锋陷阵,可有合适的士兵跟随?要知道,他们当初都是带数万人一起投降的。”

    两人自知不能比,凉州军这么多年来为生活所迫,已放弃了武艺,改为种地了,冲锋陷阵的手艺已经生疏了,且他们的年龄都大了,都有了家口了,定不会再去卖命了。

    两人只得默默的接受这个现实,若是如此,他们当早些投降才是,白白在长沙憋屈这么多年。

    刘协对高顺的态度还算满意,如此,那怕在一个小县城之内,他也是自由的,总算逃脱牢笼,过上舒坦的日子了。

    黄婉得知高顺任命他为相国,内心非常高兴,便没有再提出异议。

    而伏完什么都没得到,非常不满,且又让他担任使臣,北上劝进,由他葬送朝廷和皇帝,他又非常不甘心背这黑锅。

    黄婉提醒道:“难道欲让魏公取消阳安大长公主的封地,汝才满意?”

    听到这话,伏完立即闭嘴,皇帝的利益总不如他家的利益重要,这黑锅能背则背吧。

    双方达成协议,按照陈琳的起草的劝进表,书写圣旨等文件,伏完随大家北上邺城。

    如此,便是一出好戏,只是这戏比较复杂,几经来回,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不过这都是做给后人以及天下百姓看的,朝廷大臣以及世家大族皆心知肚明。

    高顺按照计划,拒绝了第一次劝进,伏完返回长沙,准备第二次劝进;果然如高顺所想,整个流程下来,至少要花两年时间。

    不过随伏完南下的,还有高顺安排的众多地方官员,比如太守、各县县令等,要先把长沙郡的管理框架打起来,尽快恢复民生。

    为了不引起李傕和郭汜的不满,他的军队除留下三千人维持长沙城的安全外,皆尽裁撤为民;李傕和郭汜两人皆为都尉,军费等与高顺官兵相同,暂由江东供应。

    李傕和郭汜两人欣然领命。

    伏完继续完成他的演戏大业,至少还要跑两次邺城。(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598章高顺称帝

    (全本小说网,。)

    接下来的事情就由那些军师等人忙去吧。

    高顺主要关心的事情有三件:

    首先是后宫册封;许婷为皇后,两名贵妃,四名贵嫔,共三级,正好七人;并规定,此后后宫册封人数皆不许超过十人,作为皇帝,应以天下大事为重,绝不能沉迷于后宫。

    其次是官职的设定;

    最后是文武官员的安排和封赏。

    至于建设封禅台等事宜,则由军师们去忙活。

    对于武官,高顺首设十四护将,也就是李强、马贵等十人,加上高伟、黄忠、许林和赵云。

    其次设十四虎将,分别为张飞、关羽、文丑、颜良、典韦、李肃、麹义、太史慈、吕布、许褚、甘宁、庞德、戈虎、史阿。

    再次为二十八良将,分别为曹性、韩当、程普、徐晃、武安国、于禁、张猛、范财、张郃、高览、褚燕、张杨、公孙瓒、公孙恭、宋宪、张绣、臧霸、夏侯惇、马腾、韩遂、严颜、魏延、董袭、纪灵、陈到、周泰、蒋钦、朱然等。

    原则是每家族最多一人,其次是父子兄弟皆在军中者则选父亲,最后,每个派系都照顾到。

    因此而落选的人有很多,比如马腾父子,马超落选;张济、张绣叔侄,张绣落选;曹操和曹仁等,因曹操已在文官封侯,所以也落选了,只有夏侯惇入选;麹义、麹民兄弟两人,麹民落选。

    高顺把拟定好的名单对外公布,征询大家意见。

    武官议定完毕,再就是文官。

    文官不仅要封侯,还牵扯对未来职位的竞争,当然,武官也对文官职位窥视不已。

    首先是竞争最有实权的六部尚书职位。

    高顺定李强为兵部尚书,贾诩为刑部尚书,沮授为吏部尚书,田丰为户部尚书,刘晔为工部尚书,蔡邕为礼部尚书。

    每部设四司,司的长官为郎官,副官为侍郎。

    另设尚书台,尚书令为马贵,副官为鲁肃,为最高权力机关,发布政令和圣旨等。

    设御史台,御史大夫为程立,副官为曹操,负责监察天下,为最高监察机关。

    设军师台,军师祭酒为戏志才,副官为郭嘉、徐荣,负责全**队的调动和对各地士兵训练情况的检查等。

    三台六部直接归皇帝管辖,向皇帝负责;高顺还借此规定,只要出仕,则为朝廷计,取消任何人的开府之权。

    洛阳城四门提督分别由许褚、戈虎、裴元绍和周仓负责。

    典韦率领禁卫军统领,负责洛阳城内治安。

    孙成率领羽林军统领,负责皇宫安全。

    四门提督各下辖三千步兵和三千骑兵,三千骑兵为高级骑兵,三千步兵为高级步兵。

    禁卫军编制为两万四千多人,军队驻地为西苑,下辖一万两千高级骑兵和一万两千高级步兵。

    羽林军编制为三万人,除与禁卫军相同的骑兵和步兵外,还有24屯陷阵营官兵,并逐渐扩充陷阵营的数量。

    四门提督、禁卫军和御林军另各配一高级文官为长吏,一高级武官为司马,协助管理。

    另有南军五万,分别归张飞、关羽、文丑、颜良、李肃等五位中郎将率领。

    以上诸位武官、长吏、军司马等任命权、管辖权等皆直归皇帝。

    由于刘协为万户,所以限制了其他人的封赏食邑户数,这正合高顺之意思。

    十四护将和三台的长官一样,皆为县侯,食邑为六千户。

    十四虎将、六部尚书和三台副职的待遇一样,也为县侯,食邑为四千户,徐荣、郭嘉、曹操等也包括在这个档次内。

    二十八良将的食邑为两千户,享受这一档次的还有陈宫、郭图、审配等人。

    高顺并规定,此后,非因功不得封侯。

    曹操对此非常满意,他享受尚书的待遇,四千户食邑,比让曹仁入选二十八良将而仅得两千户食邑要强很多。

    众人对十四护将皆无意见,他们要么为封疆大吏,镇守一方,要么是跟随高顺起家的人,要么是与高顺有姻亲关系,且个人实力了得,比如黄忠、赵云和许林。

    为了照顾其他人,高顺又列了一些列侯,如麹民、鲍信、裴元绍、胡轸、司马俱、黄龙、邓茂、周仓、曹仁、赫昭、李蒙、班智、孙观、吴敦、尹礼等,皆为三百户到一千户不等。

    消息公布,天下震动。

    高顺确立了武人集团为基础,寒门庶族土豪为依赖的管理模式,世家大族完全被排除在外;儒家还算满意,有大儒蔡邕入选礼部尚书,便可推广儒家文化,他们认为,这是高顺默认了儒家的主导地位。

    又令力士营南下扬州,替换回八百陷阵营士兵。

    到兴平二十一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