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高顺 >

第313部分

汉末高顺-第313部分

小说: 汉末高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后辈征战而取胜,使得魏将多人丧命其弓箭之下,真是武艺高超、胆识过人,令人惊叹啊!

    至于凌操,那是因为姓凌的人实在太少,记忆中也就凌操和凌统父子,皆为不可多得的人才。

    至于董袭,在高顺的印象中,汉末姓董的人,都有两下子。

    于是,让秦关分别接见他们,他在帷后好审查其属性,确认内心所想。

    经过审查他们的属性,潘璋、马忠和凌操,应该都是历史人物,特别是凌操,武力值达到85,智力69,在江东已是难得的武将了。

    董袭,身长八尺,孔武有力,甚为奇伟,武力值高达87,智力64,高顺心想,即便不是历史名人,也是一难得的武将。

    秦关从他们口中得知了各自的经历。

    潘璋和马忠,从北方流落江南,家境清贫,游侠出身;说游侠是好听,其实就是地痞恶霸、逞凶斗狠一类的人。

    董袭余姚人,略有家资,却不是土豪。

    凌操,余杭人,出自衰败的土豪之家。

    高顺根据他们的特长,分别任命潘璋和马忠为军侯,令他们二人,从全军中选取既熟悉水战,又熟悉山地从林作战的勇士,各自组建一个部曲的特殊部队,包括潘璋和马忠二人,全部官兵享受骑兵待遇。

    高顺准备把他们培训成全能兵,此后将承担突袭任务或者秘密任务,成为秦关手中的利刃。

    董袭和凌操,皆被破格提拔为军司马,各率领五个部曲,两千五百人。

    董袭负责剿灭会稽郡的山贼,凌操负责清缴钱塘郡的山贼。

    四人对职务的任命非常高兴,黄巾军果然是百姓的军队。

    江东几郡,山地众多,当地活不下去的百姓,聚众为贼,占据险要之地以自守,时常劫掠四方,危害极大,甚至有人与闽人和越人勾结,里应外合,危害更大;不剿灭他们,辖区内很难稳定,百姓们过的提心吊胆,商旅也受到阻碍;而地方郡县却无力清缴他们,所以必须由秦关派出强兵。

    对于辖区内的势力,实力最大的当属山贼严白虎,贼兵超过万人;其占据阳羡县以为中心,北到茅山山脉,南到黄顶山包括后世的宜溧山地,以及乌伤县北部平原地带。

    他的地盘有高山,有平原,依靠山区组织防御,有县城组织生产,有平原沃土提供钱粮,还有高山险寨以自守,难以对付。

    且他可向北劫掠丹阳郡,向西劫掠新安郡,向东、向南劫掠吴郡;还有,他所占的地盘交通位置极好,可从过往商队中收取过路费,并优先购买他们需要的物资。

    所以严白虎势力不仅有地、有钱,更是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对那些主动来投的百姓,若是实力尚可,便安排进军队吃薪俸,若是老弱妇幼,则安排为民,为他提供税赋。

    会稽郡和钱塘郡的山贼实力较小,不过他们易与土著联合,危害不容小觑,比如山阴惯盗黄龙罗、周勃纠集党众几千人为贼,实力不强,危害却不小,务必剿灭,还地方安稳。

    董袭和凌操对秦关的命令欣然接受,心中更是兴奋,能独自领兵,剿灭山贼,且他们皆为本地人,既当成为百姓办事,也视为秦关对他们能力的考验。

    uu4711021(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92章江南陷阱

    (全本小说网,。)

