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高顺 >

第321部分

汉末高顺-第321部分

小说: 汉末高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陵被盗挖一空,皇宫内也被搜刮了多次,所有有价值的东西皆被运去荆州;铜器被制成铜钱,从高顺势力购买了大量的粮食,运往荆州;人口大量向荆州迁移,手段粗暴,大量老弱死于路途,搞得天怒人怨。

    为准备南迁,在李儒的协助下,董卓已做好充分的准备;从南郡和江夏郡北部划出几县,加上南阳郡南部几县,组建了襄阳郡,治所在襄阳城,着重加固、加高宛城、樊城和襄阳城,作为阻挡高顺势力南下的支撑点。

    南阳郡百姓同样被要求南迁,坚壁清野,并有大量青壮被征召入伍,加紧训练。

    醉仙阁的买卖已停止,苏双把洛阳以及周边的情况上报高顺,希望撤回冀州。

    高顺得知消息大怒,他不是担心洛阳的百姓,也不是为朝廷高官和皇帝担心,他是担心董卓焚毁洛阳,破坏皇宫,立即派审正南出使洛阳,言辞警告董卓,勿做出人神共愤之事,务必保洛阳安全,保住皇宫安全,保住珍贵的藏书。

    董卓更是被高顺的态度惹的怒火滔天;高顺欺人太甚,他自己占领这么多地盘,其野心已是路人皆知,且口口声声不干涉朝廷事务,不干涉中原事务,现在竟然派人对他如此说话,何以自圆其说?

    李儒却非常高兴,笑着劝道:“哈哈,太师毋须生气,此乃好事啊!”

    董卓怒气冲冲的问道:“何以见得?”

    李儒忙解释道:“太师,我们挖皇陵他没有过问,我们搬运皇宫内的财宝他没有过问,这可都是损害皇家尊严的事情啊;现在冠军侯竟然以皇家尊严为由,要求保护皇宫安全,保护东观的藏书安全,保护洛阳安全,可见他是想要一个完好的洛阳啊!且在其眼中,皇帝和大臣竟然不若东观藏书重要,他这是向咱们表明他的心迹啊!”

    前半部分董卓明白了,后半部分却不能明了,反问道:“他什么心迹?”

    “其必想在洛阳面南而坐!”真佩服李儒丰富的想象力。

    “啊!”董卓权势滔天,只想做个霍光类的权臣,却从没有做王莽的想法,李儒的话把他吓的不轻。

    李儒说完,也把他自己吓了一跳,不过他的想法与董卓的想法迥异;若是高顺有此心迹,那他从多大就开始一步步策划、实施?当初他名声远震的时候可是尚不足弱冠啊,若是真是如此,那高顺真是妖孽,太可怕了,太恐怖了;若是高顺真有此想法,那他该如何应对呢?

    董卓沉思一番,心中更是大怒,若是如此,他的所作所为完全成了为高顺做嫁衣,他臭名远扬,而高顺名垂青史,好处得尽,名利双收。

    不过再一想,又不像,要是高顺有此想法,必不会如此扶持广平侯和广年侯,更不会扶持万年长公主的夫婿平恩侯冯勇,否则,将来他想面南而坐的时候,岂不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uu4711021(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504章朝廷南迁

    (全本小说网,。)

    董卓犹豫不定,便问道:“文优有何良策?”

    李儒准备了两套方案,一套是为董卓准备的,一套是为他自己的后事准备的,忙回答道:“太师,儒希望朝廷册封冠军侯为王,若是他不接受,说明他没有面南而坐的打算,若是接受了,后果难料啊。”

    董卓跟高顺打交道这么多年,也有了市侩心理,笑道:“哈哈,好,此举能刺激他暴露野心。不过这对我们却没有好处,可不能白白便宜了他啊。”

    李儒忙解释道:“太师,那冠军侯的爱好与贩夫走卒无啥区别,什么东西都能用于交易,若是他接受封王,则必须拿钱粮来交易,且到到时候我们会把空城洛阳出售给他,并约定,三年内不得攻击我们。”

    董卓大喜,忙问道:“这能换多少钱粮?”

