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高顺 >

第375部分

汉末高顺-第375部分

小说: 汉末高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万年长公主令臧霸分批把物资送入宫内。

    第三天,让臧霸把该送给各大臣的礼物,挨家送去;就是职务最低者,也都有种类、价值不同的礼物。

    至于郭汜和李榷两人,每人五百金,每人70头牛,剩余的40头牛则为宫内和大臣了。

    虽然不待见伏完,万年长公主还是送了他一份礼物,只是价值低了许多。

    万年长公主希望借此能让郭汜和李榷两人善待刘协一家。

    这么多礼物分发下去,长沙城内无人不夸赞万年长公主。

    万年长公主又令臧霸代她宴请长沙城内的大臣以及郭汜和李榷等人。

    军营内厨师所做的菜品,非常美味,确实超过皇宫宴,众人始信冯仪所言不差。

    刘协又在宫内设家宴招待万年长公主,其他人便没有借口继续参与了;让所有服侍人员退下后,便可畅所欲言了。

    了解完洛阳之事,以及冯勇的态度,刘协感觉朝廷已彻底无望了。

    万年长公主拿出高顺的回信,刘协看后长叹一声,内心却认为,这些人的话最不可信,绝不能信,或许这只是高顺耍的一个小手腕。

    思虑良久,刘协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让万年长公主把他最小的儿子带走。

    儿子不满周岁,伏寿非常不舍。

    刘协忍痛解释,他与前皇后董白以及董贵人的孩子皆尽被诛杀,若是继续把孩子留在身边,性命难保;如此也是预防万一;一边说,刘协一边流泪不止;连续几个孩子被杀,痛苦之情可想而知,如此做也是无奈之举。

    万年长公主也跟着流泪,点头同意了刘协的请求。

    皇后伏寿只得默默接受,但愿儿子能幸福健康的活下去。

    刘协为这个孩子起名为冯和;因为他的表字为伯和。

    本来万年长公主还打算在此地过年,无奈这里的气氛太压抑了,两个孩子也不喜欢这里,便于十二月中旬启程返回洛阳,结束了这短暂的南下之旅。

    离开城门,万年长公主便带着孩子进入马车,眼泪止不住的流着,看着怀中熟睡的冯和,不知道有生之年他能否还有见到亲生父母的机会吗?(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594章施压高顺

    (全本小说网,。)

    送走万年长公主,李傕和郭汜等人终于放心了,看着那么厉害的护卫,就令他们感到恐惧;特别许褚那霸气的眼神,比当初吕布留给他们的压力都大。

    黄婉等人的心也沉了下来,能保持朝廷现状,朝廷不在他们手里灭亡,他们就算尽到了臣子之心了。

    送走幼子,皇后伏寿内心悲痛,大哭一场,却无力改变现状。

    刘协不得不继续讨好郭汜等人,把万年长公主送入宫内的美酒,送给郭汜和李傕每人五坛,黄婉、刘虞等人每人一坛,他剩下了不足五坛。

    为了满足众人看书的愿望,刘协从所有的书册中各选一本,陈列于宫门内侧的小厅,城内之人皆可前来阅读,只是不得带出宫去,不得损毁。

    祢衡随即给高顺密信一封,汇报万年长公主在长沙城之事,特别强调了万年长公主带走年幼皇子,并改名为冯和。

    祢衡世家出身,性格高傲,对高顺非常偏见,如此仅仅是完成他作为使者的使命。

    待万年长公主返回洛阳,冯勇也向高顺秘密汇报了冯和之事。

    高顺收到各方情报,并无奇异之处;对冯和之事,他也无特别上心,只是说明刘协并不信任他。

    随后,高顺一直思虑南中地区和平州之外的蛮夷。

    最终决定,由郭嘉处理南中地区的蛮夷,但是不能激进,继续采取他们此前执行的,逐步融合的策略。

    至于平州之外的蛮夷,高顺准备让黄忠,从春后开始逐步剿灭,不断向北挤压蛮夷的生存空间。

    现在北部的鲜卑人还有不少,不过已离开平原地区,躲进深山或者沟谷之地,难以出动大军围歼,只能出动小股部队,实行游击战术,逐渐消耗他们的实力。

    不管是徐荣、孙成,还是黄忠,皆很好的执行了高顺的命令,严密封锁,禁止贸易。

    不过这只能治表,却不能根除平州之外的蛮夷;他冥思苦想这么多年,也没有想出良策;而戏志才和贾诩等人,更是没有可行的方案。

    不成想,他还没等他下达命令,这时,程立却联合诸多军师和武将,联名给高顺施压,欲促使高顺称帝。

    很多人跟随高顺已超过三十年的时间了,老兵都退役好几个批次了,而他们也年事已高,很多武将都面临退役的境地了,特别是程立,现在已70多岁了,当属高龄,若是高顺还不称帝,他们则无法获得红利,无法惠及子孙后代。

    当初高顺废除所有封国,他们便猜测高顺为称帝扫平道路,现在看来,他们都想错了,高顺一直都没有下定称帝的决心。

    当程立得知房良请求给刘华恢复封地后,对房良少有的发了一顿脾气。

    在他看来,刘华与其她三位保留封地的公主地位差距太大,为其恢复封地,简直儿戏。

    待高顺恢复刘华的封地后,程立对高顺的态度也相当不满,便开始联络其他几位军师,特别是田丰、沮授、郭嘉、鲁肃和贾诩等人。

    高顺现在的状况与历史上曹操所遇到的状况不同,当时曹操对外还有江东和蜀汉等对手,内部又有大量的忠汉官员,极其不稳定,四方蛮夷未除,所以他当时不敢称帝;而高顺所面对的情况要好很多,在内没有任何对手,大族实力衰弱,知名大族相继被除去,再无对手,且四方已靖。