    江北地区刚刚稳定,江南地区又陷入战火之中,成为各方势力角逐的大舞台。

    董袭意气风发,从一平民被提升为军司马,这是非常大的荣幸。

    其带领本部两千五百步兵,稍加训练便启程前往会稽郡,一路行军,一路训练。

    到达会稽郡后驻守山阴城,派出斥候四处打探消息。

    在当地县尉和百姓的支持下,探得山贼所在。

    趁黑夜出城,昼伏夜出,准备突袭山贼。

    县尉支援两屯骑兵作战,县尉所辖步兵紧守县城。

    骑兵在平原之地吸引山贼,董袭亲率步兵绕道偷袭山寨,一举成功。

    大兵压境,山寨内贼兵大乱,董袭率兵趁势掩杀,众多贼兵抱头投降;董袭冲锋在前,越战越勇,亲手砍下贼首黄龙罗、周勃的脑袋。

    其它各处的小股山贼更闻风而降,会稽郡山贼之乱被迅速平定,更深深震撼了闽、越山人。

    胜利而返回,董袭被任为别部司马,带四千步兵和一千骑兵,驻守溧阳县。

    凌操因平定钱塘郡乱贼被任命为别部司马,带四千步兵和一千骑兵驻守乌程县。

    秦关准备合围严白虎,除去辖区内最大的不稳定势力。

    严白虎占据险要之地,不缺钱粮,心中不惊,他没把自己当做山贼,而是义军,黄巾军也是义军,同为义军,理则应相互支持,岂能内斗?于是派弟弟严舆前去丹徒寻秦关谈判,意欲割据一方,共同对外。

    高顺得知,心中大怒,命人立即斩杀严舆。

    秦关建议道:“主公,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望息怒!”

    高顺笑道:“哈哈,山贼尔,何来两军交战?与山贼谈道义,迂腐!”

    秦关领命,斩杀严舆祭旗,即可出动大军,亲自围剿严白虎。

    潘璋和马忠提前率队出击,小试牛刀,连下严白虎布置的关卡、屯寨,秦关所帅大军一路畅通无阻,直至阳羡城下,城内贼兵少,不可力敌,被一鼓而下。

    严白虎得知弟弟被杀,心中恼怒,无奈兵力赢弱,不能力敌,为躲避秦关锋芒,避免被围,便翻越宜溧山地,进入袁术地盘,突袭故鄣县,劫掠一番,收获颇丰;随之,沿天目山西北侧,前往歙县,投奔笮融。

    笮融大喜,立即设酒宴相待;严白虎不疑有他,放心畅饮;笮融趁酒酣之际,杀严白虎,合其众,送其首级至丹徒,交好秦关,为自己留下后路,更希望与秦关联手,合击袁术。

    笮融的杀熟本性,发挥的淋漓尽致。

    秦关令凌操以剿贼为名,进驻故鄣县,压缩袁术地盘。

    对笮融的示好自然笑纳,对于合击袁术,则以暂时时机未到为由拒绝了;不过为了让他牵制袁术,可以与其进行贸易,算作对他的支持,避免被袁术早早的灭掉。

    秦关令董袭再次出兵,平定邹伦、钱铜、王晟等多处割据势力,于是吴郡平定。

    董袭、凌操等人短短时间内便从一介草民提升为别部司马,这为广大官兵指引了前进的方向,只要有能力,只要有战功,在黄巾军内绝不会被埋没;这既吸引更多寒门加入黄巾军,又令现有官兵积极训练,期待到战场英勇杀敌,立下战功。