    “太师,不好说,封王的话至少要三百万石粮食,洛阳城的话至少也要六百万石粮食吧,若是少于这个数,我们宁愿把洛阳城焚为灰烬,大不了鱼死网破,也不能让他如意。”

    董卓赞道:“哈哈哈,卓有文优,则天下无忧矣!”以前不知道高顺害怕什么,不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现在知道他所担心的目标了,便可以此为要挟,其必投鼠忌器;董卓心想,有了钱粮,有了时间,何愁江南不平?大事可期!

    随后又交代道:“此事文优全权做主,只需来汇报结果就好。”

    “是,太师!”李儒应下后又请示道:“太师,高顺现在在魏郡,不若便封他为魏王好了!”

    “可!”董卓爽快的批准了李儒的建议。

    此后,董卓像是拿住了高顺的把柄,不再有顾虑,做事更是变本加厉,首先,对与他政见不同的杨家灭族,所有财富被劫掠有空,仅杨修不在洛阳而幸存。

    周飞占领华阴县修筑潼关后,杨家便从华阴搬去了洛阳。

    杨家被灭族,这对士族来说是个很大的打击。

    其次,为了消除内部不稳定因素,李儒用计除去段煨,接收他的部属。

    最后,董卓残忍的杀掉了一批对他离心离德的朝廷文武官员,连接口都懒的给,任何他感觉不可信,或者感觉有威胁的人,全部被杀,抄家、灭族。

    董卓的残暴,令朝廷官员胆战心惊;不过在他们还没缓口气的时候,更大的狂风暴雨接踵而至。

    根本没有与朝臣、皇帝协商南迁之事,董卓直接宣布搬迁朝廷,把皇帝和朝臣雷的里焦外嫩。

    董卓宣布把朝廷搬离洛阳去南方襄阳城;为了减少阻力,他没有直接宣布把朝廷搬迁到江南,襄阳城作为一个暂时的缓冲,待他们离开洛阳,一切就由不得他们了。

    南方乃蛮荒之地,人口稀少,发展落后,众多大臣难以接受;且他们还盼望着广年侯、广平侯、平恩侯和冠军侯联合驱逐董卓,挽救朝廷,扶社稷于将倾,若是将朝廷搬离洛阳,那他们就更看不到希望了。

    对那些胆敢反对南迁者,董卓毫不犹豫的将他们全部斩杀,对他们的家人进行残酷的折磨,以震慑众人。

    杀人手法多样,皆冷血无情,有的被活活烧死,有的被刺死,有的被肢解,还有的遭活埋,有的被斩首,有的被丢在沸水中煮死;为了取乐,他还采取更残忍的手段杀人,让他们在长达数小时甚至数日的痛苦折磨中慢慢死去,削耳鼻,断手足已是普通之事,连痛快的死亡都成为奢侈的事情,许多人被迫自杀,免遭那种惨无人道的折磨。

    西凉兵更在其中推波助澜,劫掠、奸淫、杀戮等已成家常便饭。

    许多大臣不愿苟且偷生,自尽殉国;也有许多大臣选择了忍辱负重。

    皇帝刘协只得配合朝廷南迁。不其侯一家,也被迫南迁。

    由于百姓早已南迁,所以朝廷搬迁的时候没有了百姓的拖累,非常顺利。从洛阳到襄阳城,大部分道路皆非常平坦,搬迁速度比较快。

    只是沿途道路两侧的累累白骨和无人埋葬的尸体,令皇帝和众大臣黯然泣下,也是对他们未知的命运而哭泣。

    一个月后,兴平三年五月,洛阳城内外只剩下守军和高顺的醉仙阁了。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压迫越大,反抗就越激烈,如同受力的弹簧一样。