    当高顺允许万年长公主大张旗鼓的南下长沙之后,程立等人更是生气。

    贾诩现在接近70岁,他虽然没有主动,但是他内心还是支持高顺称帝的,以他现在的地位,高顺称帝的话他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沮授和田丰也是相似的想法;戏志才和郭嘉,在很早以前就有支持高顺称帝的建议了,只是高顺没有采纳。

    对于鲁肃而言,更是支持高顺称帝,他可不是忠汉者;历史上就是他最先支持孙权称帝的。

    郭图感觉,若是高顺不尽快称帝,则郭家将白忙活一场了;人才断层,是郭家面临的重大困境。

    只有远在西域的陈宫,对高顺迫害世家大族非常愤怒,但是他对此却无能为力,不说他影响不到中原局势,就是西域众官员皆对高顺忠心耿耿,他可以指挥,但是绝不可能带领他们反对高顺。

    于是在几人达成共识之后,又积极联络各地武官,咨询他们的意见。

    其实,武官早就急不可耐了,各位军师屈尊相问,他们岂能不支持?再说了,高顺现在只规定了中郎将和太守以及以下级别官职的退休年龄,并没有涉及更高层次的官员,若是高顺称帝,必然会出现众多高级职位,那他们便会逐级递进,不用提前退休了。

    军中文武迅速达成一致意见,他们必须从背后施加助力,于是联名给高顺施力。

    高顺没想到会发生如此突然的事情,于是立即招李强、马贵、孙成前来协商。

    曹山代替高伟成为广州牧,而高伟把不其港设为其常驻基地。

    连黄忠都赞同他称帝了,没想到这么老实的人,也有功利思想。

    高顺问道:“你们对此有何看法?”

    李强不满的说道:“主公,天下都打下来了,称帝很难吗?”

    马贵道:“主公宜顺势而为!”

    高顺问道:“那如何安置朝廷和皇帝呢?”

    马贵道:“主公,这还不简单,册封其为长沙公便可。”

    李强笑道:“哈哈,如此甚好,连宫殿、宗庙等建筑都有现成的。”

    孙成道:“主公,从万年长公主带回皇子之事看,皇帝已意识到主公要称帝了,他这是做了最坏的打算,有了必死的准备,若是册封其为长沙公,保全其性命,其必欣喜若狂。”

    马贵支持道:“不错,这确实暴露的当今皇帝的恐惧之心,我们可借此要挟,让其禅让地位,条件是册封其为长沙公。”

    几个人一阵讨论,逐渐理出了一条合理的思路来。

    高顺估计,是因为程立、贾诩等人年龄已大,包括那些武将,想收获胜利果实了,若是他继续拖延,必会引起更多不必要的麻烦,看来他还是太柔弱寡断了。

    于是命令道:“传令,程立、鲁肃、田丰、沮授、刘晔和郭嘉等六人人速来邺城相商。”

    贾诩和戏志才得知高顺召回六大驻外军师,便知道高顺有称帝的意向,这样的话就是省事多了,不用再联合各地的行政官员给高顺施加压力了。

    于是,贾诩和戏志才开始提前谋划高顺称帝的诸多事宜,希望诸位军师返回后,在会议上一并讨论。

    贾诩工作起来也主动了许多。(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595章高顺妥协

    (全本小说网,。)

    程立等人接到命令,迅速交接工作后便赶往邺城。

    郭嘉乘船到达豫州,又骑马北上。他的身体经华佗治疗后,至今非常健康。

    这些人一边赶路,一边构思更合理的劝说方案。

    路途远近不同,至兴平十九年夏天,众人方齐聚邺城;不过在此之前,众人已与高顺讨论过几次,待郭嘉最后到达了,才正式议事。

    一起参与议事的除了这些军师之外,还有李强、马贵和孙成等人参加了会议。

    众人猜测,高顺既然召集大家前来商量,定是有了意动了。

    高顺首先问道:“孤乃汉臣,崛起于边郡,承诺过先帝,不插手朝廷事务,若是逼迫朝廷,逼迫皇帝陛下,岂不违背了当初的诺言?失信于天下。”

    程立反驳道:“世异时移,事已异矣!主公承诺先帝,镇守边郡,打击蛮夷,现在四方稳固,蛮夷逃离,边郡百姓安居乐业,已兑现了对先帝的承诺,此乃其一;其二,若不是这么多年来主公的维护,早在先帝驾崩之初,董卓便已篡汉,朝廷又延续几十年,皆赖主公之功;此已报答了先帝的知遇之恩。”

    沮授道:“朝廷偏安一隅,无法管理天下民生,若无主公,天下大乱,百姓将百不存一,主公若是登基,乃天下万民之福,否则,天下又将陷入战祸之中,主公难道欲置万民百姓于不顾?”

    田丰更是直接:“主公,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望主公速决。”

    郭嘉道:“主公,此前嘉曾言,您不受权,天下将无人能承担起如此重任,您辛辛苦苦建立起的基业,瞬间便会分崩离析,各州郡各自为政,独立为诸侯军阀,混战不可避免。”

    贾诩道:“主公,若是别人受权,您感觉他们会信任高家?会放过高家?开弓没有回头箭,君子不立危墙!。”

    高顺道:“纵有千般理由,夺人天下,乃不义也!”

    程立笑道:“哈哈,主公,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有仁德功勋者居之。”

    高顺道:“若此,即便今日孤登大宝,亦会被人以同样的理由取代,何苦折腾呢?”

    程立笑道:“哈哈,主公谨慎了,灭亡匈奴和乌桓,驱逐鲜卑,收服羌人、氐人和山越人等,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功勋远超三皇五帝,又有谁能有如此之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