    孙家财产被没收,孙坚封地乌程被黄巾军占领,生活无以为继,孙静与孙策带领家属前往新安郡,寻袁术索要孙坚旧部。

    袁术用人之际,便任命孙策为军司马,从朱然部和俞河部中划给他一千老兵,令其随军剿灭笮融;至于祖茂的部曲,在其被杀后,已被袁术完全纳为己有,绝不会分给孙策。

    孙策让孙静前往豫章郡,联络父亲旧部别部司马黄盖和族人太守孙贲等人;并积极联络尚在新安郡的孙坚旧部朱然和族人俞河等人。

    俞河最先向孙策效忠,意欲跟随孙策一起行动,孙策令其稍安勿躁,先维持现状,待形式明朗后再汇合。

    袁术希望尽快剿灭笮融势力,好进军豫章郡,否则笮融处于后方,极不安全。

    孙贲等人在接收柴桑之后,向西夺取艾县,在水军的配合下向东占领彭泽县,南下夺取历陵县;被豫章太守所派之兵堵在海昏县。

    此后祖茂被杀,失去水军的支援,孙贲等人不得寸进;且他们也有自保之意,对袁术的命令阴奉阳违。

    对孙贲不思进取的态度,黄盖非常不满,得孙策联系后,立即向孙静表示,效忠孙策。

    众人皆不看好袁术,得孙静劝说,孙贲决定家族以孙策为首,迎孙策西进,合力占领豫章郡,以为基业。

    孙策得知消息大喜,奋勇作战,占领黝县,取得大战功,向袁术索取了祖茂的旧部。

    袁术大喜,便把祖茂的旧部交给孙策指挥,希望再下歙县,消灭笮融。

    孙策提出,让俞河和朱然配合他作战,袁术允之。

    待与俞河和朱然部汇合后,以剿匪为名,快速脱离了袁术,前往柴桑。

    吴景等人亦前往柴桑,支持孙策。

    部下相继叛离,袁术实力大减,心中恼怒,却无力应对;只是笮融已让其无能为力。

    孙策离去,笮融的压力骤减,且他得黄巾军的支持,自以为有了靠山,不断主动出击,打的袁术势力节节后退;更重要的一点,他有了黄巾军的支持,用物资与山越人、水越人等进行贸易,既交好了越人,又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在钱粮的引诱下,众多越人加入他的军队,使他的军队的战斗力直线上升,实力更强。

    许昭名士,却不善治军。

    孙策、孙静、吴景等人加入之后,豫章太守许昭倍感压力,无法应对。

    在门客的劝说下,许昭派人联络鲁肃,希望引鲁肃南下为外援。

    鲁肃拒绝了许昭的好意,声言不干涉江南事务,保家乡百姓免遭战乱之苦为己任。

    迫不得已,许昭又派人与刘磐联系,欲有投靠之意。

    刘磐现在掌管荆州江南之地,却要全力应对江北的董卓势力,要全力援助坚守襄阳的刘表,他很希望得到外援,却不希望被拖累,所以,也拒绝了许昭的好意。

    孙策积极建设水军,好在有祖茂当初留下的底子,见效颇快。

    三个月后,孙策便突破海昏防线,兵围南昌。

    许昭兵败被杀,门客四散逃离,这也为以后孙策被暗杀留下了伏笔。

    孙策顺势派兵各县,顺利接受豫章郡,自任为豫章郡太守。

    至此,江南各郡方稳定下来,并形成了暂时稳定的局面。

    而秦关成为最大的赢家,占领的地盘最大,人口最多,土地最肥沃,实力也是最强大者。

    袁术和笮融分占新安郡,皆为山川贫瘠之地;笮融还能从与黄巾军和越人的贸易中获得钱粮财富,日子过的还算可以;最苦的当属袁术,地盘小,耕地少,百姓少,税赋少,还要养这么多军队,却无发展的方向。

    孙策占据豫章郡,特别是北部和中部平原地区,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是非常好的产粮区,只是豫章郡人口太少;好处是豫章郡四周皆山,避免了外来势力的侵扰,为他争取了发展的时间。

    江南地区,小势力众多,这是董卓最希望看到的现象,却不知道这是高顺刻意而为之的结果,算是提前为董卓设好的陷阱,正引诱董卓自投罗网。

    uu4711021(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93章高顺的迷茫

    (全本小说网,。)

    江南局势总算稳定下来,全国处于和平状态,只有襄阳城不时发生小规模的战斗。

    在高顺的印象中,徐州刺史陶谦和益州牧刘焉皆死于初平四年,他不得不回去主持工作。

    七月,高顺趁东南季风之际,乘船北归,经过近一个月的航行,一直到高唐港才弃船上岸,骑马返回邺城。

    时间已到初平四年八月初了。

    立即召集众人前来汇报工作。

    出乎意料的是,众人皆没有汇报益州和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