    王允作为董卓信任的人,小心翼翼,忠心办事,但是对董卓暗杀的筹划却一直没有停止;他知道董卓的力量,机会只有一次,所以必须做到一击必中。

    王允当初最看重的人是高顺,并派儿子与高顺联络,无奈高顺拒绝与其合作,只得作罢。

    后来刘备入京,被皇帝认为皇叔,并被董卓任为后将军,这让王允看到了机会,不仅是因为他有近千人的强健部曲,更因为他有徐盛和陈到两员凶猛的战将,若是有刘备的协助,只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必能对董卓做到一击必杀,挽救朝廷命运。

    但是刘备却深居简出,明哲保身,从不与任何人密切往来,即便有往来,也是礼节性的交往,对王允派去的人冷若冰霜,最终,王允感觉刘备无救援朝廷之意,只好放弃了与刘备联手的打算。

    最终,王允选择了吕布合作,在他看来,吕布简直是上天送来的最理想人员。

    首先是因为王允与吕布皆来自并州,是老乡关系,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他们接触,不会引起董卓的怀疑;

    其次,吕布在王允看来,就是一有勇无谋的武夫,武艺高强,是一位理想的打手,且吕布乃草莽出身,没有家族的支持,没有名气,成功之后,便于控制;不似刘备,顶着皇叔的名份,岂能甘居他之下?

    最后,吕布高官得坐,但是却得不到董卓的信任,只是被董卓当做贴身护卫使用;他原来的手下也被董卓调往各地,借机削弱吕布的实力,吕布即便再傻,也能感觉出来,所以,他感觉吕布内心肯定不满,这是王允利用的契机。

    王允非常慎重,在交往的初期,只是以老乡的身份交好吕布,并不谈朝廷政治,亦没有表达对董卓的不满。

    董卓分别寻王允与吕布单独咨询他们交往之事,王允和吕布的回答一致,没有破绽,次数多了,董卓便放松了警惕,随便他们自由交往,且王允和吕布皆对他忠心耿耿,若是他继续多疑,必将导致他们离心离德。

    朝廷南迁,这让王允看到了机会,加快筹划,准备刺杀董卓。

    此前在洛阳,董卓深居简出,王允根本没有刺杀的机会;且吕布的大军驻守洛阳之外,即便刺杀成功,他们也难存活,甚至会危及皇帝的性命,所以王允一直潜伏,对董卓忠心耿耿。

    这时,高顺得苏双的汇报,李儒在襄阳城等待,希望高顺派使者南下襄阳城商谈重事。

    uu4711021(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505章李儒有恃无恐

    (全本小说网,。)

    苏双也没有传回具体的细节内容,高顺不明原因,根本不知道李儒是何意图,便招来戏志才、贾诩等人商量。

    戏志才的意见是马上要进军豫州了,天下大局已定,没必要在意董卓的意见了,这肯定是他们拖延时间的战术。

    贾诩却不想如此,必须了解实情后再做决定,毕竟皇帝还在董卓的手上,洛阳城也在董卓的控制之下;先期可派孙乾前往,根据其了解的情况再做决定。

    贾诩的意见更加稳重一些,现在大局已定,没有必要操之过急,便采纳了贾诩的意见。

    孙乾经过二十多天的跋涉,到达襄阳城。

    高顺仅派一位从事前来,李儒非常不满。

    孙乾首次独自代表高顺势力出访,心理压力很大,显得有些拘谨。

    李儒见孙乾的态度就不愿意细谈,于是冷着脸说道:“车骑将军稳定边疆安全,保护边民免遭异族屠戮,且经营州郡有方,钱粮充盈,百姓富庶,劳苦功高,陛下欲封高君侯为王。”

    孙乾一听这话,心想,这肯定是个陷阱。

    汉高祖有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高顺战功虽足够高,却不敢接受封王。

    现在陛下受董卓控制,没有违背祖训而封高顺为王的权力,肯定另有隐情,于是装作平静的回答道:“乾代主公谢过陛下之恩!只是身为臣子,保护边疆安全乃职责所在,替陛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